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科学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科学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6-20 10:46:51

文档简介

2019年杭州市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
科学
考生须知:
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并在纸卷首页指定位置位置写上姓名和座
位号
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答题,写在其它地方无效。答题方式详见答题纸上的说
明。
考试结束后,试题卷和答题纸一并上交。
如需画图作答,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图形线条描黑。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0:
16
Na:
23
S:
40
Ca:40
Cu:64)
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答案】C
[解析]
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故A正确;
甲烷可以在氧气中燃烧,故B正确;
液态氧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故C错误;
题干中火箭发动机用的就是液态氧和液态甲烷,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
故D正确;
故选C
(
1
/16
)
【答案】C
[解析]
常温常压下水是比较稳定的,不会发生分解反应,在通电条件下才会分解,故A错
误;
电解水的最终产物是氢分子和氧分子,故B错误;
图示中有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氢原子、氧原子,其中分子由原子构成,最小
微粒在氢原子和氧原子中’
一个氢原子中只有一个质子,一个氧原子中有8个质子,因
此氢原子最小,故C正确;
产生氧气的方法有很多种,氧原子可以在其他条件下转化为氧分子,故D错误;
故选C?
【答案】A
【解析】A.雄蕊花药里的花粉散落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传粉的方
式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自花传粉是指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传粉方式;
题干“豌豆植株在花瓣打开前雄蕊中的花粉就会从花药中散出来,落在雌蕊的柱头上”
是在同一朵花中完成的,符合自花传粉的定义,故A正确;
异花传粉指花粉依靠昆虫、风等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传粉方式,不符
合题意,故B错误;
人工授粉是指用人工方法把植物雄蕊上的花粉传送到雌蕊的柱头上以提髙坐果率的
措施,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风力传粉是指雄蕊上的花粉借助风的作用传到其他花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不符合
题意,故D错误;
故选A。
【答案】D
[解析]
2/16
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呈囊状,它的功能主要是暂时C:存食物,故A正确;
胃壁中有发达的平滑肌层,能不断蠕动促进食物与胃液的混合,故B正确;
胃壁中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而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和胃酸,因此具有杀菌、消化、
保护胃壁等作用,故C正确;
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的消化酶是胃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初步消化成多肽,之后进
入小肠,在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彻底消化成氨基酸。脂肪是在小肠中的肠液、胰液和胆
汁的作用下消化的,故D错误;
故选D。
【答案】D
[解析]
一名初中生的质量约为50kg,所以对地面的压力约为F=G=mg=50kg
x
10N/kg=500N,
初中生的每只鞋底长约为25cm,宽约为8cm,所以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
,故选D
【答案】C
[解析]
由题干可知’鸟类中具有细长嘴型的个体不断增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变异是不定
向的,故A错误;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故B错误;
由于昆虫栖息场所在树洞里,所以嘴型细长的鸟类更容易吃到昆虫而生存繁衍下来,
嘴型厚短的鸟类不容易吃到昆虫而被淘汰,所以嘴型细长的鸟类的占比增加,故C正确;
用进废退是拉马克的理论,而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基因不变,生物的性状也
不会改变,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C
【解析】
预防接种是把减毒或脱毒的病菌、病毒等注射到人体,从而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产生相应的抗体,是主动免疫#而抗蛇毒血清里面存在的是抗体,是属于被动免疫,故
A错误;
抗蛇毒血清不属于疫苗,故B错误;
0.人工免疫包括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被动免疫是注射同种或异种抗体获得免疫
力的方法,所以注射抗蛇毒血清属于被动免疫,因此也属于人工免疫,故C正确;
D.抗蛇毒血清里就是相应的蛇毒抗体,故D错误?
故选C。
8.【答案】B
[解析]
血红蛋白在高浓度氧气下与氧气结合,低浓度氧气下与氧气分离。在静脉血中,氧气浓
度较低,血红蛋白易与氧气结合。甲为肺动脉,内流静脉血;乙为肺静脉,内流动脉血;
丙为主动脉和各级动脉,内流动脉血;丁为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
故选B。
9.【答案】B
【解析】
A运动是月球公转运动’
A错误;
B运动是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现象:昼夜交替和时间交替,
B正确;
C运动是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现象: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
C職
D运动是彗星运动,D错误;
故选D。
10.【答案】B
【解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叫做酸。酸都能电离出H+
离子,因而酸具有酸的通性。包括酸酸碱指示剂反应,酸+活泼金属=盐+氢气,酸+金
属氧化物=盐+水,酸+碱=盐+水,酸+盐=新盐+新酸等性质。
氧化铁能与稀盐酸或者稀硫酸反应生成对应的铁盐和水’对应了与酸+金属氧化物=
盐+水的通性,故①正确;
锌是排在氢前的活泼金属,能够与稀盐酸或者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盐,对应了酸+
活泼金属=盐+氢气的性质,故②正确;
氢氧化铜属于碱,能够与稀盐酸或者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对应了酸+碱=盐+水的
性质,故③正确;
氯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沉淀,不与盐酸反应。不符合题意,故④错误;
故选B。
11.【答案】D
【解析】A.B.C.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其值的大小只取决于物质本身,与物
体质量大小、温度改变的多少及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且每种物质都有自己
的比热容,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的比热容在同一状态下相同,不同状
态下可能不同’故选项A.B.C.错误;
D.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C或降低VC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
比热容,由定义可知,D正确;
故选D,
12.【答案】A
【解析】图(1)说明现在的高山板块原本是海洋板块,属于海陆变迁,反映出了地壳
是在运动的。图(2)岩石的断裂是地壳垂直运动的结果,反映出了地壳是在运动的。
(
4
/16
)
(
3
/16
)
图(3)岩层的弯曲是是地壳水平运动挤压的结果,反映出了地壳是在运动的?图(4)
风蚀的岩石反映的是风力对地貌的影响,不能反映出地壳的运动。
故选A。
13.【答案】D
【解析】
①一②过程中水不断减少,氯化钠未析出,所以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越来越大,故A
错误;
②一③过程中,温度没有改变.所以溶解度不变,故B错误;
③一④过程中,③状态时已经达到了该温度下的饱和,④状态是升温状态下的饱和
溶液,氯化钠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所以水的质量分数减小,故C错误;
②一④过程中,温度先不变,饱和溶液溶解度不变,所以质量分数不变,后升温,
溶解度变大,溶液仍饱和,所以质量分数变大,故D正确。
【答案】B
[解析]
相对运动都不考虑水流速度,木桶相当于静止,甲船乙船离木桶的距离就是速度计上的
速度乘以时间’所以都是30千米。
故选B。
【答案】A
【解析】如图可知,甲为近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
故选A。
16.【答案】B
6/16
【解析】
鋈是银白色铜合金,其主要成分是铜、锌、镍等金属单质,属于金属材料,故A正
确;
鋈的主要成分是铜、锌、镍等金属单质,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不能在足量稀盐酸
中全部溶解,故B错误;
Ni2S3中镶元素呈+3价,故C正确;
黑铜矿(主要成分是CuO)
SS木炭共热发生还原反应,能生成单质铜,故D正确;
故选D。
【答案】C
【解析】如图所示,甲乙两图中均为两相同的条形磁体,故根据整体法分析可是,甲乙
两图中磁体对桌面的压力均为两块磁体的重力大小,故相同,
故选C。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若没有大气层,则日出会延迟,日落会提前.
故选C。
【答案】D
[解析]
7/16
(
8
/16
)
(
9
/16
)
氯化钠可溶而泥沙不溶于水,应该用过滤,故A错误;
酒精能与水任意比互溶,分离水和酒精的混合物,应该利用两者沸点不同,蒸馏分
离,故B错误;
与碳酸钠反应的是酸中的氢离子,利用酸根离子鉴别’用银离子鉴定氯离子,用钡
离子鉴定硫酸根离子,故C错误;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铁的金属性大于铜,Fe
+
CuS04
=
FeS04+Cu,故D正确;
故选D,
【答案】C
[解析]
量筒量取蒸馏水可以直观看到两区的体积,不属于无法观测内容的情况,故A错误;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可在视野中看见细胞的详细结构不属于无法观测,故B错误;
金属箔内容无法探知,使用α粒子作为输入信息,从α粒子三种不同的出现情况去
推测原子结构,符合黑箱法,故C正确;
利用弹簧测力计得出的直观数据,利用转换法,把拉力数值等于重力等到答案,故
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6分)
【答案】(1)食物链是在生态系统中各生物因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虾与虾
幼体不存在捕食关系,所以不能算作一条食物链。
⑵6⑶先增加后减少(4)分解者
【解析】(1)食物链是在生态系统中各生物因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虾与虾幼体
不存在捕食关系’所以不能算作一条食物链;
⑵由题分析可知,图中属于植食性动物即属于第二营养级的有牡蛎、桡足类、虾,
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
⑶若人类大量捕搜牡蛎,因为牡蛎、虾、桡足类都以微藻为食,属于竞争关系,而
虾又以桡足类为食,若牡蛎数量减少,则桡足类数量増加,导致最终虾的数量增加,会
相互抢夺食物,种间竞争激烈,导致其数量减少;
(4)从生态系统成分分析,图中缺少的食物成分是分解者。
22.【答案】⑴气孔⑵⑶
韧皮部⑷该植物中含有14C同位素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被氧化分解成含有的二氧化碳,丙通过气孔
被被释放到周围的空气中?
【解析】⑴14co2主要是气孔进入到叶片中,进行光合作用;
⑵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氧嫌十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有机物是通过軔皮部中的筛管自上而下从叶片运输到根部,故14C主要是通过茎
中的軔皮部中筛管运输;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还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到空气中。
【答案】(1)
8,10;
(2)小于
【解析】⑴180的质子数为原子序数,即8;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质量数-原子序
数=18-8=10;
由反应C02+Ca0
=
CaC03可知,C02中的氧元素最终全部转化为CaC03中的氧,
因此C02中所含氧元素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的生成的CaC03的质量也小,故答案为:小
于。
【答案】(1)
4Fe+6H20+302=4Fe(0H)3
⑵氧化海绵铁中多孔隙,增大了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反应速率
【解析】(1)含Fe的红褐色氢氧化物为Fe(OH)3,因此反应物为Fe、02、H20,通过
化合反应得到
Fe(OH)3>
故答案为:
4Fe+302+6H20=4Fe(0H)3;
氧气的化合价降低,在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海绵铁疏松多孔,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
反应速率较髙,故答案为:海绵铁疏松多孔,增大了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反应
速率。
【答案】晶体;
80;吸热;大于;
【解析】由图可知,图像中有一段时间该物质温度不变,说明该物质有熔点,为晶体,
熔点为80°C,在熔化过程中,该物质不断吸收热量,从固态到固液共存再到液态;由
图可知,相同时间内,固体温度的变化大于液体,根据公式2
=
^吩2-0可知,固态
的比热小于液态的比热。
【答案】(1)竖直向下;(2)
2.5kg;
(3)
10。
[解析]
右侧物体刚落地时,木块在竖直筒内向上运动,受到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
木块自由释放时做匀速运动,此时受力平衡,木块受到重力和竖直筒对它的滑动
摩擦f,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大小为f=G木;木块在物体牵引作用下向上作
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木、绳子对它向上的拉力T以及筒对它向下
的摩擦力f,由于受力平衡可得f+G木=T,解得G木=25N,m木=2.5kg.
右侧物体重力
G物=m

g=5kg
x
10N/kg=50N,
W=G

h=50N
x
o.2m=10J。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2分)
【答案】
比较各组蝌钭的生长发育情况,从而比较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⑵①一定浓度的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②甲状腺激素水平过高
时会让蝌蚪死亡(合理即可);
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3组蝌钭投喂甲状腺抑制剂,甲状腺激素不
足’从而阻止蝌蚪发育成青蛙。
【解析】
本实验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而蝌蚪的平均体长,前后肢
的生长情况等指标能够反映蝌蚪生长发育的状况,从而比较各组蝌蚪的生长发育状况;
4号是空白对照组,1号投喂甲状腺激素6mg/天,第7周1号玻璃缸中的蝌蚪全部
死亡,说明过髙浓度的甲状腺激素会导致蝌蚪死亡;
2号投喂甲状腺激素2mg/天,第3
周时平均体长比第4组明显增加,且出现后肢;第7周时全部存活且均出现前后肢,比
4组的蝌蚪发育速度明显加快,说明一定浓度的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合
理即可)。
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3组蝌钭投喂甲状腺抑制剂,甲状腺激素不
足导致无法正常发育’但不会死亡,故蝌蚪正常发育成青蛙,而是继续生长成为巨型蝌
蚪。
【答案】(1)
Na2C03⑵步骤①D中氢氧化钠溶液倒吸入B和二氧化碳反应导致
装置内压强减小,打开C装置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稀硫酸倒吸人B和D,B中的
Na2C03和倒吸入的H2S04反应产生C02,和倒吸的稀硫酸形成对流,故而引发风哨振动鸣
叫。
【解析】(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答案为Na2C03.
步骤①D中氢氧化钠溶液倒吸入B和二氧化碳反应导致装置内压强减小,打开
K2,,C装置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稀硫酸倒吸人B和D,B中的Na2C03和倒吸入的H2S04
反应产生C02,和倒吸的稀硫酸形成对流,故而引发风哨振动鸣叫。
反应后B和D中溶液都变成无色,说明B和D溶液均呈中性,溶质为Na2S04.
硫酸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
H2S04
+
2Na0H=Na2S04+2H20
98
80
200
x
a%
200
x
b%
根据题意得,应有200xa%>200xb%,故a%>b%.
【答案】(1)
2Cu、2H20
(2)②③④①⑶②⑷取最后一次的洗涤液,检测
pH是否等于7
【解析】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出现红色金属单质铜,多余的氢和氧结合生成
7jC,故答案为2Cu、2H20;
⑵热还原操作中首先应通氢气排除其他气体’然后再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反应结
束后为避免热的铜被氧气氧化,则需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氢气至生成物冷却。故答案
为②③④①;
题干中实验现象①出现紫红色物体证明铜元素被还原,不能证明氢气发生化学变
化,②中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证明反应产生水,说明氢气转化成水,发生的化学变化。
故选②
由于生成物中含氢氧化钠和铜的混合物,多次洗涤除去氢氧化钠,判断洗涤干净
的操作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检测其pH,若为中性,则证明洗涤干净。
【答案】(1)
B端(2)
0
20
0.3
(3)
40
(4)不均匀
当待测电阻成比例增大时,电流表示数不会成比例减小。
【解析】(1)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应处于最大阻值处。
M,N直接用导线连接,电阻为0,故电流表满偏时刻度示数为0。此时滑动变阻器
电阻为12V/0.6A=20欧。若待测电阻为0欧时,电阻总电阻为40欧,此时电流表示
数为0.3安
电流表示数为0.2安时,电路总电阻为60欧,减去滑动变阻器20欧,故待测电
阻为40欧
当待测电阻为0欧、20欧、40欧时。电流表示数分别为0.6安、0.3安、0.2安。
并不成比例,故刻度不均匀。
【答案】
变大;(2)变小;(3)平面;当液面相平时,橡皮膜内外水压相同,上下两方
液体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使橡皮膜水平。
[解析】
12/16
(
#
/16
)
(
13
/16
)
(1)随着试管内水量的增加,橡皮膜上部受到的压强增大,下部压强不变,内外压力
差越来越大,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变大;
(2)
随着玻璃管下移,橡皮膜上部受到压强不变,下部受到的压强增大’内外压力差
减小,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变小;
(3)
当玻璃管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上下两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相同,上下两方液
体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使橡皮膜水平。
【答案】(一)(1)同种驱蚊液对不同龄蚕毒性不同
(2)最好使用第二种,第二种驱蚊液对不同蚕龄的蚕的毒性最小,成活率最髙
(二)
随着风扇的转动,风扇处流速大压强小,由于大气压的原理蚊子被吸人灯内
(三)
D
【解析】(一)(D从表中信息可知,同种驱蚊液对不同龄蚕成活率的影响不同?
(2)表中信息可知,二号驱蚊液对蚕成活率影响最小,故建议使用二号驱蚊液。
(二)
从图中可知,风扇转动导致内容流速变大,压强变小,由于大气压的作用蚊子将
被吸入灭蚊灯中。
(三)
A■感冒是呼吸道传染病,不能通过蚊子传播’故A错误;
细菌性痢疾是消化道传染病,不能通过蚊子传播,故B错误;
狂犬病是接触性传染病,不能通过蚊子传播,故C错误;
疟疾是血液传染病’可通过蚊子传播,故D正确;
故选D。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2分)
【答案】(1)
L1:L2=m2:
m1
(2)仍然平衡(推导过程见解析)。
【答案】(1)
0.8N;
(2)
2:
3。
35.【答案】(1)
150J;
(2)
当电动机的转子突然被卡住时,电能不再转化为机械能,而全部转化为内能,电
路中的电流会很大,发热很多,所以电动机容易烧坏。
[解析]
(1)
(
14
/16
)
(3)当电动机的转子突然被卡住时,电能不再转化为机械能,而全部转化为内能,电
路中的电流会很大,发热很多,所以电动机容易烧坏。
【答案】⑴N2⑵8.25万吨
【解析】⑴空气中氮气含量高达百分之七十八,可以通过分离空气直接得到的氮气。
(2)解设若需要合成8.5万吨氨,需要消耗H2的质量为x
6
34
X
8.5万吨
6/x=34/8.5万吨
X=1.5万吨
因为如果原料气H2用天然气来制取,理论上每生产1吨H2会同时产生5.5吨
C02,所以改用新方法制取原料气H2可以减少排放C02的质量为1.5
5.5万吨
=8.25万吨。
【答案】
(1)消费者;(2)
2;
(3)如图;化学能转化为电能;(4)生物质能所占比例增加,
石油所占比例减少;
[解析]
因为水葫芦象甲以水葫芦为食物,根据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分类,生态系统消费者
主要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各种动物,包括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寄生动物
等,故水葫芦象甲为消费者;
溶液配制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配制后的溶液质量为m,所以
Ikgx30%
=
mxl0%,得m
=
3kg,所以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3千克-1千克=2千克,
故为2;
如图甲可知,质子从左向右移动,左边电极带负电,右边电极带正电,所以a为
电池负极,b为电池正极;利用乙醇燃料发电,所以该电池的发电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
电能;
该地区又要推广以乙醇燃料电池作为汽车动力,所以未来生物质能所占比例会增
加。2019年杭州市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考试
科学
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在试卷首页的指定位置写上姓名和座位号
3.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答题,写在其它地方无效。答题方式评见答题纸上的说明
4.考试结来后,试题卷和答题纸一并上交
5.如需画图作答,必质用黑色字造的钢笔或签字笔将图形线条描黑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Ca:40Cu:64
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据报道,我省某民营企业研发的“天的”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这种火箭发动机用液态氧、液态甲烧作燃料,多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烧是有机物B.甲烷具有可燃性
C.激态氧是由氧原子直接构成的
D.一定条件下液态氧和液态甲烷能发生化学反应
2.如图是教材中用来表示电解水过程的示意图(其中“O”、“●”分别表示H原子和O原子)。分析示意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常温常压下水可以发生分解反应B.电解水的最终产物是H、O原子
C.H原子是图示微粒中的最小微粒D.O原子只有在通电条件下才能转化为O2分子
3.繁殖季节,疏豆植株在花瓣打开前雄蕊中的花粉就会从花药中散出来,落在雌落的柱头上。这一过程称为(

A.自花传粉
B.异花传粉
C.人工授粉
D.风力传粉
4.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下列有关胃的形态和功能表述错误的是(

A.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利于暂时贮存食物
B.胃壁中有发达的平滑肌层,能不断蠕动促进食物与胃液的混合
C.胃壁中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具有杀菌、消化等作用
D.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消化酶,能完全消化食物中的脂肪
5.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的一位初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强大约为(

A.1250帕B.2500帕C.5000帕D.12500帕
6.某一鸟类种群中具有嘴型细长、厚短等不同类型的个体,皆以树洞里的昆虫为食。数百年后.生活在这一地区的该鸟类种群中嘴型细长的个体比例明显增加。根据自然选择理论解释此种现象,下列最合理的一项是(

A.嘴型细长的鸟是为适应特定环境而定向变异产生的
B.昆虫栖息场所对鸟类的嘴型起到了不定向的选择作用
C.嘴型细长的鸟在种群中所占比例增加受昆虫栖息场所的影响
D.嘴型厚短的马为了要吃到树洞里的昆虫而努力使嘴型变得细长
7.将减毒处理的蛇毒注射到马体内,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重复注射。重复注射若干次后,可从这些马的血液中
获得抗蛇毒血清。被毒蛇咬伤的患者,医生会注射抗蛇毒血清到患者体内,以减轻蛇毒的毒性。下列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

A.给患者注射抗蛇毒血清的方式称为预防接种
B.抗蛇毒血清本质上是一种高效的蛇海投菌
C.上述治疗毒蛇咬伤的方式属于人工免疫
D.注射抗蛇毒血清的目的是引发患者产生抗蛇毒抗体
8.如图是人体内血液离开左心室,经消化器官再回到左心房的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血管内血液流动方向。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易与氧结合的血管是(

A.甲和乙B.甲和丁
C.丙和丁
D.乙和丙
9.如图是太阳系部分天体的运行模式图,地球上每天的昼夜交替主要与图中的哪一运动有关(

B.B运动
A.A运动
C.C运动
D.D运动
10.在①氧化铁②金属锌③氢氧化铜④氯化钡溶液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稀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11.对于同一物态的某种物质,根据C=得知(

A.比热跟热量成正比B.比热跟质量成反比
C.比热跟温度变化成反比D.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质量与温度变化的乘积之比是个恒量
12.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壳是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

(1)高山上的岩层中发(2)峭壁上岩层(3)采石场上弯(4)风蚀的岩石
现海洋生物化石断裂的痕迹曲的岩层
A.(1)(2)(3)B.(1)(2)(4)C.(1)(3)(4)D.(2)(3)(4)
13.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在③→④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
14.流速为5千米/时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浮的木桶,甲、乙两船同时从木桶位置出发,以如图所示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分别逆流、顺流而行,1小时后两船离木桶的距离(

A.甲船25千米,乙船35千米
B.甲脑30千米,乙船30千米
C.甲船35千米,乙船30千米
D.无法确定
15.关于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近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B.乙为近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
C.甲为远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D.乙为远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
16.有一种在古籍里称为鋈的银白色铜合金,是占代云南、四川地区的特产,其主要成分是铜、锌、镍等金属单质。炼制时需要黑铜矿(主要成分是CuO)、硫化镍矿(主要成分是Ni2S3)等多种矿物。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鋈属于金属材料B.经的样品在足量稀盐酸中能全部溶解
C.Ni2S3中镍元素呈+3价D.黑铜矿跟木炭共热能生成单质铜
17.如图所示,几个完全相同的条形磁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关于比较甲、乙两图中桌面受到的压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桌面受到的压力比乙图大B.乙图中桌面受到的压力比甲图大
C.两图中桌面受到的压力相等D.无法确定
18.太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如果没有这层大气,会出现(

A.日出会提前,日落会延迟B.日出和日落都会提前
C.日出会延迟,日落会提前D.日出和日落都会延迟
19.下列实验中,实验原理和主要操作方法都符合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主要操作方法
A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各成分的溶解性差异
蒸发
B
分离水与酒精的混合物
各成分的密度差异
蒸馏
C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酸根离子的化学性质差异
加碳酸钠溶液,观察产生气泡快慢
D
除去FeSO4、CuSO4,混合溶液中的CuSO4
全属活动性差异
加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20.黑箱是指科学研究中一类内部结构无法打开或无法清楚展示和认识的系统。如图所示,通过对黑箱“输
入”“输出”的信息,推理出黑箱内部情况的方法称为黑箱法。下列操作主要运用了黑箱法的是(

A.使用量筒量取10mL蒸馏水B.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形状
C.通过a粒子轰击金属箱来研究原子内部结构D.利用弹簧测力计测某一物体的重力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6分)
21.(4分)微藻是一类体型微小、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低等植物的总称。
如图是以微藻为核心的某生态系统模型。请回答:
(1)该模型中“微藻一虾幼体一虾一人”不能算作一条食物链,理
由是

(2)该模型中共有条食物链。
(3)若人类大量捕捞牡蛎,则该生态系统中虾的数量将

(4)该生态系统除上述模型中所涉及的成分外,还应具有的生物
成分是

22.(4分)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某研究小组在密封的容器A中充入足量的含有同位素14C的
14CO2。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该植物的不同器官相继出现了同位素14C(如图甲,黑色部分表示检测
到同位素14C的部位)。据此回答:
(1)14CO2主要是通过图乙中结构,进入到叶片中。
(2)写出14CO2在叶肉细胞中被合成有机物的文字表达式。
(3)叶片中的14C主要是通过茎中的哪一部分结构送到该植物的根部。(选填“外树皮”“木质部”“韧皮部”或“髓”)
(4)一段时间后,研究小组在容器A外的空气中发现了14CO2,请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23.(4分)据报道,“火星快车”号探测器在火星大气层中发现了一种二氧化碳分子,它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16O18O(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代表该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回答:
(1)180中的质子数是
,中子数是

(2)相同分子数的C16O2和C16O180,分别与足量CaO化合全部转化为CaC03,生成CaCO3的质量前者后者(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4.(4分)海绵铁是多孔隙的块状固体物质,主要成分是铁单质,常用于除去工业循环冷却水中的溶解氧。当含有氧气的水通过海绵铁时,其中铁单质跟氧气等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红褐色氢氧化物。回答:
(1)写出上述生成红褐色氢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
(2)海绵铁除去溶解氧的反应中,氧气表现了性(选填“氧化”或“还原”)。跟成分相同的普通铁块相比较,海辐铁除氧效果要好得多,原因

25.(4分)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根据图像的特征和信
息,可以判定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在熔化过程中(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这种物质液体的比热(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固体的比热。
26.(6分)木块在两端开口且足够长的竖直筒中自由释放可向下作匀速直线运动;若木块在其右侧质量为5千克的物体牵引下则可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绳子质量及滑轮与转轴、绳子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如图所示。问:(g取10牛/千克)
(1)当右侧物体刚落地时木块所受到的摩擦为的方问为

(2)木块的质量为千克。
(3)若右侧物体下落20厘米时其重力做的功为焦。
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2分)
27.(8分)为研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小金将同种同时孵化的、体长约为20mm的蝌蚪各15只分别放人1~4号玻璃缸中进行实验,其实验过程与结果如下表所示:
第8周时,2号玻璃缸内的蝌蚪全部发育成青蛙。第12周时,4号玻璃缸内的蝌蚪全部发育成青蛙,但3号玻璃缸内未出现青蛙而出现了体长达39mm的巨型蝌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测量蝌蚪的平均体长、观察前后肢的生长情况等指标,其目的是

(2)根据1、2、4号玻璃缸对照实验结果可得出的2条结论是


(3)3号玻璃缸内出现巨型蝌蚪的原因是

28.(6分)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在止水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时,将针筒A中溶液挤入试管B中,接着打开止水夹K1,发现D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试管B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留下的溶液也显红色;
③再打开止水夹K2,风哨振动鸣叫,C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B和D中,反应后B、D中溶液都变为无色。
回答:
(1)步骤①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里的CO2最终转化为(填化学式)和水。
(2)解释步骤②中“风哨振动鸣叫”的原因。
(3)实验开始时C、D中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b%(选填“>”“=”或“<”)。
29.(8分)某小组用耐强碱的反应管等仪器组装成如图实验装置,以研究铜酸钠(NaCuO2)跟H2的反应,实验中观察到如下现象:①固体中出现紫红色物质:②试管中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
回答:
(l)经检验紫红色物质为一种金属单质,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CuO2+3H22NaOH+
+
(2)若实验过程中包含下列步骤(没有根据操作顺序排列):①停止通H2;②通纯净H2排净装置里空气:
③点燃酒精灯加热:④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3)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实验现象选填“①”或“②”),可直接判断氢气发生了化学变化。
(4)完全反应后,为了测定固体产物中Cu的质量,要用蒸馏水多次洗涤后晾干,称量。在洗涤环节中判断
洗涤干净的操作方法是

30.(7分)小金尝试将电流表改装成可直接测电阻的表,设了如图所示电路,在M、N中可接待测电阻。已知电流表程0∽0.6安,电源电压为12伏,请回答:
(1)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清片P应处于(选填“A端”或“B端”)
(2)先将M、N直接用导线连接,并移动资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满偏,电流表0.6安的刻度上标定的电阻值为欧,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欧。若在M、N间接入一个与此时滑动变阻器阻值相同的电阻,电流表示数为
安。
(3)电流表0.2安刻度处,标定的电阻值为欧。
(4)改装后可直接测电阻的表,其表盘刻度(选填“均匀”或“不均匀”),理由是。
31.(5分)现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将其下端蒙上橡皮膜。描述橡皮膜外表面在以下不同情境中的形状变化。
(1)向管内缓缓注水,观察到橡皮膜向外凸,随着加人的水量增多,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将注人水后的玻璃管放入装有水的水植中,慢慢向下移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当玻璃管移动到管内液面和水槽液面恰好相平时,橡皮膜的形状是填“凸面”“凹面”或“平面”),试说明理由。
32.(8分)由于家蚕对许多有毒有害气体非常敏感,界蚕业长期以来形成了蚕室内禁止使用蚊香类产品的习惯。如何使家蚕饲养人员避免蚊子叮咬成了小金研究的课题。
(一)驱蚊液
小金选取了4种不同成分的驱蚊液.根据其使用方法和药效作用方式,以清水为空白对照,测定其对家蚕
的毒性。数据如下:
(注:蚕卵刚孵化出来称为蚁蛋。蚁蚕规皮后称为2龄蚕,以后每规皮一次就增加1龄。)
(1)根据上述实验,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写出一条即可)
(2)根据实验结果,你建议饲养人员最好便用哪一编号的驱蚁液,并阐述理由

(二)灭效灯
如图所示为该灭蚊灯原理示意图,当风扇转动时,靠近进风首的数子会被吸人灭蚊灯内,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何蚊子会被吸人灯内。

(三)防蚊衣
如果没有配备上述设备、为防止蚊子叮咬,饲养人员也可通过穿着较厚的长油衣裤进入蚕室。从传染病防治角度来看,这可防止数子传播

A.感冒B.细菌性痢疾C.狂犬病D.症疾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2分)
33.(6分)如图甲,有一轻质杆,左右各挂由同种金属制成、质量分别为m1和m2(m1>m2)的实心物块后恰好水平平衡。
(1)求左右悬挂点到支点O的距离L1与L2之比。
(2)将两物分别浸没于水中(如图乙),杆将会(选填“左端下降”“右端下降”或“仍然平衡”),试通过推导说明。
34.(6分)如图所示,将密度为0.6克/厘米3、高度为10厘米、底面积为20厘米2的圆柱体放入底面积为50厘米2的容器中,并向容器内加水。(g取10牛/千克)
(1)当水加到2厘米时,求圆柱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大小。
(2)继续向容器中加水,当圆柱体对容器底压力为0时;求图柱体在液面上方和下方的长度之比。
35.(7分)如图是一电动机提升物体的示意图。电源电压为120伏,电动机将一个质量为50千克的物体1秒内匀速上提0.9米,电路中的电流为5安培。(g取10牛/千克)
(1)求该电动机工作1秒钟所产生的电热。
(2)求电动机线圈阻值。
(3)当该重物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电动机的转子突然破卡住,为什么这种情况下电动机容易烧坏?
36.(4分)工业合成氨的相关反应式为:N2+3H22NH3
(1)合成氨的原料气中可以通过分离空气直接得到的是

(2)当前,原料气H2可用天然气来制取,理论上每生产1吨H2会同时产生5.5吨CO2。有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不生成CO2的新方法来制取原料气H2。若需要合成8.5万吨氨,改用新方法制取原料气H2可以减少排放多少万吨CO2?
37.(9分)水葫芦是一种繁殖能力极强的水生植物。某地因水葫芦疯长成灾,采用机械捕捞、利用天敌生物、植物病原体与化学除草剂进行综合防治外,还大力发展水葫芦为原料制取燃料乙醇。
(1)该地的生态系统中,引入专食水葫芦的动物——水刮芦象甲,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主要是增加了

(2)化学除草剂能有效防治水葫芦的蔓延。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某除草剂溶液千克,若要配制成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入
千克水。
(3)以水葫芦为原料制取乙醇,并利用如图甲所示乙醇燃料电池(模式图)发电,可实现水葫芦的深度利用。
请在图甲中a、b电极处标出这个电池的正负极,并写出该电池发电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4)如图乙是该地2016年能源消费结构扇形图,如果在此区域大力推广以作物为原料制取乙醇,以乙醇燃
料电池作为汽车动力,请预测未来几年该地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