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回忆我的母亲
教学目标
1.学习回忆录的特点。
2.学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和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3.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4.划分段落层次,掌握文章结构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划分段落层次,掌握文章结构内容。
2.学会运用朴素、简洁、平实的语言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第一课时
激情导入
西方有句谚语:“上帝不能照顾每一个人,于是给每一个家庭派了一位母亲。”一代伟人的成长,也必然离不开母亲对他的深远影响。这篇课文中,朱德总司令深情地回忆了母亲一生的辛劳,读来感人至深。
自主预习案
【课题解析】
“回忆”点明了本文是一篇回忆录。“我的母亲”交代了回忆对象。这篇课文的标题,原来是《母亲的回忆》,刊载在1944年4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上。1983年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了《朱德选集》,该文题目改为《回忆我的母亲》。
自主预习案
【走近作者】
朱德(1886~1976),是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朱德同志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
【字词梳理】
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带点字注音。
佃农( )祖籍( )私塾( )
溺死( )和蔼( )差役(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私shú( ) 劳lù( ) yá( )门
和mù( ) 蛮hèng( ) liáo( )叙
diàn
jí
shú
nì
ǎi
chāi
塾
碌
衙
睦
横
聊
自主预习案
【字词梳理】
3.根据所给意思写出相应词语。
【 】姑且谈谈。聊,姑且。
【 】安慰勉励。
【 】不停地劳动(耕作)。辍,停。
【 】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 】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 】靠剥削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 】尽量节省。节,减省;缩,缩减。
聊叙
慰勉
不辍劳作
任劳任怨
宽厚仁慈
为富不仁
节衣缩食
课文朗读
自主预习案
【文本初读,整体感知】
(1)什么叫回忆录?
回忆录主要属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几件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2)文章可分几个部分?全文共有17段,从哪一段开始回忆往事,到哪一段结束?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大意。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从第2段开始回忆往事,至第15段结束。这是文章第二部分。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
合作探究案
1.朗读(2~15)段,思考作者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
一是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的态度,二是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对压迫者反抗以及对作者参加革命的支持和慰勉。
2.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表现在哪些事上?
(2~5)段写母亲整日劳动,样样能干。(6~7)段写母亲勤俭持家,任劳任怨,与家人和睦相处。
合作探究案
3.朗读(8~15)段主要写了哪四件事?
第一件事:乙未年(1895年)地主逼着退佃,又加天灾,家庭受到“最悲惨的一次遭遇”,在灾难面前,母亲没有退却,不但“没有灰心”,反而还增强了“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并“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
第二件事,庚子年(1900年)前后,四川饥民“吃大户”,农民的自发抗争,遭到了黑暗社会“官兵”的血腥镇压,“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这两件事放在第8段中写,没有分开,时间先后顺序有颠倒,同学们要注意。)
第三件事,1905年是“支撑门户”,节衣缩食,送子读书。
第四件事是1908年对儿子宣传科学和民主思想,献身于革命事业,不但不反对,还给他许多“慰勉”。(这两件事是分别在第9、10段中写的。)
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看到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品质,也体会到了母亲的平凡及伟大。我们从心中一定会对母亲产生敬佩之情。
板书设计
整日劳碌 任劳任怨
聪明能干 坚韧顽强
送子读书 期望成功
给予慰勉 支持革命
回忆我的母亲
勤劳的母亲
革命的母亲
第二课时
激情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本课的生字生词,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分析,掌握了文章的结构层次,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课文内容。
合作探究案
(一)文本探究
(1)朗读(14~15)段,作者为什么要感谢母亲?
作者两次强调“我应该感谢母亲”,是因为母亲给了作者受用一生的财富。它们使作者走上了革命之路,养成了良好习惯,锤炼了革命意志。中国革命和这些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是分不开的,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就是对劳动人民的感激和赞颂。
(2)文章饱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哪些丰富感情?
有“爱”“敬”“哀”“思念”“怀念”“歌颂”“赞扬”“感谢”等等。其中,“爱”是基本感情,是贯穿全文的感情。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爱,而哀思母亲,敬重母亲,歌颂母亲,感谢母亲,唱出一支对母亲的深情赞歌。
合作探究案
(一)文本探究
(3)母亲有哪些优秀品质,这些品质是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
母亲勤劳:第4段,第5段,第13段;如“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还能挑水挑粪”,“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俭朴能干:第6段,第12段;如母亲做的饭菜、做的衣服等;儿子是总司令,母亲晚年依然过着以前俭朴的生活。
宽厚仁慈:第7段;如母亲“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没有打骂……相处都很和睦”。
坚强不屈:第8段;对于家里最悲惨的遭遇,母亲没有灰心。
同情革命:第10段。
支持革命:第12段
合作探究案
(二)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说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1)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事例典型,没有溢美之词,却十分生动感人。
(2)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表达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真实、真挚,充满了无比怀念之情。
(3)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远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在现实生活中,失去亲人的情感是无须多加修饰的。此段平白如话,把丧母的悲痛表达得十分深切。
合作探究案
(三)写作借鉴
本文采取了什么样的叙事方法?采用这样的叙事方法有什么作用?
采用了倒叙和顺序相结合的方法,作者从母亲的去世写起,这对母亲的一生来讲,当然是最后发生的事,所以是倒叙。接着回忆母亲一生的事迹(按时间顺序来写)。作者将倒叙和顺叙结合起来,使文章脉络清楚,衔接自然。
迁移拓展
“文如其人”,朱总司令朴实、谦逊、忠厚诚恳,写出的文章也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激情澎湃的语言,没有运用很多的修辞手法。有人因此认为本文不是一篇好文章,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你的看法。
文中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和慷慨激昂的词句去描写、赞颂母亲。但是,在那平实的叙述中,在那简洁、朴素的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如“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这些都是发自肺腑之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课堂小结
没有轰轰烈烈,只有默默无闻;没有经天纬地,只有平平淡淡;没有显赫光耀,只有爱如潮涌。妈妈,在我回眸之处,才发觉您是那永远的刻骨铭心。母亲,我真的真的很爱你!
板书设计
(1)沉痛悼念,引出回忆
(2~13)母亲勤劳一生,歌颂母亲美德
(14~17)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表达作者
继续革命的决心
回忆
我的
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