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检测二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小明同学在劳技课练习篆刻时,手指不小心被刀片划破后感到疼痛,感受器和痛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 )
A.?均在手指受伤处??????????????????????????????????????????????????B.?在手指受伤处和受伤处附近C.?在手指受伤处和此处的神经末梢???????????????????????D.?在手指受伤处和大脑
2.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是(? )
A.?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B.?失去雏鸟的红雀一连几星期给池塘里浮到水面求食的金鱼喂昆虫C.?黑猩猩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爬到箱顶取下高处的香蕉D.?刚出生的小袋鼠爬到母袋鼠的育儿袋里吃奶
3.繁殖季节,雄棘鱼腹部颜色由银白色变成红色,并会对入侵其领地的其他雄棘鱼发动攻击性行为。某人为研究引发雄棘鱼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做了如下实验:在雄棘鱼活动的水域中放置了多种颜色的鱼形蜡制模型,观察并记录雄棘鱼在单位时间内对这些模型进行攻击的次数,实验结果如表:
模型特征
攻击频率
腹部银色
低
腹部红色
高
腹部有红色条纹
高
根据实验结果所作的推论正确的是(?? )
A.?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射B.?有条纹的模型更容易引发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C.?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是先天性的,由基因决定D.?腹部为红色的模型更容易引发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
4.杜鹃常将自己的卵产到其他小鸟的巢中,该小鸟会辛苦地为杜鹃孵卵并喂食雏鸟,对小鸟的这种行为解释正确的是(?? )
①先天性行为 ②学习行为 ③由环境因素决定的?????????④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5.生物体的许多生命活动过程都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下列归纳错误的是(? )
A.?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根→茎→叶B.?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动脉→静脉→毛细血管C.?冲动在神经元中传导:树突→细胞体→轴突D.?胚胎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母体→胎盘和脐带→胚胎
6.瑞安市开展“创文明城市”活动,市民们积极参与,共建文明、和谐城市环境。在十字路口处,交警和志愿者严查交通违规行为,发现仍有人存在侥幸心理酒后驾车,这样极易造成安全事故。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酒驾时人反应慢,动作不协调,是因为酒精影响了大脑、小脑的功能B.?某事故中有人伤到了脊髓,脊髓既有反射功能,又有传导功能C.?红灯光线进入眼球后,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D.?完成“红灯停车”这一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
7.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完成膝跳反射的传导路线是 1→2→3→4→5B.?只要此结构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因为它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C.?人在睡着时,一旦有蚊子叮咬也会拍打,这是简单的反射,这是由脊髓控制完成的D.?情绪激动时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肾上腺素通过血液循环也参与了调节人体生命活动
8.医生常用膝跳反射(如右图)来检测人体神经系统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实验时,小锤应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
B.?若①处受损,其他正常,迅速叩击不能完成膝跳反射C.?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不受大脑控制????
D.?膝跳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为⑥→④→B→③→⑤
9.如图是小明饭后四小时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曲线波动可知,小明血糖含量极为不稳定????????B.?BC段血糖含量上升说明小明患糖尿病C.?CD段血糖含量下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D.?人体的正常血糖含量为 140 毫克/100 毫升
10.下列关于激素分泌异常与相关病症不对应的是(???? )
A.?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侏儒症??????????????????B.?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呆小症C.?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D.?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11.激素是由人体内分泌腺分泌的,含量极少,却是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物质.下列疾病中因激素分泌异常而引起的一组是(??? )
A.?甲亢和佝偻病???????????B.?坏血病和侏儒症???????????C.?糖尿病和巨人症??????????D.?大脖子病和脚气病
12.1976年,美国的一位教授首次将人的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的基因转入到大肠杆菌,并获得“表达”。这是人类第一次获得的转基因生物。文中的“表达”是指该基因在大肠杆菌内(????? )
A.?能进行DNA复制?????????????????????????????????????????????????B.?能随大肠杆菌的繁殖传递给后代C.?能合成生长激素抑制因子????????????????????????????????????D.?能合成人的生长激素
13.用电刺激猫的下丘脑前部,可引起血管舒张和出汗等散热效应。破坏该区后,猫在热环境中的散热反应能力丧失,但对冷环境的反应(寒颤、竖毛、血管收缩等)仍存在。破坏下丘脑后部的效果刚好相反。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下丘脑前部存在着产热中枢,而下丘脑后部存在着散热中枢B.?下丘脑前后两个中枢交互抑制,从而保持了体温的相对稳定C.?要说明动物体温调节与下丘脑有关,需用不同的动物重复上述实验D.?如果切除猫的整个下丘脑,猫将不能继续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14.小明前天因感冒在家休息。在父母的嘱咐下,小明每隔2小时对自己的体温进行了测量,并记录如下表(其中在15:00测完体温后服用了退烧药)。
时间
7:00
9:00
11:00
13:00
15:00
17:00
19:00
体温( ℃)
36.9
37.2
38.2
38.2
38.5
37.5
37.3
对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小明在家休息时,体内产热的器官主要是内脏B.?小明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C.?小明在11:00~13:00间,其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D.?小明在服用了退烧药后的四小时内,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
15.不能通过自身调节而维持体温恒定的动物是(?? )
A.?兔子??????????????????????????????????????B.?山羊??????????????????????????????????????C.?鹰??????????????????????????????????????D.?乌龟
16.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农田中的杂草都可用生长素类似物除去?????????? ???B.?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控制在D 点C.?B点时对杂草起抑制作用对农作物起促进作用??????D.?曲线②代表双子叶杂草
17.人行道两侧的树木虽不高,但枝繁叶茂,起到了很好的遮阴、绿化作用,这主要是(?? )
A.?施大量的化肥??????????????????????B.?浇大量的水??????????????????????C.?摘去了顶芽??????????????????????D.?摘去了侧芽
18.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及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幼苗生长是否需要水???B.?该实验结果应观察并记录幼苗根的总数量C.?该实验证明了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D.?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幼苗左右两侧土壤含水量不同
19.瓶插鲜花的鲜重累积增加率下降时插花衰败。分析下图可知,最有利于插花保鲜的措施是(? )
?
A.?只添加清水????B.?只添加蔗糖????C.?同时添加清水和细胞分裂素???D.?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
20.某同学用青菜的幼苗进行了四项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②③对照可以证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B.?实验③进行一段时间后,青菜叶片发黄的原因是无光条件叶绿素不能合成C.?实验④的生长结果可以证明根具有向地性,茎没有背地性D.?实验①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二、填空题(共7题;共42分)
21.如图所示是生长素发现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综合图2、图4、图5可以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________,而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发生弯曲的部位是尖端________。
22.各种植物的开花都要求一定的黑暗和光照时间,但“影响开花的关键性因素是黑暗期的长短,还是光照期的长短”并不明确。人们很早就认识到,苍耳(一种植物)需要每天短于16h的日照才能开花,若日照时间长于16h就不开花,16h的光照是一个临界点。20世纪30年代,有人将苍耳置于不同组合的光照期和黑暗期中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图所示实验中,各组处理的差异(变量)是________。根据本实验的结果,你认为可以对前人的认识作何修正?________
(2)请你继续做进一步的实验:探究在黑暗期中插入一段时间的光照,及在光照期间插入一段黑暗期的植物开花情况,设计方案(用图示的方式呈现)。________
23.下面是皮肤中同一血管在不同温度下的口径,试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人在安静时,产热主要来自于________,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________散发出去。
(2)上述三种情况中,环境温度最低的是________,此时人们可以通过骨骼肌的颤抖使人体产热。
24.如图是主要的人体体温调节机理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能够维持体温稳定,是因为机体的________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
(3)骨骼肌战栗(俗称“打冷战”)是人体对寒冷刺激的反应,此反射属于________调节,骨骼肌在反射弧中属于________;
(4)实际上,图中虚线未列出的肾上腺也参与了体温调节过程,肾上腺的分泌物能够控制血管舒张,这属于________调节。
25.马戏团的小狗经过训练之后,也能学会“算数”:当训练员出示数字图片,读出算式后,小狗就能准确地把写有得数的图片叼出来.请回答:
(1)小狗从看到数字图片到准确叼出正确得数图片的活动过程是在神经系统下完成的,完成这一活动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
(2)小狗表流过程中会受到多次食物奖励,使得吸收的葡萄糖明显增多,使血糖浓度很恢复到正常水平,原因是________分泌量增加.
26.血糖平衡对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一个正常人在早晨进食前,血糖含量约为5mmol/L,进食后1h血糖含量出现较大幅度上升,达到约7.5mmol/L,进食后2h血糖含量又下降到约5mmol/L,并基本维持在这个水平(会有微小波动)。请你把这个人从开始进食到饭后3h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绘出来:________,并解释血糖含量出现一定幅度上升或下降的原因________。
27.如图所示为某女士的手指不小心碰到火焰后的缩手反应.请据图分析作答:
(1)“手碰到火焰后立即缩回”的反应是一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叫做________;该反应是 ________?(“生来就有”、“后天形成”)的。
(2)如果用“→”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请你试着将该反射弧补充完整:【1】感受器→【2】传入神经→【3】 ________?→【4】________?→【5】效应器 。
三、实验探究题(共5题;共18分)
28.科学研究发现:植物之所以能够显示出向光性是因为:“在单侧光线的照射下,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从而使背光侧生长加快,弯向光源”。造成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的原因是:“生长素的横向运输”的结果。
为探究“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是发生在尖端(甲图 A 区)、还是尖端以下的一段(甲图 B 区)、还是两者都可发生。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请补充实验步骤、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
⑴材料与用具:直立生长的燕麦胚芽鞘若干、不透水的云母片若干、台灯、一侧开孔的不透光纸盒。
⑵实验步骤:
①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分成数量相等的四组, 标号甲、乙、丙、丁。
②甲组只在胚芽鞘的 A区插入云母片,乙组只在B区插入云母片,丙组________,丁组不做处理。
③四组都置于不透光纸盒中,给单侧光照,适宜条件下培养,如乙图所示。
⑶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甲、丙组直立生长,乙和丁组向光弯曲生长,则说明“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是________(填“尖端”、“尖端下一段”)。
②若________,则说明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是尖端向下一段。
③若丙组直立生长,甲、乙、丁三组都向光弯曲生长,则说明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是尖端和尖端下的一段。
29.将 20 只生长发育状态相似的蝌蚪,平均分成A、B 两组。A 组饲喂少量甲状腺激素,蝌蚪的个体发育变化迅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变成了一群小型青蛙,而不饲喂甲状腺激素的 B 组蝌蚪则正常发育。
(1)此实验说明________。
(2)如果要进一步说明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还需要增加一组实验,你认为合理的设计是________。
(3)要想在实验室观察青蛙的发育过程,适宜的培养条件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适宜的温度②低温③玻璃缸密闭 ④玻璃缸敞口 ⑤未被污染的河水 ⑥自来水
30.尽管我国加大了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但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仍有发生。某科学兴趣小组开展了“饮酒能否影响人体动作的准确度”实验,实验设计及结果如表:
测试人数
测试要求
测试次数
饮酒前测试准确的次数
测试者饮酒量(ml)
饮酒后测试准确的次数
10
测试者在规定时间内用左手食指指尖准确指向自己右手食指指尖,重复做20次
一
19
300
15
二
20
600
9
三
20
900
5
四
20
1200
3
五
20
1500
2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为该科学兴趣小组作出假设________。
(2)对测试者饮酒前进行测试的目的是________。
(3)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增加实验的可信度,测试者重复上述实验三次,并将所测数据________取值作为该实验的最后结果。
31.如图是膝跳反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________(填序号)。
(2)若某人腰部神经(如H处)受阻,则他________完成膝跳反射,________形成感觉。(填“能”或“不能”)
32.植物的根不仅具有向地下垂直生长的感应性现象,并且还有向较潮湿的地方生长的感应性现象,即植物具有向水性。我们一起来设计实验探究“植物的向水性”。
(1)首先做出假设:________。
(2)设置对照组:取两盆________的蚕豆苗,分别标上A和B,在A盆植株的四周均匀施水,在B盆植株的________施水。放置一周后,轻轻去掉泥土,观察两盆植株的根的分布情况。请回答:①其中作为对照组的是________ 盆蚕豆苗;②用文字表示A、B盆中植株根的分布情况:________。
(3)实验结论: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D
【分析】根据人体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解题。 解:手指不小心被划破后,感觉到疼痛,感受器是在手指受伤处的皮肤当中;痛觉中枢是在大脑皮质形成的。 故答案为:D。
2. C
【分析】根据动物行为分类知识解题,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后天性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 解:A、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是先天性行为; B、失去雏鸟的红雀一连几星期给池塘里浮到水面求食的金鱼喂昆虫,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先天性行为; C、黑猩猩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爬到箱顶取下高处的香蕉,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属于学习行为; D、刚出生的小袋鼠爬到母袋鼠的育儿袋里吃奶,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先天性行为; 故答案为:C。
3. D
【分析】根据对实验条件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可知,腹部红色或腹部有红色条纹的模型,被攻击的频率偏高。
解:A.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对腹部红色与腹部银白色的模型攻击频率是不同的;是条件发射;但不符合题意;? B. 有条纹的模型与红色模型都容易引发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故不符合题意;? C.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是先天性的,由基因决定的,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通过比较发现,腹部红色或腹部有红色条纹的模型,共同点都是因为其腹部有红色,所以其被攻击的频率偏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 C
【分析】根据先天性行为与后天性行为的区别与联系解题;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动物的一种本能;后天性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所获得的。
解: 杜鹃常将自己的卵产到其他小鸟的巢中,该小鸟会辛苦地为杜鹃孵卵并喂食雏鸟。从动物行为获得的过程来看,属于先天性行为;从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的作用来看,属于典型的繁殖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故答案为:C。
5. B
解:A、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土壤中的水分→根毛细胞→表皮内的层层细胞→根内的导管→茎内的导管→叶脉的导管→叶片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水蒸气).因此水分进入植物体以后的运输途径是在导管中,沿“根一茎一叶”运输.A正确; B、血液由心脏的心室流向动脉,由动脉分支形成毛细血管,再汇集成静脉,流回心脏的心房.所以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B错误; C、神经元传导神经冲动是沿一定方向传导的,每个神经元可能有很多树突,但是只有一个轴突,树突将神经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则将冲动从细胞体传出.所以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树突→细胞体→轴突.C正确; D、受精卵分裂和胚胎发育初期由卵黄提供营养.胚胎植入子宫壁后,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胚胎从母体获得各种养料和氧气,并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排入母体血液,由母体的肾脏和呼吸系统排出.各种养料和氧气:母体→胎盘→脐带→胎儿;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胎儿→脐带→胎盘→母体排出.因此胎儿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母体→胎盘→脐带→胎儿.D正确. 故答案为:B
6. C
解:A. 酒驾时人反应慢,主要是因为酒精麻醉了大脑的缘故,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酗酒后走路动作不协调的现象,主要是因为酒精麻醉了小脑的缘故,正确; B. 事故中有人伤到了脊髓,脊髓即有反射功能,又有传导功能,正确; C. 人的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B错误; D. 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所以完成“红灯停”这一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正确。 故答案为:C
7. B
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只有反射弧完整,反射才能进行;但是反射弧完整,反射不一定进行; 故答案为:B。
8. B
解:A、实验时,小锤应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⑥感受器,正确; B、若①处受损,其他部分正常,迅速叩击后能完成膝跳反射,但是没有感觉,故B错误; C、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是由脊髓控制的,故C正确; D、膝跳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为⑥感受器→④传入神经→B神经中枢(脊髓灰质)→③传出神经→⑤效应器,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9. C
解:A、饭后两小时后,小明的血糖含量保持相对稳定,错误; B、BC段血糖含量上升是因为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的缘故,错误; C、CD段血糖含量下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正确; D、人体的正常血糖含量为100毫克/100毫升,错误. 故选:C
10. D
解:A.生长激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易患侏儒症;故A正确; B.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生长和发育的作用。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故B正确; C.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功能,因而胰岛素分泌不足,易患糖尿病;故C正确; D.生长激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易患巨人症;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1. C
解:A、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患甲亢.佝偻病是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
B、侏儒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坏血病是由于缺少维生素C引起的;
C、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巨人症属于生长激素分泌异常症;
D、大脖子病是由于体内长期缺碘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脚气病是由于缺少维生素B1引起的.
故选:C
12.C
解:A.能进行DNA复制,转入到大肠杆菌的基因是生活激素释放抑制因子不是控制DNA复制的因子,A错误;B.能随大肠杆菌的繁殖传递给后代,主要体现基因转入后能不能发挥作用合成相应物质,B错误;C.能合成生长激素抑制因子,由题可知转入的是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的基因,该基因的作用就是合成生长激素抑制因子,能合成说明基因转入成功,也就获得了“表达”,C正确;D.能合成人的生长激素,因为转入的是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不是合成生长激素的基因所以D错误。故选C
13. A
解:A、下丘脑前部存在散热中枢,而下丘脑后部存在着产热中枢,故A错误; B、下丘脑前后两个中枢交互抑制,维持产热和散热的平衡,故B正确; C、要说明动物体温调节与下丘脑有关,需用不同的动物重复上述实验,以防出现偶然性,故C正确; D、因为下丘脑中具有调节体温的中枢,如果切除猫的整个下丘脑,猫将不能继续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14. D
解:A.体在安静的状态下,产热主要是通过内脏器官,故A正确; B.人属于恒温动物,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但不是绝对不变的;故B正确; C.小明在11:00~13:00间,温度没有变化,说明其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故C正确;? D.小明在服用了退烧药后的四小时内,体温明显降低,说明体内的产热小于散热速度。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5. D
解: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如兔子和山羊属于哺乳动物,鹰属于鸟类,而乌龟属于爬行动物,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
故选D
16. B
解:A、生长素对不同植物的作用效果有明显差异,故A错误; B、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比较敏感,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不敏感;据此可知,①是双子叶植物、②是单子叶植物。据图可知,要想通过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控制在D点,故B正确; C、据图可知,B点时对杂草和农作物都起促进作用,故C错误; D、据图可知,①是双子叶植物、②是单子叶植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7. C
解:顶端优势是指一个枝条上,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产生的原理是:由顶芽形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加大,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敏感而被抑制;同时生长素含量较低的顶端,夺取侧芽的营养,造成侧芽营养不足。根据顶端优势的原理,要使行道树枝繁叶茂,扩大遮阴面积,园林工人可以采取摘除顶芽,保留侧芽,促进侧芽发育成枝条,以增加分枝,增加其遮阴面积。 故答案为:C ?
18. D
解:A、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基本要求可知,该实验中只有一株幼苗,无法形成对照实验,无法探究幼苗生长是否需要水,故A错误; B、由于幼苗的根在土壤中,我们无法观察并记录根的数量,故B错误; C、该实验证明了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而不能证明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故C错误; D、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幼苗左右两侧土壤含水量不同,从而证明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
19. D
解:据图可知,清水的保鲜效果最差,细胞分裂素和蔗糖都有利于插花保鲜,其中蔗糖和细胞分裂素一同使用,效果最佳。 故答案为:D。
20.C
解:A、实验②③对照,单一变量是单侧光,又看到植物向光源弯曲,可以证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B、实验③进行一段时间后,因为光也是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青菜叶片发黄的原因是无光条件叶绿素不能合成;C、实验①和实验④对照,可以证明根具有向地性,茎具有背地性,C不对;D、实验①的是空白对照,目的是与实验②③④起对照作用。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21. 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
解:图4中,将胚芽鞘尖端用锡箔帽套住尖端,则表现为直立生长;而图5中,用锡箔环套尖端下部,出现向光弯曲生长;图2中不做任何处理,也出现向光弯曲生长;而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发生弯曲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 故答案为: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
22.(1)黑暗期的长短;影响苍耳开花的关键因素是黑暗期长短,必需长于8小时才开花(或光照16小时时,黑暗期必需长于8小时,苍耳才开花)(2)
(1)根据实验设计可知变量为黑暗期的长短;实验中光照时间都是临界点16h,对黑暗期进行了控制发现黑暗期小于8小时的都没开花,黑暗期多于8小时的都开花了,所以可以得出前人的认识是有问题的,正确结论应该是影响苍耳开花的关键因素是黑暗期长短,必需长于8小时才开花(或光照16小时时,黑暗期必需长于8小时,苍耳才开花)。(2)进一步实验是探究在黑暗期中插入一段时间的光照,及在光照期间插入一段黑暗期的植物开花情况,前题是不插入黑暗期和光照期时设计的实验都要能开花的,所以黑暗期可以多于8小时,答案如图所示。故答案为(1)黑暗期的长短;影响苍耳开花的关键因素是黑暗期长短,必需长于8小时才开花(或光照16小时时,黑暗期必需长于8小时,苍耳才开花)。(2)如图
23. (1)内脏;皮肤 (2)A
解:(1)根据人体在不同状态下产热情况的差异可知,人在安静时,产热主要来自于内脏,而运动时,能量主要来自于肌肉;人体的散热主要是通过皮肤,皮肤中血管和汗腺能够大量的散热;故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 (2)人体的体温调节主要是通过脑干中体温调节中枢来完成的,当环境温度较低时,人体皮肤中的温敏感受器能够感知温度的变化,并迅速作用于骨骼肌和皮肤,通过骨骼肌的颤抖产热,同时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降低,汗腺关闭,减少热量的散失; 故答案为:(1)内脏、皮肤;(2)A。
24. (1)产热和散热(或散热和产热)(2)脑干(3)神经;效应器(4)激素(或体液)
解:(1)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是因为人体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它控制产热和散热两个过程, 并保持两者的动态平衡; (2)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是因为人体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它控制产热和散热两个过程, 并保持两者的动态平衡; (3)据图可知,骨骼肌的战栗能够增加热量的生成,此发射属于神经调节,骨骼肌在反射弧中属于直接作用产生效应的部分,故属于效应器; (4)实际上,图中虚线未列出的肾上腺也参与了体温调节过程,肾上腺能够分泌肾上腺素,促进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产生热量,能够控制血管舒张,这属于激素调节; 故答案为:(1)产热和散热(或散热和产热);(2)脑干;(3)神经;效应器;(4)激素(或体液)
25. (1)反射弧(2)胰岛素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2)血糖浓度升高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胰岛素的分泌增加。 故答案为:(1)反射弧;(2)胰岛素。
26.;进食后1小时血糖含量出现较大幅度上升,是因为食物的消化吸收(吸收葡萄糖进入血液);进食后2小时血糖含量又下降到正常水平,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合成糖元,促进血糖氧化分解),使血糖含量下降。
进食后血糖升高是因为食物中的淀粉被消化成葡萄糖被吸收;血糖升高使得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作用,一段时间后血糖又恢复到正常水平;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表面的特异性的受体结合,促使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故答案为:进食后1小时血糖含量出现较大幅度上升,是因为食物的消化吸收(吸收葡萄糖进入血液);进食后2小时血糖含量又下降到正常水平,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合成糖元,促进血糖氧化分解),使血糖含量下降。
27.(1)反射;生来就有(2)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1)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2)反射弧的结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故答案为:(1)非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 (2)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28. 在 A 区、B 区都插入云母片;尖端;乙组和丙组直立生长,甲组和丁组向光弯曲生长
(1)在实验过程中,要形成对照,甲组在A区插入云母片,乙组在B区插入云母片,而丁组没有做任何处理,说明丙组需要插入云母片,且要与甲乙不同,即在A、B区都插入云母片;故答案为: 在 A 区、B 区都插入云母片 ; (2)云母片能够阻挡生长素的运输,而 甲、丙组直立生长,乙和丁组向光弯曲生长,则说明A区没有发生生长素横向运输,而乙组在B区插入云母片,不会影响A区,所以乙组植物发生了生长素横向运输导致植物向光生长,则尖端部位能够发生横向运输生长素;故答案为:尖端; (3) 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是尖端向下一段,则说明在A区放入云母片的植物向光生长,而在B区放入云母片的植物没有向光生长;故答案为: 乙组和丙组直立生长,甲组和丁组向光弯曲生长; 故答案为:(1)在 A 区、B 区都插入云母片 ;(2)尖端;(3) 乙组和丙组直立生长,甲组和丁组向光弯曲生长.
29. (1)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2)设置一组生长发育状态相似的蝌蚪,切除甲状腺(或切除甲状腺,不饲喂甲状腺激素),观察其现象,如果不能正常发育,则说明了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 (3)①④⑤
(1)由于饲喂少量甲状腺激素的蝌蚪个体发育变化迅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变成了一群小型青蛙,而不饲喂甲状腺激素的蝌蚪则按常规发育,因此,可以说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2)如果要进一步说明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则应设置一组生长发育状态相似的蝌蚪,切除甲状腺(或切除甲状腺,不饲喂甲状腺激素),观察其现象,如果不能正常发育,则说明了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 (3)为了很好的观察青蛙的发育,应给蝌蚪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①④⑤满足事宜的条件。 故答案为:(1)说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2)设置一组生长发育状态相似的蝌蚪,切除甲状腺(或切除甲状腺,不饲喂甲状腺激素),观察其现象,如果不能正常发育,则说明了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 (3)①④⑤
30. (1)饮酒能影响人体动作的准确度(2)与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作对比(3)平均(4)低
解:(1)假设是对提出问题的肯定或否定回答;故科学兴趣小组作出假设为:饮酒能影响人体动作的准确度或饮酒不能影响人体动作的准确度; (2)根据实验的对照原则,对10个实验者进行饮酒前准确次数测试作为对照数据;然后对其进行分组实验,测得实验数据与对照数据形成对比; (3)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增加实验的可信度,测试者重复上述实验三次,并将所测数据平均值;取值作为该实验的最后结果; 故答案为:(1)饮酒能影响人体动作的准确度;(2)与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作对比;(3)平均;
31. (1)1(2)能;不能
解:(1)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感受器;是图中的1; (2)若某人腰部神经(如H处)受阻,其反射弧结构是完整的,因而他能完成膝跳反射,但是脊髓收到的信息不能上传至大脑皮质,故无法形成感觉; 故答案为:(1)1;(2)能、不能;
32.(1)植物的根具有朝向较湿润的地方生长的感应性现象(2)生长情况相同;一个方向(一侧);A;A盆中,植株的根均匀分布,B盆中,植株的根向施水处较多(3)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1)向水性属于植物的感应性,是指植物的根向水的方向生长的特性,也就是说,当土壤中水分分布不均匀时,根就朝向较湿润的地方生长,向水性能 使植物在比较干旱的土壤中寻找并获得水分,以维持其生存。所以做出的假设:植物的根具有朝向较湿润的地方生长的感应性现象。(2)在设计实验时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过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谓单一变量也就是说此实验中水分是变量,其余的量都是一样的,在分组编号时应取两盆大小生长状态都相同的蚕豆苗,分别标上A和B;设置对照实验时,对照处理分为实验组(做处理)和对照组(不做处理),在A盆(对照组)植株的四周均匀施水,在B盆(实验组)植株的的一侧洒水;记录结果为观察两盆植株的根的分布情况。因为根的向水性,实验看到的结果应为A盆中,植株的根均匀分布,B盆中,植株的根向施水处较多;(3)通过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故答案为:(1)、植物的根具有朝向较湿润的地方生长的感应性现象;(2)1、生长情况相同;2、一个方向(一侧);3A;、4A盆中,植株的根均匀分布,B盆中,植株的根向施水处较多;(3)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