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威海市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6-17 11:5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Ba-137 Cl-35.5 O-16 H-1 Na-23 C-12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小敏同学在家里测定了一些液体的pH,她的测定或记录一定不正确的是()
A.肥皂水的pH=10 B.柠檬汁的pH=2 C.食醋的pH=9 D.洗涤剂的pH=12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与酸反应能生成气体,那么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B.用水不能区分NaOH和NH4NO3两种固体,因为它们的水溶液都是无色的
C.98%的浓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最终所得硫酸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49%
D.向置于空气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未变质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4.下列各组气体中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苛性钠干燥的是()
A.H2、O2 B.CO2、N2 C.SO2、CO D.SO2、CO2
5.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NaOH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则Cu(OH)2也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B.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
6.生活中一些物质的近似pH如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醋酸 橘子汁 草木灰水 炉具清洁剂
pH 2.5 3.4 11.1 12.4
A.草木灰水显碱性
B.胃酸过多的人少吃橘子
C.上述物质酸性最强的是炉具清洁剂
D.醋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7.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用量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所选试剂及用量
A 碳酸钠 氯化钾 适量的水
B 盐酸 硫酸 适量氯化钡溶液
C 氧化钙 碳酸钙 过量稀盐酸
D 氯化钾溶液 稀盐酸 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8.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A.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B. 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
C. 能与Na2S04溶液反应生成BaS04沉淀
D. 能与CO2反应生成水
9.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如图横坐标表示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根据图线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A.硫酸钡沉淀的质量
B.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溶液的pH
10.下列物质的溶液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减少的是()
A.烧碱 B.石灰水 C.浓盐酸 D.氯化钾
二、填空与简答(共五个大题,29分)
11.(7分)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下面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该变化对应的实验操作是将_____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当滴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________(填化学式)。当溶液的pH=7时,溶液中的溶质___________。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40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_________色。
(2)图二: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____,说明该反应伴随_____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3)如果实验中用去了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根据图示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
12.(5分)了解日用化工品的成分,有利于我们正确使用。
名称 洗洁精 炉具清洁剂 洁厕灵 “84”消毒液
有效成分 表面活性剂 氢氧化钠 盐酸 次氯酸钠
(1)洗洁精能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它具有_____功能(填“吸附”或“乳化”)。
(2)炉具清洁剂的pH___7(填“>”“<”或“=”),使用时禁止与皮肤接触是因为氢氧化钠具有_ _性。
(3)不能用洁厕灵清洗铁制品的原因是__ 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洁厕灵与“84”消毒液不能混合使用,因为两者混合会发生反应:2HCl+NaClO=NaCl+H2O+X↑,气体X有毒,X的化学式为___。
13.(6分)草木灰是农家肥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的盐。请根据下图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蒸发过程中需要用到玻璃棒,它的作用是 。
(2)取滤液加入盐酸,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推断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写名称)________。上述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7分)如果牙膏中的摩擦剂是碳酸钙、氢氧化铝、二氧化硅中的某一种,请问如何检验?
提出假设:
假设1摩擦剂是碳酸钙
假设2摩擦剂是氢氧化铝
假设3摩擦剂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用语)
[实验方案]取少量某牙膏于烧杯中,并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二氧化硅不和盐酸反应)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
(1)若假设一成立,则会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相关的反应方程式为 。
(2)若假设二成立,则会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相关的反应方程式为 。
已知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它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Na2SiO3)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硅酸钠俗称“水玻璃”,它是一种凝胶,能将玻璃粘结在一起;氢氧化钠还能溶解木材中的纤维素等,盛放氢氧化钠的玻璃试剂瓶宜选用的瓶塞是________(填标号)。
A玻璃塞 B 木塞 C 橡皮塞
15、(4分)某实验小组开展了如图有关碱的化学性质探究活动:
(1)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
(2)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实验3中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后,小萍想知道反应后溶液中除NaCl外,是否还含有其他溶质(不考虑酚酞),于是她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种试剂,从而得出了结论.小萍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__ __或 (填两类不同的物质);
三、实验探究题(共2个大题,14分)
16.(8分)钙元素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它形成的物质种类很多。
(1)氢化钙(CaH2)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
某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CaH2能与H2O反应生成Ca(OH)2和H2,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石灰溶于水可制得熟石灰,该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是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实验室可以用________测定其溶液的酸碱度。
(3)实验探究小组同学将Na2CO3溶液滴加到Ca(OH)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和Ca(OH)2
猜想三:NaOH和________ 猜想四:NaOH、Na2CO3和Ca(OH)2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猜想四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实验Ⅰ:取滤液,向其中滴入适量Na2CO3溶液 ______________ 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Ⅱ: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_______ 产生气泡 猜想三成立
【拓展延伸】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_。
17.(6分)某实验小组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由甲、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1)甲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资料查阅)CaCl2、NaCl的溶液呈中性,Na2CO3溶液呈_______(填“酸”或“碱”)性。
(实验探究一)确定甲、乙同学上述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
(2)取甲所得溶液少许,加入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甲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
(3)取乙所得溶液少许,加入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乙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写化学式)。
(实验探究二)?
(4)甲、乙同学把上述实验所得溶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产生少量气泡,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_________(写化学式)。
(讨论交流)丙同学提出:若将上述废液缸中物质取出,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哪些物质呢?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一定含有NaCl,可能含有CaCl2,盐酸和Na2CO3中的部分物质。
(实验探究三)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可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归纳总结)该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______(写化学式)。
四、计算题(共1个大题,7分)
18.在含氯化钠杂质的纯碱13.6g中逐渐加入质量分数为7.3%稀盐酸,所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计算:
(1)100g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
(2)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3)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C
2.C
3.D
4.A
5.B
6.C
7.B
8.C
9.C
10.B
11.(1)HCl;NaOH、NaCl;NaCl;红
(2)B;放热
(3)3.65%
12.(1)乳化;
(2)>;腐蚀;
(3)Fe+2HCl=FeCl2+H2↑;
(4)Cl2
13.(1)过滤;漏斗;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
(2)碳酸钾;K2CO3+2HCl=2KCl+H2O+CO2↑;CO2+Ca(OH)2=CaCO3↓+H2O
14.SiO2
(1)固体溶解,并有气泡产生;CaCO3+2HCl=CaCl2+H2O+CO2↑;
(2)固体溶解,无气泡产生;3HCl+Al(OH)3=AlCl3+3H2O;SiO2+2NaOH=Na2SiO3+H2O;C
15.(1)探究碱与指示剂的作用;
(2)2NaOH+CuSO4=Cu(OH)2↓+Na2SO4;
(3)石蕊试液;锌粒等
16、(1)CaH2+2H2O=Ca(OH)2+2H2↑
(2)放热;pH试纸;
(3)Na2CO3;碳酸钠与氢氧化钙不能共存;没有沉淀生成;稀盐酸;反应物是否过量
17.(1)Ca(OH)2+2HCl=CaCl2+2H2O;碱;
(2)CaCl2、HCl;
(3)NaCl、Na2CO3;
(4)CaCO3;Na2CO3
18.(1)7.3g(2)4.4g(3)13.5%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