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宜宾全景
20世纪70年代宜宾全景
今日宜宾全景
20世纪70年代的岷江桥
20世纪90年代的岷江桥
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八年级下册 第19课
宜宾市第五初级中学校 胡晓洁
变
1
3
5
图说历史
衣
数读历史
食
住
行
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 迁呢?
信
4
2
口述历史
衣
中山装
列宁装
50年代
60、70年代
不爱红妆爱武装
人人爱穿绿军装
衣
80年代,宜宾的美女们已经不再拘束于色调单一的衣服
衣
90年代,烫了的头发和“踩踩健美裤”是那时的时尚标志
衣
正装
休闲装
运动装
中西式礼服
日常服饰
如今,各种场合
各种款式
各种材料
……
数量有限,千篇一律
色彩和样式单调
改革开放
前
丰富多彩,
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后
食
“一顿稠来两顿稀,多下红芋少下米。
大人勒紧裤腰带,莫让小孩哭肚饥。”
食
各色菜式,传统点心,外来风味……
数量有限,千篇一律
色彩和样式单调
改革开放
前
丰富多彩,
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后
饮食结构单一,
有些农村温饱还是问题
吃饱 + 吃好
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住
泥巴墙,茅草房,
支口锅,铺张床。
住
筒子楼
住
六十年代住草房,七十年代建瓦房,八十年代加走廊,九十年代盖楼房,现在实行建洋房,盖处别墅讲花样。
住
安居工程
凭票供应,数量有限
色彩和样式单调
改革开放
前
丰富多彩,
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后
饮食结构单一,凭票供应
有些农村温饱还是问题
吃饱 + 吃好
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简单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
装修和环境明显改善
行
曾经的“自行车王国”
行
曾经的公共汽车
行
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出行方式多样化:
以宜宾市翠屏区为例
2019年4月24日,根据宜宾市主城区九个交通流量观测点统计:总数507075辆,其中:岷江大桥84156辆;长江大桥92676辆;中坝大桥89566辆;南门大桥37112辆;戎州大桥35864辆;大溪口立交南广桥51959辆。
我国城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从1986年的2.5标台增加到2007年的10.2标台;
国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标台)
时间 当年值 同比(%)
2014 12.99 1.69
2013 12.78 5.18
2012 12.15 2.84
2011 11.81 21.68
2010 9.71 —12.69
2009 11.12 0.17
“高铁时代”来了
凭票供应,数量有限
色彩和样式单调
改革开放
前
丰富多彩,
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后
食物匮乏单调,凭粮票供应
营养不足,温饱还是问题
吃饱,还能吃好
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交通条件落后
步行、自行车、公交车
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汽车、火车、飞机、高铁等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简单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
装修和环境明显改善
信
“通信难”
受访人:杜老
年 纪:70岁
身 份:宜宾县电信局退休职工
“那时,邮电还没有分家,1965年,我刚开始上班时,在永远(现宜宾县白花镇境内)当邮差,为6个村送信。”杜老说,当时交通不便,他每三天去一个村送一次信,只能步行,走山路、跃田坎、跨河沟是家常便饭。到了20世纪70年代,来往地通了毛公路(翠石路),单位给他配了公车(就是传说中的绿色皮带有“邮政”字样的自行车,在那时,这可是很令人羡慕的交通工具了),他便开始骑车送信,一晃又是好几年。
稿源:《宜宾手机报》
信
信
“大哥大”的趣事
受访人:胡女士
年 纪:40多岁
身 份:普通市民
“很多年前,爸爸单位给他配了一个‘大哥大’,真的很大,也很重。”前几日,市民胡女士翻箱倒柜找出了这个大号手机,掂量了一下,称其大概有一斤重。“那个时候‘大哥大’放在家里的时间比较多,每次放在家里时,我们都心惊胆战的,害怕被偷。”胡女士说,每次用“大哥大”打电话的时候,都要扯出来一根天线寻找信号,现在想起来觉得很滑稽。
稿源:《宜宾手机报》
信
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电话用户总数达161125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上升102.5部/百人,智能手机全国普及率达到69%以上,手机上网已经成为老百姓最常见的上网方式。
凭票供应,数量有限
色彩和样式单调
改革开放
前
丰富多彩,
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后
食物匮乏单调,凭粮票供应
营养不足,温饱还是问题
吃饱,还能吃好
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交通条件落后
步行、自行车、公交车
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汽车、火车、飞机、高铁等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简单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
装修和环境明显改善
通信条件落后
普遍使用电话,
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信
科技改变生活
受访人:在座的同学们
年 纪:14岁
住 址:宜宾市翠屏区
你认识这些图标吗?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它们。
……
凭票供应
根据材料,讨论 : 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根据材料,讨论 : 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根据材料,讨论 : 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变化中新兴的事物一定都有价值吗?
价值
变化中有没有不变的价值?
(文化遗存的普世价值)
尊老爱幼、礼尚往来、谦和好礼、精忠报国
价值
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只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
——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