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9张PPT。牡丹花的颜色“人们曾经认为两个个体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就像把一瓶蓝墨水和一瓶红墨水倒在一起,混合液是另外一种颜色,再也无法分出蓝色和红色,这种观点也称做融合遗传。”+你赞同这种观点吗?红 + 白 = 粉红高 + 矮 = 不高不矮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孟德尔(G.Mendel,1822---1884)是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年轻时进入修道院。
1851年被派到维也纳大学学习。
1854年返回修道院任职。
1857年开始在修道院的花园做豌豆遗传试验。1865年发表了题为“植物杂交实验”的划时代论文。但当时并未引起人们注意。
直到1900年才引起遗传学家、育种家的高度重视,现代遗传学迅速发展起来。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一、孟德尔(G.J.Mendel,1822--1884)豌 豆(一)实验材料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两性花花的类型单性花雄蕊雌蕊雌花雄花 异花传粉(不同植株的传粉叫杂交) 自花传粉(自交)自交:植物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交配方式正交、反交。若甲为父本,乙为母本为正交,则为乙父本,甲为母本为反交。杂交:不同表现类型的个体间交配的过程。父本母本正交反交父本母本符号:?符号:×包括:为何选豌豆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
(阅读P2-3,1min)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特点1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特点2 豌豆许多易于区分的性状,且这些性状能够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此概念的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
同一性状:茎的高度
不同表现类型:
高茎1.5~2.0米,矮茎0.3米左右 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
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C.绵羊的长毛和细毛
D.马的白毛和鼠的褐毛B豌豆的优点自花传粉、闭花受粉,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且这些性状能够稳定地遗传给后代。易观察和分析。繁殖周期短,产生后代多。想一想:如何使豌豆进行杂交呢?人工异花授粉示意图1、雄蕊未成熟时,去雄2、套袋3、人工传粉4、授粉5、套袋思考: 1.为什么要在雄蕊未成熟
时去雄?
2.为什么要套上纸袋?避免自花传粉避免其他花粉的干扰接受花粉—母本提供花粉—父本(二)实验过程孟德尔选择了豌豆作为遗传试验材料,找出了七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他还发现一棵植株或种子上有多对相对性状。这么多的性状,该如何研究呢?你是如何思考的?简单复杂一对相对性状多对相对性状高茎为母本(二)实验过程问:实验结果会不会与高茎做母本有关?高茎矮茎P×(杂交)高茎F1(子一代)(亲本)高茎矮茎P×(杂交)高茎F1(子一代)(亲本)矮茎高茎P×(杂交)高茎F1(亲本)(子一代)正交反交高茎矮茎P×(杂交)高茎F1(子一代)(亲本)为什么子一代中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高茎),而不表现另一个亲本的性状或不高不矮?高茎F1(自交)高茎矮茎F2(子二代)在F1代中,另一个亲本的性状是永远消失了还是暂时隐藏起来了呢?显性性状隐性性状这种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叫做性状分离高茎F1(自交)高茎矮茎F2(子二代)3 ∶ 1F2中的3:1是不是巧合呢?787 277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数据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 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如用大写D表示) 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如用小写d表示)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纯种高茎豌豆:纯种矮茎豌豆:DDdd纯合子:杂合子:F1高茎豌豆:Dd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分析图解P×F1配子高茎DDddDdDd高茎矮茎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F1×F2配子 高 高 高 矮DdDdDdDdDDDdDddd高茎高茎1 : 2 : 1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3 下列为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现象的假设性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B.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互不融合
C.在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生物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D下列有关纯合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由相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受精发育而来
B.连续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
C.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D.只能产生一种雌配子或雄配子C假说能解释实验的结果,是否意味提出的假说就是正确的?F1(Dd)形成的配子D:d=1:1,配子结合是随机的。 孟德尔假说的关键如何设计实验验证?F1与什么个体杂交?让F1与隐性亲本杂交,来检测F1类型的实验方法——测交。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测交请写出遗传图解,
预测实验结果。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DdddDd配子高茎矮茎测交测交后代1 : 1请写出遗传图解,
预测实验结果。×隐性植株的优点:
1、不掩盖其他性状。
2、隐性性状肯定为纯合子,易于选材,分析遗传因子组成。三、分离定律的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__________,不相_______;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______,______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_____遗传给后代成对存在融合分离分离配子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
⒈真核生物; ⒉有性生殖的生物;
⒊细胞核遗传;⒋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几组比例中,最能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F2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为3∶1
B.F1产生两种配子的数量比为1∶1
C.F2 3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数量比为1∶2∶1
D.测交后代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为1∶1B发现问题性状分离=3∶1。推理: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类型,比例= 1∶1。验证:完成测交实验。推理正确。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四、研究方法得出结论假设是正确的。演绎过程是哪一步?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演绎”过程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出现了3∶1性状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1∶2∶1C技能训练:有一株高茎豌豆,想知道它的遗传因子组成,请简要叙述程序设计思路?方法1:测交方法2:自交(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此方法更简单)方法3 :花粉鉴定法(十分特殊的情况)F1产生两种类型配子的实验证据:水稻的非糯性(W)与糯性(w)是一对相对性状。前者花粉含直链淀粉,遇I2变蓝;后者花粉含支链淀粉,遇I2不变蓝。WW与ww杂交的F1代产生的花粉,滴加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颜色是:蓝色:红棕色=1:1名词小结亲代与子代
杂交与自交
正交与反交
性状与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遗传因子
隐性遗传因子纯合子与杂合子
配子
性状分离
去雄
遗传图谱中的符号:
P:
♀: :
×:
F1:
F2:亲本母本父本杂交: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子一代子二代作业:
1.完成点金训练;
2.完成课本第8页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