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物理 第二章 质量和密度 单元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物理 第二章 质量和密度 单元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6-20 11:5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质量和密度
一、选择题
1.冰的质量一定能增加的是(?? )
A.-10℃的冰投入1℃的水中 B.-10℃的冰放入1℃的空气中 C.-2℃的冰放进0℃的水中 D.0℃的冰放进0℃的空气中
2.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枳成反比?????B.?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C.?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D.?密度与物体的温度无关
3. 水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能源.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度比水的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 B.?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 C.?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D.?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4.质量为1.5×105mg的物体可能是(?? )
A.一头猪 B.一只老母鸡 C.一只苹果 D.一头大象
5.一个瓶子最多能装下500g水,则这个瓶子能装下500g的下列哪种物质(?? )(ρ酱油>ρ水>ρ煤油>ρ汽油)
A.?酱油?????????????????????????????????????B.?酒精?????????????????????????????????????C.?煤油?????????????????????????????????????D.?汽油
6.人们常说的“油比水轻”,实际上是说(??? )
A.?油比水体积大??????????????????B.?油比水体积小??????????????????C.?油比水质量大??????????????????D.?油比水密度小
7.学了密度公式ρ= 后,同学们正在讨论“密度的大小由什么决定”,你同意下列哪个说法(?? )
A.?物体的质量越大,密度就越大 B.?物体的体积越大,密度就越小 C.?同种物质,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密度是一定的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在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若指针向右偏,他应该(??? )
A.?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其向左移动???????????B.?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其向右移动 C.?增加砝码,并移动游码???????????????????????????????????????D.?减少砝码,并移动游码
9.球雕艺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瑰宝。球雕是经过钻磨、镂空、雕刻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如图1所示。球体在加工过程中,以下物理量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体积?????????????????????????????????????B.?密度?????????????????????????????????????C.?质量?????????????????????????????????????D.?重力
10.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装有同样多的水,把质量都为300g的铝块、铁块、铜块分别浸没在这三杯水中(水均未溢出),则水面最高的是(ρ铝<ρ铁<ρ铜)???(???)
A.?放入铝块的杯子?????????????????B.?放入铁块的杯子?????????????????C.?放入铜块的杯子?????????????????D.?无法确定
11.实验室里常用悬重法测蜡块的密度,如图所示,量筒内原来水的体积为V0 , 只浸没入重物时,量筒内水与重物总体积为V1 , 将蜡块及重物全浸入水中后,量筒水面所示总体积为V2 , 已知蜡块的质量为m,则蜡块的密度为(  )
A.????????????????????????????????????B.????????????????????????????????????C.????????????????????????????????????D.?
12.学习了质量这个物理量后,我们应能对周围存在的一些物体的质量进行估测,质量为2×105毫克的物体可能是( ??)
A.?一个苹果????????????????????????????????????????????????????????????B.?教室内的一张课桌 C.?每天蛋奶工程发给我们的一个鸡蛋??????????????????????D.?平时喝的一大瓶矿泉水
二、填空题
13.用量筒或量杯可测出液体的________.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应与________相平.
14.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时候,要用量筒来测量,量筒倒入适量的水,适量的含义是固体________(填“能够”或者“不能”)浸没入液体中.
15. 在密度知识应用交流会上,同学们想知道一个质量是14.4kg的课桌的体积.于是找来和课桌相同材质的木料作样本,测得其质量是14.4g,体积为20cm3 , 则样本的密度为 ________?g/cm3;课桌的体积为 ________?m3 .
16.将铁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杯中时,溢出8g的酒精,则铁块的体积是________?cm3 , 铁块的质量是________?g.(ρ酒精=0.8g/cm3 , ρ铁=7.9g/cm3)
17.一杯水,倒掉一半后,其密度________(填变化,下同);若凝固成冰,则密度________,体积________.
18.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分别用a、b两种物质制成两个规则的实心长方体甲和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甲的质量比乙的大????? B.甲的体积比乙的小 C.甲的密度比乙大??????? D.甲、乙的密度都大于水的密度 选择理由:________.
19.在“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的密度”实验中,将一矿石标本放在已调好的天平左盘内,当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内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矿石的质量为________g,将矿石标本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量筒中水面位置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则矿石的体积为________cm3 . 这种矿石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
20.冰的密度是0.9×103kg/m3 , 有一块冰,它的质量是900g,它的体积是________?m3 , 如果冰要全部化成水,则水的体积是________?m3 .
21.如图(a)和(b)是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质量、体积的情景.由此可知,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g,体积为________cm3 , 密度为________kg/m3 .

22.如图所示的量筒是以________为单位标度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_;测量时如果如图那样读数,则读出的液体体积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三、实验探究题
23.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亮取适量这种液体的样品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量筒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此时应将平衡螺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横梁水平平衡.
(2)将盛有适量液体的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改变右盘中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此时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及杯内液体的总质量为________g.
(3)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________cm3;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63g.
(4)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此种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24.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________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右”或“左”)调.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________g,酱油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4)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 ②将一个烧杯________,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 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25.在“测量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如图甲所示,于是小丽同学直接使用天平进行测量。此时,同组同学马上阻止说:“小而的做法不对。”请你指出不对之处:没有把游码向左移到标尺的________。
(2)纠正错误后,发现天平横梁不平衡,指针向左偏,此时应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中线处。
(3)接着把小石块放在天平左盘,当右盘中放人20 g、5g砝码各一个时,天平横梁刚好平衡,则小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g。
(4)然后用一细绵线系住小石块,放人盛有水的量筒中,如图乙所示,然后取出小石块,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是20ml),则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cm3。
(5)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kg/m3。该小组测算得出的密度值比真实值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________。
四、综合题
26. 在测量学生奶密度的实验中.
(1)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选择图________(选填“甲”或“乙”)中的量筒.
(2)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偏左,应________,直到横梁平衡.
(3)小铭进行了如下实验: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横梁平衡; B.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1; C.将适量的学生奶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学生奶的总质量m2 D.将烧杯中的学生奶全部倒入量筒,测出体积V. 考虑到学生奶在从烧杯中倒出时有残留,密度的测量值偏________.为此,同组的小浩提出只要调整实验顺序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实验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4)按照调整后的方案进行实验.在测量烧杯质量时砝码及游码情况如图丙所示.实验数据如下表,其中①和②的数值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烧杯的质量m1/g
烧杯和学生奶的总质量m1/g
学生奶的体积V/cm3
学生奶的密度ρ/(g?cm﹣3)

78.2
40

27.有一质量为540g,体积为400cm3的铝球(ρ铝=2.7×103 kg/m3),
(1)通过计算说明该铝球是否空心?
(2)若空心,其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少?
(3)若空心部分装满水,总质量为多少?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 A、-10℃的冰投入1℃的水中,1摄氏度的水在变为0度过程中放热使-10摄氏度的冰温度上升,所以不能明确在水下降到0摄氏度时,冰是否也达到了0摄氏度,如果冰与水的温度一样,不再发生热传递,水不能继续放热不能结成冰,所以还是原来的冰水混合物,冰可能不增加. 不合题意. B、-10℃的冰放入1℃的空气中,冰放在空气中,没有水变成冰,不合题意. C、-2℃的冰放进0℃的水中,此时水与冰有温差,产生热传递,水可以继续放热结冰. 符合题意. D、0℃的冰放进0℃的空气中,冰放在空气中,没有水变成冰,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2.【答案】B
【解析】【分析】①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 ②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③一定质量的物质,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密度相应改变. A、B 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增大几倍;而比值即单位体积的质量不改变.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 C、同种物质,质量一定时,如果状态发生改变,其体积相应增大或缩小,所以密度发生改变,此选项错误; D、同种物质,质量一定时,如果温度发生改变,其体积相应增大或缩小,所以密度发生改变,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是密度的定义式,在分析各物理量的正反比关系时,一定要结合物理规律及生活实际,切不可脱离现实而一味分析其数学关系.
3.【答案】D
【解析】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它不随物体自身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故AB错误 水结成冰后,状态改变,密度减小,根据公式ρ=得,V=?,所以体积变大,但是质量不变,由于体积变大,所以使石头裂开,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分析】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无关
4.【答案】C
【解析】【解答】1.5×105mg=1.5×102g=1.5×10?1kg=0.15kg, A.一头猪质量应该是在100kg左右, B.一只老母鸡的质量大约是2kg; C.一只苹果质量和题中的0.15kg比较接近; D.一头大象的质量大概为几吨。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叫估测法.
5.【答案】A
【解析】【解答】解:由ρ酱油>ρ水>ρ煤油>ρ汽油可知,B、C、D选项中的物质密度都小于水的密度,而A选项中的物质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由ρ= 可得,m=ρV故能装下500g的酱油,所以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 故选A. 【分析】求能够装500g水的瓶子,还能装下500g什么物质;由m=ρV可知,可以装下密度比水大的其它物质.
6.【答案】D
【解析】【解答】根据密度的概念,我们通常说的油比水轻,指的油的密度比水小因此答案选择D。【分析】考查关于密度及其特性。
7.【答案】C
【解析】【解答】解: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实际上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增大几倍,而比值,即单位体积的质量不改变,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选项A、B、D都是错误的.而选项C符合对这一特性的描述. 故选C. 【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
8.【答案】D
【解析】我们在用天平称量质量时,平衡螺母只能在测量之前调节使天平平衡,在称量的过程中绝对禁止再次调节天平.指针偏右,说明砝码加多了,所以要减少砝码. 再通过移动游码进行微调至精确值。故选D.
9.【答案】B
【解析】【分析】密度的物理意义,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和体积而变化.某种物质的质量和其体积的比值,即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作这种物质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质量、体积等因素无关,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同种物质的密度则是相同的.
【解答】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质量、体积等因素无关,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同种物质的密度则是相同的.球雕在加工的过程中,变化的是质量和体积,密度是不会改变的,故选B.
【点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大小、形状、空间位置无关.但与温度、状态有关,大部分的物质随温度升高而密度降低,即热胀冷缩,而水在0~4摄氏度时有反膨胀现象.另外,同种物质密度相同,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为定值;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相同,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10.【答案】A
【解析】【解答】铝块、铁块、铜块的质量相同,
∵ρ铝<ρ铁<ρ铜 , 根据公式V=可知,V铝>V铁>V铜 , 所以铝块排开的水的体积大,水面上升的最高,其次是铁块、铜块. 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熟练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变形公式
11.【答案】B
【解析】【解答】解:蜡块的体积:V=V2﹣V1; 蜡块的密度为ρ=. 故选B. 【分析】量筒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蜡块的体积,根据公式ρ=可求蜡块的密度. 
12.【答案】A
【解析】【解答】2×105 mg=200g;一斤(500g)苹果可买2-3个,所以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00g左右,A正确,符合题意; 教室内的一张课桌的质量约8kg,B错误,不符合题意; 一斤(500g)鸡蛋可称8--10个,那么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50g,C错误,不符合题意; 一大瓶矿泉水的质量在500g以上,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先把2×105毫克换算成g,再根据生活经验判断.
二、填空题
13.【答案】体积;凹液面
【解析】【解答】解:量筒和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 量筒中的水,水面是向下凹的,要读数准确,就要让视线和凹液面相平. 故答案为:体积;凹液面. 【分析】根据量筒和量杯的作用和量筒的读数方法来作答.
14.【答案】能够
【解析】【解答】解: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时,固体一定要浸没在水中,否则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故答案为:能够. 【分析】测量固体的体积时,首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适量”有两层含义:一是固体能浸没在水中,二是,当固体浸没在水中,水和固体的总体积不能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
15.【答案】0.72 ;0.02 
【解析】【解答】解: 已知样本木料的质量和体积,样本的密度: ρ===0.72g/cm3=0.72×103kg/m3; 样本与课桌材质相同,所以密度相同, 所以课桌的体积: V′===0.02m3 . 故答案为:0.72;0.02. 【分析】根据ρ=计算样本的密度; 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课桌密度与样本密度相同,由此计算课桌的体积.
16.【答案】10;79
【解析】【解答】溢出酒精的体积:V溢酒精 =m酒精/ρ酒精=8g/0.8g/cm3=10cm3 ,铁块的体积:V铁 =V溢酒精 =10cm3 ,铁块的质量:m铁 =ρ铁 V铁 =7.9g/cm3 ×10cm3 =79g 故答案为:10;79. 【分析】知道溢出酒精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溢出酒精的体积(铁块的体积);知道铁的密度,再利用密度公式求铁块的质量.
17.【答案】不变;变小;变大
【解析】【解答】解: 一杯水,倒掉一半后,质量减小、体积减小,物质种类和状态没有变化,所以密度不变; 水凝固成冰,质量不变,体积增大,由ρ= 知,密度变小. 故答案为:不变;变小;变大. 【分析】(1)密度表示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它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不变;(2)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根据ρ= 判断密度变化.
18.【答案】C;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解析】【解答】解:(1)由图象中数据不能比较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故AB错误;(2)由图可知甲物体的密度ρa= = =2g/cm3 , 乙物体的密度ρb= = =0.5g/cm3; 水的密度是1g/cm3,所以甲的密度大于水,乙的密度小于水,也就是甲的密度大于乙.故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分析】由图象中数据可求得两物体的密度大小,比较物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可知两物体在水中的状态;但不能比较二者的质量和体积关系.
19.【答案】64;20;3.2×103
【解析】【解答】解:由图甲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矿石的质量m=50g+10g+4g=64g; 由图乙知,水的体积为60cm3 , 水和石块的体积为80cm3; 所以石块的体积V=80cm3﹣60cm3=20cm3; 则ρ= = =3.2g/cm3=3.2×103kg/m3 . 故答案为:64;20;3.2×103 . 【分析】矿石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注意标尺的分度值; 分别读出水的体积、水和石块的体积,求出石块的体积,注意量筒的分度值; 根据ρ= 计算出石块的密度.
20.【答案】1×10﹣3;9×10﹣4
【解析】【解答】解:(1)冰的密度ρ冰=0.9×103kg/m3=0.9g/cm3 , 由ρ= 得冰的体积: V冰= = =1000cm3=1×10﹣3m3;(2)因为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状态变化、质量不变, 所以熔化成水的质量: m水=m冰=900g, 由ρ= 得水的体积: V水= = =900cm3=900×10﹣6m3=9×10﹣4m3 . 故答案为:1×10﹣3;9×10﹣4 . 【分析】(1)已知冰的质量,冰的密度,由V= 可求出冰的体积.(2)因为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冰熔化成水,它的质量不变,已知水的质量和水的密度,可求出水的体积.
21.【答案】53.4;20;2.67×103
【解析】【解答】解:由图a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物体的质量: m=50g+3.4g=53.4g, 由图b知,水的体积为20mL,水和物体的总体积为40mL,则物体的体积: V=40mL﹣20mL=20mL=20cm3; 物体的密度: ρ= = =2.67g/cm3=2.67×103kg/m3 . 故答案为:53.4;20;2.67×103 . 【分析】左盘中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示数;将石块放入水中前后量筒读数之差就是石块的体积;石块的密度可以用ρ= 求出.
22.【答案】mL;2mL;偏大
【解析】【解答】(1)如图所示的量筒是以ml为单位标度的;一大格表示10ml,中间有5个小格,即量筒的分度值为2ml;(2)读数时如果视线不能与量筒的刻线垂直,眼睛向下俯视时,会以液面最高处为准,测量结果会偏大. 【分析】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先要明确量程和分度值,视线与液面最凹处保持相平.
三、实验探究题
23.【答案】(1)右 (2)123 (3)50 (4)1.2×103
【解析】【解答】解:(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说明左盘较重,应当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至平衡; (2)图乙中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 (3)由丙图可知,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 (4)倒入量筒中液体的质量 ;液体的密度: 故答案为:(1)右;(2)123;(3)50;(4)1.2×103. 【分析】(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天平哪边高就将平衡螺母向哪边调;(2)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3)根据量筒的最小分度值和液面到达的刻度读出液体的体积;(4),先求出量筒中液体的质量。再根据ρ=求解
24.【答案】(1)0刻线;左 (2)45;1.125×103 (3)偏大 (4)装满水;?ρ水
【解析】【解答】解:(1)在调节托盘天平时,首先将其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放在标尺的左端零刻度线处,此时,若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零刻度线的右边,说明左侧质量略大,应旋动衡量右端的螺母,使之向左移动;(2)在天平的标尺上,1g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的质量是0.2g,即天平的分度值为0.2g; 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是m1=50g+10g+2g=62g; 量筒的分度值为2cm3 , 量筒中酱油的体积为V=40cm3; 空烧杯的质量为m2=17g,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m=m1﹣m2=62g﹣17g=45g, 酱油的密度为ρ= = =1.125g/cm3=1.125×103kg/m3;(3)小明不可能把烧杯内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内,导致测量的酱油的体积偏小,由公式ρ= 知:密度测量结果偏大;(4)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 ②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 则水的质量m水=m1﹣m0 , 由ρ= 可求得,水的体积V=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 则酱油的质量m酱油=m2﹣m0 , 烧杯内水的体积等于酱油的体积,④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 = = ?ρ水 . 故答案为:(1)0刻线;左;(2)45;1.125×103;(3)偏大;(4)装满水; ?ρ水 . 【分析】(1)①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使用之前要进行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与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对齐,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②为使横梁平衡,无论是平衡螺母还是游码,相对于指针的偏转,调节规律是“左偏右调”;(2)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首先要明确量筒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最凹处相平;已知烧杯和酱油的质量,烧杯的质量,可以得到烧杯中酱油的质量;已知酱油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公式ρ= 得到酱油的密度;(3)小明的方案中“把烧杯内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内”会使得酱油不能全部倒入量筒内,从而使密度出现很大的误差;(4)只有天平,没有量筒,可以利用等体积的水和酱油,称量水和酱油的质量,根据体积相等列出等式求出酱油的密度.
25.【答案】(1)零刻度线处 (2)右 (3)25 (4)10 (5)2.5×103;偏小;取出小石块进,石块上会附有部分水,测量出石块的体积偏大,密度偏小
【解析】【解答】 (1)天平在调平衡前必须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 (2)现在指针左偏,应将平衡螺母右调; (3)物体质量m=20g 5g=25g; (4)水和石块的体积为30ml,石块体积V=30ml?20ml=10ml=10cm3; (5)石块的密度ρ= =2.5g/cm3=2.5×103kg/m3,因为实验过程中先将石块放入量筒测出的水和石块的总体积,再将石块取出测水的体积,石块取出时沾有水,使量筒中水的体积偏小,致使算出的石块体积偏大,密度偏小。【分析】 (1)天平在调平衡前必须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2)调节平衡螺母时,指针左偏,平衡螺母应右调; (3)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的示数之和; (4)用排水法测出石块的体积; (5)根据液体密度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这样实验使算出的石块体积偏大,密度偏小。
四、综合题
26.【答案】(1)甲 (2)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3)大;ACDB (4)36.6;1.04
【解析】【解答】解:(1)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选择图甲即分度值小的量筒.(2)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偏左,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横梁平衡.(3)先测空烧杯的质量,再测烧杯和学生奶的总质量,再将学生奶倒入量筒中测体积时,因为烧杯壁会残留部分学生奶,所以学生奶的体积减小了,根据密度公式ρ= ,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密度值就增大了,所以结果偏大.为防止容器壁粘液体影响所测结果,要先测烧杯和学生奶总质量,再将学生奶倒入量筒中测出倒出的学生奶的体积,剩余学生奶和烧杯的总质量,则倒出的学生奶质量可求.学生奶的密度可用倒出的学生奶质量和倒出的学生奶的体积求出.这样就可以减小误差的产生.所以实验顺序应是ACDB;(4)烧杯和学生奶的总质量为m总=20g+10g+5g+1.6g=36.6g; 学生奶的质量为m=m总﹣m0=78.2g﹣36.6g=41.6g 学生奶的密度为ρ= = =1.04g/cm3 . 故答案为:(1)甲;(2)向右调节平衡螺母;(3)大;ACDB;(4)36.6;1.04. 【分析】(1)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选择分度值小的量筒;(2)调节天平平衡时,如果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则向右调节平衡螺母,如果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则向左调节平衡螺母.(3)利用密度公式ρ= 进行分析;为防止容器壁粘液体影响所测结果,要先测烧杯和学生奶总质量,再将学生奶倒入量筒中测出倒出的学生奶的体积,剩余学生奶和烧杯的总质量,则倒出的学生奶质量可求.学生奶的密度可用倒出的学生奶质量和倒出的学生奶的体积求出.这样就可以减小误差的产生;(4)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总质量与游码所对刻度之和;已知烧杯的质量、烧杯和学生奶的总质量,两者之差就是学生奶的质量;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学生奶的密度.本题目是测定密度的常规实验题,利用实验求物质的密度历来是中考的重点,密度是单位体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求解密度,需测两个物理量﹣﹣质量和体积,在实验室中,质量用天平来测,体积测量往往需用量筒和量杯,应当掌握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和读数.同时考查了密度的基本计算、对误差的分析能力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27.【答案】(1)解:由ρ= 可得,540g铝的体积: V铝= = =200cm3 , 因V球>V铝 , 所以,该铝球是空心的; (2)解:空心部分的体积: V空=V球﹣V铝=400cm3﹣200cm3=200cm3; (3)解:空心部分装满水时,水的体积: V水=V空=200cm3 , 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1.0g/cm3×200cm3=200g, 总质量: m总=m+m水=540g+200g=740g.
【解析】【分析】(1)根据密度公式变形V= 求出540g铝的体积,然后与铝球的体积相比较确定是否空心;(2)铝球的体积减去铝的体积即为空心部分的体积;(3)空心部分装满水时水的体积和空心部分的体积相等,根据m=ρV求出水的质量,然后加上球的质量即为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