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导入新课
明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具有总结性的特点。本课我们透过这一时期的科技著作、建筑、古典文学等方面来体会明朝独特的文化魅力。
出示目标
重点 明朝的科技著作、建筑、古典文学概况
难点 秦长城与明长城的区别;中国古代都城布局的特点;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明长城与秦长城的区别(修建目的、东西两端)
2.中国古代都城布局特点(汉唐长安城、宋东京临安城、元大都城、明清北京城)
精讲点拨,例解阐释
明朝的文化 科技著作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建筑 明长城
北京城
古典文学 小说 《三国志通俗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戏剧 《牡丹亭》
精讲点拨,例解阐释
李时珍 《本草纲目》
精讲点拨,例解阐释
收集了1800多种药物,11000多个药方,还附有1100多副药物形态图。
内容:总结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
地位: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天下第一药典”)
精讲点拨,例解阐释
宋应星 《天工开物》
精讲点拨,例解阐释
内容: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
地位:“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精讲点拨,例解阐释
精讲点拨,例解阐释
徐光启 《农政全书》
精讲点拨,例解阐释
内容:总结我国古代农业
精讲点拨,例解阐释
徐光启与利玛窦 《几何原本》
精讲点拨,例解阐释
目的:(直接)防止蒙古骑兵南下;
两端: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城墙为主体)
释疑难点
明长城 秦长城
目的:(直接)防止蒙古骑兵南下
两端: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目的:(直接)防止匈奴骑兵南下
两端: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精讲点拨,例解阐释
元大都城
建造时间:(1406年)明成祖(元大都基础上扩建、改造而成)
核心:宫城/紫禁城(即故宫)
精讲点拨,例解阐释
紫禁城地位: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释疑难点
汉长安城 唐长安城
释疑难点
北宋东京城 南宋临安城
释疑难点
元大都城 明清北京城
精讲点拨,例解阐释
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
精讲点拨,例解阐释
《三国通俗演义》——我国章回小说开山之作
精讲点拨,例解阐释
施耐庵(元末明初) 《水浒传》
精讲点拨,例解阐释
题材:北宋末年农民起义
精讲点拨,例解阐释
吴承恩 《西游记》
精讲点拨,例解阐释
《西游记》——浪漫主义神话小说
精讲点拨,例解阐释
汤显祖(明朝最负盛名戏剧家) 《牡丹亭》
精讲点拨,例解阐释
《牡丹亭》
精讲点拨,例解阐释
《牡丹亭》——鞭挞封建礼教
对标小结
科技著作 建筑 古典文学
本草纲目李时珍,
医药巨著世人惊,
天工开物宋应星,
工艺百科传后人,
农政全书徐光启,
农学史上他第一。 明朝修建北京城,
建筑特点很鲜明,
宫皇京城三部分,
皇帝故宫紫禁城,
明朝长城大发展,
采用条石和青砖,
东边起点鸭绿江,
西边到达嘉峪关。 元末明初罗贯中,
三国演义章回体,
同时还有水浒传,
作者大明施耐庵,
明朝中期西游记,
长篇神话最神奇,
汤显祖著牡丹亭,
戏剧作品负盛名。
巩固检测
它是中医药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天下第一药典,展示了五千年中华传统医学的独特风采。它是( )
A.《皇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千金方》
巩固检测
下列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 )
农耕 织布 炼水银、朱砂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巩固检测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她所说的长城应修建于( )
A.秦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材料一 所谓“八献”就是曹操献刀、孙策献玺、王允献貂蝉、黄盖献苦肉、阚泽献降书、庞统献连环、张松献地图、孔明献空城。
材料二 施耐庵写《水浒传》,为突出英雄打虎时的神威,亲自来森林中观虎,并找了许多有经验的猎户,了解他们猎虎以及与虎搏斗的情况。
材料三
材料四 “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它通过官宦小姐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的神奇的爱情故事,鞭挞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1)材料一中的“八献”出自我国历史上哪部小说?其作者是谁?
(2)材料二中的施耐庵写的《水浒传》成书于何时?是一部怎样的小说?
(3)材料四反映了哪一部文学作品?该部作品歌颂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4)材料五是对哪一部戏剧作品的描述?作者是谁?
参考答案:
(1)《三国演义》;罗贯中。
(2)元末明初;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3)孙悟空;蔑视封建统治、勇于反抗的精神。
(4) 《牡丹亭》;汤显祖。
课后设疑
徐光启 施耐庵
你能根据上图明朝文化名人服饰,判断出他们的身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