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知识要点 课标要求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重点) 体验固体混合物初步提纯的实验过程;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巩固溶解、过滤操作技能
【实验用品】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漏斗、药匙、量筒(10mL)、铁架台(带铁圈)、托盘天平、滤纸、火柴。
粗盐。
合作探究
探究点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1.粗盐初步提纯需要哪些步骤?
2.过滤时需要哪些实验用品?
3.整个操作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有哪些?
4.在蒸发时,何时停止加热?
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实验步骤】
1.溶解
用托盘天平称取5.0g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mL水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观察所得食盐水是否浑浊。
称量剩下的粗盐,计算10mL水中约溶解了多少克粗盐。
2.过滤
过滤食盐水,仔细观察滤纸上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
过滤操作要点归纳: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要紧贴在漏斗内壁,中间不留气泡。
二低: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滤纸低于漏斗的边缘。过滤时要始终注意到滤液的液面需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盛待过滤液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上;玻璃棒紧靠在三层滤纸处;漏斗的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3.蒸发
(1)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
(2)加热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观察蒸发皿中食盐的外观。
4.计算产率
精盐产率=×100%。
(1)若滤液浑浊,应再过滤一次,造成滤液浑浊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仪器不干净;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滤纸破损等。)
(2)制取粗盐时,能否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来达到同一目的?(提示:从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考虑。)
(不能,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改变温度时,溶解度变化不大,很难使晶体析出。)
(3)本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利用了氯化钠的哪些性质?
(本实验利用了氯化钠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当水蒸发时能变成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等性质。)
(4)考虑到粗盐的来源,你判断这样提纯的盐是否为纯净物,并设计实验验证你的判断。
(经过提纯后的盐并不是纯净物,里面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实验设计:取提纯的盐加入足量的蒸馏水配成精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精盐中有氯化镁;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若仍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精盐中有氯化钙。)
板书设计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1.溶解
2.过滤
3.蒸发
4.计算产率:精盐产率=×100%
成功之处 本节课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究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重点探究并建构实验室中用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的正确操作方法,培养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相融合的教学理念
不足之处 应将设计实验、选择仪器装置、动手操作、得出结论的任务大胆交给学生,教师要注意及时巡回指导
第 2 页 共 2 页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学目标
通过资料收集和实验探究,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
初步学会粗盐提纯和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能判断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条件。
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了解我国科学家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激发爱国热情和学习激情。
重点和难点
重点:粗盐的提纯、对碳酸盐的特性的认识、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形成。
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
实验准备
①粗盐的提纯:烧杯、漏斗、量筒(10 mL)、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药匙、铁架台(带铁圈)、滤纸、剪刀、托盘天平、粗盐、水。
②[实验11-1]与[实验11-2]: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碳酸钠、碳酸氢钠、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③增加的演示实验: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④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
课时安排? 共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前准备
学生多渠道收集四方面的资料:
①日常生活中,你所见到的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高锰酸钾、碳酸钙等实物。
②食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③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几种常见的盐,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的用途。
④氯化钠、碳酸钙在自然界的存在情况,我县境内的碳酸钙的含量如何?人们是怎样从自然界中获取氯化钠、碳酸钙的?
创设情境
多媒体投影播放电影《盐》(节选),让学生在轻音乐声中,观赏美丽的风光,了解盐的历史,初知盐的用途等。
学生活动
1.交换观察、交流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搜集到的常见盐的实物,简述其外观及性质;交流课外阅读或网上查找的文字、图片等信息资料。
2.集体交流:各组代表汇报相互交流情况。(教师作必要的补充,给予恰当的点评)
3.阅读教材P72-73,整理资料,完成下表。
??? 氯化钠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钙
化学式 ? ? ? ?
主要用途 ? ? ? ?
组成上的共同点 ?
结论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是指:
化学中所说的盐是指:?
(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
4.集体交流:各组代表汇报交流整理后的资料。(学生可以补充、修正;教师给予提示、补充、点评)
教师指导
1.多媒体投影:投影出整理的完整资料表。(学生对照此表补充、完善自己的资料表,也可以提出疑问)
2.简要说明、释疑,评价学生学习状况。
练习巩固
学生主持,出示问题(常见盐的名称、化学式、用途等),小组竞赛(抢答问题或争抢板书化学式)。
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同位同学交流与互查。
课后活动
1.p78 1.2
2.家庭小实验:将食盐与细砂混合后,再分离出来。(提示:仪器代用品,想想制作简易净水器的原理。为下一课时做准备)
第二课时 活动与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
创设情境
1.学生交流家庭小实验情况(教师点评)。
2.教师出示:一瓶食盐,一瓶粗盐,一瓶食盐的水溶液,一瓶粗盐的水溶液。
3.学生观察:
①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差异;
②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差异。
4.提出问题:“如何将粗盐转化为精盐?”“怎样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今天的学习任务:活动与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
学生活动
1.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实验小组,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
①通过观察、比较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和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你得出什么结果?
②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你采取什么方法?
③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有哪些,怎样设计?
④每个步骤,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交流讨论结果:
①组内交流,形成方案。
②全班交流,互为补充。(教师发现典型,及时评价;根据问题,及时指导)
教师示范
1.制作过滤器。
2.简要说明过滤操作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
1.分组实验:分工协作,分步操作,记录现象及数据。(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发现典型)
2.交流实验结果:各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教师适时点评,告诉精盐产率的理论值)
3.学生评议,提出疑问:
①我们小组得出的精盐产率大于理论值,为什么?
②我们小组得出的精盐产率远低于理论值,为什么?
4.分组讨论:
①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②根据实验误差的原因,你在操作中,还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改进?
5.交流讨论结果:尽可能多找出造成实验误差可能出现的原因。(学生可以进行争论,教师给以引导)
教学小结
1.学生: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提高了哪些能力?(学生自我评价)
2.教师:对粗盐的初步提纯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归纳小结,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激励性评价)
问题拓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会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如果要除去粗盐中可能含有的氯化镁、氯化钙、碳酸钠等可溶性杂质,你将用什么方法除去?原理是什么?怎样操作?
学生讨论
针对拓展问题进行讨论,根据时间,讨论可长可短。如果讨论不够充分,可让学生课后再查找资料进行探究。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课后活动
按要求写探究实验报告。
第三课时 复分解反应及发生条件的探究
创设情境
1.教师演示: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2.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盐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学生活动
1.分组实验:按要求完成[实验11-1]、[实验11-2]、[实验11-3],记录实验现象。
2.集体交流: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3.创新尝试:
仿照示例:①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试着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碳酸钠与盐酸:Na2CO3+2HCl=2NaCl+H2O+CO2↑
③碳酸氢钠与盐酸:NaHCO3+HCl=NaCl+H2O+CO2↑
④碳酸钠与氢氧化钙:Na2CO3+Ca(OH)2 =2NaOH+CaCO3↓
⑤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⑥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钡溶液:
4.观察与思考(一):
①观察:反应①②③有什么共同特点?
②讨论:由此你发现了什么?
③归纳: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的鉴定方法。
④举例:填写下表
被鉴定的物质 加入的试剂 现 象
? ? ?
? ? ?
? ? ?
5.观察与思考(二):
①观察:第④⑤⑥个反应有什么特点?
②讨论:由此,你又有哪些新发现?
③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一般形式与特点。
6.回忆与反思:根据你具有的酸、碱、盐知识,列举几个酸与碱、盐与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观察判断它们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为什么?
7.讨论与归纳:
①讨论:你所做实验中的复分解反应与你所列举的反应,它们的生成物有什么特点?由此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②归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问题拓展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如果要除去粗盐中可能含有的氯化镁、氯化钙、碳酸钠等可溶性杂质:
①你将用什么方法除去?
②原理是什么?
③怎样操作?
④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学生活动
1.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小组了解讨论情况,倾听意见,发现问题与典型)
2.交流讨论情况(教师根据讨论情况、发现的问题与典型,进行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
自我反思
1.小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同桌、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查漏补缺。
2.本节课的学习中,你又有哪些新发现?你对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是满意?是基本满意?还是不满意呢?
教师小结(重点在于评价、知识归纳、给予学习方法)
课后活动
1.作业:4、5。
2.归纳整理本课题的知识要点
第 1 页 共 7 页
课题2 化学肥料
学情分析:
所教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城镇,极少数来自农村,对化肥知识知之甚少,很多学生只知道提高农作物产量要施用化肥,对化肥名称、施用方法、施用方法、注意事项等都不了解。刚学完酸碱盐的知识,来不及消化,又要学习生活中接触较少的化肥,学生有一定的学习难度。
二、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第十一单元的最后一个课题,可以看作是酸碱盐知识的一个延伸和拓展。学习过程中既复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又将化学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本课题分为两部分,一是化肥简介,介绍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二是化肥的简易鉴别,介绍利用物理和化学性质初步鉴别几种常见化肥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并能举例。通过观察和探究常见的化肥,了解化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了解常见化肥在使用和贮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学是有用的,同时了解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在化学发展中尚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教学重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简单鉴别;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思路:
引入新课(民以食为天)→化肥的定义→常见化肥介绍(氮、磷、钾、复合肥)→农药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善待自然)→化肥的简易鉴别(学生互动)→布置作业(社会调查)
六、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1、提前一周要求学生搜集常用化肥的种类和有关肥料的民间谚语。
2、教师搜集某些农作物的亩产量和相关图片。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随着人类不断进化,驾驭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逐渐对那些人类可利用、可食用的植物进行栽培,由于早期人口总数少,生产水平低,植物的生长全靠自然调节;而到了现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对植物特别是农作物的产量要求提高,人们可以用很多方式来提高产量。改变基因就是一种方法,比如现在油菜就有两种:黑油菜和黄油菜,前者的产量就要高些。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另一种常见的方法:施用化学肥料。那什么是化学肥料呢? 倾听 引出即将介绍的化肥
[板书] 课题2 化学肥料
一、肥料
1、种类:农家肥和化肥 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展示出来。 学生回答。 学生通过自己课外查资料,既锻炼了寻找信息的能力,也明白了肥料的重要性。
[展示] [提问] 化肥谚语: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B、人是铁,饭是钢,地里缺肥庄稼荒。C、土地施足肥,青苗往上飞。②A、小麦亩产量从建国初期的150-200斤到现在的500-900斤;B、水稻玉米的亩产量现在能达到1000多公斤。 1、什么是农家肥? 2、什么是化肥? 3、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板书] 二、化学肥料
[讲解] 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等,其中氮、磷、钾需要量大。因此氮肥、磷肥和钾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倾听 引出要重点学习的三种化肥
[板书] 1、氮肥
[讲解] ①氮元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②植物缺氮元素表现出来的症状;③哪些是常见的氮肥(出示样品);④少数植物如大豆、花生有固氮的能力。 ①阅读教材②看教材上相应的图片和教师提供的图片③仔细观察教师出示的化肥样品④阅读教材 通过这四个问题的解决,对氮肥有更深入的了解。
[板书] 2、磷肥
[讲解] ①磷元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②植物缺磷元素表现出来的症状③哪些是常见的磷肥(出示样品) ①阅读教材②看教材上相应的图片和教师提供的图片③仔细观察教师出示的化肥样品 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解决,对磷肥有更深入的了解。
[板书] 3、钾肥
[讲解] ①钾元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②植物缺钾元素表现出来的症状③哪些是常见的钾肥(出示样品) ①阅读教材②看教材上相应的图片和教师提供的图片③仔细观察教师出示的化肥样品 通过这三个问题的解决,对钾肥有更深入的了解。
[板书] 4、复合肥
[讲解] ①什么是复合肥?②复合肥的优点是什么?③哪些是常见的复合肥?(出示样品) 倾听,观察 让学生了解复合肥是农村最常施用的肥料。
[讲解] 化肥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方面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不合理盲目地使用反而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化肥中常含有一些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二是在施用过程中某些成分的积累、流失、变化。在施用化肥的同时,为了减少病虫害,还会大量施用农药,也会对环境造成非常大的污染,最终危害人体健康。那么,化肥和农药在自然界是怎样转移的呢? 倾听,阅读教材 让学生了解农药化肥的两面性,增强环保意识。
[讲解] 氮肥、磷肥、钾肥在生产生活中怎样区别,有没有简单直观的方法呢? 倾听,思考
[板书] 三、化肥的简易鉴别
[实验一] 教师提供各化肥样品共六种:碳酸氢铵、氯化铵、磷矿粉、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分别请学生做以下实验:六种物质的气味、外观、溶解性的比较并做好记录。 ①观察②找同学的错误③做好记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参与课堂实验。
[讲解] 和学生一起填p83表一
[实验二] 教师提供四种化肥样品各0.5克:硫酸铵、氯化铵、硫酸钾、氯化钾,分别请学生做以下实验:①取样品少量,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②分别取样品进行灼烧。(两组实验交叉进行,节约时间) ①观察②找同学的错误③做好记录
[讲解] ①指出学生做实验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②归纳氮肥、磷肥、钾肥的鉴别方法③和学生一起填p83表二④请学生书写有关方程式 倾听,记笔记 将化肥知识与酸碱盐的知识联系起来。
[家庭作业] ①社会调查:对三种化肥在施用过程中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写一篇调查报告。②教材课后习题 让学生学以致用,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备注:①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部分选自《化学课程标准》
②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七、板书设计:
课题2 化学肥料
农家肥 [投影]1、什么是农家肥?
一、肥料 2、什么是化肥?
化肥 3、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二、化学肥料
1、氮肥 [投影]1、氮元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2、植物缺乏氮元素的症状;
3、常见的氮肥有哪些;
4、少数植物有固氮的能力。
2、磷肥 [投影]1、磷元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2、植物缺乏磷元素的症状;
3、常见的磷肥有哪些。
3、钾肥 [投影]1、钾元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2、植物缺乏钾元素的症状;
3、常见的钾肥有哪些。
4、复合肥 [投影]1、什么是复合肥?
2、复合肥的优点是什么?
3、哪些是常见的复合肥?
三、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投影]农药在自然界中的转移
四、化肥的简易鉴别
物理方法
[投影]比较三种化肥外观、气味和在水中的溶解系性的表格
2、化学方法
[投影]化肥通过灼烧和加熟石灰研磨比较的表格
八、教学反思:
在三个不同的平行班上课后,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提出以下教学改进意见:
1、三个班中有一个班农村学生较多,在提问回答环节中进展较顺利,而在城镇学生占主要的班级要花较多时间解释,所以在这样的班级要注意引入自然,多举实例,深入浅出,在教学准备环节多下些工夫。
2、三个班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差异,主要表现在基本操作的规范上和整个实验的统筹上有较大差异。平时要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规范化,条理化,才不会手忙脚乱。
3、三个班学生在运用化学用语方面的能力参差不齐,说明平时教学工夫不够,练习不到位,在平时学习和总复习时要强化。
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