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6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6-18 13:3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6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导学目标
1.进一步练习组装滑轮组。
2.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重点难点
重点: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难点:分析总结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导学过程
一、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活动一、1.引导学生观察图9-41,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滑轮组有几段绳子承担着重物? 。
(2)怎样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和滑轮对钩码的力?

(3)怎样测量绳子自由端被提升的距离s和重物上升的距离h?若确实没有合适的刻度尺,该实验能否进行?

(4)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5)要用不同质量的钩码多做几次实验,为什么?

2. 合作探究一:分组实验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按甲图组装滑轮组,并把相关实验数据填入下面表格
表格1:滑轮组甲的机械效率
内容 次数
1
2
3
重物所受的重力/N
重物的初位置/m
重物的末位置/m
重物上升的距离/m
滑轮组做的有用功/J
拉力/N
绳端的初位置/m
绳端的末位置/m
绳端移动的距离/m
总功/J
机械效率
3.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求出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率,并填入表格中。
4. 合作探究二:分组实验
指导学生按丙图组装滑轮组。进行实验,并把相关实验数据填入下面表格
表格2:滑轮组丙的机械效率
内容 次数
1
2
3
重物所受的重力/N
重物的初位置/m
重物的末位置/m
重物上升的距离/m
滑轮组做的有用功/J
拉力/N
绳端的初位置/m
绳端的末位置/m
绳端移动的距离/m
总功/J
机械效率
5.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求出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率,并填入表格中。
6.交流讨论
组织各实验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引导学生交流实验心得并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同一滑轮组挂不同质量的钩码时,机械效率相同吗?

(2)不同的滑轮组挂相同质量的钩码时,机械效率是否相同?为什么?

(3)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4)要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有哪些方法?

二、你我共同来闯关(当堂检测)
1.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钩码总重6N。
(1)实验时要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由图中可知拉力大小为 N,将弹簧测力计向上移动15cm, 则钩码上升的高度为 cm,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2)取下2个钩码,再做实验,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选“增大”、“减小”“不变”)
2.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滑轮组机械效率,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
序号
钩码重/N
钩码上升
的高度/m
绳端的
拉力/N
绳端移动
的距离/m
机械效
率/%

4
0.1
1.8
0.3
74.1

6
0.1
2.4
0.3
——
(1)实验时,应_ ___ 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2次实验中,拉力做的总功是_________J,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_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_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由记录数据分析,两次机械效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甲、乙两组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如图所示.他两次提升钩码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F甲  F乙;所做的有用功分别为W甲和W乙,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和η乙,则W甲  W乙,η甲  η乙.(均选填“>”、“=”或“<”)
4.菏泽市政府投入巨资,实施景观改造。施工中,一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定滑轮将一桶沙匀速拉到10m高处,沙重90N,所用的拉力是100N
求:(1)有用功是多少?
(2)总功是多少?
(3)定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大?
三、我们一起谈收获
导学案答案:
导学过程
活动一、1.(1)3段 (2)组装好滑轮组后,使弹簧测力计缓慢匀速上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拉力的大小;滑轮对钩码的力等于钩码的重力 (3)先从刻度尺上读出绳端(或重物)的初位置并记录,停止用力物体停下来后,再读出绳端(或重物)的末位置并记录,两次记录之差即为绳子自由端(或重物)被提升的距离s(或h)。使用该滑轮组提升物体时,有3段绳子承担着重物,s=3h,则η==Gh/Fs=G/3F。即不测绳子自由端被提升的距离s和重物上升的距离h也可以完成实验 (4)匀着用力,使钩码匀速缓慢上升 (5)总结规律,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所提物体重力的关系
2. 合作探究一:分组实验
表格1:滑轮组甲的机械效率
内容 次数
1
2
3
重物所受的重力/N
重物的初位置/m
重物的末位置/m
重物上升的距离/m
滑轮组做的有用功/J
拉力/N
绳端的初位置/m
绳端的末位置/m
绳端移动的距离/m
总功/J
机械效率
4. 合作探究二:分组实验
指导学生按丙图组装滑轮组。进行实验,并把相关实验数据填入下面表格
表格2:滑轮组丙的机械效率
内容 次数
1
2
3
重物所受的重力/N
重物的初位置/m
重物的末位置/m
重物上升的距离/m
滑轮组做的有用功/J
拉力/N
绳端的初位置/m
绳端的末位置/m
绳端移动的距离/m
总功/J
机械效率
6.(1)不相同,所挂物体的质量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2)不相同,因为不同的滑轮组,动滑轮的个数和重力都不相同,在提升物体做相同有用功的时候,对动滑轮做的额外功就会不同,则总功也不同,机械效率就不同 (3)动滑轮重和被提物体的重力 (4)减轻动滑轮的重力,适当增大被提物体的重力。尽量减小绳与轮之间的摩擦
你我共同来闯关(当堂检测)
1.(1)匀速缓慢 2.4 5 83.3% (2)减小 2.(1)匀速竖直 (2)0.72 0.6 83.3% (3)所提物体的重力不相等。3. < < < 4.900J 1000J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