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题:2019年全国Ⅰ卷历史第42题 说高考真题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说题:2019年全国Ⅰ卷历史第42题 说高考真题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6-19 10:1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说题:2019年全国Ⅰ卷历史第42题
说题内容:
一、试题考点分析
二、试题学情分析
三、试题拓展分析
四、试题预测分析42、(2019年全国1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一、试题考点分析
1、考点体现:本题以“钱穆《国史大纲》中的读书信念”作为考查内容。
2、热点体现:本题重点考查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历史观,形成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激发民族自豪感、自信力和爱国热情。
3、能力体现: 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包括了必备知识、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核心价值,体现了考试的综合性这一方向。
二、试题学情分析
1、本题以“钱穆《国史大纲》中的读书信念”作为切入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查能力全面且要求较高。
2、学情滞后:
高中学生对历史评析观点类试题训练少,此题又具有创新性,要求学生要得出结论,并且不能与观点重复,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学生阅读理解与提取信息能力差,不知道钱穆《国史大纲》中的读书信念是说的什么意思,因此立意不准确;学生审题不全面、答题模式不懂。
三、试题拓展分析
1、试题解析拓展(方法技巧)
2、试题答案拓展(答题模式)
3、试题改编拓展(相似命题)
42、(2019年全国1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试题解析拓展(方法技巧)
第一:审题。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要求做到:1、观点----2、评---3、析----4、结论
1、观点即是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概括观点。
2、评即是对钱穆的任意一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是赞成或反对。
3、析即是分析、论证观点,做到持论有据(可结合中国古代、近现代史实 ),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结论即是要做到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结论要有家国情怀的高度,有理论的升华。
第二:评题。
写出钱穆的任意一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任意一点或整体)
第三:析题。
在评题的基础上,分析、论证观点,要做到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第四:结论。
在分析、论证观点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要有家国情怀的高度,有理论的升华。

具体步骤如下:
(一)首先提取观点(如下任意一观点)
1、国民应该了解本国的历史
2、国民对本国历史的了解,必附随一种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
3、国民对本国历史存有敬意,会减少偏激的虚无主义和自大心态
4、国民史学素养的提高,是国家再发展的希望
(二)其次表态度(评观点)
(三)再次论证(析观点)
(四)最后结论(如下)
1、读史可使国民增强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力
2、文化认同、民族认同,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
3、正确的民族、国家历史观,能增强国民意识
4、多元一体的文化认同是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2、试题答案拓展(答题模式)
得分关键:观点+评(表明态度)+析(论证)+结论(理论升华)
观点(依据材料,提取观点):××××××××××××。
评(表明态度):此观点正确与否。
析(持论有据):
×××××××,×××××××××,××××××××××,×××××××××,×××××××××,××××××××。(运用中国古代、近现代史实论证,同时结合1940年中国抗战的国情,谈家国情怀)
结论:家国情怀,理论升华。

【答案】示例一
观点:
钱穆认为“国民应该了解本国的历史”,此观点正确。
论证:
国民读史可知:中国为人类物质文明做出贡献,如中国最早培植了粟、水稻,创造了丝绸、瓷器文明,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中国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贡献,如创立了先进的选官制度---科举制,促进了人才的流动;中国为人类精神文明做出贡献,如孔子创立儒家,逐步形成儒家文化圈的格局,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的进步,文学艺术的繁荣丰富了国人精神文化,影响了周边国家的发展。
1940年钱穆强调“国民应该了解本国的历史”,是为了宏扬民族精神,增强抗战必胜的信心。
结论:
总之,读史可使国民增强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力。示例二
观点:
钱穆认为“国民对本国历史的了解,必附随一种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此观点正确。
论证:
中华文化曾长期领先世界,必然使国民附随一种对中华历史文化的温情与敬意。如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中国的丝织、冶铁技术传入中亚、欧洲,中华文化开始走向世界,促进了世界的进步;唐代丝绸之路海陆并举,茶叶、瓷器、纸张等传播到世界,丰富了世界文化生活,并形成了中华文化圈的格局;宋元时期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传播到欧洲,促进欧洲社会的进步;明代郑和下西洋后,华侨下南洋,带去了中华先进文化,促进了东南亚的开发。
1940年钱穆强调此观点,是为了宏扬民族文化,增强抗战的民族意志精神。
结论:
总之,对中华文明附随一种温情与敬意,必将促进文化认同、民族认同,进而弘扬民族精神。示例三
观点:
钱穆认为“国民对本国历史存有敬意,会减少偏激的虚无主义和自大心态”,此观点正确。
论证:
古代中华文化曾长期领先世界,到明清形成了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对外闭关自守,结果加速了中国的落后。近代中国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主动学习西方,洋务运动学习器物、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学习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思想,中国现代化进程逐步深入,但又出现了“打倒孔家店”全盘西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心态。国民只有对本国历史的深入了解,在存有温情和敬意同时,又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会减少偏激的虚无主义和自大心态。
1940年钱穆强调此观点,是为了宏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抗战胜利的信心。
结论:
总之,只有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历史观,才能增强国民意识,才有可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3、试题改编拓展(相似命题)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梁启超"新史学"论纲的一个突出的部分就是对"中国之旧史"的批判,梁启超认为中国古代史学是"发达"的,但他具体指出"中国之旧史"有"四蔽":
一曰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
二曰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
三曰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
四曰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
——梁启超《新史学》(1902)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观点:
1、传统史学是为封建帝王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国家利益
2、传统史学主要是记录帝王将相,否定人民群众的作用
3、传统史学主要记录过去的史实,忽视当下社会的责任
4、传统史学只关注过去历史事实,忽视对未来社会理想
结论:
1、史学培养国民精神,才能维护国家利益
2、史学重视民众作用,才能推动历史发展
3、史学关注社会现实,才能发挥史学价值
4、史学关注未来理想,才能激励国民奋进【答案】示例一
观点:
梁启超认为“传统史学是为封建帝王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国家利益”,此观点正确。
论证:
中国传统史学发达,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仅成为帝王总结统治经验,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传统史忽视了近代民族观、国家观,进而忽视了国家利益。19世纪末20初,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派掀起变法运动,由于脱离群众,变法失败。为唤醒民族国家意识,1902年梁启超写出了《新史学》,抨击旧史学,提出史学革命,以维护国家利益。
结论:
总之,只有通过新史学培养国民精神,才能维护国家利益,实现民族的振兴。【答案】示例二
观点:
梁启超认为“传统史学主要记录过去的史实,忽视当下社会的责任”,此观点正确。
论证:
中国传统史学发达,如二十四史的编写,一般来说后一朝代写前一朝代的历史,即传统史学主要记录过去的史实,忽视当下社会的责任,传统史学脱离社会现实。19世纪末20初,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派掀起变法运动,由于脱离群众,变法失败。为唤醒国民意识,就要发挥史学的社会作用,因此,1902年梁启超写出了《新史学》,抨击旧史学,提出史学革命。
结论:
总之,只有史学关注社会现实,才能发挥史学价值,推动社会进步。
四、试题预测分析
1、试题材料呈现的方式多样2、试题设问呈现的方式多样①评析:
材料观点---表明态度——持论有据、分析原因、影响——总结升华。
②评述:
叙述观点---表明态度——持论有据、分析原因、影响——总结升华。
③论证:
依据材料、自拟论题(观点)——持论有据、分析原因、影响——总结升华。
④解读:
解读材料、提练观点——持论有据、分析原因、影响——总结升华。
⑤信息
依据材料、提取信息(观点)—-持论有据、说明原因——总结升华。3、试题解法呈现的方式多样
1、论证题重在创新,年年变脸。
2、论证题重在审题,提取观点。
3、论证题重在阐述,持论有据。
4、论证题重在方法,答案多元。
4、试题预测总结 说题小结:
一、试题考点分析
二、试题学情分析
三、试题拓展分析
四、试题预测分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