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二历史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共37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必修二历史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件共37张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6-15 10:37:01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红场的见证与思索苏联的经济改革辉煌与黯淡 ——一个跛足的巨人 (背景) 曾经的辉煌 计划经济下的传奇: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超强的军事实力!!曾经的辉煌辉煌的背后    苏联农、重、轻的发展比例十分悬殊。从1926年到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 ……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比例失调的“恶果” 农业集体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供需矛盾日趋尖锐,粮食匮乏,消费短缺。         国家计划力争精确,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钮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
——计划经济的“怪现象” (1)迅速实现工业化
(2)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3)超强和军事实力
神圣化!固定化 ! 模式化!辉煌 黯淡(1)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粮食短缺
(2)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3)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不高
旧体制已运转不灵!改 革 势 在 必 行!我看“斯大林模式”突破与固守 ——三次艰难的尝试 (过程) 突破与固守 ——三次艰难的尝试突破与固守 ——三次艰难的尝试农业工业经济体制实行农产品收购制;鼓励发展家庭副业;物质利益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自主权
央企管理权下放
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管理
恢复部门管理加强集中领导;
扩大国企自主权注重发展重工业
经济管理代替行政命令
指导代替指令
打破公有制
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一定程度上的冲击根本上的突破根本上的固守形式上的固守宏观看改革局限成效结果①央企管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②物质利益工业①取消义务交售制,实行农产品收购制;
②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有农场自主权
③开荒扩产,种植玉米运动。
农业
重点
措施尝试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年)突破与固守 ——三次艰难的尝试有一定成效未从根本上突破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最终失败头痛 医头微观看改革斯大林经济模式特点(1)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 (2)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3)产业结构:片面发展重工业 (4)分配方式:平均分配 突破与固守 ——三次艰难的尝试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掘墓)敢于向斯大林模式挑战!(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 1964年,赫鲁晓夫在混乱中黯然下台,继任的勃列日涅夫又将何去何从呢……局限成效
结果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工业
重点①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集中领导
②扩大国企自主权 ③经济手段刺激企业管理企业管理
措施尝试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年)突破与固守 ——三次艰难的尝试微观看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依然未突破斯大林体制,经济陷入停滞,比例失调严重脚痛 医脚斯大林经济模式特点(1)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 (2)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3)产业结构:片面发展重工业 (4)分配方式:平均分配 残了 面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的社会动荡、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的危机局面,这个年轻、温和且令人敬畏的莫斯科新老板戈尔巴乔夫又会将改革的手术刀伸向何处呢……
结果(1)对经济体制实施根本性变革: ①经济方法代替行政命令 ②指导性计划代替指令性计划 ③打破单一公有制,允许私有化,实行租赁和承包
(2)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措施尝试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年)(3)后转向政治改革①从根本上突破了旧体制;
②“加速战略”重点发展重工业,使经济结构更加失调;
③经济不断滑坡,生活水平继续下降。突破与固守 ——三次艰难的尝试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的社会主义,放弃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放弃了党的领导地位。背离方向微观看改革死了亡党与亡国 ——超级大国的殒灭 (结果) 亡党与亡国 ——超级大国的殒灭建党93年、执政74载、拥有近2000万党员的苏联共产党于1991年宣告自动解散;1991年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辞职。 这张脸曾经使世界为之感伤,它在诉说着一种制度在一个超级大国的幻灭。 飘扬了69年的印有锤子和镰刀的苏联国旗,在沉沉夜色中伴着瑟瑟寒风在克林姆林宫黯然下降。曾经叱咤风云的超级大国苏联不复存在。1991年月12月25日今朝反思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对话一 ——众说纷纭话原因 今朝反思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对话一 ——众说纷纭话原因 “赫鲁晓夫的鲁莽、勃列日涅夫的保守、戈尔巴乔夫的极端是导致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人物性格说 赫鲁晓夫对玉米特别情有独钟,他认为,“一切就这么简单,玉米就是灵丹妙药。”为了迅速实现农业赶超美国的目标,他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到处提倡种植玉米,结果,很多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结不了穗,使苏联农业蒙受了巨大损失。
赫氏鲁莽之“玉米运动”赫鲁晓夫急躁、喜怒无常的性格
被称为“鲁莽的改革者”表情帝愤怒哥赫氏鲁莽之“喜怒无常”勃氏的保守他为人谨慎,秉性保守,习惯于因循守旧,按陈规办事,最怕重大的变革和转折,在理论上仍坚持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互不相容、截然对立的观念, 这就从根本上阻塞了改革的深入,使其无法冲破旧体制的束缚而失败。 与美国搞军备竞赛对于他的改革,有人曾形象地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去革除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戈氏的极端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戈氏的极端今朝反思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对话一 ——众说纷纭话原因 “赫鲁晓夫的鲁莽、勃列日涅夫的保守、戈尔巴乔夫的极端是导致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人物性格说理性!今朝反思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对话一 ——众说纷纭话原因 长期以来,苏联不是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来不断修正和发展马列主义,而是把科学的生气勃勃的马列主义变成封闭的、僵死的、脱离实际的教条。这是导致最终丧失社会主义阵地的重要原因。理论滞后说社会主义改革要有与时俱进、切合实际的理论创新作指导。今朝反思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对话一 ——众说纷纭话原因 戈氏改革失败说“苏联解体源自戈尔巴乔夫的背叛与变节。”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苏联解体是多种因素、多重矛盾的总爆发。艰巨性
复杂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国家企业个人利益关系的矛盾
速度和效益的矛盾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苏联与各加盟共和国民族矛盾
……今朝反思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对话二 ——多个视角论成败 材料一 到70年代,一个庞大的“特权阶层”形成。……他们掌握着各级党、政、军领导机构和企业、农庄的绝对领导权。……他们不以享有比一般规定的高级干部待遇还要大得多的特权为满足,还以各种方式侵吞国家财产。 ——《俄国史》 材料二 苏联解体时,苏联社会科学院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能够代表工人的只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仅占7%,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苏联的败亡败在了忽视党的自身建设上, 败在了丧失民心上!! 对话二 ——多个视角论成败 今朝反思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视角二:改革为了谁?当时苏联存在哪些问题?有何启示? 要处理好农重轻的比例关系;要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苏联的败亡败在了体制弊端长期得不到解决上,败在了改革者的决策失误上,败在了忽视民生上!! 对话二 ——多个视角论成败今朝反思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视角三:社会主义失败了吗?社会主义改革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必然充满着艰辛、复杂和曲折! 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不是唯一的!
苏联改革的失败是斯大林模式的失败!
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从中你能得到哪些启发?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深化改革的信心! 为社会主义把脉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为国家民族做出选择
反思前行深化改革 “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