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3.圆周角
授课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1.了解圆周角的概念,理解圆周角定理.
2.熟练掌握圆周角定理并能灵活运用.
数学思考
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发展学生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2.通过观察图形,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添加合理的辅助线,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问题解决
1.在探索圆周角定理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分类讨论和转化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
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
重点
圆周角的概念和圆周角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证明圆周角定理.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
问题:
1.什么是圆心角?弧、弦、圆心角的性质定理是什么?
2.一条弧所对的圆心角有几个?一个圆心角所对的弦有几条?反过来,一条弦所对的圆心角有几个?所对的弧有几条?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复习任务,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为学习圆周角做好铺垫,特别是其中的对应关系,应在学生头脑中有深刻的认识.
从实际生活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两个问题让学生深入理解圆周角的概念.
活动
一: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课堂引入】
多媒体展示圆柱形海洋馆的示意图.
问题1:如图27-1-149,同学甲站在圆心(O)位置,同学乙站在靠墙的位置C,他们的视角∠AOB和∠ACB有什么关系? 图27-1-149
问题2:同学丙、丁站在其他靠墙的位置D、E处,得到的视角分别是∠ADB、∠AEB,这些视角中哪些是圆心角?其他各角具备什么共同特征?从而引出圆周角的定义,并会判断.
师生活动:
教师演示课件或图片,展示一个圆柱形的海洋馆的横截面示意图引出圆周角内容,学生通过比较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大小,进一步理解圆周角的定义.
(续表)
活动
二:
实践
探究
交流
新知
【活动1】探究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大小关系
(1)同弧所对的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
(2)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周角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测量工具动手实验,发现结论;教师组织学生先自主探究,再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出按照圆周角在圆中的位置特点分情况进行探究的方案.
【活动2】探究证明圆周角定理
(1)当圆心O在圆周角∠ABC的一边BC上时,如图27-1-150①所示,那么∠ABC=∠AOC吗?
(2)当圆心O在圆周角∠ABC的内部时,如图27-1-150②,那么∠ABC=∠AOC吗?
(3)当圆心O在圆周角∠ABC的外部时,如图27-1-150③,∠ABC=∠AOC吗?
图27-1-150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写出已知,求证,并完成证明.
通过实验得到: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根据得到的上述结论,证明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得到: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问题:将上述结论中的“同弧”改为“等弧”,结论会发生变化吗?
总结归纳出圆周角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活动3】
探究圆周角定理的推论教师提出问题:
半圆所对的圆周角是多少度?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哪条?
师生活动:学生根据圆周角的性质进行分析、讨论, 图27-1-151
教师引导总结.
通过分析,继而得到圆周角定理的推论: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本次活动,教师主要关注:
(1)问题的提出是否引起学生的兴趣;(2)学生是否了解意图;
(3)学生是否理解圆周角的定义;(4)学生是否清楚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1.学生动手利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归纳能力.
2.体现了数学中的分类讨论的思想,在证明中,后两种都化成了第一种情况,这体现了数学中从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从而让学生学会了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续表)
活动
二:
实践
探究
交流
新知
【活动4】圆内接多边形与多边形的外接圆
教师提出问题:
1.圆内接多边形与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定义.
2.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师生活动:学生自学课本,教师利用多 图27-1-152
媒体展示圆内接四边形,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3.让学生在同一知识中变换角度思考问题,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圆心角与圆周角,深刻理解“同弧”二字的含义,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活动
三:
开放
训练
体现
应用
【应用举例】
例1[教材P44例2] 如图27-1-153,AB是⊙O的直径,∠A=80°.求∠ABC的大小.
图27-1-153 图27-1-154 图27-1-155
变式1 如图27-1-154,AB是⊙O的直径,C,D是圆上的两点,若∠ABD=40°,求∠BCD的度数.[答案:50°]
变式2 如图27-1-155,AB是⊙O的直径,长为20 cm,弦AC的长为12 cm,∠ACB的平分线交⊙O于点D,求BC,AD,BD的长.
解:∵AB⊙O的直径AB,
∴∠ACB=∠ADB=90°.
∵AC=12 cm,AB=20 cm,
∴BC==16 (cm).
∵∠ACB的平分线交⊙O于点D,
∴=,∴AD=BD,
∴在Rt△ADB中,AD2+BD2=AB2.
∵AB=20 cm,
∴AD=BD=AB=10 (cm).
例2[教材P44例3] 试分别求出图27-1-156中∠x的大小.
图27-1-156
例题将本节所学内容与以前的知识紧密结合,使学生很好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在练习中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续表)
活动
三:
开放
训练
体现
应用
【拓展提升】
例3 如图27-1-157,在半径为5 cm的⊙O中,直径AB与弦CD相交于点P,∠CAB=50°,∠APD=80°.
(1)求∠ABD的大小;
(2)求弦BD的长. 图27-1-157
解:(1)∵∠APD是△APC的外角,∠CAB=50°,∠APD=80°,∴∠C=80°-50°=30°,∴∠ABD=∠C=30°.
(2)连结AD.∵AB是⊙O的直径,∴∠ADB=90°.又∵AB=10,∠B=30°,∴BD=AB·cos30°=10×=5 (cm).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并分析图形中的已知条件,△ABD是否是特殊图形?继而运用角和边之间的关系求解.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尝试写出解题过程,教师进行指导并演示证明过程.
学生解题后反思: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所以可添加辅助线,构选直角三角形,应用锐角三角函数或勾股定理解题.
及时获知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落实本课的学习目标.分层设置可让不同程度的同学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活动
四:
课堂
总结
反思
【达标测评】
1.下列命题中:①顶点在圆周上的角是圆周角;②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圆心角度数的一半;③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④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正确的是__③④__.(填序号)
2.如图27-1-158,⊙O的直径CD过弦EF的中点G,∠EOD=40°,则∠DCF=__20°__.
3.已知四边形ABCD内接于⊙O,且∠A∶∠C=1∶2,则∠BOD=__120°__.
图27-1-158 图27-1-159 图27-1-160
4.如图27-1-159,△ABC内接于⊙O,∠BAC=120°,AB=AC,BD为⊙O的直径,AD=6,则BC=__6__.
5.[黄石中考] 如图27-1-160,A,B是圆O上的两点,∠AOB=120°,C是弧AB的中点.
(1)求证:AB平分∠OAC;
(2)延长OA至P,使得OA=AP,连结PC,若⊙O的半径R=1,求PC的长.
设置达标测评的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问题的选择上以基础为主、疑难点突出,增加开放型、探究型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能力得以提升.
(续表)
活动
四:
课堂
总结
反思
解:(1)连结OC,∵∠AOB=120°,C是弧AB的中点,∴∠AOC=∠BOC=60°.∵OA=OC,∴△ACO是等边三角形,∴OA=AC,同理OB=BC,∴OA=AC=BC=OB,∴四边形AOBC是菱形,∴AB平分∠OAC.
(2)由(1)可知△OAC是等边三角形,∴OA=AC.又∵OA=AP,∴AP=AC=AO,∴∠APC=30°,∴△OPC是直角三角形,∴PC=OC=.
师生活动:学生完成达标测评后,教师进行个别提问,并指导学生解释做题理由和做题方法,使学生在各自思考解答的基础上,共同交流、形成共识、确定答案.
【课堂小结】
(1)谈一谈你在本节课中有哪些收获?哪些进步?
(2)学习本节课后,还存在哪些困惑?
教师进行提示:圆周角定理和推论的重要性,观察图形,发现问题中的特殊角以及作辅助线的依据等.
布置作业:教材P45练习第1,2,3题.
巩固、梳理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鼓励、进行思想教育.
【知识网络】
提纲挈领,重点突出.
【教学反思】
①[授课流程反思]
在课堂训练和知识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②[讲授效果反思]
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1)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2)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3)常用辅助线的作法.
③[师生互动反思]
从教学过程分析,学生能够根据教师引导,进行分类讨论和总结,兴趣较为浓厚,借助多媒体教学,学生乐于接受.
④[习题反思]
好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师表现,进一步提升操作流程和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