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了解宋朝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史实;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观察南北经济对比图,帮助学生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2.感知体会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形成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概念,从而指导学生初步学会依据历史资料概括自己的观点。
通过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形成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学生能体会到当时中国经济的先进性,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从而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形成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 。
难点: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清明上河图》
学生欣赏
师:介绍《清明上河图》作者、朝代,同学们对这幅画第一印象是什么?看到什么?
生:繁华
师:繁华表现在哪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展示课题。
学习过程:
师:出示学习目标
生:读学习目标
师:让我们带着学习目标,进行本课的学习。
问题:宋代经济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的繁荣。
出示:水稻图片
问题:宋代粮食作物是什么?有良品种是什么?引进地点?
生:水稻、占城稻、越南
师:强调分析水稻成为粮食首位原因,影响。
生:成熟早,抗旱能力强、苏湖熟、天下足
师:苏湖熟、天下足说明什么?
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师:国家的粮食主要依靠南方。
师:展示图片
生:欣赏了解两种经济作物茶树和棉花的种植
师: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进入手工业展馆,看第一纺织业厅。
生:欣赏纺织业图片
师:图片展示哪方面成就?发展情况?
生: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超过北方。四川、江浙发达。
问题:棉纺织业兴起时间、棉纺织工具
生:南宋、海南岛
了解宋代著名五大瓷窑、瓷器特点,著名的瓷都、南宋制瓷中心
师:强调定窑、汝窑位置、瓷都、兴起时间等。
展示:《宋代经济分布图》
问题:造船业发达地区?
生:广州、泉州、明州
师:放《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和材料
生:欣赏图片、阅读材料、了解宋代海船的特点。
师: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业的繁荣,进入商业贸易展馆。
学生:欣赏图片、商业大都市开封和杭州。
展示:《唐长安城平面图》
生:欣赏长安城的布局特点:商业区:市、住宅区:坊;市坊分开。商业空间受到限制
出示:材料:“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生:研读分析材料、回答问题。了解唐代商业发展时间受到限制。
问题:宋代商业繁荣的表现?
学生看书回答:打破唐朝市坊的界限、店铺增多、遍布大街小巷;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夜市和早市;出现新的商业区叫草市等。
展示:《唐代对外交通图》
学生:回想唐朝对外交往的有关史实。
生:回答并书写唐朝西行的玄奘。
展示:《宋代海外贸易图》
教师:陆路主要指丝绸之路、海陆更发达。
生:看图找出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广州和泉州;
师:演示地图强调贸易范围。
生:了解中国商船的踪迹。概括出特点:贸易范围广。
师:如何管理海外贸易?
生: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并书写市舶司。
问题:分析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
生:海外贸易兴盛超过前代、成为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师:海外贸易的影响?
生: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出示:材料:“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生:研读分析,得出宋代对海外贸易的态度鼓励、重视、支持。原因:获利大。师:引导生读课本p45相关史实。
生:读读课本p45相关史实,了解蕃坊和蕃学的设立,加深了解宋代重视海外贸易。
师:贸易的繁荣促进货币交易的增长,看纸币的产生。
展示:图片《北宋交子》和《南宋会子》
生:欣赏图片
师:强调纸币的产生时间、地点、地位。
生:北宋前期、四川、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问题:“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有了哪些新的发展?”
生:思考讨论回答: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等;
展示:图片《今天的人名币》
总结:最早的纸币是私人发行的、不是官府,就是当票;今天的人民币由国家统一发行、信用度高等。
展示:《宋代经济发展成就》表格,强调经济发展集中区域。
生:依次回答粮食作物、丝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纸币等集中区域。
师:引导生看这些集中区域位于北方还是南方?
生:南方
师:说明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为什么?引出第二问题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归纳原因:南方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
师:由于以上原因,南方经济得到发展,发展的结果如何?
得出结论:经济中心南移。
师:展示经济发展天平,引导生看并回答相关知识,并强调经济重心南移开始时间和最后完成时间。
生:欣赏图片,回答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唐朝;最后完成:南宋。
师:经济重心南移现象的启示。
生:各抒己见。
师:总结归纳两点:经济发展的前提是社会的稳定;重要条件是及时引进先进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