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人教部编版生物八下8.1.1 传染病及预防 课件 (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春人教部编版生物八下8.1.1 传染病及预防 课件 (共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6-14 21:2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文章来源???《政治学研究》2003年3期

????2002年岁末,非典型肺炎在广东省出现,并在其后几个月迅速向我国其它地区蔓延,发展成一场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在某些局部区域,非典型肺炎还演变为一场社会危机,如在广东、北京等疫情严重的地区,一度出现物价飞涨、抢购成风、人员大规模转移等社会恐慌现象。

??非典在全球非典疫情中,我国所遭受的危害最为严重。截止到2003年8月16日,全球非典型肺炎患者为8437人,死亡814人。我国大陆地区患者为5327人,占患者总数的63.14%;死亡349人,占死亡人数的42.8%。

为什么当时非典给社会带来了如此的恐慌?
非典即非典型肺炎,是由变异的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病。


小调查:
疾病名称 是否是传染病 是否患过此病
流行性感冒
麻疹
水痘
肺结核
近视
结膜炎
贫血
蛔虫病

×



×


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流感和近视的病因相同吗?
小明

我得了流感,你得了传染病!!
小青

近视不是传染病!
你才得了传染病!!

想一想
近视眼:由于患者自身的眼部结构发生变化引起的,不能传染。
流感:由于外来的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传染性。
传染病与非传染病有什么不同?
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非传染病:由于自身因素或外界有害的物理因素、化学物质引起的,不能传染


结膜炎
近视
近 视:眼部自身结构发生病变。
结膜炎:由外来致病生物感染导致眼部发生病变


谁是传
染 病

病原体


病原体:能引起人或动物患病的生物。
如: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


流行性感冒





水 痘
手癣足癣
蛔 虫 病
麻 疹
肺 结 核

血 吸 虫 病
病 原 体
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水 痘
手癣足癣
蛔 虫 病
麻 疹
肺 结 核

血 吸 虫 病
流感病毒
病 原 体
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水 痘
手癣足癣
蛔 虫 病
麻 疹
肺 结 核

血 吸 虫 病
麻疹病毒
传染病
病 原 体



流行性感冒





水 痘
手癣足癣
蛔 虫 病
麻 疹
肺 结 核

血 吸 虫 病
传染病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病 原 体



流行性感冒





水 痘
手癣足癣
蛔 虫 病
麻 疹
肺 结 核

血 吸 虫 病
结核杆菌
传染病
病 原 体



流行性感冒





水 痘
手癣足癣
蛔 虫 病
麻 疹
肺 结 核

血 吸 虫 病
传染病
病 原 体

皮肤癣菌
(真菌)



流行性感冒





水 痘
手癣足癣
蛔 虫 病
麻 疹
肺 结 核

血 吸 虫 病
蛔虫
传染病
病 原 体



流行性感冒





水 痘
手癣足癣
蛔 虫 病
麻 疹
肺 结 核

血 吸 虫 病
血吸虫
传染病
病 原 体



流行性感冒





水 痘
手癣足癣
蛔 虫 病
麻 疹
肺 结 核

血 吸 虫 病
理理思路,归归类!
病毒


细菌

真菌

寄生虫



病原体

由 (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 的疾病。
传染病的概念:
病原体
传播
传染病的特点:
传染性、流行性

传染病是如何传播的

流行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传染病。流感患者的鼻涕、唾液和痰液中有大量的流感病毒。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就有可能患流感。接触过流感患者及其用品可能传染上流感。与青壮年相比,老人、孩子更容易患流感。

1.流感在我们人群中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2.哪些人更易被传染,为什么?
流感的传播
空气、飞沫、唾液、鼻涕、痰液等
体质差、抵抗力弱的人是易感人群,
如:老人、小孩等
流感传播需要的环节

流感患者
易患流感的人
带病毒的空气
流感在人群中传播需要哪些环节?
肝炎患者用过的碗筷要同家人的分开,否则容易使家人染上肝炎。饭馆的餐具要严格消毒,否则容易使顾客感染上肝炎、流感、细菌性痢疾等疾病。
肝炎在人群中传播需要哪些环节?
肝炎患者
易患肝炎的人
带病毒的餐具


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的途径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的途径
常见的传染病种类
常见传染病






呼吸道
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肺结核、百日咳等




消化道
传染病

蛔虫病、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肝炎等



血液
传染病

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等



体表
传染病

血吸虫病、结膜炎狂犬病、破伤风等



空气、飞沫

饮食

注射器、
吸血昆虫
接触
类型
主要途径
病原体: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思路理一理
能够散播病原体且患病的人或动物
引起人或动物患病的生物(致病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的途径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传染源
易感人群




空气、飞沫
饮食、血液
生物媒介
接触


传播途径
传染病流行三环节
蚊子叮咬疟疾患者小刚后,蚊子体内便携带了使人患疟疾的疟原虫,后来这只蚊子又去叮咬了小丽,结果小丽也患了疟疾。
请分析各自的角色:
1.小刚
2.患病前的小丽
3.患病后的小丽
4.疟原虫
5.蚊子
学以致用

小丽
小刚
传播途径---生物媒介

某家庭中,哥哥患了流行性感冒,并且传给了弟弟,弟弟又传给了同学。


请分析:
1.导致弟弟患病的传染源是(   )
2.弟弟被传染前是(     )
3.流感传播途径主要是(    )

哥哥
易感人群
空气
对号入座
A.病 原 体: ;B.传 染 源: ;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


①④


⑤⑥⑦⑧
①流感病人 ②老人
③禽流感病毒 ④患禽流感的病鸡
⑤被细菌污染的餐具 ⑥流感病人的飞沫
⑦携带痢疾杆菌的苍蝇 ⑧含有痢疾杆菌的生水

几种高危传染病介绍
鼠疫
狂犬病
流感
非典型肺炎
AIDS(艾滋病)
甲类传染病之鼠疫
  鼠疫(Pestis)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
  鼠疫杆菌在低温及有机体生存时间较长,在脓痰中存活10~20天,尸体内可活数周至数月,蚤粪中能存活1个月以上;对光、热、干燥及一般消毒剂均甚敏感。日光直射4~5小时即死,加热55℃15分钟或100℃1分钟、5%石炭酸、5%来苏,0.1升汞、5~10%氯胺均可将病菌杀死。
狂犬病又称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人狂犬病通常由病犬以咬伤的方式传给人.主要有恐水,怕风,光,声等临床症状,病死率几乎100%.

乙类传染病之狂犬病
丙类传染病之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2-3天,多突然发病,高烧,颤栗,咳嗽, 全身酸疼,重症常伴有肺炎、脑炎、脑膜炎或心肾功能不全,而致病死率增高。传播途径主要借助空气飞沫传播。
   一般性预防措施:增加营养,加强锻炼,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隔离病人,少去公共场所、减少集会等。
   特异性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

出谋划策
假如我们班有三名同学患了流感,为了防止流感扩散,现在该怎么办呢?
◆让感冒患者吃药、住院、戴口罩等
◆教室内煮醋、病人用过的东西消毒等
◆没得病的人打疫苗、避免接触患病者、锻炼身体等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控制
切断
保护
预防措施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处理或杀死患传染病的动物,
隔离、治疗病人....
对病人用过的器具进行消毒,打扫卫生,清洁空气、
消灭蚊蝇等生物媒介....
指加强锻炼、预防接种....
快速判断:
控 制
传染源
切断传
播途径
保护易
感人群










A.控制传染源: .
B.切断传播途径: .
C.保护易感人群: .
①让患流感的学生回家 ②焚烧、掩埋患禽流感的鸡 ③给流感病人吃药 ④给学生注射流感疫苗
⑤学生加强锻炼 ⑥勤开窗通风
⑦勤打扫卫生 ⑧教室内熬醋

对号入座
⑥⑦⑧

①②③
④⑤

传 染 病

病原体:
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
流行三环节

预防三措施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控制传染源

综合措施
重点措施
相结合.

课堂小结
1.下列疾病中,属于非传染病的是( )
A.流行性感冒      B.地方性甲状腺肿
C.非典型性肺炎     D.艾滋病 
B
堂清检测
2.体质较弱的人、流感、流感病人、流感病人的飞沫、
流感病毒分别属于( )
①传染源 ②病原体 ③传播途径
④传染病 ⑤易感人群
A.⑤④③①② B.⑤②③④①
C.①⑤④③② D.⑤④①③②
D
3.到了春季,手足口病又迎来高发期。手足口病是一种严重的肠道传染病,它大多在婴幼儿中流行。勤洗手、多通风、玩具消毒主要是为了(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消灭病原体
B
4.防控甲流注意落实“四早”,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此措施属于(?? )?
A 控制传染源 B 切断传播途径
C 保护易感人群? D 以上都对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