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混合运算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54页例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色条图(线段图的雏形)分析数量关系,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2)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需要用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色条图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旧知铺垫
师:同学们我搜集到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你们会解决吗?
1、 根据本题给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山么问题?怎样解答?
生:一共花了多少钱?5×8= 40(元)
2、 通过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
生:还剩多少个苹果?23-13 =10(个)
3、 你觉得应该补充哪一个信息才能解答本题,用你的手势告诉我。为什么?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
生:选第二个 15÷5=3(盒)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一情境,复习旧知。并为后面寻找隐藏的中间问题埋下伏笔,为学生创造了观察、思考、交流的空间。)
二、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解决问题(板书)
师:你还记得解决问题分为哪三个步棸?(贴板书)
咱们一起走进面包房,看看面包师傅遇到了什么问题。
(一) 搜集信息
师: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生;共烤90个, 已烤36个,每次烤9个,问剩下的能烤几次?(贴板书)
(二) 借助直观,分析数量关系
1. 画图分析
师:谁能想想办法,把这些文字转变一下,让我们看得更明白?
生:画图
师:画图是我们解决问题常用的方法。共烤90个面包,是不是把它一个一个地画出来呢?我可以用粉色的长条表示共烤90个面包。
师:剩下的数学信息和问题你能在图上表示出来吗?组织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画一画。
找学生的图当样例,一起分析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信息是否表示全;已烤面包数所表示的比例)
师:老师把图补充完整。重点讲解已烤36个面包所占的比例。它只占总数的一小部分,我用绿色的色条表示。右边表示什么?(板书剩下的)
师:还差什么信息?请一同学指一指问题表示在哪呢?最后学生完善自己的图。
2. 用手势表示
师:谁愿意用手势完整得表示一下题意?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画色条图和用手势表示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渗透数形结合、演绎、归纳等数学思想,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步棸和策略。)
(三) 小组讨论列出算式
师:讨论要求剩下的烤几次?要先求什么?
生:先求剩下几个面包
师:怎样列式?在练习本上列出后,给你的同位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先求剩下的90—36=54(个)再求剩下的烤几次 54÷9 =6(次)(板书)
师:你会用综合算式表示解答过程吗?
生先自己试着列综合算式,教师巡视,发现一学生没加小括号。全班交流时以此向学生讲解小括号的重要性。
师:再找学生说一说综合算式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师:像这样需要先求的问题,叫中间问题。解决问题时找到中间问题是关键。
师:解答正确吗?
生:9×6+36=90(个)
组织学生一起口答。
小结: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棸才能解决,要想好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列综合算式时要合理使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要先求什么”引导学生找出中间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棸,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三、 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师:我们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1)学生自己尝试表述题意
(2)加上手势完整地表述题意
(3)学生独立列算式,鼓励学生列综合算式并提醒学生注意运用小括号。
2、教师放手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四、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列综合算式时需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知道了什么 共烤90个 已烤36个 每次烤9个 问剩下的能烤几次?
怎样解答 (1)剩下的:90—36=54(个)
(2)剩下的烤几次 54÷9 =6(次)
(90—36)÷9
=54÷9
=6(次)
解答正确吗 9×6+36=9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