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四年级语文检测试卷
( 完成时间:90分钟 书写:2分 总分:100分 )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书写
总 分
得 分
一、听力测试:听老师把课本第107页“资料袋”的内容读一遍,然后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6分)
1、水仙花是荷兰的国花。( )
2、荷兰以郁金香、水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 )
3、荷兰的运河是纵横交错的。( )
二、基础知识。(共41分)
1、读拼音,写汉字。(9分)
jiàn kānɡ xī shēnɡ chè pí bèi bù kān
( ) ( ) 清( ) ( )
2、比一比,组成词语。(8分)
哨( ) 肠( ) 饶( ) 嘲( )
稍( ) 汤( ) 浇( ) 潮( )
3、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6分)?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不是……而是… 只有……才……??
(1)( )中国孩子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世界并不太平。
(2)普罗米修斯取走火种(??? )为了自己,(???? )为了全人类。
(3)( )亲自来到桂林,(??? ?)能体会到“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迷人境界。
4、用“ ”画出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6分)
连棉不断( ) 迷或不解( ) 争先巩后( )
一丝不狗( ) 气极败坏( ) 四面楚哥( )
5、按要求改写句子。(12分)
(1)鱼儿在小溪里游来游去。
改为拟人句:
(2)难道我不是四年级的学生吗?
改为陈述句:
(3)盲女孩抓住了睁着眼睛的蝴蝶。
改为“被”字句:
改成“把”字句:
三、语言积累:默写古诗《独坐敬亭山》,然后填空。(10分)
独坐敬亭山
这首诗是( )代诗人
( )写的。
四、知识拓展:读一读,然后用直线恰当地连起来。(4分)
己所不欲 金石为开
精诚所至 近墨者黑
学而不厌 勿施于人
近朱者赤 诲人不倦
五、阅读感悟:阅读短文,然后完成练习。(共12分)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有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九点,那端才传来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老王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潮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地说:“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说:“知道了,知道了。”说完就放下电话。
老王刚准备再拨过去,电话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打来的,声音有点儿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到寒潮,你加了衣服没有?”寒风阵阵,穿过窗户的缝隙吹进室内,老王还来不及答话,就已经打了一个大喷嚏(tì)。
母亲听到儿子的喷嚏声可急了:“已经感冒了吧?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七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老王赶紧截住母亲的话:“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呀?”老人回答道:“雪还在下呢!”
老王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老王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的儿子,却忘了北风四起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旬的老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发愣。
1、给短文加一个题目,最合适的一项是( )。(填序号)(2分)
A、母亲的电话 B、父亲的唠叨 C、亲情 D、电话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急忙——( ) 到达——( )
3、用“ ”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答案。(6分)
(1)事情发生的时间是(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地点是(武汉、哈尔滨、老王的家),主要人物是(老王的儿子、老王、老王的母亲)。
(2)老王对儿子的关爱、老母亲对老王的关爱,同样表现为他们说话时的(絮絮叨叨、不耐烦);对于父亲的叮嘱,儿子的态度是(漫不经心、惭愧)。
(3)“老王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的儿子”中“牵挂”的意思是(拉、牵涉、挂念)。
4、老王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2分)
六、写作技能:任选一题写。(25分)
1、题目:我梦见了
要求: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把梦的内容写具体。不少于250字。
2、题目:我最喜爱的???????????
你最喜爱的是什么呢?是一个人、一件事、一处景物还是一件物品呢?你喜爱的原因是什么?请你用具体的事例写出来,不少于250字。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