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6-14 08:5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目标】
掌握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措施及作用;改革国有企业的措施及作用,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探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
使学生经历了一次实事求是“论从史出”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的和学会学习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难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一九七八》视频片断
教师:同学们!刚才老师播放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改革开放时期人们工作、生活的情景。当时我们国家是怎样实行改革的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又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出示课题,让同学们齐读课题。
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中的小标题,初步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老师简单说一下这节课要学习的目标。
学习第一篇章:历经坎坷寻明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衔接:我国为什么首先要在农村实行改革呢?
学生思考:改革前夕的“人民公社体制”有什么弊端?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这种弊端如果不进行改革农村的生产就不能迅速的发展,农民的生活就不能迅速的提高,那么改革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正当我们一筹莫展之时,有一个村的十八户农民却“偷偷地”把地给分了!我们快去看看是哪个村?
学生回答,安徽凤阳小岗村
分析:小岗村农民“偷偷地”签订的契约内容有哪些?
学生回答。
问题:他们实行的这种生产责任制到底成功了吗?
出示资料,让学生通过比往年粮食产量提高六倍多,来感觉这种生产责任制的巨大成功。
问题: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学生看书回答。
教师:安徽省凤阳县农民通过实践实行的这种生产责任制就为我国后来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下了基础。后来,他们的这种做法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并于1983年国家把这种生产责任制推广普及到全国整个农村。家庭小岗村的地和人都没有改变,为什么分田到户后,他们的粮食产量就比往年提高了6倍多呢?学生分析回答
教师:经济要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一规律。
过渡:农村改革后,农业生产逐渐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发展,从而带动了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使农民的生活更加富裕,也为我国实现现代化打下了了坚实的基础,并出示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驰名商标。
学习第二篇章:百舸急流成就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过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如火如荼的实行了,那么城里的国有企业,它们的状况如何呢?
问题:改革前,城市国有企业在计划体制下有什么弊端?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这种弊端如果不进行改革国有企业将是死水一潭......
出示:我国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时间和文件。
教师:指出国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学生阅读课文这一部分内容,找出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合作探究:这些改革措施的作用有哪些?
播放视频,了解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第三篇章:旗帜飘扬成就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过渡:随着城乡经济体制的改革,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自然而然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学生:自学这部分内容,找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出示:“经济术语解读:“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概念。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是什么。
出示: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粮票与社会主义市场放开后的场景,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使市场经济充满了活力。
课堂小结:
习总书记的一句话:“我们改革开放的大门打开了就绝不会关上。”改革的春雷振动了华夏大地,那么,我国对外开放的春风又吹遍了哪些沿海和内陆的城市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