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聚落一人类的聚居地 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北京典型的传统民居是( )
A. 窑洞 B. 土楼 C. 高脚楼 D. 四合院
民居的特点受自然条件的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 周边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景观的是(??? )
A. 冰屋 B. 蒙古包 C. 吊脚楼 D. 窑洞
3. 受纬度位置的影响,极地地区因纽特人居住的民居是(??? )
A. 冰屋 B. 蒙古包 C. 吊脚楼 D. 窑洞
4.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 )
A. 四合院 B. 窑洞 C. 吊脚楼 D. 竹楼
5.读下列四幅我国不同地区景观图,回答问题
四幅景观图所在地区中,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关于城市和乡村聚落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城市和乡村景观没有差别
B. 城市里有很多池塘,种了很多果树
C. 乡村里有很多车辆、商店、学校,道路纵横交错
D. 城市里有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医院、学校…道路纵横交错,车辆很多
7.吐鲁番加工葡萄的晾房设计为平顶屋,蜂窝状通透式墙体(如图所示).这种房屋结构体现了建筑的设计与当地环境的和谐.下列说法能体现晾房设计意图的是( )
A. 平顶屋是为了承受积雪的压力
B. 通透式墙体有利于葡萄风干,反映当地干旱的气候特征
C. 晾房有利于葡萄在加工过程中接受阳光的照射
D. 晾房的建筑式样反映了当地湿润的
8.房屋建筑与当地自然条件密切相关,“高脚屋”主要适应的自然条件是??(??)
A. 多地震 B. 气候严寒 C. 气候湿热 D. 热带干旱草原
9.在我国,下列聚落规模比较大的是:
A. 平原上的村落 B. 山区里的村落 C. 草原上的村落 D. 林区里的林场
10.于乡村聚落主要从事工作的有( )
A. 纺织工业 B. 邮电业 C. 耕作业 D. 饮食服务业
11.在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的地方,许多村落都沿河分布,主要原因是( )
A. 土壤肥沃 B. 地形平坦 C. 渔业资源丰富 D. 交通便利
12.埃及主要城市的分布特点与主要影响因素搭配正确的是(??? )
A. 沿尼罗河河谷分布——水源 B. 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光照
C. 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热量 D. 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降水
区域性是地理学的特征之一,不同尺度的区域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影响下,逐步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区域特征。据此完成析下题。
13. 下列民居适应炎热干燥环境的是( )
A. 浙江绍兴的斜顶房 B. 西亚厚墙小窗民居
C. 北极地区的冰屋 D. 东南亚的高架屋
14. 有关亚洲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B. 大河自东向西注入大西洋
C. 位于亚欧大陆西部 D. 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广大
15. 对美国和巴西描述,正确的是( )
A. 美国盛产热带经济作物 B. 巴西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
C. 美国农业实现了专业化 D. 两国都位于东半球
16. 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与此称谓相关的是( )
A. 热带季风气候,盛产小麦和水稻 B. 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
C. 人口众多,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D. 西南季风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
17. 约翰家的农场位于英国伦敦郊区,你认为约翰家人的主要工作是( )
A. 水稻的种植、管理和收割 B. 采摘、加工咖啡豆
C. 管理椰子园,加工椰汁 D. 种植牧草,户外放牧
18. 比较俄罗斯和日本,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国平原面积广大,农业发达 B. 俄罗斯人口稠密,日本地广人稀
C. 两国工业都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D. 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日本资源贫乏
19. 南极地区的特征与称谓搭配正确的是( )
A. 干旱——自然资源“大仓库” B. 大风——“风库”
C. 矿产丰富——“冰雪高原” D. 寒冷——“白色荒漠”
二、填空题
20.聚落的分布有城市和________?两种形态.
21.影响聚落的分布位置、空间形态、民居特点的主要因素填写在下图的图框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2.________?和________?,统称聚落.
三、综合题
23.下图是某沿海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中有A,B,C三个聚落,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A地的海拔是________米以下,A,B,C三地中,地形最平坦开阔的是________地,位于河谷地带的是________地。
(2)甲、乙两条河流,水质容易被污染的可能是________河;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注入海洋的是________河。
(3)A聚落发展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与A相比,C聚落发展的突出优势是________,B聚落规模最小的原因是________。
(4)三地中聚落规模最大的是________。
24.读如图回答问题
(1)说出①⑤处民居的特点________?
(2)图中①、②、③、④中人种相同的是________?(填数码),使用人数最多的联合国工作语言是________?(填数码)所在国家的母语.
(3)世界三宗教发源地是________?(填数码),该地区缺水的原因是:________?
(4)⑥所在的地区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
25.读图,回答问题。
(1)图甲所示为________聚落,图乙所示为________聚落。
(2)据图丙中信息分析, A.B.C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地形因素是________。
(3)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4)家住A地的丽丽说:“从我家出发向东北再向南再向北就到我的学校。”请你根据丽丽的描述,在答卷相应图丁中画出指向标。
(5)丽丽班上准备组织一次登上活动,为了安全,老师拿出一张等高线地图(如图戊)。老师强调“我们今天所登的山比较高,而且还有一个陡崖,很危险,提醒大家上山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试判断:此山的海拔为________;①②③④中的山脊的是________。
5.3 聚落一人类的聚居地 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北京典型的传统民居是( )
A. 窑洞 B. 土楼 C. 高脚楼 D. 四合院
【答案】D
【解析】
自然地理环境对居民有巨大影响,北京地区冬季寒冷,北京的传统民居是四合院,其建筑的颜色灰暗,有利于御寒保暖;窑洞在黄土高原,高脚楼在西南地区,土楼主要在福建地区。
民居的特点受自然条件的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 周边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景观的是(??? )
A. 冰屋 B. 蒙古包 C. 吊脚楼 D. 窑洞
3. 受纬度位置的影响,极地地区因纽特人居住的民居是(??? )
A. 冰屋 B. 蒙古包 C. 吊脚楼 D. 窑洞
【答案】2. B 3. A
【解析】
试题分析:
【2题详解】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景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蒙古包是这里的传统民居,甲为冰屋子,乙为窑洞,丙为蒙古包,丁为竹楼,故选B.
【3题详解】
聚落的位置和形态以及建筑特色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因纽特人就地取材用冰块建造了冰屋居住,保温功能很好,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是( )
A. 四合院 B. 窑洞 C. 吊脚楼 D. 竹楼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百年来,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深刻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造就了特有的传统地域文化.窑洞是当地的传统民居,通常3~5个窑洞形成一个院落.人们常以马车、驴车作为交通工具.
解: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大多依山坡挖掘,外观以圆拱形为主.传统窑洞造价低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适宜居住,既不破坏生态,又不占用良田.如果山崖较高,往往开凿多层窑洞,类似于现代的楼房.
故选:B.
5.读下列四幅我国不同地区景观图,回答问题
四幅景观图所在地区中,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世界各地景观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黄土高原上的居民因黄土的疏松直立性质,就地取材,开挖了窑洞。图中②为黄土高原上的窑洞。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6.关于城市和乡村聚落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城市和乡村景观没有差别
B. 城市里有很多池塘,种了很多果树
C. 乡村里有很多车辆、商店、学校,道路纵横交错
D. 城市里有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医院、学校…道路纵横交错,车辆很多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关于城市和乡村聚落景观的说法,城市和乡村景观不同,城市里多以高楼大厦为主,有许多商店、医院、学校等,道路纵横交错、车辆很多,乡村则有很多农田、果树和池塘等,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聚落的有关知识.
7.吐鲁番加工葡萄的晾房设计为平顶屋,蜂窝状通透式墙体(如图所示).这种房屋结构体现了建筑的设计与当地环境的和谐.下列说法能体现晾房设计意图的是( )
A. 平顶屋是为了承受积雪的压力
B. 通透式墙体有利于葡萄风干,反映当地干旱的气候特征
C. 晾房有利于葡萄在加工过程中接受阳光的照射
D. 晾房的建筑式样反映了当地湿润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新疆太阳辐射强烈,太阳能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由于日照时数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长绒棉、甜菜、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杏、桃、梨、葡萄、哈密瓜等水果蜚声中外.
解:我国新疆气候条件适宜制作葡萄干,不采用直接日晒的方法(直接日晒的容易发酸),而是挂在凉房内阴干.晾房设计为平屋顶,蜂窝状通透式墙体,这有利于通风.这种阴干法制成的葡萄干,质量优良,呈半透明状,不变色.
故选:B.
8.房屋建筑与当地自然条件密切相关,“高脚屋”主要适应的自然条件是??(??)
A. 多地震 B. 气候严寒 C. 气候湿热 D. 热带干旱草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高架屋是气候湿热的地区的一种民居,具有防潮湿的优点,如东南亚地区的民居多高架屋,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9.在我国,下列聚落规模比较大的是:
A. 平原上的村落 B. 山区里的村落 C. 草原上的村落 D. 林区里的林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聚落形成和发展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一般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易形成聚落。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易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故A符合题意。山区里的聚落,在地形、交通方面受到影响,不易于聚落的发展,B不符合题意。草原上的聚落,气候比较干旱,农业生产和生活受到限制,不易于聚落的发展,C不符合题意。林区里的林场,在山区易于发展林业,在地形、交通方面不利于聚落的发展,故D不符合题意。
考点:掌握易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通过对比不同的自然环境,从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方面掌握易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
10.于乡村聚落主要从事工作的有( )
A. 纺织工业 B. 邮电业 C. 耕作业 D. 饮食服务业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我们一般把聚落分为两大类,它们分别是乡村和城市,乡村主要以农耕业为主,面积大,人口少,而城市主要以工业和商业为主,面积小,人口稠密,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聚落的有关知识.
11.在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的地方,许多村落都沿河分布,主要原因是( )
A. 土壤肥沃 B. 地形平坦 C. 渔业资源丰富 D. 交通便利
【答案】D
【解析】
乡村民居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在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土壤肥沃,沿河地带交通便利成为村庄发展的关键.
12.埃及主要城市的分布特点与主要影响因素搭配正确的是(??? )
A. 沿尼罗河河谷分布——水源 B. 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光照
C. 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热量 D. 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降水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埃及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700米之间,沙漠面积占90%以上.尼罗河南北纵贯,在埃及境内长1530千米.尼罗河水滋润着两岸和三角洲肥沃的土地,埃及人民盛赞尼罗河是哺育他们的“生命之河”.尼罗河下游河谷平原和入海处形成的三角洲,是埃及最富庶的地区,虽然这里仅占全国总面积的4%,却聚居着全国90%以上的人口。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埃及。
区域性是地理学的特征之一,不同尺度的区域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影响下,逐步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区域特征。据此完成析下题。
13. 下列民居适应炎热干燥环境的是( )
A. 浙江绍兴的斜顶房 B. 西亚厚墙小窗民居
C. 北极地区的冰屋 D. 东南亚的高架屋
14. 有关亚洲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B. 大河自东向西注入大西洋
C. 位于亚欧大陆西部 D. 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广大
15. 对美国和巴西描述,正确的是( )
A. 美国盛产热带经济作物 B. 巴西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
C. 美国农业实现了专业化 D. 两国都位于东半球
16. 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与此称谓相关的是( )
A. 热带季风气候,盛产小麦和水稻 B. 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
C. 人口众多,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D. 西南季风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
17. 约翰家的农场位于英国伦敦郊区,你认为约翰家人的主要工作是( )
A. 水稻的种植、管理和收割 B. 采摘、加工咖啡豆
C. 管理椰子园,加工椰汁 D. 种植牧草,户外放牧
18. 比较俄罗斯和日本,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国平原面积广大,农业发达 B. 俄罗斯人口稠密,日本地广人稀
C. 两国工业都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D. 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日本资源贫乏
19. 南极地区的特征与称谓搭配正确的是( )
A. 干旱——自然资源“大仓库” B. 大风——“风库”
C. 矿产丰富——“冰雪高原” D. 寒冷——“白色荒漠”
【答案】13. B 14. A 15. C 16. B 17. D 18. D 19. B
【解析】
区域性是地理学的特征之一,不同尺度的区域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影响下,逐步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区域特征。
【13题详解】
以上四种民居中,是适应炎热潮湿环境的是高架屋,这种建筑底层架空,有利于防潮湿、通风,防虫蛇等,故选B。
【14题详解】
有关亚洲地理特征描述,地势是中部高四周低;大河不会注入大西洋;位于亚欧大陆东部;西部没有宽阔的海洋,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广大,故选A。
【15题详解】
对美国和巴西描述,巴西大部分位于热带,盛产热带经济作物;美国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农业实现了专业化;两国都位于西半球,故选C。
【16题详解】
印度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大国,服务外包产业发达,被称为“世界办公室”,故选B。
【17题详解】
约翰家的农场位于英国伦敦郊区,这里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他的家人主要从事种植牧草,户外放牧等工作,故选D。
【18题详解】
关于俄罗斯和日本的说法,日本平原面积狭小;俄罗斯地广人稀,日本人口稠密;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俄罗斯工业集中在内部;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日本资源贫乏,故选D。
【19题详解】
关于南极地区的特征与称谓的搭配,因气候干旱,“白色荒漠”称号;因矿产丰富,有自然资源“大仓库”;因大风被称为“风库”;故选B。
二、填空题
20.聚落的分布有城市和________?两种形态.
【答案】乡村
【解析】
试题分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和乡村景观有明显的差别,城市自然景观变化快,道路纵横,网线密集,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较多.
解:人类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聚落.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城市,小到只有几十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故答案为:乡村.
【点评】本题考查聚落的类型,属于基础题.
21.影响聚落的分布位置、空间形态、民居特点的主要因素填写在下图的图框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水源充足
【解析】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聚落大多在地势平坦、自然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环境。
【点睛】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识记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2.________?和________?,统称聚落.
【答案】城市;乡村
【解析】
人们聚居的地方称为聚落,聚落分为两种:一种是乡村,人们主要从事农业活动,有林场、牧场、渔场等不同的村落类型;另一种是城市,人们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它的人口有较大的规模。
三、综合题
23.下图是某沿海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中有A,B,C三个聚落,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A地的海拔是________米以下,A,B,C三地中,地形最平坦开阔的是________地,位于河谷地带的是________地。
(2)甲、乙两条河流,水质容易被污染的可能是________河;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注入海洋的是________河。
(3)A聚落发展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与A相比,C聚落发展的突出优势是________,B聚落规模最小的原因是________。
(4)三地中聚落规模最大的是________。
【答案】 (1). 100 (2). C (3). A (4). 甲 (5). 乙 (6). 附近有煤 (7). 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地处河流两岸,水源充足 (8). 靠近海洋,海上交通便利 (9). 位于坡地,地少且贫瘠,离水源地较远,水源不足 (10). A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图中A地的海拔在100米以下,A,B,C三地中,地形最平坦开阔的是等高线最稀疏的C地,位于河谷地带的是A。
(2)甲、乙两条河流,水质容易被污染的可能是甲河,因为该河上游是城镇;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注入海洋的是乙河。
(3)A聚落发展的有利条件是附近有煤;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地处河流两岸,水源充足;C聚落发展的突出优势是近海洋,海上交通便利;B地聚落少的原因是位于坡地,地少且贫瘠;离水源地较远,水源不足。
(4)三个聚落中规模最大的是A地,这里条件最优越。
【点睛】本题考查聚落的形成条件。
24.读如图回答问题
(1)说出①⑤处民居的特点________?
(2)图中①、②、③、④中人种相同的是________?(填数码),使用人数最多的联合国工作语言是________?(填数码)所在国家的母语.
(3)世界三宗教发源地是________?(填数码),该地区缺水的原因是:________?
(4)⑥所在的地区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墙厚、窗小
(2)①、②;③
(3)⑤;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
(4)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解析】
(1)读图可知,①⑤处位于北非和西亚,该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民居的特点是墙厚窗小,是为了防辐射,阻挡风沙。
(2)图中①、②、③、④中人种相同的是①、②,都是白种人为主,使用人数最多的联合国工作语言是汉语,是③所在国家中国的母语。
(3)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该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水资源缺乏。
(4)⑥所在的地区位于东南亚,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点睛:该题考查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读图分析即可。
25.读图,回答问题。
(1)图甲所示为________聚落,图乙所示为________聚落。
(2)据图丙中信息分析, A.B.C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地形因素是________。
(3)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4)家住A地的丽丽说:“从我家出发向东北再向南再向北就到我的学校。”请你根据丽丽的描述,在答卷相应图丁中画出指向标。
(5)丽丽班上准备组织一次登上活动,为了安全,老师拿出一张等高线地图(如图戊)。老师强调“我们今天所登的山比较高,而且还有一个陡崖,很危险,提醒大家上山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试判断:此山的海拔为________;①②③④中的山脊的是________。
【答案】(1)乡村;城市
(2)地形平坦开阔
(3)B;位于河流的交汇处
(4)
(5)400米~500米之间;②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图甲聚落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是乡村聚落,图乙聚落建筑物高大密集,是城市聚落。
(2)A.B.C三处聚落选址的共同地形因素是地形平坦开阔。
(3)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B地,因为这里位于河流的交汇处。
(4)由题目可知,丽丽说“从我家出发向东北再向南再向北就到我的学校。”,可以知道其路线是
(5)由图可知,图中等高距是100米,所以山的海拔是400-500米之间,①②③④中是山脊的是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