冀少版七下生物课件 第二章 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少版七下生物课件 第二章 第一节 物质运输的载体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6-14 08:1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血液》教案
教材分析
血液的成分及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教材以探究实验引入观察血细胞,使学生对红细胞、白细胞细胞的数量、形态结构有了正确的认识。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得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功能,红细胞的功能与血红蛋白密切有关,血红蛋白的特性是本节课的难点。大家谈、想一想内容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通过学生的分析或实践更好的掌握本节内容。
学生分析
学生对血液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如血液是红色的,血液在血管中流动,血液对人体很重要,失血过多会死亡要输血救治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血液的成分和各部分的功能,增强健康意识,合理饮食,预防青少年贫血的发生。
设计理念
学生动手探究活动贯穿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同学间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描述血液成分和主要功能。
技能目标
1、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进一步获得显微镜操作能力。
2、人血常规化验单的化验数据分析提高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认识血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显微镜、人血永久涂片、学生查找贫血症状的资料;橡皮泥;血常规化验单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为什么我们体检和看病时常要抽血或血常规化验?为什么血液化验可以作为判断是否健康、诊断疾病的依据呢?
生活中常出现意外事故,很多人因失血过多而离开了人世。如果能够及时输血,他们可能会很快恢复健康。为什么血液对人体这么重要呢?血液都有哪些功能呢? 提出问题,展开联想。 从生活实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血液的成份 观察人血涂片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浆贫血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5页第二段明确血液的成分。 指导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并要求学生对照彩图2-2,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比较它们的形态和数量,清水等制作血液模型。组织学生讨论:
①你所观察的血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 ②你是怎样区别白细胞和红细胞的? ③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刚才我们用显微镜观察了红细胞和白细胞。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红细胞最多,那么就请一位同学描述你看到的红细胞的形态,并用橡皮泥做出红细胞模型。
红细胞为什么是红色的呢?
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 同学们想一想,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什么功能呢? 提问:谁看到了白细胞?它的数量和形态是怎样的?你知道它有何功能吗? 展示白细胞吞噬病菌过程的录像,帮助学生理解白细胞的功能。联系实际:化脓与发炎。 设疑:同学们在显微镜下有没有看到血小板?
点拔: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
提问:小明在家做家务时不小心滑破了手,但他并没有在意。一会儿后伤口处结了一个小小的血痂,这是怎么回事?列表比较有关三种血细胞的知识: 红细胞 白血病 血小板 形状 大小 有无细胞核 数量 功能 异常 出示课件,提问: 血浆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有什么功能?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图2-5血常规化验单,并发放每组一份化验单。对照教材找出病人血液的哪项成分不正常。
思考:他可能得了什么病,健康会受到影响吗?怎样治疗? 阅读教材第25页第二段,知道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部分,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将人血永久涂片放在低倍镜下进行观察和分析。回忆是考并交流,
①红细胞
②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白细胞个体大,
③血小板非常小。 思考表达: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观察到细胞核。 阅读教材后回答:因为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所以红细胞就成红色了。
血红蛋白在氧气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气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思考回答:为全身细胞输送氧。形态: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
功能: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功能。 回忆为什么没有看到血小板。结合教材图2-2,感知血小板的存在,认识血小板的形态。
思考、讨论、回答。 根据教师出示的表格先自测掌握情况,然后抢答巩固,轻松、愉快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认真阅读教材第26页,回答问题。 阅读教材第27页的资料分析部分,小组内分析、讨论,回答问题。
联系实际,开展讨论,了解贫血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实验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和科学实验能力。
对血细胞产生初步的感性认识。 掌握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了解化脓、伤口处红肿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 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对比记忆等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