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8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8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6-20 14:5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看不见的水三月的天空下着小雨,淅沥沥下个不停……
雨何处来又要到那里去?
物态变化(1)
--熔化和凝固最美中国之雾凇-- 音乐短片
http://v.yinyuetai.com/video/851050复习目标1.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
2.知道晶体、非晶体的区别、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3.能有关知识的解释热现象。使用方法单位国际单位:开尔文(K)T=t+273K
常用单位:摄氏度(℃) 规定方法: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100℃。在0℃和100℃之间分为100个等份每一份就1℃。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种类实验室用温度计 -20℃~110℃ 1℃寒暑表 -30℃~50℃ 1℃ 体温计35℃~42℃ 0.1℃ 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一、温 度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
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 会儿,待温
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
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右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2.体温计的示数是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
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37℃和39℃的病人
的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 )
A.37℃和38℃ B.38℃和39℃
C.37℃和38℃ D.37℃和37℃
3.按温度计的使用要求,将下列步骤按正确的操作顺 序排列(用字母代号)_______
A.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接触一段时间
B.选量程适当的温度计
C.从待测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D.估计待测液体的温度
E.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待测液体中
F.观察温度计的示数,作好记录
固态 液态 气态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凝华(放热)升华(吸热)物 态 变 化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吸热):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在研究固体熔化规律实验要注意哪些问题?晶体的熔化过程温度℃时间min温度℃时间min非晶体的熔化过程ABCD 请描述晶体熔化时,处在AB、BC、CD阶段的状态。晶体凝固过程非晶体凝固过程温度℃温度℃时间min时间min2、凝固(放热):物质从液态变成
固态的过程 .1、晶体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必要条件有哪些?
2、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有什么特点?讨论:三、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有什么不同点?
2、举例日常生活、
生产中有哪些是晶
体和非晶体。
3、黑龙江北部最低气温曾经达到-52.3℃,这是还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应该使用什么液体温度计?1 .用图像来描述物理现象,是物理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简单明了。你能从右图中读出哪些物理信息? 甲是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逐渐升高。  乙是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它的熔点是210 ℃,熔化时间约为3分钟。AB段:固态、吸热升温过程 BC段:固液共存态、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乙物质在B时刻是固态,C时刻是固液共存态。CD段:液态、吸热升温过程 2、在严寒的冬季,张二兴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3.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
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凝固点是45℃
B.在EF段,该物质温度不变,内能减少
C.在t=14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该物质第6min的内能等于第13min的内能4、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
B.由图乙知,M、N
肯定都是晶体
C.由图乙知,M、N
肯定都是非晶体
D.由图乙知,M肯定是
晶体,N肯定是非晶体
5.表中列出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据此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B?在零下255 ℃时,氢是固态
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零下40 ℃的气温
D?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6、如下图所示,谢之倩同学用此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1)实验时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试管底部,则测得试管内物质的温度值偏__________。
(2)为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宜选用较大的冰块还是较小的冰块? 。
(3)如果将冰块换成石蜡和海波做同样的实验,如图所示,a、b是小明绘制的石蜡和海波的熔化图像,则 是海波的熔化图像,判断的依据是: 。a b7、在做“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时,张小翰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描绘成如图乙所示的图象.(1)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2)BC 段表明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态.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3)该物质在AB 段的比热容比CD 段的比热容__________.
(4)另一个小组为了使物质更快受热,实验装置如图丙所示,你认
为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丙8、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小鹿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简易棉花糖机。取少量蔗糖置于侧壁扎有几排小孔的易拉罐内,闭合开关,电动机带动易拉罐转动,并用酒精灯对易拉罐底部进行加热。
(1)加热过程中,蔗糖颗粒变成液态糖浆,糖浆从易拉罐侧壁的小孔中被甩出后,由于糖浆具有____继续前进,遇冷变成丝状糖絮,用筷子收集到棉花糖。
(2)上述制取棉花糖的整个过程中,蔗糖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
(3)小鹿发现在操作过程中因无法
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导致不能调
节易拉罐的转速,从而影响糖浆变成
糖絮的效果。请你针对电路装置提出
一条可行的改进措施:_____。
9.专家研究表明,气温不同,积雪的厚薄不同,对行车的危害也不一样。当积雪厚度在5-15cm,气温在0℃左右时,汽车最容易发生事故。因为在这种条件下,路面上的积雪常会呈“夜冻昼化”状态,此时,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以避免“夜冻昼化”现象,即在气温相同的情况下,融化了的积雪不再结冰,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针对这一现象,做一份探究实验报告.(1)提出问题:在相同气温条件下,为什么水不再结冰了? (2)猜想假设:在气温相同条件下,撒盐后水的凝固点降低了。 (3)设计实验:
  主要器材和装置:透明的冰箱,三只烧杯,足量水,一些盐,三支温度计。
实验步骤:
①在三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加入____的纯水。
②在甲容器中不加盐,乙容器中加10℅盐,丙容器中加20℅盐,充分搅拌让盐全部溶化。
③把三个容器同时放进冰箱的冷冻室的同一层上,每隔一定时间观察一次并记录结果;
(4)请设计实验记录表格:(5)华晨语同学根据实验记录描绘的图像如图,请画
出甲容器中图像,并在已画图像中的两条水平线
上注上乙、丙。



(6)分析与交流:除了在路面上撒盐外,你还有
什么常用的办法,可以避免减少交通事故,这样
做的道理是什么?温度/℃时间/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