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六下比例课件(9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数学六下比例课件(9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6-21 08:43:08

文档简介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四 比例
综合与实践 面积的变化
下面的大长方形是小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的。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和宽, 写出对应边长的比。
下面的大长方形是小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的。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和宽, 写出对应边长的比。
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长的比是( ):( ), 宽的比是( ):( )。
3 1
3 1
9×3=27(cm2)
3×1=3(cm2)
27:3=9:1
估计一下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几比几, 再算一算,看看你估计得对不对。
下面的大长方形是小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的。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和宽, 写出对应边长的比。
把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别按比例放大, 得到下面的图形。
上面的图形分别是按几比几放大的? 放大后与放大前图形面积的比各是多少? 先量一量、算一算, 再把下表填写完整。
1
2cm
1cm
1cm
3
3:1
1
9
9:1
2
4
2:1
1
2
2:1
1
4
4:1
0.5
2
4:1
0.785
12.56
16:1
如果把一个图形按n: 1 的比放大, 放大后与放大前图形的面积比是( ):( )。
n2 1
在第112 页的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按比例放大, 算一算放大后与放大前图形的面积比, 看看是不是符合上面发现的规律。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四 比例
第8课时 练习八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四 比例
第7课时 比例尺
红光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草坪,长50米,宽30米。把这块草坪按一定的比例缩小,画出的平面图长5厘米,宽3厘米。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 先要把它们统一成相同的单位, 写出比后再化简。
5 :5000=1 :1000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叫作这幅图的比例尺。

5 :5000=1 :1000
比例尺1: 1000还可以这样表示:
表示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22千米
表示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15米
2. 荷花村到杏树村的实际距离是15 千米。量出这两个村的图上距离, 并算出这幅图的比例尺。
15千米=1500000厘米
3:1500000=1:500000
答: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500000。
3cm
如下图, 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图上距离是5 厘米, 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如下图, 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图上距离是5 厘米, 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5×8000=40000(厘米)
40000厘米=400米
5×80=400(米)
,可以列出比例式解答。
解: 设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实际距离是x 厘米。
x =
40000
答: 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实际距离是______米。
400
40000厘米=400米
解: 设明华小学到体育馆的实际距离是x 厘米。
x =
24000
答: 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实际距离是______米。
240
24000厘米=240米
3厘米
医院在明华小学的正北方向, 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是240 米。先算出明华小学到医院的图上距离, 再在上图中表示出医院的位置。
解: 设明华小学到医院的图上距离是x 厘米。
8000x = 24000
答: 明华小学到医院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
x = 3
240米= 24000厘米
下面是梅镇汽车站附近的平面图。
3cm
3.5cm
(1)分别量出汽车站到镇政府和敬老院的图上距离, 再算出实际距离各是多少米。
解: 设汽车站到镇政府的实际距离是x 厘米。
x = 60000
60000厘米=600米
解: 设汽车站到敬老院的实际距离是y厘米。
x = 70000
70000厘米=700米
答:汽车站到镇政府的实际距离是600米,到敬老院的实际距离是700米。
(2)幼儿园在汽车站正西方向400 米处, 你能在上图中表示出幼儿园的位置吗?
解: 设汽车站到幼儿园的图上距离是x 厘米。
20000x = 40000
答: 明华小学到医院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
x = 2
400米= 40000厘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四 比例
第6课时 练习七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四 比例
第5课时 解比例
李明在电脑上把下面的照片按比例放大, 放大后照片的长是13.5 厘米, 宽是多少厘米?
李明在电脑上把下面的照片按比例放大, 放大后照片的长是13.5 厘米, 宽是多少厘米?
解: 设放大后照片的宽是x厘米。
6 :4 = 13.5 :x
6 x = 4 × 13.5
6 x = 54
x = ____
答: 放大后照片的宽是_____厘米。
9
9
像上面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作解比例。
解: 设放大后照片的宽是x厘米。
6 :4 = 13.5 :x
6 x = 4 × 13.5
6 x = 54
x = ____
答: 放大后照片的宽是_____厘米。
9
9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
小结:从刚才的解比例过程中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项x。

转化成方程后再怎么做?
解比例

解:1.2x=
1.2x=30
x=25
75×0.4
解:3 x = 9×4
3 x = 36
x = 12
9 : x = 3 : 4
解比例
(1)
(2)
解:0.1 x = 0.01×100
0.1 x = 1
x = 10
(3)
1.解比例:
解:
还可以用其他的知识解比例吗?
2. 解比例。
(1)
0.4:x=1.2:2
x:10= :
(2)
解:
x=7.5
解:
1.2x=0.4×2
1.2x=0.8
x=
解:
12x=2.4×3
12x=7.2
x=
0.6
3. 2013年5月22日,中华鲟纪念币和白鳍豚纪念币的价格比是2:3,每枚中华鲟纪念币的价格是50元,每枚白鳍豚纪念币的价格是多少元?
50:x=2:3
解:设每枚白鳍豚纪念币的价格x元。
2x=50×3
2x=150
答:每枚白鳍豚纪念币的价格是75元。
x=75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四 比例
第4课时 比例的基本性质
把左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
6 :3 = 4 :2
4 :2 = 6 :3
6 :4 = 3 :2
4 :6 = 2 :3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 叫作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外项, 中间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内项。例如:
6 : 3 = 4 : 2
外项
内项
6 : 3 = 4 : 2
4 : 2 = 6 : 3
6 : 4 = 3 : 2
4 : 6 = 2 : 3
观察上面的四个比例, 你有什么发现?
再写出一些比例, 看看是不是有同样的规律。
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 即a: b = c: d, 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

a × d = b × c
6 : 3 = 4 : 2
4 : 2 = 6 : 3
6 : 4 = 3 : 2
4 : 6 = 2 : 3
在比例里, 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作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 即a: b = c: d, 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
a × d = b × c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 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 结果怎样?
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 即a: b = c: d, 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
a × d = b × c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判断下面每组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如果能组成比例, 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6 :1.8 和0.5 :0.25 和18: 24

( )×( )=( ) ( )×( )=( )
( )×( )=( ) ( )×( )=( )
3.6
0.25
1.8
0.5
0.9
0.9
24
8
18
3.6 :1.8 =0.5 :0.25
不能组成比例
1. 一列火车从甲城开往乙城, 行驶速度和所需时间如下表:
(1)从表中选择两组数据, 写出一个乘积相等的式子。
80 6 120 4
120 4 160 3
(2)根据上面的等式, 写出一个比例。
80 120 4 6
120 160 3 4
1. 一列火车从甲城开往乙城, 行驶速度和所需时间如下表:
2.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3 8
4 10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 0.2∶2.5和4∶50
0.2∶2.5=4∶50
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有几种方法?
两种方法:
1.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2.两个比的两个外项之积是否等于两个比的内项之积。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四 比例
第3课时 练习六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15 10 18 12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四 比例
第2课时 认识比例(2)
张卫欣把一张照片放大,放大前后的照片如下:
8∶5
1.6
8∶5
1.6
? 长和宽的比 长和宽的最简整数比 比值
放大前 6.4∶4
放大后 9.6∶6
6.4∶4=9.6∶6

9.6∶6.4
1.5
6∶4
1.5
能组成比例,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都是1.5。
? 放大后与放大前长的比 放大后与放大前宽的比

比值
(1)10∶12和25∶30 (2)2∶8和9∶27
(3)0.9∶3和 (4)
1.
2. 商场开展促销活动, 所有商品一律八折优惠。
80 64 150 120
1.
(1)分别写出图中两个长方形长与长的比和宽与宽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长:3:9 宽:2:6 能组成比例
1.
(2)分别写出图中每个长方形长与宽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2 9:6 能组成比例
2.哪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5:18=30:36
3.写出比值是2.5的两个比,再组成比例。
10∶4=5∶2(答案不唯一)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四 比例
第1课时 认识比例(1)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举例说明什么叫做比的前项、后项、比值。
点击图片播放
第一张长方形照片长8 厘米, 宽5 厘米;
第二张长方形照片长16 厘米, 宽10 厘米。
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 倍, 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 1, 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 1 的比放大。
先按3: 1 的比画出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 再按1: 2 的比画出原来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
放大后的长:4×3=12(格)
放大后的宽:2×3=6(格)
12
6
先按3: 1 的比画出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 再按1: 2 的比画出原来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
放大后的长:4×3=12(格)
放大后的宽:2×3=6(格)
缩小后的图形呢?
12
6
缩小后的长:4÷2=2(格)
缩小后的宽:2÷2=1(格)
1
2
比较上面放大或缩小前后的图形, 你有什么发现?
先按3: 1 的比画出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 再按1: 2 的比画出原来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
12
6
1
2
按2: 1的比画出直角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
答:放大后的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
5cm
2.5cm
按1: 2的比画出下面图形缩小后的图形。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