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评价A B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评价A B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6-14 22:29:43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A卷)

一、单项选择
1.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得到改变,是在( )
A. 新中国成立后 B.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
C.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D. “大跃进”运动之后
2.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国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54年这一年,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成就是( )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土地改革
B.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C.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D.完成三大改造,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
A. 《中华民国临时宪法》 B. 《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宪法》
4.为改变河南兰考的落后面貌,他带领全县人民生产自救,真正实践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是( )
A.焦裕禄 B.袁隆平 C.王进喜 D.雷锋
5.1958年,党中央轻率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是( )
①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 ②急于求成 ③没有认清国情 ④理论水平低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时刻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
A.工商业改造 B.人民公社化 C.“一五”计划 D.土地改革
7.如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8.史料是指可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史实根据的东西,并非所有史料都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历史,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学会辨别史料真伪,去伪求真。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判断1958~1961年期间,中国出现的真实场景应是( )
A.良田荒,薯叶枯,青壮炼钢去,童叟田间忙
B.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C.“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
D.没有翅膀要飞天,不坐飞机坐火箭,莫说指标能实现,白云也能摘几片
9.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是由于( )
A.通过了《共同纲领》 B.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0.在1958年,毛泽东在谈及人民公社问题时说:“人民公社,一曰大,二曰公;政社是合一搞公共食堂,自留地取消,鸡鸭及房前屋后的小树还是自己的,这些到将来也不存在……人民公社有共产主义的萌芽,产品十分丰富,粮食、棉花、油料都实行共产。”这表明毛泽东推行人民公社( )
A.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一五计划”指标
B.希望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严峻国际形势
C.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刮“共产风”
D.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
二、组合列举
11.某班举办“新中国历史上第一的知识竞赛”,请你参与,写出正确的答案
①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是
②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是
③第一座长江铁路公路两用桥是
12.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过的三次变化。
①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由 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1949年 成立,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③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 。
13.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既有成绩也有失误。
①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事件是
②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的事件是
③“左”倾错误,破坏最严重、影响时间最长的运动是
④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 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三、辨析改错
14.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强调“以经济建设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周恩来被加上“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开除出党,含冤病逝,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①错误: 改正:
②错误: 改正:
③错误: 改正:
四、材料解析
15.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这部宪法规定权力属于谁?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


2.根据材料,判断这部宪法的性质。这部宪法确立什么政治制度?

3.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意义?


16.材料一:凡属国民党反动政府和大官僚分子所经营的工厂、商店、银行、仓库、船舶、码头、铁路、邮政……等,均由人民政府接管。
————《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
(1)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将哪些企业接受过来,归国家所有?


(2)人民政府接收的结果如何?






单元评价卷(A卷)参考答案
1.C 2.B 3.C 4.A 5.B 6.A 7.C 8.A 9.D 10.C
11.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②沈阳第一机床厂 ③武汉长江大桥
12.①封建社会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社会主义社会
13.①“一五”计划的完成 ②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③文化大革命 ④赎买
14.①错误:以经济建设为纲 改正:以阶级斗争为纲
②错误:周恩来 改正:刘少奇
③错误:林彪 改正:江青
15.(1)人民。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社会主义类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16.
(1)人民政府没收了国民政府的财产和官僚资本,将他们的企业接受过来,归国家所有。
(2)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命脉,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人民政权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B卷)
一、选择题
1.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此,我国( )
A.实施“一五计划” 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工作重心转移 D.发动“大跃进”
2.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在哪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 ( )
A. 工矿业 B. 农业 C. 交通运输业 D. 商业
3.大生纱厂是近代实业家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20世纪50年代国家对其第一、第三纺织公司实行公私合营。这是由于( )
A.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
C.“大跃进”的需要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需要
4.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它的制定是在( )
A . 1949年 B. 1954年 C. 1956年 D. 1978年
5.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
A. 没收资本家的财产 B. 开展合作化运动
C. 组织生产合作社 D. 实行公私合营
6.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
C.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
7.中共“八大”指出: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 人民政权同国内反动势力的矛盾
B. 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
C.中国人民与国际敌对势力的矛盾
D.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8.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是由于 ( )
①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②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③急于求成 ④苏联撕毁合同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9.下列各项中属于主观愿望超越了客观条件可能性的是( )
A. “大跃进”运动 B. 农村土改运动
C. 反右派斗争 D. “文化大革命”
10.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无数的英雄模范人物,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是( )
A. 刘胡兰 B. 王进喜 C. 李四光 D. 竺可桢
11.以毕生的经理投入到核实验工作,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
A .赵忠荛 B. 华罗庚 C. 钱学森 D. 邓稼先
1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无数的英雄模范人物,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
A. 雷锋 B.王进喜 C.焦裕禄 D. 竺可桢
13.下图哪一趋势最足以显示“文革”期间工农总产值的变化( )
注:图中 x代表年代,y 代表工业生产总值







14.“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经济造成的损失约5000亿元,但这十年间,我国经济仍有一定的发展,这是因为( )
①周恩来、邓小平努力纠正“左”倾错误
②广大群众、干部对“左”倾错误的竭力抵制
③由于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
④由于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③④
15.标志着“文化大革命”从此结束的历史事件是 ( )
A.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C. “四五”运动 D.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16.1976年因纠正“左”倾错误而受到“四人帮”诬蔑的领导人是( )
A.周恩来 B.邓小平 C.叶剑英 D.华国锋
17.下图所示的文件在当时被称为“伟大的历史文件”,是因为它标志着( )

A.“大跃进”结束 B.“文化大革命”开始
C.“文化大革命”结束 D.“大跃进”开始
18.下列对十年“文化大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周恩来被迫害致死,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B.毛泽东的逝世标志着它的结束
C.它是在文化领域里开展的一场革命
D.十年“文化大革命”从路线到纲领,都必须彻底否定
19.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其根本原因是江青反革命集团( )
A.不走社会主义道路
B.不坚持马克思主义
C.企图夺取国家最高领导权,使国家长期处在内乱中,破坏了生产的发展
D.阻滞了国民素质的提高
20.纪录片《铁人王进喜》摄制组将去实地拍摄,他们选择的外景地应该是( )
A.大庆油田 B.辽宁抚顺 C.西藏阿里 D.河南兰考
二、材料解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二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材料一是哪一年哪一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起到了什么作用?


(2)20世纪50—70年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失误?具体写出这些失误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经验教训。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



22.材料二: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哪一年在什么地方召开?


(2)根据材料说说,中共八大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3)中共八大提出的总任务是什么?


三、问答题
23.为什么“大跃进”运动会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到挫折?我们应从中吸取什么历史教训?



24.有人说:“文化大革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场灾难。请你讲述在“文化大革命”中我过民主、法制、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一件史实。




单元评价卷(B卷)参考答案
A 2.A 3.B 4.B 5.D 6.C 7.B 8.A 9.A 10.B 11.D 12.C 13.C 14.B 15.B
16.B 17.B 18.D 19.C 20.A
21.(1)1956年。 中共八大。 中国开始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变革一定要与生产力相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3)中华民族复兴道路曲折;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走向胜利的保证等。
22.(1)1956年,北京。
(2)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3)大会提出了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的总任务。
23.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起来,是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应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不可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24.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林彪、江青一伙相互勾结、打击老干部、,篡夺从中央到地方的部分权力,阴谋颠覆无产阶级政权。



y

y

y

y

D

B

x

x

x

x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