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的非洲》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彩色的非洲有什么。
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彩色的非洲。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孩子们,上周我们开启了第八单元的学习,还记得单元主题吗?我们去了哪些地方,了解了哪些异域风情?今天,我们又要到哪里了呢?对了,今天我们来到了广袤而神奇的非洲。你们了解非洲这片神秘的土地吗?
2.交流资料:通过课前的查阅资料,你对非洲有了哪些了解?
(a.学生介绍???b.师介绍)
?3.刚才大家从地域、风土人情、天气等各方面介绍了非洲,那么作家彭仁又是从哪个角度介绍非洲的?(齐读题目)。
二、借助预习,检查自学。
1.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首先,我们来看看生词,你会读了吗?(出示课件)
炽热???湛蓝???充沛???硕大
粗犷???篝火???渗透???聆听
强悍???巨蟒???色彩斑斓
多姿多彩??????繁花似锦
目不暇接??????含情脉脉
一条龙读词,读错的全班一起纠正。
看看这些词语,从字形或字音上,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注意脉是多音字,要读准确,炽热,湛蓝,的读音,充沛的写法)
三、初读课文,梳理结构。
1.在这些词语中,有两个描写彩色的词,你发现了吗?(色彩斑斓??多姿多彩)
?2.马上翻开书,谁能一下子找到包含这两个词的句子?(首尾呼应,也更好的呼应了课题)
3.大家再看这两个词,从词义上看,它们是近义词。既然意思相近,把这两个词调换一下位置可以吗?(作者用了两个意思相近词,并不重复,一个在开头,一个在结尾,可见作者遣词造句十分讲究)
4.这篇文章,作者写了哪些内容来展现非洲的色彩斑斓,多姿多彩的?。(骄阳蓝天、植物世界、动物世界、日常生活、艺术风采)
5.你是怎样找到的?(每一段的开头都用一句中心句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有的还是过渡句)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几句话。(出示课件)
6.过渡句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我们要学习作者写好过渡句,使文章段与段之间过渡自然,让读者很快就明白写什么。
7.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总分总的结构???首尾呼应这样布局谋篇,使文章结构严谨,一目了然。)
四、自主探究,品读写法
1.刚才我们了解了文章结构上的特点,下面我们再来品读文章的语言之美。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课文了,每篇文章都用不同的方法来描写景物和地域风情的特点。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这篇文章的写法。请大家看自学提示:文章中,作者紧紧围绕“彩色”进行了精妙的色彩描写,请从文章中选择最吸引你的一段文字细细品读,看看作者是怎样将非洲的色彩斑斓和多姿多彩写具体,写生动,突出景物特点的。
2.小组交流。
3.班级汇报交流。
预设语段一:彩色的植物
芒果树开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花,仙人树开的是金灿灿的黄花,玉兰树高擎着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火炬树绽开的花朵比绿叶还多,一颗似一团火,一排似一片霞。
A.引导学生体会:a.?抓住了事物的特点来写,运用丰富的描写颜色的词语,突出彩色。b.句中连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展现了树开花的奇丽景色。c.这里如此细致地描写树开花的情形,不仅颜色多,而且树的种类也很多。这正是非洲的特色,相比,前面略写花开花则是因为太常见了。
B.总结方法。
预设语段二:七彩的动物
“其颜色不仅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而且在不断变换着,交织着,渗透着,辉映着,令你目不暇接,不住地发出赞叹……”
A.通过找描写颜色的词语体会:非洲的动物颜色多,种类多。蝴蝶的颜色在变换更能表现非洲蝴蝶的色彩缤纷,与众不同。
B.指名朗读读描写蝴蝶的部分,感受颜色美,动静结合。
预设语段三:多彩的日常生活
A.这段话里描绘了几幅非洲人民彩色的生活画卷?(花花绿绿的服装、五光十色的食物、绿树红花的住房)
B.猜测,在这样的环境下,非洲人的性格和生活态度是怎样的?(热情、乐观……大自然的色彩斑斓,使非洲人以及非洲人的生活都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也成就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预设语段四:缤纷的艺术
学生齐读这部分,一起感受非洲彩色的艺术风采。?
五、写法迁移,续写彩色。
1.作者抓住彩色一词,为我们展现了这么多美好的画面,读起来就像欣赏一幅幅五彩的画卷,让人回味无穷。其实,非洲的美景数不胜数,不仅仅是这些,非洲的河流也是色彩斑斓、多姿多彩的。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边欣赏边引导看图上的内容)
2.下面我们就用这节课所学的方法来写一写非洲的河流,并且把你写的片段加入到课文中,你觉得安排在哪里合适?(河流也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
3.写的时候还要注意什么?(开头也要用上过渡句)
4.那就拿出笔来,写一写非洲的河流吧。
5.交流展示。
【用习得的方法创作“彩色的河流”,把思绪沉淀下来,把方法运用上去。如此这般,学生经历了完整的语言学习过程,实现由粗放到精细的认知建构,体现了语言的增量。从教师的讲评反馈来看,注重学生表达方法的习得、语言品味的提升、人文内涵的进一步深化,自然而然的抵达了“文意兼得”的教学意境。】
六、激情结语,推荐阅读
结语:充满神秘气息的彩色非洲,不仅生活是彩色的,自然是彩色的,还有动物、艺术也都是彩色的,每一个空间,每一寸土地都是那么鲜艳夺目,那么富有激情与活力。如果你对非洲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它,老师向你们推荐两本书。推荐阅读:《非洲的地理杂志》《非洲之旅》。??孩子们,我们的非洲之旅到此结束,再见。
28???彩色的非洲
?
骄阳蓝天
色彩斑斓???????????植物世界?????????多姿多彩
动物世界??????????????????????????????????????????????????
日常生活
艺术风采
《彩色的非洲》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域风光和文化,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真切感受──“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读后让人大开眼界。作者紧扣色彩斑斓,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从“骄阳蓝天、植物世界、动物世界、日常生活、艺术风采”几个方面,展开联想,如,“金灿灿的阳光,映照得天空格外的蓝,好似透明的蓝宝石”,“……繁花似锦,绿海荡波,满眼是绿色,处处是花海”,无不体现着意境的色彩美和语言文字本身的美,读来就像欣赏一幅幅五彩的画卷,让人回味无穷。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体会语言表达特点,丰富学生对非洲风情的感受及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朗读感悟法。
提到非洲,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干旱、贫穷、落后”,这明显有悖于本课的主题,怎样转变学生的认识呢?我搜集了十几张非洲风情的美图,这些绚丽多彩的图片,让大家感到惊讶、震憾,他们通过视觉的感染扭转了对非洲的认识,使他们的思维从传统的认知中走到本课的氛围中。再 “读悟结合,感受非洲的自然景观”,让学生走进非洲彩色的植物世界和动物世界,从文字中细细品味,用作批注的方法,让学生与文本进行亲密接触,感情朗读加深体会,全体交流尽情畅谈感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其余部分的内容。课堂上,我注重精读与略读相融合,采用列提纲的方式来梳理本文的文脉,了解本文表达特色,给学生充分的言语实践时间和空间,体现着略读教学略教而不略学理念。再就是感悟与积累并重。采用作批注、激情朗读等方式让学生感悟非洲的色彩斑斓并内化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