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下生物 23.1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 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八下生物 23.1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 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6-18 06:0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会变酸;
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
这种现象称为发酵
一、发酵
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二、原因:
三.发酵技术
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微生物在无氧的条件下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产物不同,因此,制作不同的发酵食品利用的微生物不同
酿酒、做面包——
水果有酒味——
果酒变酸——
制酸奶、泡菜——
酵母菌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酵母菌产生酒精
醋酸菌产生醋酸
乳酸菌产生乳酸
(酵母菌:属真菌 醋酸菌、乳酸菌:属细菌)
目的要求
材料器具
操作步骤
尝试实验: 酿制酒酿
参见课本第62页
尝试应用发酵方法酿制酒酿
前期工作:认真清洗各种器具
蒸熟的糯米 酒曲 广口瓶(或其他玻璃容器) 显微镜 载玻片 盖玻片 吸水纸 碘液
(防止污染)
(杀菌 有利于酵母菌分解有机物)
将糯米蒸熟
具体操作过程:
将糯米煮熟
冷却至30℃左右
(冷开水)
米饭中加一定量的酒曲,并拌匀
加盖后在适当温度(25—30 ℃ )下保温40小时即成
思考:
1)酒曲是什么?为什么要待米饭冷却以后再加酒曲?
酵母菌
以防高温杀死酵母菌
压实 中间挖凹坑
2)为什么要中间挖凹坑?
使氧气充足,保证酵母菌在初期能大量生长繁殖
3)在酿制酒酿的过程中,为什么要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
酵母菌需要适宜的、稳定的温度度条件
才能生长、繁殖得好
酿酒的要点:
1.要选择好合适的酒曲;
2.严格控制发酵的温度(25~30 ℃);
3.注意防止杂菌感染。
1)食品与饮料
酸奶、馒头、面包、酱油、米酒、米醋、酸奶、单细胞蛋白等等……
四、发酵技术与日常生活
乳酸菌
霉菌
醋酸菌
干酵母
啤酒酵母
乳酸菌
霉菌
啤酒酵母
2)医药产品
抗生素(通过发酵技术生产的就有200多种)
香料
3)化工产品
4)、利用发酵技术
开发生物能源和环境保护
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在体外重组生物细胞的基因,并克隆到微生物细胞中去构成工程菌,利用工程菌生产原来微生物不能生产的产物,如胰岛素、干扰素等,使微生物的发酵产品大大增加。
发酵技术的发展:用自然界中原有的微生物进行发酵 按照人的意愿创造出具有特殊性能的微生物,以生产人类需要的发酵产品的新阶段。
发酵技术的历史:1
发酵的英文“fermentation”是从拉丁语“ferver”即“发泡”、“翻涌”派生而来的,。人类利用微生物进行食品发酵与酿造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发酵现象是自古以来就已被人们发现并掌握的,但由于对发酵与酿造的主角——微生物缺乏认识,发酵与酿造的本质长时间没有被揭示。
五.为什么说“发酵技术源远流长”?
——一起看看发酵的历史
发酵技术的历史:2
在微生物的发现上做出重大贡献的是17世纪后叶的列文虎克(Leewehoch),他用自制的手磨镜,成功地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通过显微镜用肉眼发现了单细胞生命体——微生物。
第一个观察到微生物的人——
发酵与酿造技术的历史:3
谁挽救了濒临倒闭的葡萄酒厂,提出了“巴氏消毒法”?
在19世纪中叶,巴斯德经过长期而细致的研究之后,找到酒和奶制品变酸的原因,发现了引起酸败的细菌,提出了“巴氏消毒法”。有说服力地宣告发酵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
20世纪50年代,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氨基酸,实现工业化
20世纪60年代,酶制剂产业出现。酶工程生产氨基酸、抗生素等。
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发明了体外DNA重组技术。以基因工程为核心,带动了现代发酵工业,酶工程,细胞工程的发展。
发酵技术的历史:……4
酸 奶
它是以新鲜的牛奶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
酸奶不但保留了牛奶的所有优点,而且某些方面经加工过程还扬长避短,成为更加适合于人类的营养保健品。
课外探究 p65
酸奶制作步骤
将容器消毒
牛奶加入糖煮开
冷却
加入酸奶
摇均加盖
20-30度培养
一、两天
保温杯加盖8-10小时
课外阅读 P66
生物反应器:
发酵工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生物
反应器
指为活细胞或酶提供适宜的反应环境,让它们进行细胞增殖或生产的装置系统。
低能耗 常温常压条件
对环境污染小
为菌体的生长和生殖提供适宜的环境,
促进菌体生产人们需要的产物。
优点:
意义:
发酵罐:
我归纳:
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
我有什么感想?
1.发酵现象产生的原因
2.什么是发酵技术
3. 发酵技术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训 练
1、下列食品加工过程中没有采用发酵技术的是( )
A.啤酒 B.橙汁 C.酸奶 D.面包
2、甲、乙、丙三瓶奶分别加入乳酸菌,甲、乙两瓶密封,丙瓶敞开。甲瓶加热至100℃后再冷却,然后均在室温下放置12小时,可以发酵成酸奶的是( )
A.甲 B.乙 C.丙 D.甲和乙
3、馒头或面包膨大和松软,里面有许多小孔,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 )
A.酵母菌使面粉发酵,产生了二氧化碳
B.酵母菌使面粉发酵,产生了酒精
C.乳酸菌使面粉发酵,产生了酒精
D.曲霉把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B
B
A
训 练
4.直到近代人们才认识到发酵现象是由 引起的。
5.酿制酒酿的适宜温度为 ℃。
6.酒酿是 发酵的产物,果酒暴露在空气中变酸是 发酵的结果。
7.酿制酒酿时,各种器具在使用前必须认真清洗,其目的是 。
8.制作酸奶时必须要在密闭的环境下进行,因为乳酸菌是一种 细菌。
9.发酵技术与我们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有:
产品 产品 和 等。
微生物
25-30
酵母菌
乳酸菌
防止污染
厌氧
化工
医药
食品 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