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浩瀚的宇宙
导学目标
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知道太阳系的组成,了解宇宙概况及“宇宙大爆炸学说;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重点:了解宇宙起源,对宇宙空间有基本认识。
难点:宇宙大爆炸学说
自主学习
1.行星的定义包括以下三点:
(1)必须是围绕 运转的天体;
(2)质量必须 ,它自身的吸引力必须和自转速度平衡使其呈 状;
(3)不受到轨道周围其他物体的影响,能够 其轨道附近的其它物体。
2.太阳系中共有八大行星分别是 。
3.光年是一个 单位不是时间单位,是指光在 。常用于描述天体之间的距离。
4.1957年10月4日, 把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 ;
1961年,苏联的 乘飞船进入太空;
1969年, 国登月成功,奥姆斯特朗登上了月球;
中国,于 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年11月26日,发射“返回型遥感卫星1号”;
年4月8日,成功发射地球同步通信卫星;
年11月20日,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
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在太空中绕地球14圈后,安全返回;
年,我国自主研制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发射成功。
5.“ ”学说是现在普遍认可的宇宙起源论。
6.哈勃望远镜,它不断的向地面传输空间照片,对人类了解浩瀚的宇宙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合作探究
一、飞向太空
观察PPT展示人类探索太空的图片,感知人类的探索历程。
二、破解宇宙奥秘之路
小组讨论“关于宇宙,你有哪些想法?”
哈勃从天文观察中发现了什么现象? 这种现象可以推断出关于宇宙的什么理论?
归纳:根据哈勃的发现可以推测,宇宙之初处在及其高温、高密度的状态中,可以叫做“原始火球”。这个火球不断的膨胀而逐渐冷却下来,形成今天的还在膨胀的宇宙。按照这个理论计算,作为膨胀过程的“遗迹”——温度约为5K的电磁辐射,应该普遍存在于目前的宇宙中。1964年美国科学家彭齐亚斯真的发现了这种电磁辐射,为“宇宙大爆炸”学说提供了实验支持。
当堂检测
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
B.用鼻子嗅气味能鉴别醋和酱油,表明分子在运动
C.磁铁能吸引大头针,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再用两年多时间,我国将用自己的火箭把探测器送上火星,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火星属于太阳系中的( )
A.卫星
B.行星
C.恒星
D.彗星
下列关于宇宙的认识错误 的是( )
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宇宙是无边的、膨胀的
C.地球是太阳系中的行星之一
D.宇宙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
4.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把人类 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 。
5.1999年11月20日,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成功发射;
6. 望远镜,对人类了解浩瀚的宇宙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我的收获
16.2 浩瀚的宇宙
一、知识与技能
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知道太阳系的组成,了解宇宙概况及“宇宙大爆炸学说”.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大致了解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进展,体会我国载人航天成就在体现我国的综合实力及提升国际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宇宙起源,对宇宙空间有基本认识.
难点:宇宙大爆炸学说.
【新课导入】
导入1:叙事引入
欣赏航天员拍摄的太空图片,大家感觉很美,人类认识太空经历了漫长的探索,甚至有些人为之付出了生命.
展示不同学说:古代天圆地方说、地圆说(亚里士多德)、地心说(托勒密)、日心说(哥白尼)、宇宙大爆炸理论(伽莫夫)等相关资料.
师:从人类的祖先第一次仰望星空,到今天人类登上月球,虽然困难重重,但是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止,今天学习“浩瀚的宇宙”.
导入2:情景导入
展示图片:东方红一号、“神舟五号”发射、“嫦娥奔月”“鹊桥相会”.
师:你能从以上图片中得到怎样的信息?
生:“嫦娥奔月”“鹊桥相会”等美丽的神话故事,是我们的祖先向往着浩瀚的星空,对于地球以外世界的想象.“东方红一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神舟五号”的发射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师:从古代人类向往宇宙,到今人实现飞天梦,人类一直在探索着宇宙.
【课堂探究】
一、宇宙概观
阅读教材,了解下列知识.
1.人们对于地球的认识过程
意大利学者布鲁诺认为,太阳只是无数恒星中的一颗,仅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这一认识使哥白尼日心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以后的许多科学家利用更先进的观测仪器,经过了长期的观察、总结、计算,从而最终证实了哥白尼的日心地动学说.地球的地位从居宇宙之中的特殊天体降为绕太阳运行的一颗普通行星.
2.行星的定义
(1)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
(2)质量必须足够大,它自身的吸引力必须和自转速度平衡使其呈圆球状;
(3)不受到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影响,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物体.
太阳系中共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3.光年
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是指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常用于描述天体之间的距离.
4.银河系
有证据表明,太阳系外也存在其他行星系统.2 000亿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更巨大的天体系统——银河系.银河系中大部分恒星和星际物质集中在一个扁球状的空间内,从侧面看很像一个“铁饼”,正面看去?则呈旋涡状.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位于银河系的一个旋臂中,距银河系中心约3万光年.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常简称星系.
二、飞向太空
阅读相关内容,了解以下事实: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
1961年,苏联的加加林乘飞船进入太空.
1969年,美国登月成功,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
我们中国也不甘人后,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975年11月26日,发射“返回型遥感卫星1号”,并于三天后回收成功;1981年9月20日,成功地实现了“一箭多星”的发射;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地球同步通信卫星;1999年11月20日,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在太空中绕地球14圈后,安全返回.2007年,我国自主研制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发射成功.
三、破解宇宙奥秘之路
虽然,人类已经跨入太空,登上月球,但是相对于茫茫宇宙,人类至今所做的事情不过是宇宙年轮上一道小小的刻痕……有许多谜一样的问题:宇宙有没有起源和终结,它是永恒不变的还是不断演化着的,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哈勃从天文观察中发现:所有河外星系正在离银河系而去,其退行速度与它们离我们的距离成正比.这就是说,宇宙处于普遍的膨胀之中.
根据上述发现可以推测,宇宙之初处在极其高温、高密度的状态中,可以叫作“原始火球”.这个火球不断地膨胀而逐渐冷却下来,形成今天的还在膨胀着的宇宙.按照这个理论计算,作为膨胀过程的“遗迹”——温度约为5 K的电磁辐射,应该普遍存在于目前的宇宙中.1964年美国科学家彭齐亚斯真的发现了这种电磁辐射,为“宇宙大爆炸”学说提供了实验支持.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还在不断的完善着,在这其中起着极其重要作用的是观测工具的改进和更新,以及人类在宇航技术方面的努力,它们把人类了解的空间不断地向外延伸.如我们熟知的在宇宙空间工作的哈勃望远镜,它不断地向地面传输空间照片,对人类了解浩瀚的宇宙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1.太阳系共有 八 大行星,我们赖以生存的 地球 是太阳系的行星之一,而太阳系又是 银河 系的成员.?
2.第一个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是 哥白尼 ,“日心说”的主要内容是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
3.下列关于宇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宇宙是由银河系和太阳系组成的
B.宇宙只是由银河系组成,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员
C.宇宙中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是其中的一员
D.太阳系只有九大行星
4.下列星球中,属于行星的是( B )
A.太阳 B.地球
C.冥王星 D.月球
5.世界上第一个把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是( B )
A.中国 B.前苏联
C.美国 D.英国
6.小明认为“光年”是一个时间单位,你认为小明的观点对吗?为什么?
答案:不对,因为光年表示光在1年内通过的路程,所以光年是长度的单位.
黑洞
“黑洞”这个名字,总是令人遐想联翩.那么,究竟什么是“黑洞”呢?这个名字的第一个字“黑”,表明它不会向外界发射或反射任何光线,也不会发射或反射其他形式的电磁波——无论是波长最长的无线电波还是波长最短的γ射线.因此人们无法看见它,它绝对是“黑”的.第二个字“洞”,说的是任何东西只要一进入它的边界,就休想再溜出去了,它活像一个真正的“无底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