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黄昏(长春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黄昏(长春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0-31 14:3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黄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黄昏的特点体会“想象”在文章中的作用;
 3.通过带着问题阅读及交流,让学生得到思维训练,培养想象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5.体会联想和想象的异同,养成联想和想象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感受文中“想象和联想”的作用,区分二者之间的差距。
 作者如何准确地运用想象和联想来描写黄昏的美景。
课时安排:
 2课时。
相关资料: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乌镇人。《黄昏》原载《太白》半月刊第1卷第5期,于1934年11月20日出版。
在散文《黄昏》中,作者用象征性的写法,借客观自然景物来抒写主观思想情感,寄寓深刻的含意。所谓象征性的写法,是指借某一事物来象征另一事物,或借某一具体事物来象征某一抽象的概念或某种思想情绪。在象征者与被象征者之间,必然存在着某些共同的特征。
散文近似诗歌,往往是景情并茂,写景中蕴含着深厚而复杂的情感。茅盾对大海的观察极其精细,描绘十分传神,并使用了许多拟人手法和形声词。
茅盾先生那篇脍灸人口的散文《黄昏》,词句是金色的,文采是斐扬的,但感情却是沉重的。如果不知道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那风雨如磐的社会环境,不知道白色恐怖的残忍,就无法体验出散文中的个中滋味,就不会明白为什么“一切一切,夕阳都喷上了一口血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你还读过他的哪些作品?
 2.教师相机介绍作者的生平资料。
二、初读课文,解题
 1.“黄昏”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表示?
 2.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描写的是哪里的黄昏?
三、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句子。
 3.师生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4.学习生字。
 重点区分:躁和燥,溶和熔。
四、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读词语,导入新课。
 1.出示书后词语。
 2.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仔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作者写了黄昏时哪些景物?
(1)哪几个自然段着重描写了海浪?重点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试着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风?
(3)还写了什么?(夕阳和海鸥)
 2.画出文章中作者想象的部分。
 3.默读画出的部分,你能从中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4.学生交流有关的句子。
 5.组织讨论:
(1)风在吹号。冲锋号!小波浪跳跃着,每一个都像大眼睛,闪着金光。
(2)愤怒地挣扎着的夕阳似乎在说:
(3)风把永生不灭的宣言带到了全世界:
三、再读课文,感受作者眼中不一样的黄昏。
四、试着背诵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五、作业
背诵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