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月考二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LED灯带在装饰材料中被广泛应用,灯带中的LED灯串联后经电流适配器接入照明电路,如图所示。她取下一只LED灯接在电池两端,灯不亮,对调电池正负极后灯亮了,但用手触摸几乎不发热。以下推断符合上述事实的是( )
A.一只LED正常工作的电压是220V B.灯带中一只LED灯断路后其它灯还亮
C.LED灯工作时主要是将内能转化为光能 D.LED灯具有单向导电性
2.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如图所示,“辽宁”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 )
A.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 B.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 D.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现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0.6m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m,则蜻蜓在水中的像距水面( )
A.2m B.1.2m C.0.6m D.2.6m
4.小刚和小红一同完成了如下实验:把一枚硬币放在一个没有盛水的杯子底部,然后把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小刚注视着硬币慢慢向远处移动,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时停止移动。小刚保持头部不动,此时小红缓缓地向杯中倒水,倒着、倒着,小刚又重新看到杯底的硬币。要用作图的方法来解释这个实验现象,图中的4幅光路图中,能对上述实验现象做出正确解释的是( )
A B C D
5.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B.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
C.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D.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6.全国著名教育专家黄恕伯老师在《欢乐课堂》节目中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如图,他通过改变杯中的水量来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回声
7.如图是温度自动报警器电路,水银(金属汞)温度计上部插入一段金属丝。关于报警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温度达到金属丝下端所指示的温度时铃响,灯不亮
B.当温度达到金属丝下端所指示的温度时铃响,铃不响,灯不亮
C.报警器中的工作电路的连接为串联
D.报警器中的控制电路的电源的正负极对调后影响自动报警器工作
8.三个悬挂着的轻质带电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那么甲、乙、丙的带电情况( )
A.甲、乙球带异种电荷 B.乙、丙球带同种电荷
C.如果甲球带正电荷,则丙球带正电荷 D.如果甲球带正电荷,则丙球带负电荷
9.在如图所示中,有条形磁铁和电磁铁,虚线表示磁感线,磁极甲、乙、丙、丁的极性依次是( )
A.S、N、S、S B.N、N、S、N C.S、S、N、N D.N、S、N、N
10.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再将这五块玻璃a、b、c、d、e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
A.a B.b C.d D.都不行
11.关于磁体、磁场和磁感线,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铜、铁和铝都能够被磁体所吸引
B.磁感线是磁场中真实存在的曲线
C.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S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D.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12.同学们为敬老院的老人买了一辆电动轮椅。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操纵杆可以同时控制S1和S2两个开关,向前推操纵杆时轮椅前进且能调速,向后拉操纵杆轮椅以恒定速度后退,已知蓄电池电压为24V,定值电阻R2为20Ω,R1为滑动变阻器,下列对电路的判断正确的是( )
A.S1接触点1,S2接触点2时,轮椅前进 B.S1和S2都接触点1时,轮椅后退
C.轮椅后退时电路中的电流小于1.2A D.轮椅后退时电路中的电流为1.2A
13.关于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磁感线是磁体周围存在的曲线 B.地球的地理两极与地磁场两极完全重合
C.地球周围存在磁场 D.小磁针静止时,S极的指向与该点磁场方向相同
14.用照相机拍摄集体人像照片,人的位置站好后,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画图,那么应采取的措施是( )
A.照相机离人近一些,将镜头与胶片的距离调小一些
B.照相机离人近一些,将镜头与胶片的距离调大一些
C.照相机离人远一些,将镜头与胶片的距离调大一些
D.照相机离人远一些,将镜头与胶片的距离调小一些
15.将两只额定电压相同的小灯泡L1、L2串联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发现灯L1较亮,灯L2较暗,对此有下列几种猜想,其中可能的是( )
①灯L2的电阻太小 ②灯L2两端电压较大 ③通过L1、L2的电流不等
④灯L1、L2额定功率不同 ⑤灯L2的灯丝断了,灯座未短路 ⑥灯泡L2的灯座被短路。
A.① B.②③⑥ C.②⑤ D.①④
16.如图甲所示电路,当闭合开关S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为图乙所示,则电阻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
A.8V 2V B.10V 2V C.2V 8V D.2V 10V
17.如图a是一个用电压表的示数反映温度变化的电路原理图,其中电源电压U=4.5V且保持不变,电压表量程为0~3V,R0是300Ω的定值电阻,R1是热敏电阻,其电阻随环境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若闭合开关S( )
A.环境温度为40℃时,热敏电阻阻值是150Ω B.电压表V示数越小,环境温度越高
C.电压表的最小示数是1.5V D.此电路允许的最高环境温度为60℃
18.如图所示是用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40cm处,则( )
A.移动光屏,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移动光屏,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移动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像
19.如图所示电路,已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定值电阻R1阻值为10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50Ω,电源电压为6V.开关S闭合后,在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动过程中,保证电流表、电压表不被烧坏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电路中通过的最大电流是0.6A B.电压表最小示数是1V
C.滑动变阻器滑片不允许滑到最左端 D.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过程中,电压表先达到最大量程
20、神奇的化学变化—光合作用与燃烧反应。如图为光合作用和木柴燃烧过程中,部分物质参与循环 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物质的组成角度来看,葡萄糖、纤维素和二氧化碳都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因此都属于有机物B. 从物质转化的角度看,光合作用及葡萄糖转化为纤维素的过程中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因此属于物理变化C. 从能量转化角度看,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能量转化方式是光能转化为内能D. 在图示光合作用与燃烧反应的过程中,参与循环的元素有碳、氢、氧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21.钢琴演奏家用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 产生的。弱音钢琴在夜晚也可以练习,当钢琴的弱音开关压下时,琴键的弦槌将会打在被敲击的琴弦前的呢毡上,使琴声变小,这是在 控制噪声。
22.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经常会影响居民生活,有时甚至会把居民家的窗户玻璃震碎,说明战斗机飞行会产生很大的 ,同时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又没有阻断声音的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23.小明在课下通过查阅资料知道:通电线圈相当于一匝的通电螺旋管,其两侧的磁极与线圈中电流方向的关系也符合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线圈,让四指指向线圈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侧就是线圈的N极。
(1)请你猜想,如图所示,把两个线圈A和B挂在水平光滑的固定细杆MN上,且平行靠近放置。当线圈通入如图所示的方向相同的电流时,线圈A和B将互相 (填”靠近“或“远离”);
(2)你猜想的依据是 。
24.如图所示,A是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条形磁铁,B是螺线管,当S闭合后,电流表的示数将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5.某同学运用所学电学知识设计了一个电子身高测量仪,如右图所示,其中定值电阻R1=5Ω,电源电压恒为4.5V,R2的规格为“15Ω0.5A”,电压表量程为0﹣3V,电流表量程为0﹣0.6A。
(1)当被测身高增加时,电压表的示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当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是4Ω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A;
26.如图所示的两条反射光线是同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形成的,请你画出发光点S的位置。
如图是甲、乙两个人在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溶液后,体内血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的血糖基本维持在_____?毫克/100毫升左右。 (2)乙服用葡萄糖溶液后,血糖浓度迅速升高,此时他血液中会增加的激素是 ??????????; (3)两个人中 ??????????(填“甲”或“乙”)可能是糖尿病人,糖尿病人表现为血糖含量高且尿中含葡萄糖。
自然界碳循环的含义: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__________被消耗,又随着动植物的__________、有机物的燃烧以及生物腐烂分解等过程,源源不断地重新释放出来,结果使大气中被消耗的二氧化碳的量与重新释放出来的量大致相等。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4分)
29.冬冬将漆包线(表面涂有绝缘漆的铜线)绕在两个完全相同的铁钉上,制成了简易电磁铁甲和乙,按图连接好电路,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请你结合该实验中的具体情况,回答下面的问题:
(1)通过观察电磁铁 的不同,可以判断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不同。
(2)流过电磁铁甲的电流 电磁铁乙的电流(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电磁铁甲、乙磁性强弱不同的原因是 。
30.如图中的甲图是小明同学在“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所连接的实物图,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5V,电阻约为9Ω。
(1)请你帮助小明将电流表、电压表正确连入电路。
(2)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3)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放在 (选填“A”或“B”)端。实验过程中,使用滑动变阻器的目的①是保护电路,②是
(4)调节滑动变阻器,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此时的电阻是 Ω.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5)小明分别测出了灯泡在暗、亮、很亮三种情况下灯泡的电阻值,发现阻值不相等,他检查操作过程无失误,请你帮助小明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此实验进行了多次探究,它的目的是: 。
(6)当闭合开关后,若出现了如下不正常的现象,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可能的原因填入表格中右列的空格中。
顺序
现象
可能原因
灯泡亮度
电流表读数/A
电压表读数/V
甲
不亮
有示数
0
乙
不亮
0
4.5
丙
逐渐变亮
逐渐增加
逐渐减少
A.电路中ab断路 B.电路中ab短路 C.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
四、分析计算题(共12分)
31.为了防止酒驾事故的出现,酒精测试仪已被广泛应用。交警使用的某型号酒精测试仪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8V,传感器电阻R2的电阻值随酒精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当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时,R2的电阻为60Ω.使用前要通过调零旋钮(即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对酒精测试仪进行调零,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
(1)电压表的示数为6V时,电流表的示数为多少?
(2)电压表的示数为6V时,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为多少?
(3)调零后,R1的电阻保持不变。某驾驶员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10s,若电流表的示数达到0.2A,表明驾驶员酒驾,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多少?
32.如图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5Ω,R2=15Ω。
(1)若开关Sl、S2都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2A,求电源的电压。
(2)若开关Sl、S2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0.9A,求通过电阻R3的电流。
33.如图甲所示是小华同学设计的一种测定油箱内油量的装置,其中R0为定值电阻,R为压敏电阻,其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油量表由量程为0~3V的电压表改装而成。已知油箱重80N,压敏电阻R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为800N,电源电压保持9V不变。
(1)若压敏电阻与油箱的接触面积是4×10﹣4m2,则压敏电阻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强为多大?
(2)若油箱内油的密度为0.72×103Kg/m3,则此油箱最多能装多少升油?
(3)若压敏电阻受到最大压力时,电压表的示数达到最大值,则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多大?
参考答案
1.解:A、LED灯是串联后通过电源适配器接入照明电路的,所以一只LED灯的工作电压小于220V,故A错误;
B、由于灯带中的LED灯是串联的,所以灯带中一只LED灯断路后其它灯也不能工作,故B错误;
C、由于用手试摸,点亮的灯几乎不发热,说明电能几乎没有转化成内能,绝大部分都转化成了光能,故C错误;
D、取下一只LED灯接在电池两端,灯不亮,对调电池正负极后灯亮了,说明LED灯具有单向导电性,故D正确。
故选:D。
2.解:“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解: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若蜻蜓立于距水面0.6m处的荷尖上,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蜻蜓在水中所成的像距水面的距离也为0.6m。
故选:C。
4.解:当我们用眼睛看到水中的硬币,是因为硬币反射的光进入到了我们的眼睛的缘故;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着,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且光线是从硬币上发出的,故B图正确。
故选:B。
5.解:A、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钟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的;故B正确;
CD、不同的发声体产生的音色不同;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故C错误、D正确。
故选:C。
6.解:如图的实验中,当用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时,是杯子和水发生了振动,当水量越大时,杯子和水越难振动,因此可以得出杯中的水量越大,音调越低,水量越小,音调越高。故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7.解:AB、由于水银(金属汞)是导体,当温度达到金属丝下端时,电磁铁所在电路被接通,电磁铁有磁性,
吸引衔铁向下运动,动触点与下面的静触点接触,电铃所在电路接通,则有电铃响,灯不亮,故A正确,B错误;
C、报警器中的工作电路电灯和电铃的连接为并联,故C错误;
D、报警器中的控制电路的电源的正负极对调后会影响电磁铁的极性,不会影响自动报警器工作,故D错。
故选:A。
8.解:三个悬挂着的轻质小球均带电,
由图可知,甲、乙相互排斥,乙、丙相互吸引,
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所以,甲、乙带同种电荷,乙、丙带异种电荷,故AB错误;
如果甲球带正电荷,则乙球带正电荷,丙球带负电荷,故D正确、C错误。
故选:D。
9.解:图中电流方向从左端流入、右端流出,根据图示的线圈绕向和结合安培定则,从而可以确定电磁铁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即乙为N、丙为S;
在磁体的周围,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发出,回到S极,所以永磁体甲的右端为S极;
根据磁感线的形状可知,两者相斥,是同名磁极,所以永磁体丁的左端为S极。
如图所示:
综上分析,只有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0.解:由图知:玻璃a、c、e、d都是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不符合题意;
而玻璃b是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符合题意;
故选:B。
11.解:A、磁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不能吸引铝,故A错;
B、根据课本中的相关基础知识可知,为了描述看不见但又客观存在的磁场,人们利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引入了磁感线。故B错。
C、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S极所指的方向与该点磁场的方向相反。故C错。
D、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体对处于其磁场内的磁性物质有磁力的作用,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实现。故D正确。
故选:D。
12.解:A、由题轮椅前进且能调速,故前进电路中应有可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的装置,即滑动变阻器且与电动机串联在电路中。由电路图可知,此时开关S1和S2都接1,故A错误;
B、轮椅后退时,轮椅以恒定速度后退,即电动机应与R2串联,此时电流方向与前进时相反,由电路图可知,此时开关S1和S2都接2,故B错误;
CD、由B后退时电动机与R2串联,电源电压24V,R2=20Ω,电路中电流I==<1.2A,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3.解:A、磁感线是不存在的,是人们为了研究方便假想出来的,故A错误;
B、地球的地理两极与地磁场两极不是完全重合的,是存在一个磁偏角的,故B错误;
C、据课本可知,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存在磁场,故C正确;
D、据课本可知,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与该点磁场方向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14.解: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使全体同学都进入镜头,是要把成的像变小点,就要像距变小,将镜头往后缩;同时物距变大,照相机离人远一些。
故选:D。
15.解:①由于两灯串联在电路中,所以通过小灯泡的电流相同;开关闭合后,灯泡L1较亮,灯泡L2较暗,说明前者的实际功率大,由P=I2R知,电流相同时,功率越大,阻值越大,因此灯L2的电阻太小,正确;
②因为R1>R2,而串联电路处处电流相等,由U=IR可知,灯L1两端的实际电压较大,错误;
③串联电路处处电流相等,错误;
④已知R1>R2,那么在额定电压相同时,由P=可得出阻值越大,其额定功率越小,即灯L1的额定功率要小于灯L2的额定功率,正确;
⑤灯泡都发光,说明电路为通路,故错误;
⑥灯泡L2的灯座短路,则灯泡将不会发光,故错误。
故选:D。
16.解: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V1测电源的电压,电压表V2测R2两端的电压,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且两电压表指针位置相同确定量程,
所以,电压表V1的量程为0~15V,分度值为0.5V,则电源的电压U=10V,
电压表V2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则R2两端的电压U2=2V,
则R1两端的电压:
U1=U﹣U2=10V﹣2V=8V。
故选:A。
17.解:(1)由图b可知,环境温度为40℃时,热敏电阻阻值是200Ω,故A错误;
(2)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由I=可知,当电压表V示数越小时,电路中的电流越小,
由R=可知,电路中的总电阻越大,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热敏电阻的阻值越大,
由图乙可知,环境的温度越低,故B错误;
(3)由图象可知温度为0℃时,热敏电阻的阻值最大R1大=300Ω,此时电压表的示数最小,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I小===0.0075A,
电压表的最小示数:
U0小=I小R0=0.0075A×300Ω=2.25V,故C错误;
(4)当电压表的示数U0=3V时,电路允许测量的温度最高,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I===0.01A,
电路中的总电阻:
R===450Ω,
热敏电阻的阻值:
R1=R﹣R0=450Ω﹣300Ω=150Ω,
由图象可知,此电路允许的最高环境温度为60℃,故D正确。
故选:D。
18.解:由图可知,u=50cm﹣20cm=30cm,由题意可知,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
即2f>u=30cm>f,解得30cm>f>15cm;
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40cm处,此时物距u=50cm﹣40cm=10cm,则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实像可以在光屏上承接,因此移动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像,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9.解:(1)由电路图可知,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于最左端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
∵电源的电压6V大于电压表的最大量程3V,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不能移到最左端;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I===0.6A,故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不能为0.6A,且两电表中电压表先达到最大量程;
(2)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最大时电压表的示数最小,
∵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电路中的最小电流Imin===0.1A,
电压表的最小示数U1min=IminR1=0.1A×10Ω=1V。
故选:A。
20.解:葡萄糖和纤维素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二氧化碳属于无机物,故A错误; B.光合作用及葡萄糖转化为纤维素都是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消耗光能,产生化学能,故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故C错误; D.在图中光合作用与燃烧反应过程中参与循环的元素有碳、氢和氧元素,故D正确。 故选D。21.解: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琴弦的长度,改变琴弦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音调;
演奏钢琴时能听到声音是琴键敲击琴弦使其振动发出的;
夜深后不能随意弹琴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音调;振动;声源处。
22.解:超低空飞行的飞机会影响居民生活,有时甚至会把窗户玻璃震碎,说明飞机飞行会产生很大的噪声,同时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铃声是由于铃的振动产生,“掩耳盗铃”从物理学角度分析,既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又没有阻断声音的传播,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故答案为:噪声;能量;传播。
23.解:(1)从图可知两个线圈A和B中电流的方向向上,用右手握住线圈A、B,让四指指向线圈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则线圈A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线圈B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知,线圈A和B将互相靠近。
(2)磁极间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故答案为:(1)靠近。
(2)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4.解:当S闭合后,两电阻并联,此时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和螺线管的电流都会变大,所以电流表示数变大,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增强。
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的上端是N极。因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所以当电流变大后,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变强,排斥力会更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小。
故答案为:变大,变小。
25.解:由图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由图可知,当被测身高增加时,滑片上移,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增大,总电阻增大,则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I减小,即电流表示数变小;
由U1=IR1可知,R1两端的电压减小,由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知电压表示数U2=U﹣U1,所以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2)当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是4Ω时,电路中总电阻R=R2+R1=4Ω+5Ω=9Ω,
电路中的电流I==═0.5A,即电流表示数为0.5A;
故答案为:(1)变大;(2)0.5。
26.解:第一种作法:先将两条反射光线AB、CD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再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并联接SA、SC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第二种作法:先过A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在法线左侧指向入射点画出入射光线,注意反射角要等于入射角,同理画出反射光线CD的入射光线,两条入射光线的交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如图所示:
27、【答案】(1)90;(2)胰岛素;(3)甲解:(1)正常人的血糖基本维持在90 毫克/100毫升左右;(2)由于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等。因此两人服用葡萄糖后,血液中增加的激素是胰岛素。(3)图示中,在饮用葡萄糖溶液后,乙体内的血糖浓度在短暂升高(葡萄糖被吸收后进入血液)后即恢复正常(胰岛素的作用);甲体内的血糖浓度一直超过正常范围,说明甲患有糖尿病。故答案为(1)90;(2)胰岛素;(3)甲 。
28、【答案】?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就是光合作用的过程;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的碳元素,所以生物圈中碳循环的起点就是从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开始的。故答案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9.解:(1)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要通过观察其吸引大头针的数量来分析;
(2)因为电路是串联的,因此流过两电磁铁的电流是相等的;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磁性不同的原因是线圈的匝数不同。
故答案为:(1)吸引大头针数量;(2)等于;线圈的匝数不同。
30.解:(1)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5V,电压表选用小量程与灯并联,电阻约为9Ω,由欧姆定律,灯的额定电流约为:
I==≈0.28A,故电流表选用小量程与灯串联,如下左所示;
(2)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如下右所示:
(3)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放在阻值最大处的B端;
实验过程中,为得出普遍性的规律要多次测量,故除①保护电路作用外,使用滑动变阻器的另一个目的是:②改变电阻的电压和电流;
(4)调节滑动变阻器,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电流为0.3A,由欧姆定律,则小灯泡此时的电阻是:
R==≈8.3Ω.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P=UI=2.5V×0.3A=0.75W;
(5)因灯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小明,故灯泡在暗、亮、很亮三种情况下灯泡的电阻值不同。此实验进行了多次探究,它的目的是:得出普遍性的规律;
(6)甲现象中灯泡不亮,电流表有示数,说明电路为通路,电压表示数为零,因此故障原因是灯泡断路,故选B;
乙现象中灯泡不亮,电流为零,说明电路断路,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故说明灯泡断路,故选A;
丙现象中灯泡逐渐变亮,电流表示数逐渐变大,由欧姆定律灯的电压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的电压变小,说明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故选C
顺序
现象
可能原因
灯泡亮度
电流表读数/A
电压表读数/V
甲
不亮
有示数
0
B
乙
不亮
0
4.5
A
丙
逐渐变亮
逐渐增加
逐渐减少
C
故答案为:(1)如上左所示;(2)如上右所示;(3)B;改变电阻的电压和电流;(4)8.3;0.75;(5)灯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得出普遍性的规律;(6)如上表所示。
31.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已知当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时,R2的电阻为60Ω,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流表的示数:
I===0.1A:
(2)因为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此时R1两端的电压:
U1=U﹣U2=8V﹣6V=2V,
由欧姆定律可得,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
R1===20Ω;
(3)调零后,R1的电阻保持不变,由欧姆定律可得,此时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U1′=I′R1=0.2A×20Ω=4V,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所以电压表的示数:
U2′=U﹣U1′=8V﹣4V=4V。
答:(1)电压表的示数为6V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A;
(2)电压表的示数为6V时,滑动变阻器R1的电阻值为20Ω;
(3)调零后,电流表的示数达到0.2A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V。
32.解:(1)当Sl、S2都断开时,R1与R2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电压各分电阻之和,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源的电压:
U=I(R1+R2)=0.2A×(5Ω+15Ω)=4V;
(2)当Sl、S2都闭合时,R1与R3并联,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通过R1的电流为I1===0.8A,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通过R3的电流为I3=I﹣I1=0.9A﹣0.8A=0.1A。
答:电源的电压为4V;
(2)通过电阻R3的电流为0.1A。
33.解:(1)压敏电阻能承受的最大压强:
p===2×106Pa;
(2)最大装油重力:
G油=F﹣G油箱=800N﹣80N=720N,
最大装油质量为:
m油===72kg;
由ρ=可得,油的体积V===0.1m3=100dm3=100L;
(3)压敏电阻受到最大压力是800N,
从图象上找到此时压敏电阻对应的电阻值是80Ω,电压表的最大示数是3V,
因为电阻R和R0串联,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根据欧姆定律得:=,
即:=,
解得:R0=80Ω。
答:(1)若压敏电阻与油箱的接触面积是4×10﹣4m2,则压敏电阻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2×106Pa;
(2)此油箱最多能装100升油;
(3)若压敏电阻受到最大压力时,电压表的示数达到最大值,则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80Ω。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19/4/21 13:23:45;用户:初中物理;邮箱:15004352727;学号:2756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