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下生物 13.1 土壤里的小动物 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七下生物 13.1 土壤里的小动物 课件(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6-18 15:1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 第1节 土壤里的小动物 第一课时 调查土壤中的生物种类 我们的脚下的土壤中有些什么生物呢?先请大家观察一下,书本92页图13-1中的动物 你见过这些动物吗?你能辨认一下吗?今天我们打算带同学们走出教室到室外现场调查一下,我们校园里的土壤生物种类。 方法指导 全班同学5~6人组成一个调查小组,在我们学校的某处或校外选择一个地方,用小铲子掘取少量土壤,放在白瓷盘内,用手弄散土壤,捕捉土壤里的小动物,放入小瓶里,并加以辨认。每种动物收集3~4只,带回教室。要注意安全和减少对土壤生态环境的破坏。参考课本的检索表,设法认识从土壤离捕捉的小动物。通过观察,要找出这些动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它们初步归类。 土壤动物
根据躯体大小:小型、中型和大型土壤动物
大型:(体长>2mm)蚯蚓、蚂蚁、甲虫、马陆、
蜈蚣等;
中型:(体长0.2-2mm)螨类、弹尾虫;
小型:(体长<0.2mm)原生动物、线虫。弹尾虫线虫螨类 谜语细细长长一条龙,天天躲在沃土中。
没手没脚会劳动,钻来钻去把土松。 第二课时 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蚯蚓又名蛐蟮,中药名地龙,是一种软体多汁、蛋白质含量达70 %的陆生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物的茎叶等碎片。蚯蚓可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农业增产。世界的蚯蚓约有 2500多种,我国已记录229种。一种澳大利亚蚯蚓可长达3.3公尺 。
研究蚯蚓1.研究蚯蚓的外形,包括身体上有什么器官、身体长度等;
2.研究蚯蚓的运动,包括怎样运动,能在什么物体上运动;
3.研究蚯蚓的反应,包括对水和光、对其他刺激的反应。观、思、试 1.蚯蚓的身体呈什么形状?有什么意义?
2.它的身体组成有什么特点?
3.所有体节的大小、颜色、光滑程度有区别吗?
4.如何区别蚯蚓身体的前端和后端?
5.用放大镜观察身体前端的口和后端的肛门。
6.如何区别蚯蚓身体的背面和腹面?
7.用手来回触摸蚯蚓的体表,有什么感觉?说明体表有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8.手指沾点水后,轻轻地触摸蚯蚓的腹面,有何感觉?为什么?可用放大镜观察。9.活蚯蚓放在粗糙的草纸上,观察它的运动(应注意常用浸过水的棉球轻触体表,为什么?)蚯蚓运动时哪一端最先移动?移动时有没有声音?为什么会有声音?
10.再把蚯蚓移到光滑的玻璃板上,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与第9题作比较,说明了什么?
11.用手指轻轻触动蚯蚓身体的各部分,看它分别有什么反应?思考为什么?
12.把浸过醋的棉球放在蚯蚓身体的前端附近,然后再把棉球放在蚯蚓身体的后端附近,看它分别有什么反映?再用这个棉球触及蚯蚓的体壁,看它有什么反映,与水螅相比,蚯蚓对刺激的反映有什么特点?13.用手电筒照射蚯蚓身体的前端、后端和中央,看它分别有什么反应,想一想,蚯蚓有眼睛吗?为什么?
14.实验台上还有纸盒、沙土、黏土,你能用它们自己设计一些观察蚯蚓行为的小实验吗?试试看!蚯蚓适于土壤生活的主要特点 1.体形呈长圆柱形,减少钻土的阻力
2.体表有粘液,有润滑作用并完成呼吸,减少钻土时的摩擦力
3.刚毛可协助运动,肌肉的收缩是运动的动力
4.没有眼睛,身体表面有大量感光细胞,尤其前端特别多
5.神经系统比水螅发达,对刺激的反应灵敏而准确,身体后端神经细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