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期末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如图所示,“辽宁”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 )
A.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
B.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
D.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
2.下列声现象的叙述中与图中情景不相符的是( )
A.拨动琴弦发出悠扬的琴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C.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
D.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40m/s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4.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便于观察
B.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便于观察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便于观察
5.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钟停止振动 B.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C.钟还在振动 D.声的回音
6.小明听到室外轻柔的歌声“长亭外,古道边……”,便判断说:“这是小芳在唱歌”。这体现声音特性中的( )
A.振幅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7.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正在振动的物体产生的
B.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物体振动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D.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8.在校艺术节上,小芳为全校师生演奏了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下面有关小芳二胡演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胡弦停止振动,弦还会发声
B.二胡声能在真空中传播
C.二胡弦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二胡声一定不会成为噪音
9.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有( )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10.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
B.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的传播一定要借助于介质
C.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能穿透玻璃等透明物质
D.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11.下列实验或实例中,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二胡发声时用手按住琴弦,琴声就消失了
B.邮局电话亭用玻璃制成,隔音效果比较好
C.一个同学轻敲桌底,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
D.美妙的歌声使人心情愉悦,发电机的噪声使人心烦意乱
1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13.“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如图),游戏时,当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模仿你的腔调学舌,非常好玩。针对这一现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发出声音时,是由于手机中的猫的声带振动而产生的
B.“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
C.你和手机发出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中,但传播速度各不相同
D.当对着手机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汤姆猫”没有反应,说明需要发出足够高的频率才能使手机接收到声音信号
1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 )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的是要想响度大,应该用重锤敲,使振幅变大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知其人”,说的是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隔墙有耳”,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固体能传声
15.合安九城际铁路定于2016年开建,我县将迎来高铁时代。铁路经过居民区时会采用全封闭的隔音措施(如图所示).采用隔音措施后能降噪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采用全封闭隔音表示声音是在声源处阻断噪音的传播
B.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
C.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D.隔音板隔音利用了声音的直线传播
16.下列四个实验中是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尺子,听尺子发声的变化
B.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C.改变试管中水量,吹气时听声音的变化
D.逐渐抽出瓶内空气,听声音的变化
17.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18.长途汽车经过长时间行驶后,驾驶员常常会停下车,拿根铁棒敲打车轮,凭借声音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这主要是因为敲击的轮胎内空气充足时发出声音的(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振幅不同
19.如图所示,将正在发生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D.音调是否和频率有关
20.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这种声波属于超声波
B.声音的响度可达145dB 以上
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1.小明爸爸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断发出敲击物体的声音,小明爸爸为了尽量避免声音对小明的干扰,他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严;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这种三种方案中,①是在 处减弱噪声;②是在 中减弱噪声;③是在 处减弱噪声。
22.音乐会上听到的小提琴声是由琴弦 产生的,同时我们也能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不同。车载导航系统是利用 波来传递信息的。
23、学校在“5?12”汶川大地震纪念日举行防震逃生演练,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如图所示安装在汽车上的“倒车雷达”,尾部4个 (选填“超声波”或“红外线”)探头可以探测车身不同方位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并通过主机向司机用语音报警。这套装置如果安装在太空飞船上,在外太空尾部探头功能会失效,这是因为 。
24.广场舞是大妈们酷爱的运动,但音乐声音必须适当控制,否则会影响周围居民生活。有的地方市政部门会用噪声监测仪检测周围的噪声,如图所示的牌子上有”82.7dB”字样,这是用来监测声音 的(选填“响度”、“音色”或“音调”).假设你是管理者,请对减小噪声污染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合理即可)
25.在音乐会上,悦耳动听的音乐是由各种乐器演奏的,一般说来,管乐器是利用 振动发声的;弦乐器是 的振动发声的;打击乐器是利用 的振动发声的。(填“气体”、“液体”、“固体”)
26.声音是由发声体的 而产生的。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每秒达 千米。
27.音乐会上听到的小提琴声是由琴弦 产生的,琴声通过 传播到我们的耳朵,同时我们也能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不同。
28.二胡发声时,其声源是振动的 ,我们听到的琴声是通过 传来的。演奏时,手在弦上上下移动,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29.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如果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为1500m/s,此处海水深为 m;这种利用超声波测距的方法 (选填“能”或“不能”)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30.老师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学生听见音叉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郑能随父母到山区爬山,他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6s听到回声,他们距山崖大约 m,声速按340m/s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以 形式传播。
31.下表是某些物质中的声音传播速度:
介质
声速(米/秒)
介质
声速(米/秒)
水(5℃)
1450
冰
3230
水(15℃)
1470
软橡胶(常温)
40 至 50
水(20℃)
1480
软木
500
海水(25℃)
1531
铁(棒)
5200
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 (只需写出两种)。
三、实验分析和计算题(共30分)
32.小敏、小颖和小青在玩荡秋千时,感到秋千往返摆动时间有规律。于是对“哪些因素决定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提出下列猜想,小敏猜想:可能由秋千的绳长决定;小颖猜想:可能由人与秋千坐垫的总质量决定;小青猜想:可能由秋千摆动幅度(摆动中人离开中心的最大距离)决定。于是进行了如图实验,一细绳一端拴一小球,一端固定,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并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
序号
小球到固定点
距离l(摆长)/米
小球质
量/克
摆动幅
度/米
小球往返摆动
20次的时间/秒
小球往返摆动
一次的时间/秒
1
0.7
20
0.05
33.2
1.7
2
1.0
20
0.08
39.7
2.0
3
1.0
30
0.05
39.8
2.0
4
1.0
30
0.08
39.7
2.0
5
1.3
20
0.05
45.3
2.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完成上述实验,除如图器材外,还必需的实验器材是:天平、 ;
(2)从本次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由 决定;
(3)实验发现,小球只能摆动一段时间。你认为造成小球停下来的原因可能是 ;
(4)摆钟是利用本实验的原理制成的。某一摆钟变慢了,要调准它,应将摆钟的摆长调 (选填“长”或“短”)。
33.2017年6﹣9月,中俄两国“海上联合﹣2017”军事演习组织实弹演练。如图是某舰发射火箭弹,发射后经过1.2秒击中目标,同时看到爆炸的火光,而在发射后经过了4.7秒才听到爆炸声,试求:
(1)该舰距爆炸目标有多远?
(2)火箭弹的飞行速度是多少?(声速340m/s,不计光的传播时间)
34.第一次测定铸铁里的声速是在巴黎用下述方法进行的,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铸铁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93lm,两次响声相隔2.5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求铸铁中的声速。
参考答案
1.【解答】解:“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尺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B正确;
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C错误;
D、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C。
3.【解答】解:
A、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所以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0,故A错误;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空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即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快慢,故是为了改变音调,故B错误;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熟悉的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色不同的原因,故D正确。
故选:D。
4.【解答】解: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被弹起,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现象说明了音叉在振动。
故选:C。
5.【解答】解:对大钟撞击后,大钟的振动会持续一段时间,所以大钟会“余音未止”。
故选:C。
6.【解答】解: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所以小明能根据音色来判断“这是小芳在唱歌”。
故选:D。
7.【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B错误;
C、振幅影响响度的大小,发声物体振动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C正确;
D、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频率就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D正确。
故选:B。
8.【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A错误;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物二胡弦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故C正确;
D、二胡声是优美动听的,但对需要休息的人来说是一种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9.【解答】解: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探伤,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故选:D。
10.【解答】解: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声音越来越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仍能看见电铃在振动,说明光能穿透玻璃,说明光传播不需要介质。
故选:B。
11.【解答】解:A、二胡能够发出声音,是由于琴弦的振动产生的。二胡发声时用手按住琴弦,琴弦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于是琴声就消失了,所以A能够说明声音产生条件,故A正确;
B、邮局电话亭用玻璃制成,隔音效果比较好,这是减弱噪声的传播,不是声产生的条件。故B错误;
C、一个同学轻敲桌底,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听到比在空气中更大的声音,这是声音的传播,不是声产生的条件。故C错误;
D、美妙的歌声使人心情愉快,发动机的噪声使人心烦,这是乐音和噪声,不是声产生的条件,故D错误。
故选:A。
12.【解答】解:A.一切声音的产生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D.声音即能够传递信息,如医生给病人做B超检查身体的病变等,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超声波粉碎体内结石等,故CD正确。
故选:B。
13.【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汤姆猫说话的声音是由手机中喇叭的振动而产生的,故A错误;
B、“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故B正确;
C、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均相同,故C错误;
D、人的声音大小对应的是声音的响度,不是由频率决定的,故D错误;
故选:B。
14.【解答】解:A、鼓只有在鼓锤的敲击下振动才能发声,并且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正确;
B、“震耳欲聋”指声音大,即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闻其声知其人”,通过音色能辨别说话者。故C正确;
D、隔墙有耳证明固体能传声,故D正确;
故选:B。
15.【解答】解:A、高速公路安装的隔音板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是在声源处阻断噪声的传播,故A错误;
B、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为单位来划分,故B正确;
C、隔音板不能降低噪声的音调,故C错误
D、声音向四面八方传播,不是直线传播,故D错误。
故选:B。
16.【解答】解:A、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尺子,听尺子发声的变化,尺子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
B、将发声的音叉接触及面颊,感觉音叉振动,说明声音发声时振动,故B符合题意;
C、改变试管中水量,吹气时听声音的变化,由于空气柱的长短不同,空气柱减小,空气容易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声音变高,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
D、罩内抽出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解答】解: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小;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大。所以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响度。
故选:C。
18.【解答】解:当拿根铁棒敲打车轮时,则轮胎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即轮胎内空气越充足,敲击时轮胎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因此凭借声音的高低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
故选:B。
19.【解答】解:乒乓球振动幅度越大,说明音叉振动幅度比较大,物体的振幅影响声音的响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所以此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跟振幅的关系。
故选:C。
20.【解答】解:
A、“金噪子”发出的声波是高频声波,是人耳能够听到的,因此不是超声波,故A错误;
B、该声波的响度是145dB,故B正确;
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故C正确;
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A。
21.【解答】解: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声源;传播过程;人耳
22.【解答】解:
(1)小提琴发出声音是靠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2)听音乐会时,我们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辨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的;
(3)车载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故答案为:振动;音色;电磁。
23、【解答】解:(1)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2)倒车时,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原理,由探头发送超声波撞击障碍物后反射此声波,计算出车体与障碍物间的实际距离,然后提示给司机,使停车或倒车更容易、更安全;
(3)不能在太空中使用超声波探头,因为太空是真空,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故答案为:信息;超声波;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4.【解答】解: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可读出,此时的噪声是”82.7dB”字样;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时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
作为管理者,对减小噪声污染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①可以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例如:请大妈们降低音量,在水泥路面上铺设沥清;
②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等。
故答案为:响度;降低音量。
25.【解答】解:管乐器是利用气体振动发声的;弦乐器是固体的振动发声的;打击乐器是利用固体的振动产生的;
故答案为:气体;固体;固体。
26.【解答】解: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m/s=3×105km/s。
故答案为:振动;3×105。
27.【解答】解:小提琴发出声音是靠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琴声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我们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辨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的。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音色。
28.【解答】解:二胡的弦振动时会发出声音,二胡声会通过空气传入人的耳朵里;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跟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当用手指去控制弦长度时,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变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弦;空气;音调。
29.【解答】解:
(1)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t=×4s=2s;
由v=得该处海水的深度:
s=vt=1500m/s×2s=3000m;
(2)因为地球到月球之间是真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用超声波测量法不能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故答案为:3000;不能。
30.【解答】解:(1)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学生听见音叉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3)声音从人传到山崖的时间t=×1.6s=0.8s,
由v=可得,此人与山崖之间的距离:s=vt=340m/s×0.8s=272m;
(4)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272;波。
31.【解答】解:
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1)由表中声音在水(5℃)速度为1450m/s,水(20℃)速度为1480m/s,可知:声音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2)由表中声音在铁棒5200m/s、水(5℃)速度为1450m/s,因此比较可得: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故答案为:温度;种类。
32.【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知,要测量时间和长度,故用到秒表和刻度尺;
(2)由表格数据可知,只要摆长不变,无论质量和摆动幅度如何变化,小球往返摆动1次的时间都不变;
只有摆长变化时,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才会变化,因此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由摆长决定;
(3)小球在摆动过程中,受空气阻力,小球克服摩擦做功,将它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散失,造成小球停下来;
(4)由表中数据,摆长越短,小球往返摆动1次的时间越短,故一摆钟变慢了,如果要变快,那么就得让摆动时间变短,由实验可知,需要把摆长调短。
故答案为:(1)秒表、刻度尺;(2)摆长;(3)受空气的阻力;(4)短。
33.【解答】解:
(1)由题知,火箭弹到击中目标的时间为1.2s,发射到听到爆炸声的时间为4.7s,
所以火箭弹爆炸发出到声音传到该舰的时间:t1=4.7s﹣1.2s=3.5s,
由v=可得该舰与目标的距离:
s=v声t1=340m/s×3.5s=1190m;
(2)火箭弹的速度:
v弹===991.7m/s。
答:(1)该舰距爆炸目标有1190m;
(2)火箭弹的飞行速度是991.7m/s。
34.【解答】解:∵v=,
∴声音的传播时间:
t空气==≈2.74s,
由题意知:t空气﹣t铸铁=2.5s,
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时间:
t铸铁=t空气﹣2.5s=2.74s﹣2.5s=0.24s,
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速度v铸铁==≈3879m/s;
答:铸铁中的声速是3879m/s。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19/4/21 22:23:13;用户:初中物理;邮箱:15004352727;学号:2756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