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6.12遗传的分子基础(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6.12遗传的分子基础(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6-17 11:39:5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六 遗传的分子基础(原卷版)

第十二节 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点一、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2018 浙江卷)23.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幽体侵染细菌后的子代噬菌体多数具有放射性
B.肺炎双球菌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 R 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 型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肺炎双球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 S 型菌的DNA使R型菌转化为S 型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中,用TMVA的RNA和TMVB的蛋白质重建的病毒感染烟草叶片细胞后,可检测到A 型病毒,说明RNA是TMVA的遗传物质
(2017?江苏卷.2)下列关于探索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 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 标记
(2017?新课标Ⅱ卷.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
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考点二、DNA的结构与复制
(2019.江苏卷)2.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分裂间期既有基因表达又有DNA复制
B. 细胞分化要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来实现
C. 细胞凋亡由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所启动
D. 细胞癌变由与癌有关基因的显性突变引起
(2018 海南卷)10.下列与真核生物中核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DNA分子
B.合成核酸的酶促反应过程中不消耗能量
C. DNA和 RNA分子中都含有磷酸二酯键
D.转录时有DNA双链解开和恢复的过程
( 2018 江苏卷)3.下列关于DNA和 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内DNA的合成都需要DNA片段作为引物
B.真核细胞内DNA和 RNA的合成都在细胞核内完成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细胞内的DNA和 RNA都是遗传物质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出蛋白质都需要DNA和 RNA的参与
(2018 全国Ⅰ卷)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2018 海南卷)13.关于复制、转录和逆转录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逆转录和DNA复制的产物都是DNA
B.转录需要RNA聚合酶,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
C.转录和逆转录所需要的反应物都是核糖核苷酸
D.细胞核中的DNA复制和转录都以DNA为模板
(2018 浙江卷)22.某研究小组进行“探究DNA的复制过程”的活动,结果如图所示。其中培养大肠杆菌的唯一氮源是14NH4Cl 或15NH4Cl 。 a、b、 c 表示离心管编号,条带表示大肠杆菌DNA离心后在离心管中的分布位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本活动运用了同位素示踪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
B. a 管的结果表明该管中的大肠杆菌是在含14NH4Cl 的培养液中培养的
C. b 管的结果表明该管中的大肠杆菌的DNA都是14N–15N-DNA
D.实验结果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的
(2018 全国Ⅲ卷)5.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
B. T2 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
C. HIV 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
(?2018海南卷)15.现有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均只含有?14N(表示为?14N14N)?的大肠杆菌,若将该大肠杆菌在含有15N?的培养基中繁殖两代,再转到含有14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则理论上DNA分子的组成类型和比例分别是
A.有15N14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1:3
B.有15N15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1:1
C.有15N15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3:1
D.有15N14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3:1
考点三、基因的表达
(2019.全国卷1)2.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
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
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
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
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
⑤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⑤
(2019.江苏卷)18.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造成的,血红蛋白β链第6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由GAG变为GUG,导致编码的谷氨酸被置换为缬氨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突变改变了DNA碱基对内的氢键数
B. 该突变引起了血红蛋白β链结构的改变
C. 在缺氧情况下患者的红细胞易破裂
D. 该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2019.北京卷)30.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发生在高等植物、激类和光合细菌中。
(1)地球上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光反应吸收的____________,在碳(暗)反应中,RuBP羧化酶(R酶)催化CO2与RuBP(C5)结合,生成2分子C3,影响该反应的外部因素,除光照条件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个);内部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写出两个)。
(2)R酶由8个大亚基蛋白(L)和8个小亚基蛋白(S)组成。高等植物细胞中L由叶绿体基因编码并在叶绿体中合成,S由细胞核基因编码并在___________中由核糖体合成后进入叶绿体,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中与L组装成有功能的酶。
(3)研究发现,原核生物蓝藻(蓝细菌)R酶的活性高于高等植物,有人设想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蓝藻R酶的S、L基因转入高等植物,以提高后者的光合作用效率。研究人员将蓝藻S、L基因转入某高等植物(甲)的叶绿体DNA中,同时去除甲的L基因。转基因植株能够存活并生长。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中的R酶活性高于未转基因的正常植株。
①由上述实验能否得出“转基因植株中有活性的R酶是由蓝藻的S、L组装而成”的推测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
②基于上述实验,下列叙述中能够体现生物统一性的选项包括______。
a.蓝藻与甲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b.蓝藻与甲都以R酶催化CO2固定
c.蓝藻R酶大亚基蛋白可在甲的叶绿体中合成
d.在蓝藻与甲的叶肉细胞中R酶组装的位置不同
(2018 浙江卷)25.miRNA是一种小分子RNA.某miRNA能抑制W基因控制的蛋白质(W蛋白)的合成.某真核细胞内形成该miRNA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miRNA基因转录时, 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起始密码相结合
B. W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在细胞核内加工后,进入细胞质用于翻译
C. miRNA与W基因mRNA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 与 T、C与G配对
D. miRNA抑制W蛋白的合成是通过双链结构的miRNA直接与W基因mRNA结合所致
(2018江苏卷)27.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长度大于200个碱基,具有多种调控功能的一类RNA分子。下图表示细胞中lncRNA的产生及发挥调控功能的几种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http:?/??/?www.zzstep.com?/?" \o "中国教育出版网?)
(1)细胞核内各种RNA的合成都以____为原料,催化该反应的酶是_________。
(2)转录产生的RNA中,提供信息指导氨基酸分子合成多肽链的是________,此过程中还需要的RNA有______。学科----网
(3)lncRNA前体加工成熟后,有的与核内______(图示①)中的DNA结合,有的能穿过___(图示②)与细胞质中的蛋白质或RNA分子结合,发挥相应的调控作用。
(4)研究发现,人体感染细菌时,造血干细胞核内产生的一种lncRNA,通过与相应DNA片段结合,调控造血干细胞的______,增加血液中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吞噬细胞的数量。该调控过程的主要生理意义是_________。
(2017?新课标Ⅲ卷.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
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和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
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
(2017?海南卷.23)下列关于真核生物遗传物质和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始终等于DNA的数目
B.有丝分裂有利于保持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间遗传性状的稳定
C.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对数等于所有基因的碱基对数之和
D.生物体中,一个基因决定一种性状,一种性状由一个基因决定
【答案】B
(2017?海南卷.25)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氨基酸都至少有两种相应的密码子
B.HIV的遗传物质可以作为合成DNA的模板
C.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过程即是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D.一个基因的两条DNA链可转录出两条相同的RNA
(2017?江苏卷.23)在体外用14C 标记半胱氨酸-tRNA 复合物中的半胱氨酸(Cys),得到*Cys-tRNACys,再用无机催化剂镍将其中的半胱氨酸还原成丙氨酸(Ala),得到*Ala-tRNACys(见下图,tRNA不变)。如果该*Ala-tRNACys参与翻译过程,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一个mRNA 分子上可以同时合成多条被14C 标记的多肽链
B.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配对由tRNA上结合的氨基酸决定
C.新合成的肽链中,原来Cys的位置会被替换为14C标记的Ala
D.新合成的肽链中,原来Ala的位置会被替换为14C标记的Cys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六 遗传的分子基础(解析版)

第十二节 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点一、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2018 浙江卷)23.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幽体侵染细菌后的子代噬菌体多数具有放射性
B.肺炎双球菌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 R 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 型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肺炎双球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 S 型菌的DNA使R型菌转化为S 型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中,用TMVA的RNA和TMVB的蛋白质重建的病毒感染烟草叶片细胞后,可检测到A 型病毒,说明RNA是TMVA的遗传物质
【答案】 D
【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而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因此子代噬菌体极少数具有放射性,A错误;肺炎双球菌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B错误;肺炎双球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DNA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中,用TMVA的RNA和TMVB的蛋白质重建的病毒感染烟草叶片细胞后,可检测到A型病毒,说明RNA是TIVA的遗传物质,D正确。
(2017?江苏卷.2)下列关于探索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 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 标记
【答案】C
【解析】格里菲思证明了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能够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但没有提出转化因子是什么,A错误;艾弗里没有利用小鼠,是将肺炎双球菌在培养基中培养,根据菌落特征进行判断,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细菌,C正确; 32P标记亲代噬菌体的DNA,复制形成的子代噬菌体中有的带有32P标记,有的不带有32P标记,D错误。
(2017?新课标Ⅱ卷.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
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答案】C
【解析】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只能在大肠杆菌中复制和增殖,A错误;T2噬菌体病毒要借助宿主细胞合成mRNA和蛋白质,B错误;用含有32P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能将T2噬菌体的DNA标记上32P,即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C正确;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为HIV,它的遗传物质是RN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考点二、DNA的结构与复制
(2019.江苏卷)2.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分裂间期既有基因表达又有DNA复制
B. 细胞分化要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来实现
C. 细胞凋亡由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所启动
D. 细胞癌变由与癌有关基因的显性突变引起
【答案】D
【解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细胞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其中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属于基因的表达,A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是由程序性死亡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所启动的,C正确;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的突变属于显性突变,而抑癌基因的突变属于隐性突变,D错误。
(2018 海南卷)10.下列与真核生物中核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DNA分子
B.合成核酸的酶促反应过程中不消耗能量
C. DNA和 RNA分子中都含有磷酸二酯键
D.转录时有DNA双链解开和恢复的过程
【答案】 B
【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分子,A正确;真核细胞内合成核酸的酶促反应过程,需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B错误;?DNA?由双链构成,RNA一般由单链构成,两者都含有磷酸_酯键,?C正确;转录时有DN&双链解开和恢复的过程,D正确。
( 2018 江苏卷)3.下列关于DNA和 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内DNA的合成都需要DNA片段作为引物
B.真核细胞内DNA和 RNA的合成都在细胞核内完成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实了细胞内的DNA和 RNA都是遗传物质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出蛋白质都需要DNA和 RNA的参与
【答案】 D
【解析】原核细胞内DNA的合成需要RNA为引物, A 错误;真核细胞中的DNA和 RNA的合成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合成DNA和 RNA,B 错误;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说明了转化因子的存在,体外转化试验证明了其遗传物质是DNA, C 错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基因的表达过程都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都需要DNA和 RNA的参与, D 正确。
(2018 全国Ⅰ卷)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答案】 B
【解析】真核细胞的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A 正确;真核细胞的核中含有染色体或染色质,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原核细胞的拟核中也可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如拟核DNA进行复制或者转录的过程中都存在DNA与酶(成分为蛋白质)的结合,也能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 B 错误; 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等,因此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C正确;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 属于转录过程,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等,因此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可能是RNA聚合酶, D正确。
(2018 海南卷)13.关于复制、转录和逆转录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逆转录和DNA复制的产物都是DNA
B.转录需要RNA聚合酶,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
C.转录和逆转录所需要的反应物都是核糖核苷酸
D.细胞核中的DNA复制和转录都以DNA为模板
【答案】 C
【解析】逆转录和DNA复制的产物都是DNA,?A正确;转录需要RN&聚合酶,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B正确;转录需要的反应物是核糖核苷酸,逆转录需要的反应物是脱氧核苷酸, C错误;细胞核中的DNA复制和转录都以DN&为模板,D正确。
(2018 浙江卷)22.某研究小组进行“探究DNA的复制过程”的活动,结果如图所示。其中培养大肠杆菌的唯一氮源是14NH4Cl 或15NH4Cl 。 a、b、 c 表示离心管编号,条带表示大肠杆菌DNA离心后在离心管中的分布位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本活动运用了同位素示踪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
B. a 管的结果表明该管中的大肠杆菌是在含14NH4Cl 的培养液中培养的
C. b 管的结果表明该管中的大肠杆菌的DNA都是14N–15N-DNA
D.实验结果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的
【答案】 B
【解析】由题意“培养大肠杆菌的唯一氮源是14NH4Cl 或 15NH4Cl ”和“条带表示大肠杆菌DNA离心后在离心管中的分布位置”可知:本活动运用了同位素示踪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 A 正确;分析图示可知:a 管中的DNA密度最大,表明该管中的大肠杆菌是在含15NH4Cl 的培养液中培养的, B 错误; b 管中的DNA密度介于a、c 管中的之间,表明该管中的大肠杆菌的DNA都是14N–15N-DNA,C正确;实验结果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D 正确。
(2018 全国Ⅲ卷)5.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
B. T2 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
C. HIV 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
【答案】 B
【解析】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A正确;?T: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可见,$噬菌体可感染大肠杆菌导致其裂解,?B错误;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发病机理是HIV病毒主要侵染T细胞,使机体几乎丧失-切免疫功能,C正确;阻断病毒的传播,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之一,?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D正确。
(?2018海南卷)15.现有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均只含有?14N(表示为?14N14N)?的大肠杆菌,若将该大肠杆菌在含有15N?的培养基中繁殖两代,再转到含有14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则理论上DNA分子的组成类型和比例分别是
A.有15N14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1:3
B.有15N15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1:1
C.有15N15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3:1
D.有15N14N和14N14N两种,其比例为3:1
【答案】 D
【解析】将含有14N14N 的大肠杆菌置于含有15N的培养基中繁殖两代后,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得到的子代 DNA为2个 14N14 N-DNA和2个 14N15 N- DNA,再将其转到含有14N 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会得到6个15N14N-DNA和2 个14N14N-DNA,比例为3:1, D正确。

考点三、基因的表达
(2019.全国卷1)2.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
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
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
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
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
⑤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⑤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合成多肽链的过程即翻译过程。翻译过程以mRNA为模板(mRNA上的密码子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以氨基酸为原料,产物是多肽链,场所是核糖体。
【详解】翻译的原料是氨基酸,要想让多肽链带上放射性标记,应该用同位素标记氨基酸,①错误、③正确;蛋白质合成的过程需要酶的催化,故要合成蛋白质需要加入相关的酶,②正确;合成蛋白质需要模板,由题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因此可以用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作模板,④正确;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中含有核糖体和tRNA,以及不含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故⑤错误。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2019.江苏卷)18.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造成的,血红蛋白β链第6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由GAG变为GUG,导致编码的谷氨酸被置换为缬氨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突变改变了DNA碱基对内的氢键数
B. 该突变引起了血红蛋白β链结构的改变
C. 在缺氧情况下患者的红细胞易破裂
D. 该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答案】A
【解析】人的镰刀型贫血症的发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由于血红蛋白基因中碱基对替换造成的蛋白质结构异常,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型,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详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血红蛋白基因中T-A碱基对被替换成A-T,A-T碱基对和C-G碱基对的数目均不变,故氢键数目不变,A错误;血红蛋白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造成基因结构改变,进而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B正确;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型,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C正确;镰刀型贫血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正确。故选A。
(2019.北京卷)30.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发生在高等植物、激类和光合细菌中。
(1)地球上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光反应吸收的____________,在碳(暗)反应中,RuBP羧化酶(R酶)催化CO2与RuBP(C5)结合,生成2分子C3,影响该反应的外部因素,除光照条件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个);内部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写出两个)。
(2)R酶由8个大亚基蛋白(L)和8个小亚基蛋白(S)组成。高等植物细胞中L由叶绿体基因编码并在叶绿体中合成,S由细胞核基因编码并在___________中由核糖体合成后进入叶绿体,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中与L组装成有功能的酶。
(3)研究发现,原核生物蓝藻(蓝细菌)R酶的活性高于高等植物,有人设想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蓝藻R酶的S、L基因转入高等植物,以提高后者的光合作用效率。研究人员将蓝藻S、L基因转入某高等植物(甲)的叶绿体DNA中,同时去除甲的L基因。转基因植株能够存活并生长。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中的R酶活性高于未转基因的正常植株。
①由上述实验能否得出“转基因植株中有活性的R酶是由蓝藻的S、L组装而成”的推测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
②基于上述实验,下列叙述中能够体现生物统一性的选项包括______。
a.蓝藻与甲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b.蓝藻与甲都以R酶催化CO2固定
c.蓝藻R酶大亚基蛋白可在甲的叶绿体中合成
d.在蓝藻与甲的叶肉细胞中R酶组装的位置不同
【答案】 (1). 光能 (2). 温度、CO2浓度 (3). 色素含量及种类、酶的含量及活性 (4). 细胞质基质 (5). 基质 (6). 不能 (7). 因为转基因植株仍包含甲植株的S基因,不能排除转基因植株中R酶是由蓝藻的L蛋白和甲的S蛋白共同组成 (8). a b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基因工程及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有关知识。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光照、温度、水、无机盐和CO2浓度等,内部因素主要有色素的含量和种类、酶的含量及活性;要将新的基因转入,首先得将“原配”基因从受体植株的细胞核和它的叶绿体基因组中给敲除掉。然后导入目的基因,等待它们将老片段“替换”掉了之后,用专门的培养基筛选出只含有这种叶绿体的细胞,再通过组织培养最终获得R酶活性很高的转基因植株。
【详解】(1)地球上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有机物,有机物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需要光反应吸收光能,转化为ATP的化学能,然后ATP为暗反应中C3的还原提供能量,合成糖类。在暗反应中,RuBP 羧化酶(R酶)催化CO2与RuBP(C5)结合,生成2分子C3,这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的二氧化碳的固定。暗反应的进行需要相关酶的催化,二氧化碳做原料,需要光反应提供[H]和ATP,光反应需要色素、酶、水、光照等,故影响该反应的外部因素有光照、温度、CO2浓度、水、无机盐等;内部因素包括色素含量及种类、酶的含量及活性等。
(2)高等植物细胞中L由叶绿体基因编码并在叶绿体中合成,S由细胞核基因通过转录成mRNA ,mRNA 进入细胞质基质,与核糖体结合,合成为S蛋白;因R酶是催化CO2与C5结合的,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故S蛋白要进入叶绿体,在叶绿体的基质中与L组装成有功能的酶。
(3) ①据题设条件可知,将蓝藻S、L基因转入某高等植物(甲)的叶绿体DNA中,只去除甲的L基因,没有去除甲的S基因。因此,转基因植株仍包含甲植株的S基因,不能排除转基因植株中R酶是由蓝藻的L蛋白和甲的S蛋白共同组成。故由上述实验不能得出“转基因植株中有活性的R酶是由蓝藻的S、L组装而成”的推测。
②根据上述实验,可以看出蓝藻的基因能导入到甲的DNA中,说明蓝藻和甲植株都以DNA为遗传物质;蓝藻中 R酶的活性高于高等植物,说明两者都以R酶催化CO2的固定;由于蓝藻S、L基因均转入甲的叶绿体DNA中,且去除了甲的L基因,结果转基因植株合成了R酶,说明蓝藻R酶大亚基蛋白L在甲的叶绿体中合成,以上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在蓝藻中R酶组装是在细胞质基质,甲的叶肉细胞组装R酶是在叶绿体基质,则说明了不同生物之间具有差异性。因此,选abc。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抓住“将蓝藻S、L基因转入某高等植物(甲)的叶绿体DNA中,同时去除甲的L基因。”这一条件,得知甲的S基因还在,可以合成S蛋白,推知转基因植株中有活性的R酶并不完全是由蓝藻的S、L组装而成。
(2018 浙江卷)25.miRNA是一种小分子RNA.某miRNA能抑制W基因控制的蛋白质(W蛋白)的合成.某真核细胞内形成该miRNA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miRNA基因转录时, 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起始密码相结合
B. W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在细胞核内加工后,进入细胞质用于翻译
C. miRNA与W基因mRNA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 与 T、C与G配对
D. miRNA抑制W蛋白的合成是通过双链结构的miRNA直接与W基因mRNA结合所致
【答案】 B
【解析】miRNA基因转录时, RNA聚合酶与该基因首端的启动子相结合, A 错误;真核细胞内W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在细胞核内加工后,进入细胞质用于翻译, B 正确; miRNA与W基因mRNA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 与 U、C与G配对, C 错误; miRNA抑制W蛋白的合成,是通过单链结构的miR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miRNA蛋白质复合物直接与W基因的mRNA结合所致, D 错误。
(2018江苏卷)27.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长度大于200个碱基,具有多种调控功能的一类RNA分子。下图表示细胞中lncRNA的产生及发挥调控功能的几种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http:?/??/?www.zzstep.com?/?" \o "中国教育出版网?)
(1)细胞核内各种RNA的合成都以____为原料,催化该反应的酶是_________。
(2)转录产生的RNA中,提供信息指导氨基酸分子合成多肽链的是________,此过程中还需要的RNA有______。学科----网
(3)lncRNA前体加工成熟后,有的与核内______(图示①)中的DNA结合,有的能穿过___(图示②)与细胞质中的蛋白质或RNA分子结合,发挥相应的调控作用。
(4)研究发现,人体感染细菌时,造血干细胞核内产生的一种lncRNA,通过与相应DNA片段结合,调控造血干细胞的______,增加血液中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吞噬细胞的数量。该调控过程的主要生理意义是_________。
【答案】(1)四种核糖核苷酸 RNA聚合酶
(2)mRNA(信使RNA) tRNA和rRNA(转运RNA和核糖体RNA)
(3)染色质 核孔
(4)分化 增强人体的免疫抵御能力
【解析】(1)细胞核中的RNA都是以DNA为模板转录形成的,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原料是四种核糖核苷酸。
(2)转录可以形成mRNA、tRNA?和rRNA,其中mRNA是翻译的模板,可以提供信息指导氨基酸分子合成多肽链;?tRNA?在翻译中作为运输氨基酸的工具,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IncRNA前体加工成熟后,可以与染色质上的DNA分子结合,也可以通过核孔与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和RNA结合。
(4)根据题意分析,人体感染细菌时,造血干细胞核内产生的一种lncRNA,通过与相应DNA片段结合后,血液中产生了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多种吞噬细胞,说明其调控了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因此该调控过程的主要生理意义是增强人体的免疫抵御能力。
(2017?新课标Ⅲ卷.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
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和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
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
【答案】C

(2017?海南卷.23)下列关于真核生物遗传物质和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始终等于DNA的数目
B.有丝分裂有利于保持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间遗传性状的稳定
C.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对数等于所有基因的碱基对数之和
D.生物体中,一个基因决定一种性状,一种性状由一个基因决定
【答案】B
【解析】正常情况下,一条染色体含一个DNA,在细胞分裂时,由于DNA复制,一条染色体含两个DNA,A错。体细胞有丝分裂生成的子细胞含有一套与母细胞相同的染色体和DNA,保证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间遗传性状的稳定,B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判断,有的DNA片段不是基因,故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对数大于所有基因的碱基对数之和,C错。生物体中,一个基因可能决定多种性状,一种性状可能由多个基因决定,D错。
(2017?海南卷.25)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氨基酸都至少有两种相应的密码子
B.HIV的遗传物质可以作为合成DNA的模板
C.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过程即是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D.一个基因的两条DNA链可转录出两条相同的RNA
【答案】B
【解析】一种氨基酸对应有一种至多种密码子决定,A错。HIV的遗传物质为单链RNA,可以逆转录生成DNA,B正确。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过程包括转录生成RNA和翻译合成蛋白质,C错。一个基因的两条DNA链可转录出两条互补的RNA,但转录是以基因一条链为模板的,D错。
(2017?江苏卷.23)在体外用14C 标记半胱氨酸-tRNA 复合物中的半胱氨酸(Cys),得到*Cys-tRNACys,再用无机催化剂镍将其中的半胱氨酸还原成丙氨酸(Ala),得到*Ala-tRNACys(见下图,tRNA不变)。如果该*Ala-tRNACys参与翻译过程,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一个mRNA 分子上可以同时合成多条被14C 标记的多肽链
B.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配对由tRNA上结合的氨基酸决定
C.新合成的肽链中,原来Cys的位置会被替换为14C标记的Ala
D.新合成的肽链中,原来Ala的位置会被替换为14C标记的Cys
【答案】AC
【解析】多聚核糖体是指一条mRNA上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可同时合成多条被14C 标记的多肽链,A正确;反密码子与密码子按碱基互补原则进行配对,与tRNA携带的氨基酸无关,B错误;由于该tRNA携带的氨基酸由Cys替换成Ala,则新合成的肽链中,原来Cys的位置会被替换成Ala,C正确;该tRNA本应运输Cys,则Ala的位置不会替换为Cys,D错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