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内环境与稳态
一、单选题(共5题)
1.(2019?全国Ⅲ)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
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B.?皮肤血管舒张????????????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D.?用酒精擦拭皮肤
2.(2019?北京) 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1)流感病毒必须在________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________、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
(2)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细胞,后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每年要根据流行预测进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原理是________。
(4)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实验材料包括: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的NA抗体(分别为D63、D21)、对照抗体、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
①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________(选择并排序)等。
a. 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
b. 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
c. 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
d. 检测NA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
e. 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
f. 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
??????? ②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________。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________特异性结合。
??????? ③依据本实验结果提出疫苗研制的思路。________
(5)若你已被确诊为流感患者,请例举具体的应对措施。
3.(2019?全国Ⅲ)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4.(2019?全国Ⅱ) 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 A.?血浆渗透压升高???B.?产生渴感??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5.(2019?全国Ⅰ)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二、综合题(共2题)
6.(2019?江苏)图1为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递呈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的示意图。图2为肿瘤细胞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示意图。肿瘤细胞大量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逃避T细胞的攻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抗原递呈细胞通过________方式摄取肿瘤抗原。
(2)图1中T细胞识别肿瘤抗原后被激活,增殖并________形成效应T细胞群和________细胞群。
(3)图1中效应T细胞通过TCR只能识别带有同样抗原的肿瘤细胞,故发挥的免疫作用具有________性,效应T细胞分泌毒素,使肿瘤细胞________死亡。
(4)为阻断图2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通路,利用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制备了抗PD-L1抗体。该抗体注入体内后通过________传送与________结合,可解除T细胞的活化抑制。
(5)为应用于肿瘤的临床免疫治疗,需对该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除抗原结合区域外,其他部分都替换为人抗体区段,目的是________。
7.(2019?天津)人类心脏组织受损后难以再生。该现象可追溯到哺乳动物祖先,随着它们恒温状态的建立,心脏组织再生能力减弱。
(1)哺乳动物受到寒冷刺激后,通过________(神经/体液/神经-体液)调节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使机体产生更多热量以维持体温。
(2)活跃分裂的动物细胞多是二倍体细胞,多倍体细胞通常不能分裂。
① 对比不同动物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所占比例及其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如图。恒温动物的心脏组织因二倍体细胞比例________,再生能力较差;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________。由此表明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心脏组织再生能力呈负相关。
② 制备基因工程小鼠,使其心脏细胞缺乏甲状腺激素受体,导致心脏细胞不受________调节。与正常小鼠相比,基因工程小鼠体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心脏组织中二倍体细胞数目却大幅增加,由此证明甲状腺激素________正常小鼠心脏组织再生能力。
③ 以斑马鱼为材料进一步研究。将成年斑马鱼分成A、B两组,分别饲养在不同水箱中,A组作为对照,B组加入甲状腺激素。若________组斑马鱼心脏组织受损后的再生能力比另一组弱,则证明甲状腺激素对变温动物斑马鱼心脏组织再生能力的影响与对恒温动物小鼠的影响一致。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
8.(2019?江苏)甲、乙、丙三人在一次社区健康日活动中检测出尿糖超标,为进一步弄清是否患糖尿病,依据规范又进行了血液检测。图1、图2所示为空腹及餐后测定的血糖及胰岛素浓度。糖尿病血糖浓度标准为:空腹≥7.0 mmol/L,餐后2 h≥11.1 mmol/L,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________、合成糖原或转变为非糖物质,并抑制________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________受抑制,使血糖浓度下降。
(2)据图初步判断________是糖尿病患者,需复查血糖。患者常因血糖浓度升高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________产生渴感,表现为多饮。
(3)除糖尿病外,尿糖超标的原因还可能有________(填序号)。
①一次性摄糖过多?????? ②低血糖患者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④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
(4)结合图1、图2分析,乙出现上述检测结果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填序号)。
①自身抗体与胰岛素结合
②自身效应T细胞持续杀伤胰岛B细胞
③自身抗体竞争性结合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
④胰岛B细胞膜上载体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下降
9.(2019?全国Ⅲ)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
小鼠分组
A组
B组
C组
D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
再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抗原甲
抗原乙
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__(填“抗体”或“抗原”)。
(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________。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________。
(3)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现沉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4)若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一般有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A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解:【解答】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可以增加产热, 符合题意;B、皮肤血管舒张,增加血流量,散失热量更多,不符合题意;C、汗腺分泌汗液,液体水变为气态水需要吸收热量,有利于散热,不符合题意;D、酒精易挥发,能迅速带走皮肤上的热量,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主要考查体温调节。散热的方式有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蒸发散热。当皮肤冷觉感受器接受外界寒冷的环境中,通过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经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分析后,传出兴奋作用于效应器,从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血流量的同时,皮肤立毛肌收缩,缩小毛孔,造成“鸡皮肤疙瘩,从而减少皮肤的散热,骨骼肌也产生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 肾上腺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调节代谢使产热增加。酒精易于挥发,因能迅速带走皮肤上的大量热量,用酒精擦拭皮肤,也会使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以散热。
2. (1)活细胞(宿主细胞);吸附(附着)(2)记忆细胞和浆(3)根据预测出的甲流病毒的NA、HA结构,将其制备成抗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记忆细胞和抗体)(4)a、c、e;D63;流感病毒;从感染流感病毒较长时间(如63天)康复者血清中提取并纯化NA抗体,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利用蛋白质工程,制备疫苗进行治疗(5)①做好隔离防护措施(如戴口罩),防治传染他人;
②及时去医院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③多喝水,多休息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细胞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解:【解答】(1)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病毒侵染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2)流感病毒细胞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3)根据流行预测进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原理是根据预测出的甲流病毒的NA、HA结构,将其制备抗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4)①要比较D63、D21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应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抗体不能与易感细胞结合。然后将抗体与病毒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而不能将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否则无法进行比较。最后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细胞对病毒不具有损伤作用不能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②由图可知D63对流感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率最高,所以对流感病毒的抑制效果最好。图中对照抗体对流感的抑制率非常低,可见对照抗体不能与流感病毒特异性结合。③由实验结果可知D63对流感的抑制效果最好,所以研制疫苗应从感染流感病毒较长时间(如63天)康复者血清中提取并纯化NA抗体,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利用蛋白质工程,制备疫苗进行治疗。(5)若你已被确诊为流感患者,应采取的应对措施有:①及时去医院治疗,避免病情加重;②做好隔离防护措施(如戴口罩),防止传染他人;③多喝水,多休息。故答案为:(1)活细胞(宿主细胞)? 吸附(附着)(2)记忆细胞和浆? (3)根据流行预测进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原理是根据预测出的甲流病毒的NA、HA结构,将其制备抗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4)①a、c、e ②D63? 流感病毒? ③从感染流感病毒较长时间(如63天)康复者血清中提取并纯化NA抗体,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利用蛋白质工程,制备疫苗进行治疗。 (5)①及时去医院治疗,避免病情加重;②做好隔离防护措施(如戴口罩),防止传染他人;③多喝水,多休息。3. D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内环境的组成
解:【解答】A、血浆中的葡萄糖先进入组织液然后再进入骨骼肌细胞, 不符合题意;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从细胞中出来然后进入组织液中,不符合题意;C、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有氧呼吸,不符合题意;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主要考查内环境成分的转换。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都是细胞外液,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血细胞所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毛细血管壁的上皮细胞的内环境是指血浆和组织液。因细胞外液深居于身体内部,所以名为内环境,体的绝大部分细胞是不与血浆直接接触的,因此,这些细胞与毛细血管中的血浆不直接进行物质交换。但是,人体的绝大部分细胞浸浴在组织液中,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只隔着一层细胞膜,于是水分和一切可以通过细胞膜的物质,就在这两部分体液之间进行交换;细胞所需要的氧气等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组织液。由于组织液不断地形成,以及组织液不断地回流入血液,因此为细胞不断地提供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并运走代谢废物。细胞与内环境之间就是这样进行物质交换的。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循环流动,一方面与人体各个部分的组织液交换;另一方面与肺、肾脏、和胃、肠等器官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样才能使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所以,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 D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解:
【解答】】A、当人体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血浆属于细胞外液,渗透压也会升高,A不符合题意;B、人体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并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使人主动饮水,B不符合题意;C、人体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使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C不符合题意;D、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增加会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水盐平衡调节:
5. D
【考点】反射的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动物激素的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解答】A、在神经纤维上兴奋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不符合题意;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不符合题意;
C、由题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传出神经直接作用于心脏、也可通过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间接调节心脏活动,不符合题意;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主要考查生命活动的调节。兴奋是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惊吓可以是我们看到的物象,可以是听到的声音,或者是摸到的东西,所以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体现了神经系统可以直接调节也可以通过内分泌间接调节心脏活动;肾上腺素是由人体分泌出的一种激素。当人经历某些刺激(例如兴奋,恐惧,紧张等)分泌出这种化学物质,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使反应更加快速。
二、综合题
6. (1)胞吞(2)分化;记忆(3)特异;裂解(4)体液;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5)降低免疫排斥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解答】(1)抗原属于大分子物质,抗原呈递细胞通过胞吞摄取肿瘤抗原,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引起T细胞的增殖分化。(2)图1中,T细胞表面的TCR识别肿瘤抗原后,可以增殖分化出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其中的效应T细胞会攻击肿瘤细胞,引起其裂解死亡。(3)效应T细胞通过TCR特异性识别携带同种肿瘤抗原的肿瘤细胞,该过程具有特异性。由图可知,效应T细胞可以分泌毒素,引起肿瘤细胞的裂解死亡。(4)由图2可知,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特异性结合,抑制T细胞增殖分化,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故可以通过注射抗PD-L1抗体阻断肿瘤细胞的逃逸通路。抗PD-L1抗体进入人体后,通过体液运输与肿瘤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从而接触T细胞的活化抑制。(5)由于单克隆抗体是利用鼠的骨髓瘤细胞与浆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分泌产生,对人来说是异物,为了降低免疫排斥,需要对单克隆抗体进行改造,出抗原结合区域外,其他部分都替换成人抗体区段。故答案为:(1).胞吞??? (2).分化?? 记忆??? (3).特异?? ?裂解??? (4).体液? 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 ;(5)降低免疫排斥
【分析】(1)由图1可知,TCR是T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可以识别肿瘤抗原。TCR识别吞噬细胞处理呈递的肿瘤抗原后,可以增殖分化出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引起肿瘤细胞的裂解死亡。由图2可知,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特异性结合,抑制T细胞增殖分化,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2)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过程
7. (1)神经-体液(2)低;高;甲状腺激素;抑制;B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激素调节的特点
解:【解答】(1)哺乳动物受到寒冷刺激时,冷觉感受器会兴奋,兴奋经反射弧传至效应器,如汗腺、皮肤血管、立毛肌、骨骼肌、肾上腺、下丘脑内分泌细胞等,该过程涉及神经调节。下丘脑内分泌细胞作为效应器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会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产热,该过程涉及体液调节。故受到寒冷刺激后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2)①据图可知,恒温动物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比例较低,因为活跃分裂的动物细胞多为二倍体细胞,故恒温动物再生能力较差;又因为恒温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偏高,故推测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心脏组织再生能力呈负相关。②由于转基因小鼠心脏细胞缺乏甲状腺激素受体,虽然甲状腺激素含量虽然正常,甲状腺激素无法作用于心脏细胞,导致心脏细胞不再受甲状腺激素调节,但是其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数目会出现大幅增加,故说明甲状腺激素能抑制正常小鼠心脏组织的再生能力。③利用斑马鱼做实验时,A组无甲状腺激素,B组有甲状腺激素,若甲状腺激素对变温动物斑马鱼心脏组织再生能力[MISSING IMAGE: , ]影响与对恒温动物小鼠的影响一致,即会抑制心脏组织的再生能力,则B组斑马鱼心脏受损后的再生能力会比对照组弱。故答案为:(1) 神经-体液? ;(2)低?? ??高??? ??甲状腺激素??? ?抑制?? ? B【分析】主要考查体温调节和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的方式进行,以神经调节为主。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冷觉感受器会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至神经中枢下丘脑,经下丘脑的分析综合后,经传出神经引起汗腺分泌减少,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等,减少散热;另外引起立毛肌收缩,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增加产热,维持体温稳定。由图可知,变温动物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比例较高,甲状腺激素水平较低;恒温动物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比例较低,甲状腺激素水平偏高。
三、实验探究题
8. (1)氧化分解;肝糖原分解;胰高血糖素??(2)甲、乙;大脑皮层(3)①④(4)①③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常见的免疫异常病
解:【解答】(1)胰岛素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可以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参与氧化分解,第二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第三是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同时会抑制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达到降血糖的目的。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通过反馈调节来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进而引起血糖浓度下降。(2)由图可知,甲和乙餐前和餐后的血糖浓度均高于正常值,符合糖尿病的血糖标准,故可能是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复查。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升高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体内的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从而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3)一次性摄糖过多超出身体的吸收极限,会出现暂时性尿糖;低血糖患者血糖浓度本身就低于正常值,不会出现尿糖;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不会引起尿糖;肾小管会重吸收水、葡萄糖、氨基酸等成分,若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则可能会出现尿糖。故选①④。(4)由图可知,乙餐后的胰岛素分泌量很高,但是血糖水平远远高于正常值,故可能是自身抗体与胰岛素结合或自身抗体竞争性结合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胰岛素不能与受体结合,导致胰岛素不能发挥降血糖的作用。若自身效应T细胞持续杀伤胰岛B细胞,则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与题意不符;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细胞,若仅仅胰岛B细胞膜上的载体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下降,其他细胞上载体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正常,则乙的血糖应该正常或稍微偏高,胰岛素水平也会正常或稍微偏高。故选①③。故答案为: (1). 氧化分解? ?肝糖原分解?? 胰高血糖素 ;(2). 甲、乙??? ?大脑皮层; (3). ①④;(4). ①③
【分析】(1)由图1可知,空腹时甲和乙血糖浓度偏高,丙的血糖浓度正常;餐后,甲、乙、丙的血糖浓度均有所上升。餐后12h,甲、乙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值。由图2可知,甲餐后胰岛素含量稍微有所升高,幅度较小;乙和丙的胰岛素含量先升高后下降,乙的胰岛素含量高于甲和丙。(2)糖尿病的原因:一种是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太少;缺乏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使血糖过高,超过肾的代谢能力。另一种是产生了抗胰岛素的抗体,且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因此血中胰岛素含量可以正常甚至有点增高。表现:高血糖、多食、多尿、多饮、身体消瘦。(三多一少)三多一少的原因:糖尿病出现尿糖的症状时,由于需要排出多余糖分所以多尿,又因为失水很多,所以要多饮,葡萄糖都从尿液排出,所以细胞供能不足,使患都经常出现饥饿,表现为多食。糖代谢也现障碍,供能不足,所以改为体内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供能。所以消瘦。9. (1)抗体(2)A、D;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3)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4)发作迅速、消退较快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解:【解答】(1)抗体为机体通过免疫反应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免疫活性物质,抗原为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外源物质。(2)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A、D两组前后注射抗原相同,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记忆细胞对抗原具有特异性的识别能力,当抗原二次感染机体时,记忆细胞可直接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并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3)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抗体与抗原可以特异性结合形成凝集团或沉淀并最终被吞噬细胞消灭。(4)过敏反应的特点有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等。故答案为:(1)抗体;(2)A、D???? 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3)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4)发作迅速、消退较快。【分析】主要考查免疫调节。免疫活性物质是指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这些由免疫细胞或其它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如病菌等),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抵抗或防止微生物或寄生物的感染或其它所不希望的生物侵入的状态。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不需要事先暴露,可以立刻响应,可以有效地防止各种病原体的入侵。特异性免疫是在主体的寿命期内发展起来的,是专门针对某种病原体的免疫。二次免疫应答指生物免疫系统遭受初次的外来病原入侵后,免疫系统发挥记忆效应。当再次遭受同样的病原体或者抗原入侵时,能快速、高效地产生大量抗体,将抗原清除。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