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领悟“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一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文材料,感受海洋特点,了解海洋与人类的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激发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情感。
3.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合作交流,了解今天海洋开发利用取得的巨大成就,畅想人们美好的未来,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品读感悟海洋与人类的关系。
2.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及文本语言,畅想人们美好的未来。
教学设计:
一、课件导入,感受海洋。
1.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不少诗人这样称赞它。(媒体出示)千百年来,海洋被人们传诵,更因为它与人类有着不解的情缘。
1.提到海洋,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课文中是怎样写海洋的?
二、品读感悟,了解关系。
1.让我们打开书,自由朗读第2、3小节,找出写过去人类对海洋怀着怎样的情感的关键词语(热爱、敬畏)。
2.海洋带给人类的益处,海洋带给人类的害处各是什么?
3.们为什么热爱海洋却又敬畏海洋呢?
生交流:①人们热爱海洋。指导朗读,体会到海洋的无私、博大的胸怀。
②人们敬畏海洋。读着这句话你想起了什么?(赤潮、飓风、海啸等)指导朗读,感受到海啸的来势凶猛,令人望而生畏、毛骨悚然。
4.面对这喜怒无常的海洋,在科技还不发达的昨天,人们有能力去改变它、利用它吗?(不能)人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束手(引:无策),无可(引:奈何),这就是文中所说的“望洋兴叹”。板书:(昨天望洋兴叹)
三、合作学习,利用海洋。
1.时代在前进,科技在发展,进入信息时代的我们对海洋还是只能“望洋兴叹”吗??
出示第4小节。(指名读)
①读着这句话你心情怎样?(很激动)
②换一个说法,句意不变。
③再读第4小节,联系上下文想想,它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过渡作用)
?2.那么,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是如何开发、利用海洋的?
①快速浏览5—8小节,随后小组合作讨论、思考:
②交流,师随机用多媒体出示。
③我们看,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出示“如今一座座海洋石油平台……已潜入深海大显神威。” (指名读)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激动、自豪)从哪里体会到的?(交流关键词)谁愿意自豪地读一读的?(生读文)
④人类对海洋其他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你能结合课后搜集到的资料来说说吗?(学生交流)
⑤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资料,让我们一睹为快吧!(观看图片,老师随机介绍)
小结:这些资料足以表明今天的人们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已大显神威,随机板书:(今天大显神威)
四、激情警告,保护海洋。
1.海洋这位温情的母亲,它以宽广的胸怀,用生命的乳汁哺育着地球上的儿女,可人们又是如何与它共处的呢?老师摘录了一段新闻标题,大家读一读,内心有什么感受?想对人们说些什么?(生交流)
2.?面对人类开发的现状,科学家向人类发出了警告,你知道是什么吗?请读一读第九自然段。听了科学家的警告,请为人类的未来——海洋,写一条公益广告,提醒人们时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
五、结合资源, 畅写未来。
1.今天人们向海洋索取资源已取得了累累硕果(观看“蓝色革命”录像)
2.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遐想。那时,提取海洋生物基因能制成特效新药、艾滋病、高血压、白血病早已不是不治之症。去海底城市居住生活、游览不再是梦想……让我们读读以上这段文字,结合画面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描绘人们美好的未来。
3.写一写:你心目中未来的海洋是什么样子的?结合课文内容和搜集相关资料,写一篇短文。
?
附板书:
昨天 望洋兴叹
海洋——21世纪的希望???????今天 大显神威
明天 充满希望
教学反思: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是一篇常识性课文。这类课文承担着双重任务:一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自然、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二是使学生形成和提高理解说明文的能力,学习说明文的语言和说明事物的方法。因为本篇课文的词语相当丰富,所以不仅要使学生了解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热爱科学的情感,而且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感悟、积累课文丰富的词语。那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觉得以下三点尝试还比较成功。
1.善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海洋”这个话题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因此,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丰富文本,缩小学生与课文知识点的距离。
2.感悟积累贯穿整个课堂。这类课文切忌上成自然常识课、科学课。我在教学中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让学生反复朗读、琢磨,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精妙,从而既了解了相关的科学知识,又积累了一定的好词佳句。
3.教学过后,让学生畅想21世纪的海洋,学生结合语言文字描绘的情形,再加上自己的大胆想象,一幅幅精美而又构思精巧的画面展现在眼前。在这一过程中,既增强了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