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写作
议论要言之有据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论点要靠论据来支撑。
2.明确论据的分类: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3.理解论据与论点必须统一。
二、激情导入
议论不仅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言之有据,才能让人信服。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就是论据。回顾学过的课文,试着分别把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填入下表。
?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敬业与乐业》 ? ?
《事物的正确 ? ?
答案不止一个》 ? ?
三、技法指导
1.使用材料,首先要确保材料准确,经得起推敲。
2.使用材料还应保证材料与观点一致。
“刘备三顾茅庐”的事例,有的同学拿来证明“求贤若渴”的精神很重要,很有说服力,而有的同学拿来证明“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显得牵强了。
3.还要注意材料的丰富性。
所用材料的数量和种类可以丰富多样,如何用历史故事,生活事例,统计数据等做事实论据,用名言警句,民间谚语,精辟的理论等做道理论据,还可将两者交替使用。
四、参考文题
1.以《谈诚信》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而有的人却说, 如果连自己的“忧”都没有处理好,怎么去“忧”天下,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五、佳作欣赏
诚信
有人说:“诚信像雨,洗净人们心灵上的尘埃。”也有人说:“诚信像雷,震撼人的灵魂。”我觉得诚信像根,深深扎在成功这一片土地上。
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言必诚信,行必忠正。”如果一个人没有诚信,他将会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觉得不管你走到哪里,不管你是大人还是小孩,不管你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管你做什么事情都应该诚实守信!不能背叛诚信!我看过这样几则关于诚信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诚信是一朵兰花,它开在人们荒芜的心田;诚信,是一杯浓茶,它让生活更加浓郁芳醇;诚信是一道劲歌,它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人处事的最基本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