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古诗两首[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古诗两首[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11-08 19:1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一年级 下册
语 文
杭州市西兴实验小学 郁燕红
13 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进行美的教育,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2、根据诗意,体会意境是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文中插图):图中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指名说)袁牧作了一首诗,大家想读读吗?
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平舌音“所”。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每一句的读法。
四、读古诗,展开想象: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闭上眼睛,边欣赏配乐诗朗诵,边展开想象,想象牧童怎样捉蝉?是否捉到了蝉?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练习背诵。
(a.引背 b.同桌对背 c.齐背)
3、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从哪里可以看出?
五、 展开想象,看图编故事。
1、想象牧童怎样捉蝉,是否捉到了蝉? 2、联系课文内容编故事。
2、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把生字读正确,把每句诗读通顺。
3、检查识字情况,指导把诗读流利。
三、图文结合,再读感悟:
1、课件演示(课文插图):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什么?(牧童骑黄牛)听,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样?(歌声林樾)
引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多美的一首诗,我们再来读一读!
a.齐读。 b.指名读 c.男女读。
第二课时 一、激趣引入。   小朋友们你们在幼儿园学过很多古诗,能背给大家听一听吗?大家背得真好,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小池》,板书题目。先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
二、学生自学,并思考: 1、你是怎么理解《小池》的? 2、这首诗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色? 3、了解诗人生平。
课件演示:诗人介绍
 
三、小朋友们仔细看图。
课件演示:图片
1、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景物。
2、试着夸一夸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
四、图文对照,再读感悟
1、看图,池塘是怎样的?诗中是怎样写的?
(引出: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课件演示:“泉眼”“晴柔”
2、指导朗读:读出舍不得和喜爱的语气。
3、图上有什么?诗人是怎样写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课件演示:小荷、蜻蜓立上头
4、指导朗读:读出生动、有趣的情景。  
五、反复诵读,体会诗中的景与情。
六、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七、拓展练习:
学生交流会背的其他古诗。
如,杨万里写的诗,或描写夏天的诗等。
课件演示:杨万里的古诗
树阴照水爱晴柔
泉眼无声惜细流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
(公元1127年—1206年)
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当时人称“诚斋体”。据说他写的诗有两万多首,是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之一,流传至今的就有四千多首。
桂源铺
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
拦得溪声日夜喧。
等到前头山脚尽,
堂堂小溪出前村。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