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周 期末特训三 电与电路能力测试1 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六周 期末特训三 电与电路能力测试1 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6-18 10:3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末特训3 电与电路能力测试1
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40分)
1.用丝线悬挂着A、B、C、D、E、F六个小球,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则肯定带电的小球是(  )
A.A、C小球 B.A、D小球 C.A、B小球 D.E、F小球
2.小灯泡的结构如图所示,则在图中电路的连接能让灯泡点亮的是(  )

A B C D
3.如图所示,闭合开关 S 时,灯泡 L1、L2 都不亮,用一段导线的两端接触 a、b 两点时,两灯都不亮;接触 b、c 两点时,两灯都不亮; 接触 c、d 两点时,两灯都亮,则(  )
A.灯 L1 断路 B.灯 L2断路 C.灯 L2短路 D.开关S 断路
4.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时,小电灯L1、L2都不亮,用一段导线的两端接触a、b两点时,两灯都不亮;接触b、c两点时,两灯也不亮;接触c、d两点时,两灯都亮。对此,下列判断中可能的是(  )
A.灯L1断路 B.灯L2断路 C.开关S断路 D.灯L2短路
5.如图2所示的四个电路中,开关S闭合后会发生短路的电路是(  )

A B C D
6.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只闭合开关S1,灯L2发光   B.只闭合开关S2,灯L1 L2发光
C.只闭合开关S3,灯L1发光   D.开关S1、S2、S3都闭合,灯L2发光
7.如图所示的四个实物连接电路图能满足满足以下要求:“当只闭合开关S1时小灯泡发光,其他用电器不工作;当只闭合S2时,蜂鸣器发声,同时小电风扇转动,小灯泡不发光”的一项是(  )

A B C D
8.电脑正常工作时,中央处理器不断发热必须用风扇给予降温。为了保证中央处理器不被烧坏,要求:中央处理器(即CPU)工作之前,带动风扇的电动机要先启动,中央处理器断电后,电动机仍能工作很长一段时间,来进行散热,同学们设计的四个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9.为避免超高车辆闯入隧道造成事故,小欢设计了警示电路,使用时闭合开关S.导线EF横置于隧道口上沿前方,一旦被驶来的车辆撞断,红灯L亮且电动机转动放下栏杆。灯和电动机中,即使其中之一断路,另一个也能正常工作。下列电路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10.去香港旅行的小明同学在过马路的时候,红绿灯亮时出现“嘎嘎”的声音来。绿灯亮时声音比较急促,红灯亮时声音较缓慢,其实这些声音系统是为视力障碍者设置的,提示他们过马路,也就是所谓的无障碍设施。回家后小明同学设计了一个带有铃声的交通信号灯电路图,要求各用电器互不影响,绿灯亮的同时电铃1响,红灯亮的同时电铃2响,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11.电路出现故障,通常是短路或开路,检测故障最方便、安全的仪器是(  )
A.电流表 B.电能表 C.电压表 D.变阻器
12.在图(a)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为(b)所示,则电阻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
A.电阻R1两端的电压1.2V     B.电阻R2两端的电压4.8V
C.电源电压为6V         D.电阻R1R2两端总电压7.2V
13.如图甲所示电路,当闭合开关S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为图乙所示,则电阻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
A.8V 2V B.10V 2V C.2V 8V D.2V 10V
14.欧姆定律的公式I=,把它变形后得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的电阻和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正比     B.导体的电阻和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C.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无关   D.导体两端没有电压时,它的电阻为零
1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4.5V,L1、L2是小灯泡,当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5V,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则(  )
A.L2两端的电压为 1.5 V       B.L1两端的电压为 1.5 V
C.L1与L2的灯丝电阻之比为 2:1   D.通过 L1与L2的电流之比为 1:2
1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1、S2,电压表示数为U1;接着只断开开关S2,此时电压表示数为U2,若已知U1:U2=3:2,则电阻R1和R2的阻值之比是(  )
A.3:2 B.3:1 C.1:2 D.2:1
17.如图所示,R1与R2并联在电源电压为3V的电路中,只闭合开关S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同时闭合开关S1和S2电流表的示数为0.5A,则(  )
A.R1的阻值为60Ω B.R2的阻值为15Ω
C.通过R1的电流是0.5A D.通过R2的电流是0.3A
18.如图,电源电压恒定,电阻R1=10Ω,R2=15Ω,R阻值一定但未知,当单刀双掷开关S掷向a(同时与b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2.0V,若掷向b(同时与a断开),电压表示数可能为(  )
A.3.0V B.2.5V C.2.0V D.1.5V
19.在如图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在甲、乙两处分别接入电压表,闭合开关S,测得U甲:U乙=1:3;断开开关S,拆去电压表并在甲、乙两处分别接入电流表,此时I甲:I乙是(  )
A.3:1 B.1:1 C.1:3 D.4:3
20.如图是体重自动测试仪的工作原理,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体重越大,体重示数计的示数越小
B.体重示数计是用电压表改装成的
C.体重测试仪电路由于缺少开关,始终处于通路
D.体重测试仪所测体重越大,相同时间内电路消耗电能越多
二.填空题(共8小题,共23分)
21.能给电路中的导体提供持续电压的装置称为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   伏,物理学中规定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   出发通过导体流向负极。   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将出现   (选填“通路”“断路”或“短路”),要使电路中两灯串联,只要拆除导线   ;要使电路中两灯并联,只要将导线   接到   。
23.如图所示电路,若只需要灯L2亮,则需要闭合开关   ;要使小灯泡L1、L2串联,必须闭合开关   ;要使L1、L2并联,必须闭合开关   。
24.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流表要和被测用电器   联;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   (选填:“电源”、“L1”或“L2”)的电流,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所示,电流表的分度值是   ,电流表的示数是   。
25.两只定值电阻,甲标有“10Ω 0.8A”,乙标有“15Ω 0.6A”,把它们串联在同一电路中,在不损坏电阻的情况下,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   V.把它们并联在同一电路中,干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A。
26.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4.5V保持不变,电阻R1=5Ω,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20Ω,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0~3V,为保护电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   。
27.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高速公路收费站计重秤的原理图。该原理图中,R2为   。若车重表是由电流表改装而成,现将它串联在图中位置,则当车越重时,车重表的示数将   ,若车重表是电压表改装而成的,现将它与R1并联,则当车越重时,车重表的示数将   (选填“越大”、“不变”或“越小”)。
28.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开始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关系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共22分)
29.下表是研究摩擦起电时得到的物体带电次序,表中任何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带正电,次序在后的带负电。
顺序
1
2
3
4
5
研究材料1
石棉
玻璃
羊毛
木棉
石蜡
研究材料2
羊毛
尼龙
木棉
火碱
树脂
(1)由表中可知玻璃与石棉摩擦后玻璃将带   电。
(2)羊毛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比木棉   (选填“强”或“弱”)。
(3)由表中   (选填“能”或“不能”)判断玻璃和尼龙摩擦后二者的带电情况;玻璃和尼龙摩擦后,尼龙将带   电。
30.学习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之后,小沈同学大胆的猜想,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否与两电荷所带的电荷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呢?于是他如图(1)所示,做起了实验。Q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把系在丝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A、B、C三处,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体的作用力的大小。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力的大小是通过丝线偏离竖线的角度显示出来的,这种研究方法称之为   (类比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
(2)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悬挂在丝线上的小球应用   
A.小钢球 B.塑料泡沫小球
(3)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电荷量一定时,   ,电荷间相互作用力越大;
(4)做完以上实验后,用另一个小球靠近带正电的Q时,情景如图(2)所示,则另一个小球的带电情况是   。
A.带负电 B.不带电 C.二者都有可能
31.小玉在做电路探究实验时遇到一个问题,实验室给定的电压表和电流表很旧,表盘上电压表的标志“V”,电流表的标志“A”均看不清,为了知道两只电表的种类,小玉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只表分别与性能良好的灯泡串联和并联连入电路中,如图甲、乙所示。当闭合S时,发现与电表A串联在一起的小灯泡没有亮,但电表指针有很大偏转;与电表B并联的小灯泡也没有亮,发现电流的指针偏转很大。
(1)在实验操作中,应及时将   (填“甲”或“乙”)电路中的开关断开;
(2)可以断定电表A是   表,电表B是   表;
(3)此实验还说明   (选填“A”或“B”)表对电路中电流的阻碍大。
四.计算题(共2小题,共15分)
32.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10V,图中两只电表是实验室常用的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的电压表,当闭合开关时,两只电压表的指针偏转角度相同,则:
(1)两个电阻连入电路的方式是什么?
(2)电压表V1测量哪个元件两端的电压?
(3)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为?
33.如图所示,开关S闭合后,回答下列问题:
(1)电压表V1、V2分别测量的是哪个灯泡的电压?
(2)若电压表V1的读数是2.5V,V2的读数是4.5V,则电源电压是多少?
(3)两表应分别接什么量程的接线柱?
参考答案
1.解:(1)A、B相互排斥,一定带有同种电荷。
(2)C、D吸引,如果C带电,D可能不带电,也可能和C带异种电荷;如果C不带电,D一定带电。
(3)E、F没有吸引和排斥现象,一定不带电。
(4)A、C吸引,A带电,C可能带电,可能不带电。
故选:C。
2.解:A、灯丝的一端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灯泡没有接入电路,电路是短路,灯泡不发光,不符合题意;
B、灯丝的一端和电源的正极相连,没有构成通路,灯泡不发光,不符合题意;
C、灯丝的一端和电源的正极相连,灯丝的另一端和电源的负极相连,电路构成通路,灯泡发光,符合题意;
D、灯丝的一端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灯泡没有接入电路,电路是短路,灯泡不发光,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解:A、用导线的两端接触a、b两点时,两灯都不亮,说明问题不在ab处,所以灯泡L1没有问题,故A不符合题意;
B、用导线接触b、C两点时,两灯都不亮,说明bc段也没有问题,灯泡L2没有问题,故B不符合题意;
C、如果是灯L2短路,则闭合开关后灯L1应该会亮,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以上分析可知,问题只能在ac处,且当用导线接触c、d两点时,两灯都亮,所以开关S肯定是断路了,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解:A 如果灯L1断路,用一段导线的两端接触a、b两点时,L2会发光。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如果灯L2断路,导线接触b、c两点时,L1会发光。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如果开关断路,导线接触c、d两点时,电路是通路,两灯都发光。此选项符合题意;
D 如果灯L2短路,L1会发光。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解:A、开关闭合后,电流分别流入两个灯泡,两灯泡并联,不会发生短路,故A不符合题意;
B、开关闭合后,电流依次流入两个灯泡,两灯泡串联,不会发生短路;故B不符合题意;
C、开关闭合后,电源两端被导线直接相连,形成电源短路,故C符合题意;
D、闭合开关后,电流分别流入两个灯泡,两灯泡并联,不会发生短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解:A、只闭合开关S1,电路为L2的基本电路,因此只有L1不亮、L2亮;故A正确;
B、只闭合开关S2,电流依次经过两个灯泡,因此两灯泡串联连接,灯L1 L2发光;故B正确;
C、只闭合开关S3,电路为L1的基本电路,因此只有L1亮、L2不亮;故C选项正确
D、开关S1、S2、S3都闭合,电流没有经过用电器而是直接回到电源的负极,引起电源短路,灯L1 L2不发光;故D错误。
故选:D。
7.解:A、由图可知,S2在干路上,当只闭合开关S1时,电路为断路,所以小灯泡、蜂鸣器和小电风扇均不工作;当只闭合S2时,小灯泡发光,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当只闭合开关S1时,小灯泡发光,其他用电器不工作;
当只闭合S2时,电流经蜂鸣器、小电风扇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回路,所以蜂鸣器发声,同时小电风扇转动,小灯泡不发光,故B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所有元件串联,当只闭合开关S1时,电路为断路,所有用电器都不工作;当只闭合S2时,电路为断路,所有用电器都不工作,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S2在干路上,当只闭合开关S1时,电路为断路,所以小灯泡、蜂鸣器和小电风扇均不工作;
当只闭合S2时,小灯泡发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解:AB、开关闭合后,CPU至少与电动机同时工作;闭合支路开关后,电动机先不工作,不能做到中央处理器断电后,电动机仍能工作很长一段时间,来进行散热,故AB错误;
C、干路中开关闭合,电动机立刻工作;而CPU在支路开关的作用下后工作,当断开支路开关时,CPU不工作,电动机仍可工作,做到中央处理器断电后,电动机仍能工作很长一段时间,来进行散热,故C正确;
D、家族电路用电器器应并联,故D错误。
故选:C。
9.解:导线EF横置于隧道口上沿前方,一旦被驶来的车辆撞断,红灯L亮且电动机转动放下栏杆,
说明EF断开之后,电动机与指示灯是通路,EF断开之前,电动机与指示灯被短路,
则导线EF与电动机和指示灯并联,
灯和电动机中,即使其中之一断路,另一个也能正常工作,
说明指示灯与电动机互不影响,能独立工作,电动机与指示灯是并联的,
为防止EF断开之前电源被短路,电路干路中要接入保护电阻,由图示电路图可知,C符合要求。
故选:C。
10.解: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由题知,要求各用电器互不影响,所以灯与电铃间应并联;
由题知,绿灯亮时电铃1响,红灯亮时电铃2响,说明绿灯和电铃1由一个开关控制,即该开关在绿灯和电铃1并联的干路上;同理,红灯和电铃2由另一个开关控制,该开关在红灯和电铃2并联的干路上;
由各选项图知,C符合题意,ABD不合题意。
故选:C。
11.解:A、电流表在电路中相当于导线,在使用时,要与被测电路串联;若使用电流表检测故障时,若电流过大,容易烧坏电流表,故A符合题意;
B、电能表是测量消耗电能的仪表,若要检测故障,需要分别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不方便,故B不符合题意;
C、电压表电阻很大,一般要利用电压表来检测故障发生的位置,故C符合题意;
D、变阻器是改变电路中电阻大小,不能检测故障,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解: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V1测的是电源电压,V2测的是R2两端的电压。
由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知,电源电压等于两电阻两端电压之和,所以V1的示数应大于V2的示数,
而两电压表指针偏转相同,则可知V1选的量程应是0~15V,其分度值是0.5V,读数(即电源电压)为6V;
V2选的量程应是0~3V,其分度值是0.1V,读数(即R2两端的电压)为1.2V;
所以,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为:U1=U﹣U2=6V﹣1.2V=4.8V。
故选:C。
13.解: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V1测电源的电压,电压表V2测R2两端的电压,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且两电压表指针位置相同确定量程,
所以,电压表V1的量程为0~15V,分度值为0.5V,则电源的电压U=10V,
电压表V2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则R2两端的电压U2=2V,
则R1两端的电压:
U1=U﹣U2=10V﹣2V=8V。
故选:A。
14.解: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导体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导体两端没有电压时,它的电阻并不为零;R=只是计算电阻的一种方法,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5.解: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串联,电压表测L1两端的电压,所以L1两端的电压为U1=1.5V,故B正确;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L2两端的电压:U2=U﹣U1=4.5V﹣1.5V=3V,故A错误;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通过L1与L2的电流之比为1:1,故D错误;
由I=可得,L1与L2的灯丝电阻之比:====,故C错误。
故选:B。
16.解:闭合开关S1、S2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则电源的电压U1;
接着只断开开关S2时,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R2两端的电压:UR2=U1﹣U2,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由I=可知,两电阻的阻值之比:
======2:1。
故选:D。
17.解:A、由图当只闭合S1时,只有R1连入电路,电流表测其电流,
根据I=,R1的阻值为:R1===10Ω,故A错误;
BCD、闭合开关S1和S2时,R1与R2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所以U=U1=U2=3V,
通过R1的电流不变:I1=0.3A,故C错误;
所以I2=I′﹣I1=0.5A﹣0.3A=0.2A,故D错误;
R2===15Ω,故B正确。
故选:B。
18.解:由图S接b时,R2与R串联,
由欧姆定律知:U=IR,此时电压表测R2两端电压,示数为U′,
即有U′=I′R2=×15Ω…①,
同理,S接a时,R1与R串联,此时电压表测R1两端电压,示数为2V,
则有:2V=IR1=×10Ω…②,
①÷②可得:
=,
所以U′=3V×,
因为<1,所以U′<3V;
R1、R2分别与R串联,R2>R1,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是可知:R与R2串联时比R1与R串联时分压多,即S接b时电压表示数大于2V;
综上可知:2V<U′<3V,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9.解:(1)在甲、乙两处分别接入电压表,闭合开关S时,两电阻串联在电路中,甲表测的是R1两端的电压,乙表测的是R2两端的电压,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由I=可得,两电阻的阻值之比:
====;
(2)断开开关S,拆去电压表并在甲、乙两处分别接入电流表时,两电阻并联在电路中,甲表测的是通过R2的电流,乙表测的是通过R1的电流,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两电流表的示数之比:
====。
故选:C。
20.解:(1)由电路图可知,体重测试仪串联在电路中,所以体重显示表是用电流表改装成的,故B不正确;
(2)当测试仪所测体重越大时,滑片上移,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总电阻变小,
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越大,即体重显示表的示数越大,故A不正确;
(3)当自动体重测试仪的上方无物体时,滑片位于绝缘体的位置,电路断路,故C不正确;
(4)体重测试仪所测体重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大,由W=UIt可知,相同时间内电路消耗电能越多,故D正确。
故选:D。
21.解:电源是为电路中的导体提供持续电压的装置;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
物理学中规定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通过用电器后流向负极;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首先通过实验发现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故答案为:电源;1.5;正极;奥斯特。
22.解: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电流直接沿导线流回电源的负极,所以引起电源短路,会损坏电源;
要使电路中的两灯串联,电流应依次经过L1、L2,应拆除连接BD端的导线c;
要使电路中的两灯并联,电流应分别流入两个灯泡,可以将d导线的D位置改接到C位置,也可以将a导线的B位置改接到A位置。
故本题答案为:短路;c;d;C(或a;A)。
23.解:若只需要灯L2亮,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需要经过L2、S1回到电源负极,因此需要闭合开关S1;
要使两灯泡串联,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需要经过L2、L1、S2回到电源负极,因此需要闭合开关S2;
要使两灯泡并联,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分别经过支路L2和支路S3、L1,再经过S1后流回电源负极;因此应闭合开关S1、S3;
故答案为:S1;S2;S1、S3。
24.解:(1)电流表要和被测用电器串联;由电路图可知,电流表与灯L2串联,所以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L2的电流。
(2)电流表选用的量程是0~0.6A,分度值是0.02A,电流表的示数是0.28A。
故答案为:串;L2;0.02A;0.28A。
25.解:(1)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两电阻串联时,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I乙=0.6A,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由I=可得,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
U=I(R甲+R乙)=0.6A×(10Ω+15Ω)=15V;
(2)由I=可得,两电阻两端允许所加的最大电压:
U甲=I甲R甲=0.8A×10Ω=8V,U乙=I乙R乙=0.6A×15Ω=9V,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两电阻并联时,电路中的最大电压U′=U甲=8V,
此时通过甲的电流为0.8A,
通过乙的电流I乙′==≈0.53A,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所以,干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I=I甲+I乙′=0.8A+0.53A=1.33A。
故答案为:15;1.33。
26.解: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R2与电阻R1串联,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总电流,
当电流表示数为I1=0.6A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阻R1两端电压:
U1=I1R1=0.6A×5Ω=3V,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U2=U﹣U1=4.5V﹣3V=1.5V,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小:
R滑最小===2.5Ω;
当电压表示数最大为U2最大=3V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
此时R1两端电压:
U1′=U﹣U2最大=4.5V﹣3V=1.5V,
电路电流为:
I2===0.3A,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大电阻:
R滑最大===10Ω,
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为2.5Ω~10Ω。
故答案为:2.5Ω~10Ω。
27.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为定值电阻,具有保护电路的作用,R2为滑动变阻器;
当车越重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电路总电阻越小,根据I=可知,
电源电压一定时,电路总电阻越小,电路中电流越大,车重表的示数越大。
若车重表是电压表改装而成的,现将它与R1并联,
当车越重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电路总电阻越小,
根据I=可知,电源电压一定时,电路总电阻越小,电路中电流越大,
根据U=IR可知,电阻R1两端的电压越大,即车重表的示数越大。
故答案为:滑动变阻器;越大;越大。
28.解: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开始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保护电路;
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关系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导体的电压和通过的电电流,从而多次测量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时,要控制电阻的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控制导体的电压不变。
故答案为:保护电路;改变导体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控制导体的电压不变。
29.解:(1)因为表格中任意两种物质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带正电,次序在后的带负电,所以石棉和玻璃摩擦后,石棉带正电,玻璃带负电;
(2)按照题意,可知所给出的材料中次序越后的其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越强,羊毛与木棉摩擦后,羊毛带正电,所以羊毛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比木棉要弱;
(3)可先比较玻璃与羊毛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羊毛带负电,玻璃带正电,再比较尼龙与羊毛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羊毛带正电,尼龙带负电,可判断它们带电情况。
故答案为:(1)负;(2)弱;(3)能;负。
30.解:(1)这个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显示出来,这种研究方法称之为转换法;
(2)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悬挂在丝线上的小球应选用质量较小塑料泡沫小球,故应选B;
(3)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在电荷量一定的情况下,电荷间的距离越小,电荷间的作用力越大。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一定是同种电荷;但相互吸引的可能是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故答案为:(1)转换法;(2)B;(3)电荷间的距离越小;(4)C。
31.解:(1)在乙图中,当B是电压表时,灯泡应亮,但没有亮,说明是电流表,电流表的内阻很小,直接接在电源两极时,电流很大,会烧坏电流表和电源的,故应及时将乙中的开关断开。
(2)在甲图中,当电表是电流表时,灯泡应亮,但是没有亮,说明是电压表,电压表的内阻很大,电路中的电流很小,所以灯泡不亮,此时它的读数接近于电源电压。
可以断定电表A是电压表,电表B是电流表;
(3)因甲中,灯不亮,说明电路中电流很小,故此实验还说明 A表对电路中电流的阻碍大。
故答案为:
(1)乙;(2)电压;电流;(3)A。
32.解:据图可知,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的路径,两电阻串联,V1测量的是R2 的电压,V2测量的是电源电压,即为10V,
两只电压表的指针偏转角度相同,即V2是V1的5倍,
故V1的示数是:=2V;
所以R2电压是2V,故R1电压是:10V﹣2V=8V。
故答案为:(1)两个电阻连入电路的方式是串联;
(2)电压表V1测量的是R2 两端的电压;
(3)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为8V。
33.解:(1)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故电压表V1测灯泡L2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L1两端的电压;
(2)根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分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可知:
电源的电压U=U1+U2=4.5V+2.5V=7V。
(3)V1的读数为2.5V,故接的是0~3V的量程,V2的读数为4.5V,故接的是0~15V的量程。
答:(1)电压表V1测灯泡L2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L1两端的电压;
(2)电源电压是7V。
(3)电压表V1的量程为0~3V;电压表V2的量程是0~15V。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19/6/15 16:11:29;用户:初中物理;邮箱:15004352727;学号:27561926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