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弗罗姆、
一 三维目标
1、初步了解弗罗姆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激发培养健康而成熟的心灵的激情。
2、引导学生对“爱”的知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哲学层次的思考。
3、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
4、引导学生对父爱与母爱本质的理解及部分关键语句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用信息整合的方法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
(2)本文有些语句很难,影响对段以及文章的理解,所以理解难句很重要。
三、教学方法:
采用:激趣——感知——品读、赏析——讨论——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倡导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适时的启发点拨,使整个教学导之有序,从而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央视公益广告——《Familly》。
2、同学们,看了这则广告,我想大家都很感动,我们感动于父母对我们的付出,我们感动于孩子长大后对父爱母爱的回报。的确,爱光是体会是不够的,感性体会的爱难以长久,所以,爱,更需要理解,需要冷静的理智。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从理性分析的角度去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二、知识积累(多媒体课件展示)
1、弗罗姆(1900—1980)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中对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影响最大的人物。主要著述有:《爱的艺术》(1956年)《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禅与心理分析》《心理分析之危机》等。
2、《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在书中他阐述了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爱和其他艺术一样,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他认为爱是在保持自己尊严和个性的前提条件下的感情交流的行为;并对各种形式的爱及其基本要素做了阐释。这本书告诉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作用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爱的艺术》自1956年问世以来已经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此书至今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三、诵读文本 感知文脉(多媒体课件展示)
(1)学生自由诵读。
(2)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3段)从婴儿到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体验母爱的能力在不断地发展。
第二部分(4—8段)阐述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母爱与父爱的区别及作用。
第三部分(9—10段)拥有母爱和父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四、探究文本(课件展示)
1、思考:一个人在生长过程中,爱的能力是怎样发展的呢?
明确:刚出生阶段——无爱的意识;
8岁以下——有被爱的意识;
8—10岁——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少年时期——克服自我中心阶段,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爱比被爱更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快乐;
成熟时期——成熟的爱。
2讨论:在你心中父母之爱是怎样的?只用一个或两个词来形容(或概括)。在作者的笔下父母之爱是怎么样的呢?
提示:(1)母爱——伟大 包容 无私……
父爱——深沉 严肃 如山……
(2)作者认为: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父亲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
3、思考:父爱、母爱的优缺点各是什么?
明确:父爱:特点—有条件;优点—可努力赢得,可控制和支配;缺点—必须努力,否则会失去。
母爱:特点—无条件;优点—不需努力即可拥有;缺点—无法赢得。
五、难点及拓展(课件展示)
1、讨论文章中谈到两种爱的原则:
“我爱,因为我被人爱”和“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这两种原则区别在哪里?你更欣赏哪种爱呢?
提示:“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实上也许更为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比被爱更重要。” 后一种爱是成熟的爱,从爱他人中实现爱自己。前一种爱是不成熟的幼稚的爱,因为受到了别人的爱,需要别人,才去爱别人。
2、讨论:关于作者提出的父爱与母爱的区别,你认同吗?
提示:(1)母爱也是有一定条件的。(2)父爱和母爱一样,也有一定的无私性。(3)母爱比较细腻,父爱比较粗犷;母爱比较着眼于眼前,父爱比较着重于未来;母爱比较注重身体健康,父爱比较注重精神成长;母爱以情感来感染和引导孩子,父爱以理智和行动来教育孩子。
3、讨论: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你能否形容一下现在你对父爱母爱的理解。(师生交流)
参考:母爱是温暖的阳光,奉献着七彩光芒;
母爱是辽阔的海洋,坦露着宽广胸怀;
母爱是肥沃的土壤,哺育儿女茁壮成长;
母爱是无限的宇宙,任儿女自由遨翔。
父爱是山,无论你有多大的困难,他总是你依靠的屏障;
父爱是路,无论你走到哪里,他都伴你延伸,为你指点迷津,护你一路走好 。
4、思考:对于父母,成熟的爱应该是怎样的?
明确:母爱应该给孩子安全感,应该希望孩子独立;
父爱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应该使孩子更加自信,成为自己的主人。
作为父母,应该让付出的爱符合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
5、思考:对于孩子,成熟的爱应该是怎样的?
明确:不再依赖父母,与父母分离,在他心中同时拥有父亲和母亲两个世界。他独立了,成为了自己的父母。
六 鉴赏分析
思考:本文在论证说理方面有哪些可取之处?
明确:(1) 层层深入,思路清晰,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2)对比说理,阐明父爱与母爱的本质。
(3)逻辑严密,富有理趣。
七 课堂总结
(多媒体展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于丹
师:同样,孩子对父母成功的爱就是让母爱的无私与父爱的理智成为自己精神的内核。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要感受爱,理解爱。
八 布置作业
阅读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写一篇读后感。
九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