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有一个中国人的名字,像航标灯一样闪耀在茫茫夜海整整600多年。这个有如启明星般的名字,曾点燃15世纪的文明曙光,辉映引领了一个时代的航路。这位航海先行者以智慧为舵、意志作桨,扬起和平的风帆,饮风餐浪28载,犁波耕澜数十万里,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他就是世界大航海时代的第一人——郑和。
郑和,原姓马,回族,云南人。12岁丧父,在流离中被明军掳去,送进皇宫当了太监。后来跟随燕王朱棣,屡建战功。朱棣称帝后,十分器重他,提拔他为内宫太监,产赐姓郑。1431年,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
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下西洋的壮举为何和新航路的开辟一样,都产生如此巨大的历史影响?除此以外,这一时期在对外关系上还有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呢?今天我们将带着这些问题,来了解一下明朝对外关系的内容。
郑和下西洋
西洋在哪里?
你们知道我下西洋
的目的是什么吗?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时间 1405——1433年
次数 先后7次
规模 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最多时候的船只200多艘。
人数 每次出海2.7—2.8万人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交换物品 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漆器等
长
多
大
多
广
早
伟大壮举
多
非洲东海岸
红海沿岸
刘家港
古
里
占
城
满
剌
加
天
方
南洋纪念郑和的宝山寺
中国
西洋
丝织品、瓷器、茶叶、印花布、铁器、金属货币等
香料、染料、药物、珍珠、玛瑙、宝石、象牙等
榜葛剌进麒麟图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后, 浡泥、满剌加、苏禄的国王和王后回访中国。苏禄国王率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病逝于中国,即在中国安葬。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过程中和下西洋后,明朝有许多人到南洋(即今东南亚)去做工和经商。
读一读
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历史意义?
1.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2.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3.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4.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相关史事
郑和的船队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航行技术,能够准确地测定航区、航线和船位,有效地利用季风、海流进行航行。
郑和的船队为保证航行时的协调一致,采用了多种通信手段。白天升旗为号,夜间悬灯为号,遇到天气恶劣视野不良时,遇用吹喇叭、敲锣鼓的方式。整个船队的进退、集合、升帆、抛泊等行动,都在统一号令下进行。
物质前提:
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技术条件:
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应用
个人因素:
郑和具备相当的地理和航海知识、坚强的毅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及组织能力。
+
+
郑和下西洋具备
哪些条件?
讨论
成功远航,创造海上奇迹
我们应该学生郑和什么精神?
勇于探索,不畏艰难的品质,忠贞爱国和热爱和平的精神。
威继光抗倭
倭寇指什么?明朝中期为什么倭患严重?倭患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倭寇图卷(局部)
倭寇是指当时经常流窜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他们与当地的奸商共同抢劫分赃。他们烧杀抢掠,给东南沿海百姓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原因:当时明朝统治腐败,海防松弛。
影响:倭寇到处抢劫财物,屠杀人民,严重损害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破坏了我国的主权。时称“倭患”
戚继光是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他本人也与俞大猷等同为抗倭名将,声名远扬。
戚继光
(1528—1588)
抗倭形势图
台州大捷
戚继光
相关史事
戚继光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创造了“鸳鸯阵”,以12人为一作战小组,长短兵器结合,协同作战,攻防两便,战斗力大为增强。
戚继光的军事著作
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有哪些原因?
四、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讨论
一、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二、戚继光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三、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
抗倭图卷(局部)
《凯歌》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这首军歌表现了怎样的战斗意志?
抗击侵略的信心和斗志。
你认为他有什么高尚
品德值得学习?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不为名利,
以国家和民族
安危为己任的
强烈的爱国
主义精神。
民族英雄戚继光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居住权
1535年,葡萄牙人向明朝官吏行贿,取得在澳门停靠码头的便利。 1553年,葡人又贿赂广东海防官员,以货船遇风浪为借口,请求在澳门借 地曝晒浸水贡物,并上岸搭棚暂住。这一“暂住”就是446年。
由于首批抵达澳门的葡萄牙人向居民询问当地名称时,居民以为是问庙宇,于是答了妈阁,葡萄牙人便取其音译成葡文Macau,这便是澳门葡文名称之由来了。
目的
交往:郑和下西洋 盛况
条件
明朝的对外关系 意义
倭寇的危害
冲突:戚继光抗倭 戚家军抗倭
评价
葡萄牙攫取在
澳门居住权
课堂小结
1、600多年前,为加强同海外各国联系,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郑和先后七下西洋,最远到达( )
A.南洋 B.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印度 D.美洲
2、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材料反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 )
A.明朝国威的树立 B.明朝航海技术的发展
C.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D.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
B
C
课堂练习
3、某电视剧组在拍摄电视剧《戚继光》时,为戚继光布置书房场景,其道具片段可能有( )
①书案上摆放着司马迁的《史记》②戚继光吟诵岳飞《满江红》③戚继光伏案翻阅《海国图志》④墙上挂有《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条幅
A①②③ B①④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明朝中期面临的外来威胁主要来自于 ( )
A.沙俄侵略者 B.英国殖民者 C.日本倭寇 D.荷兰殖民者
D
C
5、“大肆毁掠,东自江口至西兴坝,西至楼下至北新关,一望赫然(空尽无物),杀人无数。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货(倭寇抢劫的财物)满千船” ——采九德《倭变事略》
(1)倭寇开始骚扰中国沿海地区始于何时?
(2)明政府派谁到浙东抗倭?他组织的军队被称为什么军?
(3)他抗倭的情况如何?是否可以被成为民族英雄?为什么?
元末明初
戚继光,戚家军。
东南沿海的倭寇被平息了,可以被称为民族英雄,因为他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倭寇),维护了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