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以身许国铸重器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1.严峻的背景1)中国面临着什么威胁?
2)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应该怎么办? 战争中,麦克阿瑟狂妄地建议,美国应投掷20至30颗原子弹轰炸中国,在中朝之间沿鸭绿江设置一条放射性地带。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论十大关系》(1956年)面临
问题保密、通讯、辐射、物资运输1964年,原子弹装配完成自力更生
攻坚克难 2.艰难的历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中国第一颗氢弹
试爆成功_______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_______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41967 中国成功爆炸原子弹之后,西方依然看不起中国,当时的美国媒体就叫喊:中国的原子弹是废品,形容为有弹无枪。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麦克纳马拉傲慢地说:“没有足够射程的导弹,原子弹无从发挥作用。从现在看,五年内,中国不会拥有运载核武器的工具!”钱学森(1911-2009)______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1966 1966年,中国的导弹试验成功。第二年,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任院长。中国的航天之路就此开启。_____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__。1970东方红一号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两弹一星”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两弹: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
一星:人造地球卫星意义:26岁 34岁,他回家告诉妻子:“我要调动工作,明天就走。”妻子问他:“你要去哪儿?你要去做什么?你要去多久?”他的回答是:“不能说,不能说,不能说。”从此,他从他的妻子、两个孩子和所有熟悉他的人当中消失了。这一消失就是整整28年。回来的时候,他是一个癌症晚期的病人,于1986年病逝。“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钱学森(1911—2009)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样的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两弹元勋导弹之父只要你想怎么干,我们国家现在都有能力,能够干成。
——林鸣(港珠澳大桥的总工程师)——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载人航天工程1999年
11月2003年
10月2008年
9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忧国忧民谋福祉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降临中国,大饥荒夺去数千万人的性命……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
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198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
第一个特等发明奖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世界粮食奖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2015年,为表彰屠呦呦在治疗疟疾方面的重要贡献,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由此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由此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 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恶性疟原虫对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研制新药成为世界性棘手问题。当时中国南方普遍存在疟疾问题,感染人数非常之大,每年导致十几万人死亡。造成疟疾的疟原虫 当时找不到能配合的药厂,课题组只好用7口水缸作为实验室的常规提取容器,里面装满乙醚,把青蒿浸泡在里面提取试验样品。在使用乙醚时,实验室和楼道里都弥漫着刺鼻的乙醚味道。当时设备设施简陋,又没有排风系统,更没有防护用品,大家顶多带个纱布口罩。在这样的环境中日复一日的工作,屠呦呦与同事们除了头晕眼胀,还出现鼻子流血、皮肤过敏等症状。屠呦呦经济基础和科研条件薄弱2000年至2015年期间
全球疟疾死亡率百花齐放扬国威 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文学领域出现繁荣景象茶馆东方红如果没有30 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与进步,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也不会有我这样一个作家。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演讲》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
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
民族就有希望。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
也是未来的;
是我们这一代的,
更是青年一代的。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习近平十九大报告 建国以后,我们为什么能够取得这么多的科技成就?思考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1、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