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十四周 月月考二1 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十四周 月月考二1 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6-18 11:4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月月考二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物体中,用到了半导体材料的是(  )
A.智能机器狗 B.白炽灯泡 C.普通干电池 D.滑动变阻器
2.如图是一种凹下道路设计,它能起到控制行驶汽车产生的噪声对环境影响的作用。这种设计是采用了下列哪种途径来减弱噪声的(  )
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3.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B.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C.物体靠近平面镜时,所成的像将远离平面镜 D.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4.图中可以较全面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  )

A B C D
5.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B.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 D.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6.如图所示,几个相同的玻璃杯中盛有不同高度的水,敲击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这是由于声音的(  )
A.振幅不同 B.频率不同 C.音色不同 D.响度不同
7.城市下水道井盖丢失导致行人坠入下水道的悲剧时有发生,令人痛心。为此,某同学设计了一种警示电路:在井口安装一环形灯L,井盖相当于开关S;正常情况下(S闭合),灯L不亮;一旦井盖丢失(S断开),灯L即亮起,以警示行人。图中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8.如图所示,将塑料签字笔的笔尾在头发上摩擦几下后用细线挂起来,静止后,把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笔尾,观察到笔尾远离橡胶棒,则签字笔(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摩擦时失去电子
9.在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螺线管及静止小磁针的N极指向的是(  )

A B C D
10.如图所示,向透明塑料袋内吹气后,将袋口扎紧,再在袋口下挂一重物,将它放入盛水的玻璃容器中,就成了一个“空气透镜”。当平行光束射到这个“空气透镜”上时,射出的激光束将成为(  )
A.会聚光束 B.发散光束 C.平行光束 D.不能确定
11.关于磁体、磁场和磁感线,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铜、铁和铝都能够被磁体所吸引
B.磁感线是磁场中真实存在的曲线
C.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D.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S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12.如图,电源电压恒定,电阻R1=10Ω,R2=15Ω,R阻值一定但未知,当单刀双掷开关S掷向a(同时与b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2.0V,若掷向b(同时与a断开),电压表示数可能为(  )
A.3.0V B.2.5V C.2.0V D.1.5V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磁感线是磁场中真实存在的曲线
B.在用磁感线描述磁场时,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S极出发,回到N极
C.小磁针的N极在任何情况下都指向地理的南极
D.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14.在模拟近视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
A.远离透镜 B.靠近透镜 C.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 D.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15.如图所示,两个灯泡始终完好,当开关S断开时,两个灯泡都发光,当开关S闭合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L1不亮,L2亮 B.L1和L2都亮
C.L2不亮,L1亮 D.L1和L2都不亮
16.如图所示,当开关S1断开,S2接通时,电压表读数为4.5V,当开关S1接通,S2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1V,那么,当S1、S2均断开时,小灯泡L1和L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
A.2.1 V 4.5 V B.2.4 V 2.1 V
C.4.5 V 6.6 V D.4.5V 2.1 V
17.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U及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不变,R为电阻箱。闭合开关S,第一次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第二次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为第一次的两倍时,电压表示数变为12V;第三次将电阻箱的阻值在第二次的基础上增大20Ω,电压表的示数变为9V.则电源电压U和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  )
A.18V 36Ω B.18V 12Ω C.20V 36Ω D.20V 12Ω
18.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移动透镜、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若用一不透光物体挡住上半个透镜,则在光屏上(  )
A.只能成上半烛焰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B.只能成下半烛焰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C.仍成整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D.仍成整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减弱
19.小丽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简易电子距离测量仪,R是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其每厘米长的电阻为0.5Ω,电路各部分均接触良好。物体M只能在导轨上做直线运动,并带动与之相连的金属滑片P移动,电压表示数可反映物体M移动的距离。开始测量前,将金属滑片P置于电阻丝中点,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分别为1.5V和0.2A.由此可知(  )
A.电阻丝的总电阻为7.5Ω
B.当电压表示数为2V时,物体M向左移动了10cm
C.当电压表示数为1V时,物体M向左移动了5cm
D.若开始测量前,将金属滑片P置于电阻丝某端点,可测量的最大距离30cm
20、CO2是重要的资源,以其为原料可获得下列四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①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B. 反应②的实现有利于缓解“白色污染” C. 反应③是化合反应 D. 反应④获得产品后的剩余液中,溶质只有NaHCO3
二、填空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22分)
21.“星光大道”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的   产生的,吉他手又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
22.从物体角度定义是物体   产生的,噪声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控制噪声也是势在必行的趋势,其中很多城市的高架桥旁边都会建有隔音板,这种方式是从   减弱噪声,当然很多科学家也在尝试利用噪声发电,其原理是将发电装置朝向噪声,噪声会引起发电装置振动进而发电,这个过程能说明声可以传递   。
23.通电螺线管附近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如图所示,则螺线管的a端是    极,电源的d端是   极。
24.如图所示,A为螺线管,B为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条形磁铁,当开关S断开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电流表的示数将   。
25.如图所示,已知铝制电缆线每1米长的电阻为0.02欧(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导全电阻与长度成正比).输电过程中,由于地下电缆某处短路,而导致用户停电。为找到发生短路地点,工人在切断电源的情况下,以4节干电池串联做电源,测得电路电流为0.2安,由此可知,电缆短路处到用户的距离是   。
2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置于黑暗环境中,一天后剪取一段枝条,插入广口瓶中,进行探究。 (1)清晨,把该枝条从黑暗中取出后,立即将叶片d置于下图装置中,用来探究光合作用所需的某种原料,则该原料是_______。
(2)傍晚,发现广口瓶内的液面明显下降,减少的水分主要是植物通过__________由叶的气孔散失的。如果在当天傍晚取下b叶片,用打孔器获取一个圆片,烘干后用天平称量,次日凌晨取下c叶片,取同样大小的一圆片,烘干后称量,发现质量较大的是取自______叶片上的圆片。
27、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査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醉洒者驾驶不稳,神志不清,还可能会“闯红灯”,更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我国管理部门近几年不断地加大处罚力度,但有些人置若罔闻,仍抱着侥幸心理酒后驾车上路,易酿成事故。请结合如图冋答下列问题:
(1)“醉酒”者常常表现出走路不稳的现象,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图中的? ? ? ? ? ??(填序号)造成的。
(2)下面是甲乙二人在“酒驾”交通事故中受伤情况:
甲:眼睛失明,医生检查其眼球正常,则受伤部位可能是图中的 ? ? ? ? ? ??(填序号)。 乙:医生用针刺其指尖,此人有感觉,但是没有缩手,则受伤部位可能是图中的 ? ? ? ? ? ??(填序号)。以下能正确表示他感觉痛的传导通路的是 ? ? ? ? ? ??。 A.A→B→C→D→E???????????? B.A→B→C→F→⑤ C.E→D→C→B→A????????????? D.E→D→C→F→⑤
28.(1)如图1所示,一束光与平面镜成45°角射到平面镜上,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大小。
(2)在如图2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虚像。
(3)如图3所示,学校楼梯拐角的墙上装有平面镜,既方便同学们整理仪容,晚上又能利用光的反射对楼道进行照明。请在图中准确画出灯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到达A点的光路图。
(4)如图4所示,水平地面MN上有一光源S.在光源右侧放置一个不透明的物体A.地面上方有一与地面平行的平面镜PQ,试标出物体A右侧地面被光源S照亮的范围O1O2,并画出光路图。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6分)
29.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中,实验室准备的器材有: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两根完全相同的铁钉、表面绝缘的铜线、大头针若干。小明利用上述器材,制成简易电磁铁甲、乙,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1)如果要增强该电磁铁的磁性,可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移动(选填“a”或“b”),通过观察   而得知电磁铁的磁性的变化,说明了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   的大小有关。
(2)根据图示的情境可知,   (填“甲”或“乙”)的磁性强,说明电流一定时,   ,电磁铁磁性越强。
30.同学们利用“伏安法”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所用电源电压为3V,RX阻值约为5Ω。
(1)实物电路如图甲,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好。
(2)闭合开关,当电压表示数为2.4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则通过电阻RX的电流I=   A,计算出RX=   Ω。
(3)利用现有的器材和电路,在已经规范使用器材的前提下,如何使测量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四、分析计算题(共22分)
3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路中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1A”字样,电流表的量程为0~0.6安,电压表的量程为0~3伏,电阻R1的阻值为4欧。当滑片在滑动变阻器的最右端a点时,闭合开关S,电压表的示数为2伏,求:
(1)通过电阻R1的电流。
(2)电源电压。
(3)为了保证电路能正常工作及各电表不致损坏,滑动变阻器的取值范围。
4.如图所示电路,R1=R2=12Ω,电源电压为18V.求:
(1)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是多少?
(2)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
5.如图甲所示是小华同学设计的一种测定油箱内油量的装置,其中R0为定值电阻,R为压敏电阻,其阻值随所受压力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油量表由量程为0~3V的电压表改装而成。已知油箱重80N,压敏电阻R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为800N.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g取10N/kg)
(1)若压敏电阻与油箱的接触面积是4×10﹣4m2,则压敏电阻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多大?
(2)若油箱内油的密度为0.8×l03kg/m3,则此油箱最多可装多少立方米的油?
(3)若压敏电阻受到最大压力时,电压表的示数达到最大值,则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多大?
参考答案
1.解:半导体材料主要应用在:太阳电池、条形扫描器、微处理器、机器人等方面。故B、C、D错误。
故选:A。
2.解:凹下道路的设计可以使路两边有屏障,这样噪声可以在传播过程中进行消弱,防治了噪声的污染;
故选:B。
3.解: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A错误;
B、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故B错误;
C、平面镜所成的像,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离平面镜越近,故C错误;
D、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故D正确。
故选:D。
4.解:当光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会同时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
A、只有折射现象,不全面;
B、只有反射现象,不全面;
C、既有反射又有折射,同时符合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内容,全面;
D、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而D图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了,所以D错误。
故选:C。
5.解:不同材料的物质发声结构不同,所以钟发出的声音音色与其它的物质发声的音色不同,所以客船上的人是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A选项说法错误,B选项说法正确,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的,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解:玻璃杯中盛有水,敲击时玻璃杯和水一起振动发出声音。水位越高,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所以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故选:B。
7.解:A、由图可知S闭合时,电磁铁有磁性,被控制电路也闭合灯泡发光,S断开时电磁铁无磁性,被控制电路断路灯泡不发光,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S闭合时,电磁铁有磁性,被控制电路断路灯泡不发光,S断开时电磁铁无磁性,被控制电路闭合灯泡发光,故B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S闭合时,电磁铁有磁性,被控制电路也闭合灯泡发光,S断开时电磁铁无磁性,被控制电路断路灯泡不发光,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S闭合还是断开时,被控制电路的灯泡始终发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解: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塑料签字笔时,笔尾远离橡胶棒被排斥,说明塑料签字笔与橡胶棒带的是同种电荷,橡胶棒带负电,塑料签字笔也带负电。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解:A、由安培定则知,通电螺线管的左端应为S极,故错误;
B、由安培定则知,通电螺线管的左端应为S极,故错误;
C、正确;
D、由安培定则知,通电螺线管的左端应为N极,这一点是正确的,但在通电螺线管的上方的磁感线应是从左指向右的,小磁针的左端应为S极,故错误。
故选:C。
10.解:如果同学们不对图片进行分析,很容易选A,这是错误的,因为凸形气泡不是玻璃元件,故它不是凸透镜。以空气为标准,可以把它分解为两个“水凹透镜”。是中间薄,边缘厚。因此对照过去的平行光有发散作用,所以B是正确的。
故选:B。
11.解:A、铜和铝都不是磁性材料,磁体都不能吸引。不符合题意。
B、磁感线在磁场中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为了便于研究磁场,人为画的一些曲线。不符合题意。
C、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符合题意。
D、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S极所指的方向与该点磁场的方向相反。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解:由图S接b时,R2与R串联,
由欧姆定律知:U=IR,此时电压表测R2两端电压,示数为U′,
即有U′=I′R2=×15Ω…①,
同理,S接a时,R1与R串联,此时电压表测R1两端电压,示数为2V,
则有:2V=IR1=×10Ω…②,
①÷②可得:
=,
所以U′=3V×,
因为<1,所以U′<3V;
R1、R2分别与R串联,R2>R1,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是可知:R与R2串联时比R1与R串联时分压多,即S接b时电压表示数大于2V;
综上可知:2V<U′<3V,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3.解:①磁感线是科学家为了研究起来形象、直观,是通过想象而描绘出来的,所以不是真实存在的。所以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②磁体外部的磁感线是从N极出发,回到S极的,但磁体内部的磁感线是从S极出发,回到磁体N极的。所以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③在地表附近的小磁针,静止时南极指向地理的南极,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所以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④磁场是有方向的,人们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所以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4.解:凸透镜相当于人眼的晶状体,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光线发散,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光线会提前会聚,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故选:B。
15.解:当开关闭合后,L1被短路,故只有L2亮。
故选:A。
16.解:当开关S1断开、S2闭合时,两灯泡串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由题意可知,电源电压U=4.5V;
当S1闭合、S2断开时,两灯泡串联,电压表测L2两端的电压,则U2=2.1V;
两开关都断开时,两灯泡串联,此时L2两端的电压U2=2.1V,
L1两端的电压:U1=U﹣U2=4.5V﹣2.1V=2.4V。
故选:B。
17.解:由电路图可知,R0与R串联,电压表测R0两端的电压,
第一次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为R时,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电路中的电流:
I1==,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源的电压:
U=I1(R0+R)=(R0+R)﹣﹣﹣﹣﹣﹣﹣﹣﹣﹣﹣﹣﹣﹣﹣﹣①
第二次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为第一次的两倍时,电路中的电流:
I2==,
电源的电压:
U=I2(R0+2R)=(R0+2R)﹣﹣﹣﹣﹣﹣﹣﹣﹣﹣﹣﹣﹣﹣②
第三次将电阻箱的阻值在第二次的基础上增大20Ω时,电路中的电流:
I3==,
电源的电压:
U=I3[R0+(2R+20Ω)]=(R0+2R+20Ω)﹣﹣﹣﹣③
因电源的电压不变,
所以,由①②可得:(R0+R)=(R0+2R),
整理可得:R=R0﹣﹣﹣﹣﹣﹣﹣﹣﹣﹣﹣﹣﹣﹣﹣﹣﹣﹣﹣﹣﹣﹣﹣④
由①③可得:(R0+R)=(R0+2R+20Ω),
整理可得:2R0﹣R=60Ω,
把④代入可得:R0=36Ω,R=2R0﹣60Ω=2×36Ω﹣60Ω=12Ω,
则电源的电压:
U=I1(R0+R)=(R0+R)=×(36Ω+12Ω)=20V。
故选:C。
18.解:用一不透光的物体挡住半个透镜,透镜的上半部分仍能会聚烛焰发出的光线,成烛焰完整的像,只是像比原来变暗,所以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9.解:由电路图可知,电路为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滑片右侧部分电阻丝两端的电压。
(1)金属滑片P置于电阻丝中点时,
由I=可得,被测电阻丝的电阻:
R中===7.5Ω,
则电阻丝的总电阻:
R=2R中=2×7.5Ω=15Ω,故A错误;
电阻丝的长度L==30cm,
即当开始测量前,将金属滑片P置于电阻丝某端点,可测量的最大距离30cm,故D正确;
(2)当电压表示数为2V时,接入电路的电阻:
R′===10Ω,
物体M位于:
L′==20cm,
故物体M向左移动了:
△L=L′﹣L=20cm﹣15cm=5cm,故B错误;
(3)当电压表示数为1V时,接入电路的电阻:
R″===5Ω,
物体M位于:
L″==10cm,
故物体M向右移动了:
△L=L﹣L″=15cm﹣10cm=5cm,故C错误。
故选:D。
20. 解:A、由光合作用中能量的转化可知,反应①是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选项说法正确。 B、通过该反应得到了无毒、易降解的塑料,有利于缓解“白色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③,反应物是二氧化碳,生成物是尿素,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反应④获得产品后的剩余液中,溶质有NH4Cl和NaHCO3,则反应④获得的产物还有NH4Cl,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1.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琴弦振动发声;
(2)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是为了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即改变声音的音调。
(3)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声源处。
22.解:噪声是由于发声体的杂乱无章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公路两旁建的隔音板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
发电机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噪声发电是把噪声里含有的能量转化成电能,所以说明噪声能够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做无规则振动;传播过程中;能量。
23.解: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左,因为同名磁极间相互排斥、异名磁极间相互吸引,
可知螺线管a端为S极,b端为N极;
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大拇指指向螺线管的N极,则四指弯曲的方向就是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电流由螺线管的左侧流入螺线管,即电源的c端为正极,d端为负极。
故答案为:S;负。
24.解:开关S断开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电磁铁磁性减弱。
根据右手定则判断电螺线管的上端为N极,对条形磁铁的排斥力减小,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
故答案为:变大、变小。
25.解:由题知:U=1.5V×4=6V,I=0.2A
电缆线的总长度:
电缆短路处到用户的距离是
故答案为:750m。
26.【答案】(1)二氧化碳;( 2)蒸腾作用; b 解:(1)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因此进入透明容器中的空气不含有二氧化碳;这样,装置中叶片d与透明容器外的叶片就以二氧化碳为变量形成了对照实验,可以用来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2)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傍晚,发现广口瓶内的液面明显下降,减少的水分主要是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因为呼吸作用时刻进行,而光合作用只在白天,故质量较大的是取自b叶片上的圆片。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 ;(2)蒸腾作用; b。
27.【答案】(1)⑥; (2)④或⑤; D或E ;B 解:(1)饮酒过量的人常常表现出神志不清、走路不稳、呼吸急促等现象,神志不清是大脑被麻醉,走路不稳小脑被麻醉、呼吸急促是脑干被麻醉,因此“醉酒”者常常表现出走路不稳的现象,这是由于酒精依次麻痹了⑥小脑造成的; (2)甲:④视神经发生病变使物像的刺激传递不到大脑,⑤大脑皮层中的视觉中枢发生病变不能形成视觉;所以眼睛失明,医生检查其眼球正常,则受伤部位可能是图中的?④或⑤ ; 乙:E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B传入神经传到C神经中枢,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⑤大脑皮层,可以形成感觉;但不能缩手产生运动,表明反射弧不完整。因此可能是D传出神经或E效应器受损。他感觉痛的传导通路的是A→B→C→F→⑤,故B正确。 故答案为:(1)⑥;(2)④或⑤;D或E;B。
28.解:(1)先过反射点垂直反射面作出法线,并求得入射角为45°,所以反射角也为45°;再在法线的另一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标出反射角,如图:
(2)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得到物体AB的像A′B′,如图所示:
(3)①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点S关于镜面的对称点S',即S在平面镜中的像点。
②因为反射光线看上去就像是从像点S'发出来的一样,所以我们可以连接S'点和A点,得到反射光线。
③线段S'A与镜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连接S与入射点便可得到入射光线。答案如图所示:
(4)①先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点光源S的像点S′,连接S′与物体的右上点并延长交地面于点Q1;
②连接S与物体的左上点并延长交平面镜于点D,连接S′D并延长交地面于点Q2,则Q1Q2区域为不透明物体右侧能被S照亮的范围,其中SC、SD为入射光线,CQ1、DQ2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29.解:(1)如果要增强该电磁铁的磁性,必须增大电流,可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a端移动,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得知电磁铁的磁性的变化,此实验说明了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
故答案为:a;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电流。
(2)甲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较多,说明甲的磁性强;甲、乙是串联的,通过的电流相同,说明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
故答案为:甲;线圈匝数越多。
30.解:(1)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电压表测被测电阻两端电压,因为电源电压为3V,所以电压表应使用0﹣3V量程;
电流表串联入电路中,电流中的最大电流I===0.6A,所以电流表应使用0﹣0.6A量程;
滑动变阻器一上一下接入电路,如图所示:
(2)电流表量程0﹣0.6A,分度值0.02A,由乙图电流表示数为0.5A,所以RX===4.8Ω;
(3)实验中为使测量结果更接近真实值应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不同位置,分别测出电流和电压并求出电阻值,计算电阻的平均值。
故答案为:(1)见上图;(2)0.5;4.8;(3)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不同位置,分别测出电流和电压并求出电阻值,计算电阻的平均值
31.解:(1)电压表的示数为2伏,即R1两端的电压为2V,根据欧姆定律,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0.5A;
(2)根据串联电阻的规律,总电阻为R=R1+R2,
根据欧姆定律,电源电压U=I1(R1+R2)=0.5A×(4Ω+20Ω)=12V;
(3)电流表的量程为0~0.6安,按要求:I≤0.6A,
当I=0.6A,电压表示数U1=IR1=0.6A×4Ω=2.4V,电压表示数不会超出3V,即为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根据串联电压电压的规律,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滑=U﹣U1,为了保证电路能正常工作及各电表不致损坏,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R2′==16Ω,所以,滑动变阻器连入电阻范围为16Ω~20Ω。
答:(1)通过电阻R1的电为0.5A;
(2)电源电压为12V;
(3)为了保证电路能正常工作及各电表不致损坏,滑动变阻器的取值范围应为16~20欧。
32.【解答】已知:R1=R2=12Ω,U=18V
求:R,I
解:(1)由并联电路总电阻与各支路电阻的关系得:,
因为R1=R2,所以R==;
(2)根据欧姆定律
答:两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为6Ω,电流表的示数为3A。
33.解:(1)压敏电阻能承受的最大压强:
p===2×106Pa;
(2)最大装油重力:
G油=F﹣G油箱=800N﹣80N=720N,
最大装油质量为:
m油===72kg,
最大装油体积为:
V油===0.09m3;
(3)压敏电阻受到最大压力是800N,
从图象上找到此时压敏电阻对应的电阻值是80Ω,电压表的最大示数是3V,
∵电阻R和R0串联,各处的电流相等,
∴=,即=,
解得:R0=80Ω。
答:(1)压敏电阻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2×106Pa;
(2)此油箱最多可装0.09立方米的油;
(3)则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为80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