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课件(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课件(4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6-17 21:2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6张PPT。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 古人类遗址 最多的国家之一。
1-2. 元谋人距今 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 最早 的古人类。
发掘地点: 云南省 元谋县。他们已经能够制作 工具 (动物和人的区别),知道使用 火 。复习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2-1.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 周口店 的龙骨山上。距今 70万-20万 年,发现其遗址的是考古学家裴文中。
2-2.北京人的特征:北京人的头骨,前额( 低平 ),眉骨(粗大),颧骨(突出 ),鼻骨( 扁平 ),嘴部( 前伸 )。脑容量小,能够 直立行走 。
2-3.他们会采用不同的 打制 方法,制作不同类型的工具,使用这种 打制 石器的时代,叫做 旧石器时代 。他们结成 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2-4.他们已经学会使用 火 会保存 火种 ,这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2-5.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 早期猿人 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复习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3-1山顶洞人距今约 3万年,他们的模样和 现代人 基本相同,他们的骨骼化石是在 周口店龙骨山 顶部的洞穴里发现的。
3-2山顶洞人依然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但已掌握_磨光_ 和_钻孔__ 技术。他们懂得 人工取火 ,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用骨针缝制衣服。他们能走到很远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_交换_ 生活用品。有爱美意识,会埋葬死者。
3-3山顶洞人过着 集体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复习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1.我国是世界上 最多的国家之一。
1-2. 人距今 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 的古人类。
发掘地点: 省 县。他们已经能够制作 (动物和人的区别),知道使用 。检测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2-1.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 的龙骨山上。距今 年,发现其遗址的是考古学家裴文中。
2-2.北京人的特征:北京人的头骨,前额( 低平 ),眉骨(粗大),颧骨(突出 ),鼻骨( 扁平 ),嘴部( 前伸 )。脑容量小,能够 。
2-3.他们会采用不同的 方法,制作不同类型的工具,这种使用 石器的时代,叫做 。他们结成 生活(不是集体,只是一群人)在一起。
2-4.他们已经学会使用 (天天用,代代传),会保存 ,这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2-5. 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 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检测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3-1山顶洞人距今约 年,他们的模样和 基本相同,他们的骨骼化石是在 顶部的洞穴里发现的。
3-2山顶洞人依然使用 (旧石器时代),但已掌握_______ 和_______ 技术。他们懂得 ,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用骨针缝制衣服。他们能走到很远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_______ 生活用品。有爱美意识,会埋葬死者。
3-3山顶洞人过着 生活(不是群体,有社会组织),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检测采集与渔猎的远古时期狗尾草粟(谷子)中国:世界栽培作物起源的重要中心  谷子属禾本科作物,脱壳前称为“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学名为“粟”。谷子起源于黄河流域,由野生狗尾草进化而来。我国栽培谷子已有七千年以上的历史。古代甲骨文称粟为“禾”,秦汉以粟为五谷之首(禾、稷、菽、麦、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和粟、黍的国家。一、 原始农业的兴起课堂探究:为什么我国南方远古居民种植水稻,北方远古居民种植粟?提示:因为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任务一【七嘴八舌】阅读课本第9页至第10页的内容,回答“原始农业兴起的时间、兴起地区、发展变化、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兴起和发展的意义” 。原始农业的发展时 间:
兴起地区:距今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采集植物栽培农作物原始狩猎饲养动物“刀耕火种”耒耜耕种发展变化: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兴起和发展的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1-1.距今 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长江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 ,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 和 。世界上最早的栽培 、 和 均发现于中国。
1-2.经2000多年的发展原始农业有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 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
1-3.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 、 、 。原始农业为古代 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活动时间
约7000年前活动区域
浙江余姚河姆渡镇河姆渡原始居民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浙江省余姚市罗江乡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于1993年5月落成开放,由前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馆名。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四明山北麓,西距余姚市区24公里。1.地点:
2.时间:
3.房屋样式
4.农耕作物:
5. 生产工具:
6.原始饲养业:
7.原始手工业:长江中下游的浙江余姚河姆渡约7千年左右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骨耜人工培植水稻杆栏式房屋 木构水井猪、狗、水牛陶器 玉器 乐器骨哨 象牙雕刻 天然漆任务二 找出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石器经过磨制,属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骨耜
耜: sì 原始翻土农具“耒耜”的下端,形状像今的铁锹和铧,最早是木制的,后用金属制。缠藤骨耜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出土炭化稻谷多角沿釜
(炊具 相当于现在的锅)石磨盘和石球
(稻谷加工)陶灶陶猪刻画猪纹陶钵小陶舟河姆渡遗址的榫(sǔn)卯建筑构件榫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草编残片
用于干栏式建筑铺垫地板河姆渡原始居民干栏式房屋想象图干栏式房屋想一想: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这样设计有助于通风防潮。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活动时间
约6000年前活动区域
陕西西安半坡村半坡原始居民三、半坡居民的生活任务三 找出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1.地点:
2.时间:
3.房屋样式:
4.生产工具:
5.原始饲养业:
6.农耕作物:
7.原始手工业:约6000年前黄河流域 陕西西安半坡村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粟猪 狗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陶器(彩陶)乐器(陶埙) 纺轮 骨针弓箭长矛 鱼钩渔网石磨炭化的粟和菜籽骨锥磨制石器半坡遗址出土文物  半坡原始居民开始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用石铲、石刀等工具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种植粟(sù)、麻和蔬菜(农业方面表现)。 半坡的磨制石器人面鱼纹彩陶盆鱼纹彩盆  彩陶在红底上绘各种生动图案,美观实用。有些还有刻画符号。叫什么?用来干什么? 这个是取水用的“小口尖底瓶”。瓶腹大、两侧有系绳的耳环、底尖,空瓶放置时是倾斜的。汲水时手提绳子将瓶子放置在水中,因为瓶子是空的,重心在瓶子的中上部,于是瓶子马上会倒置在水中;随着水不断地注入瓶中,瓶子的重心就会转移到瓶子的中下部,瓶口也会朝上立起来,整个过程是由瓶子自动完成的,不需要人为去摇动。  半坡原始居民用麻纺织麻布。陶纺轮7/29/2019猜一猜 是什么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想一想: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挡风雨,又可以取暖。顺应大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河姆渡人的房子半坡人的房子两者有什么不同?造成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河姆渡和半坡人生活上有什么的不同
(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文化的异同)  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会建筑房屋,建立了村落,过定居生活。12页 问题思考长江流域河姆渡, 磨制石器有进步, 耒耜耕地种稻谷, 干栏房子共居住, 挖井养畜造陶器, 简单玉器和乐器。附歌谣一首:
黄河流域有半坡,
地穴房子同居住,
粮食最早种植粟,
副食蔬菜鱼和肉,
陶器石器一起用,
纺线织布是才能。
。提问巩固:12页课后活动1.时间
2.表现
3.意义原始农业的兴起1.年代
2.地点
3.生产和生活概况(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住所和交通工具)
河姆渡居民的生活1.年代
2.地点 3.生产和生活概况(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住所)半坡居民的生活课堂小结学习测评小陶舟答:从陶舟的大小看,无实用价值。考古学家认为是玩具。小陶舟说明了:
A.河姆渡居民能够制造陶器;
B.河姆渡居民很熟悉舟;
C.舟在河姆渡居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D.其他……1.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的根本因素是
 (   )。
 A.饮食习惯  B.劳动工具  C.自然条件  D.劳动技术
2.图为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小陶舟。想想小陶舟是做什么用的?它说明了什么?C3.完成教材P14页相关测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