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中考《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试题一网打尽:75个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04—09中考《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试题一网打尽:75个试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9.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1-03 22:39:00

文档简介

影响力位居国内前列教育资源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07中考《邹忌讽齐王纳谏》一网打尽:23个试题
1巴中市(07四川省)
(四)阅读下文,完成20——25题。(19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0、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1、下面各组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臣之妻私臣      不宜偏私,使内处异法也
B、皆以美于徐公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C、虽欲言,无可进者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时时而间进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3、文中邹忌先从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因此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齐威王纳谏后采取相应措施,最终在诸国中取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位。(4分)
24、汉语中许多成语来源于古代典籍,上文第二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这样的成语。(2分)
25、结合选段内容,试对齐威王的形象做简要分析。(4分)
20、D
21、D
22、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23、王之蔽甚矣 战胜于朝廷(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4分)
24、门庭若市(2分)
25、齐威王:是个开朗有作为的君主,他从谏如流,勇于听取不同的意见,邹忌当面提出意见,他不仅不生气,还马上付诸行动,兴利除弊,进行了大胆的政治改革,确实称得上是一个锐意进取的开明君主。
2长沙市(07湖南省)
(一)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下列各组词语意见相近的一项是 ( )
A、 孰 吾与徐公孰美 B、 朝 朝服衣冠
孰视之 皆朝于齐
C、市 门庭若市 时时而间进
能谤讥于市朝 D、间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0、翻译下列句子。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今齐地方千里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2、妻、客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而说话的语气不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就一个方面谈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C
10、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以得到上等的奖赏。或
所有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大臣、官吏、百姓,可以得到上等的奖赏。
11、C
12、妻子的回答用的的反问的句式,语气非常肯定,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赞美;客人用的是一种陈述的语气,语气平淡,是一种礼节性的应对。
13、(1)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还可从勇气和自知之明等方面谈)
(2)威王纳谏给我的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可从个人、治国或工作、学习等方面)
3高州市(07广东省)
比较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回答20—23题。(16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2)时时而间进( )
(3)期年之后( ) (4)恢弘志士之气( )
2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文:
22.①(甲)(乙)两文的共同话题是什么?②(甲)(乙)两文的劝说方式各不相同,请分别写出来。(4分)
23.邹忌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哪些启示?(4分)
(四)(16分)
20.(4分,每小题1分。)(1)没有谁 (2)偶尔 (3)满一年 (4)发扬,扩大
21.(4分,每小题2分。)(1)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我的过失、让我听到的,可得下等奖赏。(2)(陛下)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
22.(4分,每小题2分。)①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
②(甲)文委婉劝说(或者:口头劝说、设喻说理、讽喻和劝谏、类比);(乙)文直接劝说(或者:书面劝说直谏)
23.(4分)开放性题,没统一答案。如:委婉劝说方式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然可以借鉴这种做法。
4哈尔滨市(09黑龙江省)
(一)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9—12题。(9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过: 期年:
10.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1.邹忌得出“王之蔽甚矣”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3分)
12.齐王纳谏之后取得了哪些成效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2分)
(一)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9—12题。(9分)
9.(2分)过错 满一年
10.(2分)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11.(3分)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12.(2分)国内政治修明 在各诸侯国中地位提高
5河南省课改区(07)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2题。(共10分)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④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⑤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节选自《新序》)
注:①出亡:失国后逃亡。 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③侍御:侍从妃子。 ④被:穿上。⑤谄谀:奉承拍马。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臣之妻私臣 私: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0.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2分)
21.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有哪些。(2分)
22.从上面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
18.(1)偏爱(1分)
(2)当面(1分)
(共2分)
19.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深了 (逗号前后各1分。共2分)
20.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家比国,以己比君 使用排比的方式,增强语势,有力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语言委婉含蓄,使对方受到启发 处处为国为君着想,晓以利害(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2分)
21.齐国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齐威王也善于纳谏。而宋昭公却一直被谄谀者包围,听不道谏言 (齐国、宋国情况各1分。齐国情况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共2分)
22.示例: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阿谀奉承者蒙蔽 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等) (言之成理即可。2分)
6河北省课改区(07)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5~9题。(13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
妄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
曰:“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
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丧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7.“门庭若市”的字面意思是
现在用来形容 。(2分)
8.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3分)
9.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 (3分)
5、(1)长,这里指身高 (2)偏爱
6、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7、门口和庭院里像市场一样(热闹) 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8、邹忌用自身小事和切身感受对齐威王委婉讽劝;诸葛亮则用奏表向刘禅直接进言劝谏
9、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效果会更好。
7黄冈市(07湖北省)1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题。(15分)
【甲】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佚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妄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瞎,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朝服衣冠( )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10.翻译下列文言语句。(2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1.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分)
12.邹忌成功说服齐威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怎样的启示。(2分)
9.(1)穿戴;(2)偏爱。(2分,每题1分)
10.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2分,如关键词语漏掉或错译,酌情扣分)
11.(1)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偏爱齐王;(2)朝中的大臣害怕齐王;(3)举国上下的人都有求于齐王。(3分,每条1分)
12.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2分,言之成理即可)
8黄冈市(07湖北省)2
【乙】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 ”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
14.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孙叔敖采纳了老父哪三条谏言。(3分)
(1)
(2)
(3)
15.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除甲、乙两文之外)(1分)
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13.(1)离开(背弃);(2)厌恶(嫌弃)。(2分,每空1分)
14.(1)位高意下;(2)官大心小;(3)禄厚不取。(3分,每小题1分,意近即可)
15.(1)鲁庄公采纳曹刿的建议,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2)楚王听取墨子的谏言,停止攻打宋国。(1分,符合要求即可)
9济南市(07山东省)
(二)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始皇议欲大苑囿①,东至函谷关,西至雍、陈仓。优旃②曰:“善。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始皇以故辄止。
二世立,又欲漆其城。优旃曰:“善。主上虽无言,臣故将请旨。漆城虽于百姓愁费③,然佳哉!漆城荡荡④,寇来不能上。”于是二世笑之,以其故止。
[注释]①苑囿(yuàn yòu )养禽兽以供帝王打猎的园林。②优旃(zhān):秦朝宫廷中的一个演员。③愁费:愁,忧愁;费,花费。④荡荡:漂亮而光滑。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王之蔽甚矣
②始皇议欲大苑囿
7、下列句中加点的“虽”与“虽欲言,无可进者”中的“虽”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漆城虽于百姓愁费 D故虽有名马
8、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2分)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甲文中,“王曰:‘善。’”表明了齐王对邹忌所言持 的态度;乙文中,“优旃曰:‘善。……’表明了他对两位君主的想法持 的态度。(2分)
10、甲、乙两文都写了成功劝谏的故事,邹忌和优旃的劝谏方式有什么异同?(4分)
相同:
不同:
6、①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②扩大
7、C
8、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9、赞同 ;反对
10、相同:充分尊重被劝说者,进行委婉的劝说,使对方易于接受
不同:邹忌:设喻说理 优旃:用反语讽谏
10金华市(07浙江省)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臣之妻私臣 ⑵王之蔽甚矣
⑶闻寡人之耳者 ⑷皆朝于齐
21.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释义或根据意思从选段中找出例句,将卡片填写完整。(2分)
文言虚词积累卡片 编号:006
词 例 句 意 思
于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①
皆以美于徐公 ②
③ 在
④ 到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3.根据选段内容完成下联。(3分)
上联: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
下联: ▲
评分标准:第18题2分。第19题2分,意思对即可。
(二)20.⑴偏爱 ⑵因受蒙蔽而不明 ⑶使……听到 ⑷朝见
21.①对 ②比 ③能谤讥于市朝(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④皆朝于齐
22.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大臣、官吏、百姓,可得上等奖赏。
23.略。如:齐王开张圣听振国威 又如:臣民面刺齐王受上赏
评分标准:第20题4分,每小题1分。第21题2分,每格0.5分。第22题2分,意思对即可。第23题3分,内容符合要求,宽对即可。
11临汾市(07山西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甲]既克,公问其故。……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彼竭我盈 ( ) (2)望其旗靡 ( )
(3)臣之妻私臣( ) (4)今齐地方千里( )
1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0.[甲][乙]两文中都有结论性的话。[甲]文中结论性的话是“ ”和“ ”;[乙]文中邹忌在劝说齐威王时,运用 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性的话是“ ”。
21.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文中曹刿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
(2)[乙]文中邹忌成功地说服了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18.(1)“充满”或“士气正旺盛” (2)倒下 (3)偏爱 (4)“方圆”或“纵横” 19.(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勇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勇气已经消失了。 (2)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大王)的。 20.故克之 故逐之 设喻(类比) 王之蔽甚矣 21.参考答案:(1)智慧表现在:能够针对敌我双方的实际,选择恰当的反击时机和追击的时机,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2)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
12宁夏回族自治区课改区(07)
6. 你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后来让“面刺寡人者,受上赏”与邹忌的讽谏有关吗?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6.(2分)
邹忌讲究策略(讽谏),才使齐威王知微见著,深受启发,进而广开言路,除弊兴利,最终收到“战胜于朝廷”的成效。
13番禺区白云区(07广州市)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9~11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9.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②君言多务,孰若孤
B.①王曰:“善。” ②京中有善口技者
C.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D.①能谤讥于市朝 ②朝而往,暮而归
10.翻译与解读。(7分)
(1)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3分)
译文:
(2)文章写齐威王下令后有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
9、C(偏爱)
10、(1)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意合即可,3分]、
(2)经历了由开始“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的变化过程。启示:齐王纳谏后朝政弊端越来越少,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变化”与“启示”各2分,共4分]
14泉州市(07福建省)
(一)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完成6——10题。(16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体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本文选自 ,它是西汉 (人名)整理的,按战国时期秦、齐、楚、赵等十二国次序编订而成的。(2分)
7.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⑴朝服衣冠( ) ⑵今齐地方千里( )
⑶臣之妻私臣( ) ⑷王之蔽甚矣( )
8.下列各组加点词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徐公何能及君也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及郡下,诣太守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徐公不若君之美 能谤讥于市朝
更若役,复若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⑵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0.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喻治国安邦之道,对齐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
B.曹刿劝谏鲁庄公“取信于民”,终使弱小的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
C.墨子巧言善辩,成功地劝阻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
D.诸葛亮直言进谏,劝勉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6.(2分)《战国策》刘向
7.(4分,每小题1分)穿戴 方圆 偏爱 受蒙蔽
8.(2分)B
9.(6分,每小题3分)
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漂亮、英俊)?(其中“孰与”、句末问号各占0.5分,句意2分)
⑵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其中“期年”、“虽”各占0.5分,句意2分)
10.(2分)B
15泰兴市(07江苏省)
㈠(10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赵简子举兵而攻齐,令军中有敢谏者罪至死,被甲之士,名曰公卢,望见简子大笑;简子曰:“子何笑?”对曰:“臣有夙[1]笑。”简子曰:“有以解之则可,无以解之则死。”对曰:“当桑之时,臣邻家夫与妻俱之田,见桑中女,因往追之,不能得,还反,其妻怒而去之,臣笑其旷[2]也。”简子曰:“今吾伐国失国,是吾旷也。”于是罢师而归。
——《说苑·正谏》
【注释】[1]夙:一向,平素。 [2]旷:成为旷夫(古代称成年而无妻的男子为旷夫)。
1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闻寡人之耳者___________ 当桑之时______________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以解之则可,无以解之则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二处语段中,公卢是想告诉赵简子一个怎样的道理?(2分)
17、邹忌与公卢都运用了什么进谏的方法?你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2分)
14、使……听到,采桑叶
15、第一句略。
第二句:你能说出理由就算了,说不出理由就处死你
(有理由解释就算了,没有理由解释就处死你)
16、珍惜所得;进攻齐国将会得不偿失;进攻齐国会使赵国处于危险之中。意思对即可。
17、讽谏(意思对即可);提意见也须讲究语言的技巧,使听者心悦诚服。
16铜仁市(07贵州省)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1——13题。(15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朗读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邹忌/修八尺/有余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C.王之蔽/甚矣!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B.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闻寡人之耳者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3.根据文章内容按要求填空。 (4分)
文章标题中的“讽”,是讽喻的意思,特指 ;邹忌以 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齐王接受劝谏采纳群言,修明政治,获得了 的巨大成效。
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
11.A 12.B
13.(依次为)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行规劝,1分。 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事(或“与徐公比美这件生活中的事”)1分;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2分;只答“战胜于朝廷”只给1分。
14.①我跟城北徐公(相比),谁漂亮? (基本意思正确,1分;“孰”答对1分) ②一年以后,有人即使想规劝,也没有什么说的了。(基本意思正确,1分;“期”、“虽”,每字各1分)
17威海市(07山东省)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9~12题。(8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①处冒号的作用是 。(2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②闻寡人之耳者
③时时而间进 ④期年之后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12.你从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2分)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一) (共 8分) 9.战国策 总结(概括、收束)上文。(每空1分,共2分)10.①确实 ②使……听到 ③问或,偶然 ④满一年(每个0.5分,共2分) 11.①由此看来,大王(您)受的蒙蔽很深啦。②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错误的可得到上等奖赏。(每句1分,共2分) 12.人贵有自知之明,要善于接纳合理化建议,要讲究劝说的方式、方法等。(意思对即可,每条1分,共2分)
18梧州市(07广西省)
(二)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8.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臣之妻私臣(   )     (2)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
(3)时时而间进(   ) (4)期年之后(   )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谤讥于市朝”中的“谤讥”在此有贬意,是“讥讽”的意思。
B.“闻寡人之耳者”的“闻”是“使……听到”的意思。
C.翻译“皆朝于齐”时,应按“皆于齐朝”的语序来翻译。
D.“皆以美于徐公”一句,在“以”的后面省去了“我”。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译文:
11.选段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举一例加以说明。(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2分)
8.(4分,每空1分)   
①私:偏爱  ②莫:没有,没有人 ③间:间或,偶然 ④期年:满一年
9.(2分)A 
10.(4分) 
①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啊!  ②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11.(2分)指出特色(1分),举例(1分)。
示例:语言简洁。(1分)如:王曰:“善。”一句,作者仅用一“善”字便把齐威王的态度简括了。(1分)
19咸宁市(07湖北省)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2-26题。(12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失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日:“君美甚, 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 ” 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视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于是人朝见威王 见:___________
②臣之妾私臣 私:_________
③今齐地方千里 方:____________
④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___________
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朝服衣冠皆朝于齐 b. 吾与徐公孰美 孰视之
c. 暮寝而思之阻而鼓之,不亦可乎 d. 能谤讥于市朝 相与步于中庭
2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译: 。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 。
25、邹忌没有被妻、妾、客的称赞美所迷惑,说明他具有什么样的品格?(用一个四字成语概括)(2分)
答:□ □ □ □
26、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邹忌进柬的方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2分)
答: 。
(四)(12分)
22、①拜见 ②偏见 ③纵横 ④指摘、批评(2分。每小题0.5分)
23、D(2分)
24、①明天(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 ②一年之后,即使(就是)想进谏,也有什么可说的(4分。每句2分。关键是:“旦”、“坐”、“期”、“虽”几个字的直译。)
25、自知之明(2分)
26、示例: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尤其是向对方提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讲究说话的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2分。只要扣住"说话方式"、情、理等,即可)
20孝感市(07湖北省)
(二)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 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谏) B.朝服衣冠。(穿戴)
C.时时而间进。(有时间) D.皆朝于齐。(朝见)
9.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比,哪个美呢?)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的妻子之所以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由此看来,大王您受的蒙蔽很深啦。)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敌国都来朝见齐国。)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目的在于使齐王广开言路,以修明朝政。
B.本文是一篇设喻说理的文章,设喻从实处着眼,虚写邹忌之“蔽”;说理从虚处着眼,实写“王之蔽甚”。
C.本文连篇运用三层排比的手法,如妻、妾、客;私我、畏我、有求于我;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等等,这种排比结构,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本文有很多值得今人借鉴的地方:如“察纳雅言”的行政风格,“兼听则明”的行事态度,层次递进、排比对称的行文技巧等。
11.本文选自《战国策》,它与其中的一些寓言故事,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的说理形式基本一致,可以说是寓言故事,然而人们始终认为它是古典散文,这是因为:
(3分)
8. C (3分)
9. D (3分)
10. B (3分)
11. 真实的人物; 亲历的事件(现身说法);完整的说理过程(严密的推理) (3分,每项1分)
07中考《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外相关文段一网打尽
21黄冈市(07湖北省)
【乙】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 ”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
14.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孙叔敖采纳了老父哪三条谏言。(3分)
(1)
(2)
(3)
15.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除甲、乙两文之外)(1分)
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13.(1)离开(背弃);(2)厌恶(嫌弃)。(2分,每空1分)
14.(1)位高意下;(2)官大心小;(3)禄厚不取。(3分,每小题1分,意近即可)
15.(1)鲁庄公采纳曹刿的建议,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2)楚王听取墨子的谏言,停止攻打宋国。(1分,符合要求即可)
22南通市(07江苏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3题。(15分)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①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 ”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③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 ”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予,何谓仁君 ”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 ”对曰:“旦盟羞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主宣直l—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适:到……去 ②罢:了结,③讲:和解
20.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韩借师于魏以伐赵( ) ②皆朝于魏 ( )
③二国皆怒而去 ( ) ④使乐羊伐中山 ( )
21.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例句:君将安之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B.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D.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2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23.读了上文以后,你觉得魏文侯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4分)
20.①军队②朝见、朝拜③离开④派、派遣 (每小题1分,共4分)
21.D(3分)
22.我听说君王仁义臣下就正直,刚才任崖的话坦率直爽,我因此知道您仁义。(闻、向者、是以,每词1分:句子大意,1分。共4分)
2 3.信守诺言,能搞好与邻国的关系,善于接受臣下的意见。(每点2分,答出两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
23温州市(07浙江省)
(三)(10分)
唐太宗论弓矢
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璃日:“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③,乃日‘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日:‘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④,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 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⑤,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
①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
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
③弓工:造弓的工匠。
④邪:不正。
⑤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朕少好弓矢 (2)皆非良材
(3)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4)数延见
22.选出与“问以民间疾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3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皆以美于徐公 D.咨臣以当世之事
23.从这个语段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3分)
21.(1)喜爱、爱好 (2)全、都 (3)从前 (4)屡次、多次
22.D
23.唐太宗是一位关心民间疾苦,善于治理国家,善于自省,善于纳谏的君主。
21世纪教育网(原课件中心网站) www.21cnjy.com 第 1 页 共 17 页影响力位居国内前列教育资源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06中考《邹忌讽齐王纳谏》一网打尽:9个试题
1福州市课改实验区(06 福建省)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完成7—11题。(16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7、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不要求加标点符号)(2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8、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臣之妻私臣 ( ) (2)皆以美于徐公( )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 (4)时时而间进 ( )
9、汉语中有许多成语来源于古代典籍,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上文第二段就有一个这样的成语,它是□□□□。
10、文中邹忌先以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______________”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这以后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成效。(4分)
11、邹忌劝谏齐王取得成功,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语言交际有什么启示?(4分)
答:
7、能 谤 讥 于 市 朝 / 闻 寡 人 之 耳 者 / 受下赏 (2分)
8、(1)偏爱 (2)比 (3)指责 (4)间或、偶然 ( 4分)
9、门庭若市(2分)
10、王之蔽甚矣 战胜于朝廷(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4分)
11、示例(1):尊重被劝说者,委婉劝说,这样才能使对方愉快地接受意见。
示例(2):用身边小事设喻说服别人,由己及人,以小见大,既能让人感到亲切,又能将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具有很强的说服力。(4分,言之有理即可)
2嘉兴市(06浙江省)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亍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臣之妻私臣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时时而间进
20.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皆以美于徐公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2.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3分)
19(1)确实,实在(2)偏爱(3)过失,过错:(4)间或,偶然。
20(1)认为;(2)狂。
21、命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进言劝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22第一问: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诔且善于劝谏妯忠臣,二是齐威王巷于采纳群盲。第二问答案开赦,盲之戚理即可。答案示例:(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2)要虚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4)要敢于、替干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3临沂市课改实验区(06山东省)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①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③,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④,各死其处。田父⑤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⑥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⑦将休士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韩子卢:犬的名字。②东郭逡:兔的名字。③环山者三:绕着山跑了三圈。④罢:同“疲”,与前面的“极”和“废”意思相同。⑤田父:农夫。⑥以顿:以同“已”;顿:困顿、疲弊。⑦谢:辞谢、辞退。
6.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臣之妻私臣 私
②今齐地方千里 方
③时时而间进 间
④天下之疾犬也 疾
7.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
②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译:
8. 甲乙两文都是写劝谏的,其劝谏的目的有什么不同?(4分)
答:
9. 同是劝谏,邹忌和淳于髡在使用的劝谏方法上有何差异?从劝谏的效果看,二者又有何差异?(4分)
答:
6. ①偏爱 ②方圆,纵横 ③间或,偶然 ④快,急速(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7. ①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②狗和兔子都疲惫到了极点,各自死在那个地方(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8. 甲文中邹忌劝谏的目的是使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以富国强民。乙文中淳于髡劝谏的目的是让齐王放弃伐魏的计划,以避免两败俱伤,别国渔利。(4分,各2分)
9. 二者使用劝谏方法的相同之处都使用了以事喻理(或借事说理)的方法。不同之处是邹忌以身边事说理,真实可信;淳于髡以故事喻理,生动形象。齐威王意识到自身问题后欣然纳谏并主动改变自己的做法;齐王因惧怕后果而被动放弃原有打算。(共4分。第一问2分,答对“异”和“同”的内容各得1分;第二问得2分,能分别答出与“主动”和“被动”相近的内容即判对,各得1分)
4兰州市(06甘肃省)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14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 纳:
(2)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
(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孰: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4.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4分)
(二)(11分)
12.(3分) (1)接受 (2)长,此指身高 (3)仔细、详细
13.(4分)
(1)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2分)
(2)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2分)
14.(14分) ①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论人客观等表述亦可)。(2分)
②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1分)
③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客的赞美动机等)。(1分)
5南充市(06四川省)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孰与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 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熟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 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 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 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 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 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 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 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1、下列句中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惫。 B.肉食者\某之,又何\间焉?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D.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22、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宫妇左右无不私王
孰视之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2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4、本文是臣民劝说君主纳谏成功的故事,它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联系《出师表》一文,诸葛亮向君主刘禅提出了 、 、
条建议,表明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恩之情和 的决心。(2分)
25、邹忌讽谏使齐王欣然接受,如换作直谏效果可想而知。邹忌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2分)
答:
21、D
22、C
23、能在公共场所批评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24、广开言路(开张圣听) 赏罚分明(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兴复汉室
25、充分尊重对方,语言委婉含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让对方愉快地接受意见。
6宁波市非课改区(06浙江省)
(一)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节选自《晏子使楚》)
19. 解释下列句中加△的词。(4分)
①吏二缚一人诣王 ②齐人也,坐盗
△ △
③叶徒相似 ④其实味不同
△ △△
20. 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原文: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
21.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晏子具有怎样的才能?(不超过10个字)(2分)
(一)19.①到,谒见②犯罪③只,仅仅④它们的果实(4分。每格1分)
20.译文:不可跟圣人开玩笑啊,我反而自讨没趣了。(2分。其中关键词“熙”、“病”各1分)
21.随机应变,善于辞令。(2分。只要扣住“机敏”和“善辩”即可。)
7宁波市课改区(06浙江省)
于是(邹忌)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的词。(2分)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②今齐地方千里 ▲
△ △ △
1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原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
20.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2分)
21.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2分)
答: 。
18.①确实,的确 ②土地方圆(2分。每格1分)
19.译文:众大臣官员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过失的,受上等奖赏。(2分。其中关键词“面刺”1分)
20.察纳雅言(开张圣听 咨诹善道)(2分)
21.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2分)
8宜宾市(06四川省)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问题。( 43——51)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3.本文选自《 》,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 。
4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 ( ) ②朝服衣冠 ( )③私我也 ( ) ④王之蔽甚矣 ( )
45.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
46.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47.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
48.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43.(战国策)或《战国策·齐策一》 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
44.①长,这里指身高②穿戴③偏爱④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或:(受)蒙蔽
45.能围绕内容或写法的某一方面进行评述,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的表述。示例,内容方面:邹忌能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蔽;写法方面: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
46.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47.“门可罗雀”或“门庭冷落”《出师表》
48.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9资阳市(06四川省)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8—22题。(14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8.下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今齐地方千里(地域,表处所) B.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19.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A.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B.暮寝而思之
C.臣之妾畏臣 D.何陋之有
20.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3分)
答:
21.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表达上的作用是:(3分)
答:
22.将下边这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
18.A(2分)
19.B(2分)
20.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3分,答对其中一方面即可)
21.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3分,从语势与论证关系上谈即可)
22.①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4分,每小题2分,重点落实“孰与”“谓”“于”等词,译句符合句式特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原课件中心网站) www.21cnjy.com 第 1 页 共 7 页影响力位居国内前列教育资源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09 中考《邹忌讽齐王纳谏》一网打尽:13个试题
1包头市(09内蒙古)
(一)(10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乙】靖郭君将城薛①,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②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③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④,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 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⑤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阴⑥,奚以薛为 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
【注释】①薛:靖郭君的封地。②谒(yè):引宾客进见。③言:字。如七言诗就是每句七字的诗。④亡:同“无”。⑤荡:放肆、任性。⑥阴:同“荫”,荫庇。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 ) 一(2)益一言,臣请烹益( )
8.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皆以美于徐公:
(2)臣请三言而已矣:
9.“正之蔽甚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结合甲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述。(2分)
答:
10.前人在评论乙文时对“海大鱼”三字连连称“妙”,通读全交,你认为妙在何处 (2分)
答:
11.两文都讲劝谏术,简要说明甲文的邹忌与墨变;的“客”在劝谏方法上有何不同 (2分)
答:
7.(2分)(1)土地方圆 (2)增加,增添
8.(2分)(1)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2)请允许我只讲三个字
9.(2分)由于“私王”、“畏王”、“有求于王”,导致王身边的人对王从不讲真话。
10.(2分)(1)造成悬念,使靖郭君对客所讲内容产生了兴趣。(2)打破了进谏的限制。
11.(2分)邹忌是从生活中的事例,推己及人去进谏;客是通过打比方讲后果的方式去进谏。
2常州市(09江苏省)
(四)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和《成侯邹忌为齐相》,完成17~20题。(共12分)
甲 文
邹忌入朝见威王,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文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①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桡③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④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⑥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⑦天下,欲为大事⑧,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⑨,亦验其辞⑩于王前。田忌遂走。
(《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①闬:念hàn。 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 ③曲桡:桡,念náo。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 ④说:念shuì,劝说,说服。 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 ⑥卜:念bǔ,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 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 ⑧为大事:这里指造反。 ⑨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 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17.解释下列词语。(2分)
(1)门庭若市: ▲ (2)面刺: ▲ (3)期年: ▲
(4)不相说: ▲ (5)走: ▲
1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5分)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分)

(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3分)

19.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 ▲ 】
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彩相同,都是中性词。
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
D.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闬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
20.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3分)

(四)(共12分)
17.(1)门口和庭院像市场一样(热闹),或“形容很热闹”; / (2)当面指责、当面挑刺; / (3)满一年,或“一年”; / (4)不喜欢对方,关系不好,感情不和; / (5)跑、逃走、逃跑、出逃。(共2分。对2~3个得1分,对4~5个得2分。关键字词是判分的主要依据。有小毛病,如写了1个错别字等,可以不扣分)
18.(1)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 (2)邹忌认为(公孙闬的计策)有道理,就劝说齐王派田忌去攻打魏国。(共5分,第一句2分,第二句3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
19.C(2分)
20.甲文中的威王是一位修明政治、善于采纳忠言、决心纳谏除弊的贤明君主。乙文中的威王不能充分相信将领,被邹忌、公孙闬所骗而逼走了大将田忌,暴露出偏听偏信的糊涂一面。(3分。答清楚一点得2分,答清楚两点再得1分。如果有学生将重点放在说明齐王性格差异的原因上的,最高给2分。而如果只分析邹忌的行为的,判为审题错误,0分。其它合理分析酌情给分。意对即可)
【乙文翻译】
成侯邹忌担任齐国的相国,田忌是齐国的大将,两人感情不和。公孙闬对邹忌说:“阁下何不策动大王(令田忌)率兵伐魏呢?打了胜仗,那是您策划得好,您可以立功;一旦战败,田忌就不能再威胁到您;即使不战死在疆场,田忌也必定枉死在军法之下。”邹忌认为他说得有理,于是劝说齐威王派田忌讨伐魏国。
谁料田忌三战皆胜,邹忌赶紧找公孙闬商量对策。公孙闬就派人带着十斤黄金招摇过市,找人占卜,自我介绍道:“我是田忌将军的臣属,如今将军三战三胜,名震天下,现在欲图大事,麻烦你占卜一下,看看吉凶如何?”卜问吉凶的人刚走,公孙闬就派人逮捕为人占卜的人,在齐王面前验证问卜者讲的话。
田忌闻言大恐,逃亡他乡避祸。
3德州市(09山东省)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 王之蔽甚矣 ② 时时而间进
10.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11.邹忌劝谏齐威王的高明之处在哪里?(2分)
9.答案:① 受蒙蔽 ② 间或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10.答案: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4德州市德城区(09山东省)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巨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巨,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8、解释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①臣之妻私臣:___________   ②期年之后:___________
9、翻译下列语句。(2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段写齐威王的态度只用一个“善”字,而写发布命令的内容、群臣进谏的情况、修明政治的结果却较详细。这样写有何好处?(3分)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书林纪事》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
①未尝苟且 __________ ②或答人简札 ___________
1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①偏爱 ②满一年(每题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9、能在公共场合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2分,意思对即可,关键词语解释错误至少减1分)
10、因为写了后者,齐威王的一个“善”字就抵得了一大段描写。这一略一详,略得余味无穷,详得具体生动(3分,意思对即可)。
11.①随便 马虎 ②有时 (每题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2分,意思对即可,关键词语解释错误至少减1分)
1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征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3分,意思对即可)。
5东营市(09山东省)
(二)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王之蔽甚矣 蔽:
(2)时时而间进 间:
10.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11.邹忌是采用什么方法劝谏成功的?(2分)
9.答案:① 受蒙蔽 ② 间或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10.答案: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6荆州市(09湖北省)
二、(8分)文言文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7.(2分)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
A.虽欲言,无可进者(虽:虽然) B.皆以美于徐公(于:比)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之:的) D.乃下令。(乃:于是,就)
8.(2分)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吾妻之美我者(美:美丽) B.时时而间进(间:偶然)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讽刺) D.闻寡人之耳者(闻:听到)
9.(2分)将“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译成现代汉语。
                                      
10.(2分)文章第一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        的道理。第二段写邹忌巧妙运用         的方法,讽谏齐王除蔽纳谏。第三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7.A 
8.B 
9.(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10.直言不易、设喻说理(类比说理)
7牡丹江市(09黑龙江省)
(一)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11——14题。(共8分)
(1)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解释下列语录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能谤讥于市朝 谤: (2)闻寡人之耳者 闻:
1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2分)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13.请分别写出文中表现齐威王纳谏后在国内和国外产生巨大成效的句子。(2分)
14.本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2分)
(一)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11——14题。(共8分)
11.(1)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2)闻:使……听到 评分标准:(2分)每次解释 1分
12.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或: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评分标准:(2分)重点词“地”、“方”翻译正确即可。
13.国内: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国外: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评分标准:(2分)国内、国外各1分。国内答出“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即可得分。
14.示例1:我更欣赏邹忌,因为邹忌能用生动委婉的方式劝说,我嗯他身上学到了与他人交往的艺术。 示例2:我更欣赏齐王,他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接受他人规劝。我看到了他宽广的胸怀。 评分标准:(2分)符合人物性格,谈出看法即可。
7山西省(0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12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孰视之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4)时时而间进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用“_________”一词既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又说明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1分)
10.邹忌是怎样启发诱导齐威王纳谏的?(3分)
7.(1)长,这里指身高(只答“身高”也可)
(2)“孰”同“熟”,仔细(只答“仔细”也可)
(3)偏爱
(4)偶尔(偶然、间或)
8.(1)邹忌委婉地劝说(规劝)齐王,齐王接受规劝(改正错误)。
(2)我同城北徐公北,哪一个美?
9.门庭若市
10.例如:邹忌以事设喻(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由浅入深、推己及人等)委婉规劝。他由“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推及到“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从而使齐王猛醒、纳谏。(用自己的话回答也可)
8沈阳市(09辽宁省)
(一)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9-14题。(17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8.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诚: 间: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2分)
(一)8.诚:的确,实在 间:偶尔
9.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2)能够在公共场合指责讽刺寡人,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赏。
10.写邹忌入朝讽谏和齐王纳谏后的效果。
9苏州市(09江苏省)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几段文字,完成6—10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4分)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能谤讥于市朝
百里奚举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闻寡人之耳者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小石潭记》)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7.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2分)
A.今齐地方千里
B.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C.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答案: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9.“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是什么意思?从文中看,齐威王除“弊”取得了什么效果?(2分)
10.本文中的“王之蔽甚矣”是一种谏,《曹刿论战》中的“忠之属也”也是一种谏,《捕蛇者说》中的“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可以认为是另一种形式的谏,进谏者都关注到了民意或民生。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2分)
6.A、C
7.D
10威海市环翠区(09山东省)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巨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巨,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8、解释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①臣之妻私臣:___________   ②期年之后:___________
9、翻译下列语句。(2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段写齐威王的态度只用一个“善”字,而写发布命令的内容、群臣进谏的情况、修明政治的结果却较详细。这样写有何好处?(3分)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书林纪事》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
①未尝苟且 __________ ②或答人简札 ___________
1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3分)
8、①偏爱 ②满一年(每题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9、能在公共场合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2分,意思对即可,关键词语解释错误至少减1分)
10、因为写了后者,齐威王的一个“善”字就抵得了一大段描写。这一略一详,略得余味无穷,详得具体生动(3分,意思对即可)。
11.①随便 马虎 ②有时 (每题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2分,意思对即可,关键词语解释错误至少减1分)
1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征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3分,意思对即可)。
11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请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形貌昳丽 昳丽: (2)暮寝而思之 寝:
(3)王之蔽甚矣 蔽: (4)时时而间进 间:
10.请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B.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                  
12.齐威王善于纳谏的做法,对于今天的人们又什么借鉴意义?请结合你身边的实例简要谈谈你的看法。(3分)
9.(1)昳丽:光艳美丽 (2)寝:寝,躺,卧
(3)蔽:蔽,蒙蔽,这里指受蒙蔽 (4)间:间或,偶然
10.B
11.(1)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2)满一年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
12. 课文通过邹忌借用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这个故事明确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应该说明的是,这篇课文所记述的,未必全是事实,很可能是战国时期流传的名人逸事。所谓纳谏能导致“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在诸侯割据称雄、以攻伐为贤的战国时代,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幻想。但作者善于观察日常生活,从中提炼出有意义的主题,而且通俗生动,说服力强,文笔流畅而富有变化,充满情趣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12徐州市(09江苏省)
(一)阅读下面两篇(段)文言文,完成第6到第9题 (1 5分)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峡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 ”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采.与坐谈.问之客日:“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成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敷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巨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臣之妻私臣 私:__________________ (2)皆以美于徐公 以:_______________
(3)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_______________ (4)卒得反国 反: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邹忌修八尺有余 ②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B.①于是入朝见威王 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C.①时时而间进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①内外不闻吾过 ②及鲁肃过浔阳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三个句子。(6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知所以亡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结合语段分析造成齐威王能够“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各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3分)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分,每处l分,意思对即给分)(1)偏爱(2)认为(3)当面指责(4)通“返”,返回
7.(2分)B拜见(A长,身高整治,治理C偶尔私自,偷着D错误到)
8. (6分)每句2分,重点词语翻译准确,句子翻译通顺即可)(1)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孰与”l分疑问句l分)(2)由此看来,大王因受蒙蔽而不明太严重了。或,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严重)了。(“蔽”“甚”各1分)(3)我知道国家灭亡的原因了。(“所以”“亡”各1分)
9.(3分)原因(2分)齐威王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自己也善于纳谏;而宋昭公却一
直被谄谀者包围.听不到谏言。启发(1分)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方法。或“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虚心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意见,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13烟台市(09山东省)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 ”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日:“吾与徐公孰关 ”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下列朗读停顿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0.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吾与徐公孰美
A. B.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能谤讥于市朝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               D.
朝而往,暮斋归   未若复喜赋不幸之甚也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
12.选文首先叙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况,然后写邹忌由己及君,说明“
”的事实(用原文回答);接着叙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决心和措施;最后写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13.邹忌讽谏齐威王与扁鹊规劝蔡桓公,劝谏结果有何不同 试从邹忌和扁鹊的角度简要分析其原因。(3分)
9.B(2分)
10.D(3分)
11.满一年之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2分)
12.“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大意对即可)(评分:2分。每空1分)
13.答案示例:邹忌讽谏成功,而扁鹊规劝失败。原因:邹忌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式,使人易于接受,而扁鹊规劝时没有考虑到对方的身份,直言不讳,让其难以接受。(评分:3分。答出结果1分,原因2分)
13扬州市(09 江苏省)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14分)
【甲】(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齐策》)
【乙】燕昭王卑身厚币①以招贤者,往见郭隗先生……昭王曰:“寡人将谁朝②?”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③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④,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⑤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战国策·燕策》)
【注】①厚币:拿着丰厚的钱财。②谁朝:拜见谁(宾语前置)。③涓人:宫中洒扫的人。④见事:被侍奉,被重视,受重用。⑤乐毅和后面的邹衍、居辛分别是魏、齐、赵三地的名士。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王之蔽甚矣 ( )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
(3)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 )
(4)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 )
1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B.涓人言于君曰 余将告于莅事者
C.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其真无马邪
D.隗且见事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2)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2分)
15.甲文告诉我们:国君广开言路,才能兴利除弊,使国家强盛起来;
乙文告诉我们: (2分)
12.(1)蔽:蒙蔽、受蒙蔽、被蒙蔽
(2)刺:指责
(3)反:同“返”,返回
(4)期年:满一年
13.B A.“以”:介词,用/相当于“而”,表顺承;B.都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相当于“对”或者“向”;C.“其”:代词,它的/表反问语气的语气词,相当于“难道”;D.“且”:尚且/将近。
14.(1)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3)(村中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15.礼贤下士,才能广招人才,国家才能强大。
C.
B.
A.
D.
E.
21世纪教育网(原课件中心网站) www.21cnjy.com 第 3 页 共 13 页影响力位居国内前列教育资源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05中考《邹忌讽齐王纳谏》一网打尽:2个试题
1长春市(05吉林省)
文言文阅读(20分)
(甲)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问题。(15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7.本文选自《 》,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 。(1分)
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 ( ) ②朝服衣冠 ( )
③私我也 ( ) ④王之蔽甚矣 ( )
9.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3分)


10.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3分)

11.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 (2分)

12.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4分)
(甲)7.(战国策)或《战国策 齐策一》 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每空0.5分,共1分) 8.①长,这里指身高②穿戴③偏爱④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或:(受)蒙蔽(每小题0.5分,共2分) 9.能围绕内容或写法的某一方面进行评述,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的表述。示例,内容方面:邹忌能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蔽;写法方面: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对内容或写法的评注言之成理得2分,语言清晰、流畅得1分,共3分) 10.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意思相似,语言清晰、流畅即可,3分) 11.“门可罗雀”或“门庭冷落”《出师表》(有错别字不得分,每问1分,共2分) 12.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意思相似,语言清晰、流畅即可,鼓励有创见的表述。4分)
2扬州市课改区(05浙东省)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14分)
(甲文)
(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文)
帝(唐太宗)尝作宫体诗,使世南(虞世南)赓(gēng,连续)和(hè,照别人诗词格律或内容写作诗词)。世南曰:“圣作诚工(精巧),然体非雅正。上(皇上)之所好(hào),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tián打猎)猎,世南以为言(对此提出批评),皆蒙嘉(赞美)纳(采纳)。
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臣之妻私臣 ( ) ②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
③能谤讥于市朝( ) ④上(皇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 )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由此观之 皆以美于徐公
投诸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
乃下令:“群臣吏民……。”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乃重修岳阳楼 (《岳阳楼记》)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醉翁亭记》)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4分)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4、甲乙两文写的都是臣子向君王进谏并被采纳的故事,这两位臣子的进谏方式有什么不同?现实生活中如果要向同学提意见,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方式?为什么?(4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理解(14分)
11.①偏爱,②指责,③讽刺,④爱好、喜好(计4分,每小题1分)。
12.C(2分)
13.①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②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或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就能战胜别的国家的事情。)(计4分,每题2分)。
14.第一问,邹忌是设喻(委婉)进谏,虞世南是直言进谏。(2分,每点1分。) 第二问,关键是考虑提意见的效果,围绕这个中心选择恰当的方式;选择时应该考虑到对象的性格、提意见的场合等相关因素。(2分。)
C
D
A
B
21世纪教育网(原课件中心网站) www.21cnjy.com 第 2 页 共 2 页影响力位居国内前列教育资源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08 中考《邹忌讽齐王纳谏》一网打尽:18个试题
1毕节地区(08贵州省)
(一)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17 一21 题。(11 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巨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巨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芳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7.《 邹忌讽齐王纳谏》 选自《 》 。(l 分)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闻寡人之耳者 ( ) (2)时时而间进( )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0.齐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4分)
答:
21.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 2 分)
答:
(一)(11分)
17.〈〈战国策〉〉(1分) 18、(1)使……听到 (2)间或,偶然 (共2分)
19.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错误的可得到上等奖赏。( 2 分)
20.① 齐王称赞邹忌的建议很好。并立刻下令:臣民们凡能指出君王错误的,都能得到奖赏,并根据提意见的方式设立奖赏等级。②群臣纷纷进谏。一年后,人们都找不到意见可提。燕赵韩魏都纷纷来齐国朝见。( 4 分。每问2 分)(意思接近即可)
21.① 说话要注意对象。② 说话要讲究方式方法。(2 分)
2黄石市(08湖北省)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9.请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1分)
今 齐 地 方 千 里
10.查《古汉语词典》,“树”有三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一读“shǔ”义项有:①作动词,计算。②作动词,列举。二读“ shù ”,义项有:①表事物的数目。 ②作名词 ,规律,气数。三读“ shuò ”,义项有:①多次。根据以上义项,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中“数”的读音与词义。(1分)
读音: 词义:
11.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1)时时而间进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1)皆以美于徐公 (2)骈死于槽枥之间
D、(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2)吾欲之南海
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13.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 ,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 ,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 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 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2分)
9.今齐地 / 方千里(“地方”断开即给1分)
10.shǔ 列举 (读音、词义各0.5分)
11.B(2分)
12.翻译:(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面刺”,“当面指责”,1分;整体流畅1分)
(2)让各位诸侯听说这件事情后,认为我们的国君把鸟看得很重而把人看得很轻。
(“以”字1分,“重”“轻”意动用法共1分)
13.广开言路(纳谏) 不杀烛邹 借事说理(以事喻理、类比法、推己及人,均可) 正话反说(以退为进、归谬法,皆可)
3丽水市(08浙江省)
(二)(19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郑龙谏勿伤百姓
赵简子①出畋,命郑龙射野人②,“使毋惊吾鸟。”
龙曰:“吾先君晋文公③伐卫④,不戮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虎狼也。”
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愈高者愈惧,人爵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
(选自《金楼子》)
【注】①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晋国正卿。 ②野人:农夫。 ③晋文公:即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④卫:春秋时的卫国。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5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
(4)赵简子出畋
(5)故缘木愈高者愈惧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人爵愈贵者愈危。
19.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4分)
20.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方法?(4分)
17.(1)长,身高 (2)确实 (3)受蒙蔽而不明 (4)打猎 (5)攀援、爬(树)(5分,每字1分)
18.(1)我的妻子认为我比徐公美,是因为偏爱我啊。 (2)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3)人的爵位(地位)越高就越危险。(6分,每句2分,大意写出即可)
19.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齐王。(4分,大意写出即可)
20.邹忌用的是曲谏——委婉规劝;郑龙用的是直谏——尖锐批评。(4分,两者不同的进谏方法各2分)
4柳州市、北海市(08广西省)
五、文言文阅读(14 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巨,臣之妾畏巨,臣之客欲有求于巨,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诽谤于朝市,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期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 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①有少孺子②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③,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⑤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 ① 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② 小孺子:年轻人。③ 三旦:三天。④ 委身曲附:变着身子紧贴着树枝。⑤ 务:一心,一定。
12、请从两篇短文中各找出(归纳)一个成语。( 2 分)
13、与“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中加点字“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2 分)
A、皆以置从美于徐公 B、奉命于危难之间
C、管夷吾举干士 D、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14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 分)
(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译:
16.请比较两篇短文的相同点。( 2 分)
(1)从进谏方式看,邹忌与少孺子:
(2)从进谏结果看,威王与吴王:
12 .门庭若市或从谏如流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3 B
14(1)当面指责 (2 )满一年(“一年”也可)
15.(1)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且传入我的耳朵的人,受到下等的奖赏.(翻译时大意得1 分.“谤讥”“闻”译对得1 分)
(2)这三者都一心想得到他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及后面的祸患。(翻译时大意得1 分,“前”“顾”译对各1 分)
16.(1)都采用设喻(类比、讽谏)的方式,委婉含蓄地指出君王的过失。(2 )都能接受进谏,并付诸行动。5龙岩市(08福建省)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10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宣王好射,说①人之谓己能用强②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③;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选自《汉书·宣公好射》)
【注释】①说(yuè):同“悦”高兴,喜欢。②用强:使用强弓。
③九石名也:九石是虚名。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⑴臣之妻私臣。(    )⑵期年之后。(    )⑶非大王孰能用是?(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⑵左右皆引试之。
8.从上文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答出2点)(3分)
6、(3分)(1)偏爱 (2)满一年 (3)谁
7、(4分)(1)臣子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2)大臣们都拉弓试了试。
8、(3分)(答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满分)
答题要点:
①做人要真诚,要敢于说真话,并要讲究方法。
②做人要注重实际,不能爱慕虚荣。
③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6娄底市(08湖南省)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
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
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徐公来,孰视之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
11.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1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2分)
答:
9.C(2分,蔽:受蒙蔽的意思)
10.B(2分,B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
11.D(2分,本文主旨是通过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达到大治)
12.(1)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2分)
(2)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2分)
13.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1分),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1分)。
(意思相同即可)
7宁夏回族自治区(08)
3.翻译下面句子。(4 分)
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②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3 、( 4 分)① 几个人在一起,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选取他们好的方面加以学习、采纳,(对)他们身上不好的(如果自己也有)(就)加以改正。
②燕、赵、韩、魏几个国家听说了这件事,都(来)向齐国朝拜。这就是所说的修明内政、不必用兵就可以战胜其他国家。(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就能取胜。)
8绍兴市(08浙江省)
(二) (10分)
(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内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 臣之妻私臣 ( ▲ ) ②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 )
③ 王之蔽甚矣 ( ▲ ) ④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 ▲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翻译: ▲
13.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3分)
11.① 偏爱 ② 指责 ③ (受)蒙蔽 ④ 使……听到;传【评分标准】 共4分。每一小题1分。
12.一年以后,即使想要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评分标准】 共3分。须落实“期”“虽”“进”的意思。
13.邹忌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言辞委婉地进行劝说,既不失对齐王的敬重,又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并愉快地接受了意见。【评分标准】 共3分。意思相近即可。
9沈阳市(08辽宁省)
(一)阅读选文,完成8~11题。(17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8.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窥:              蔽: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10.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2分)
11.下面是《吕氏春秋·先己》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11分)
(1)夏后伯启与有扈①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②,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③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④,钟鼓不修⑤,子女不饬⑥,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2)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⑦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注释】
①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人名  ②浅:狭,窄小  ③教:这里指教化  ④张:乐器上弦  ⑤修:设置  ⑥饬:通“饰”,修饰  ⑦论:评定
(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战:               期年:             
(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于 是 乎 处 不 重 席 食 不 贰 味 琴 瑟 不 张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②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①段的内容。(3分)
(一)(17分)
8.(2分)察看;受蒙蔽 各1分
9. (2分) 邹忌身高有八尺多,容貌光彩美丽。 每句各1分(修、余、呋丽)
10. (2分) 面对不切实际的赞美,我们要冷静思考,实事求是。 2分 答出具体内容亦可
11. (1) (2分)作战 满一年 各1分
(2) (2分)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 一处1分
(3) (4分)①这是(因为)我德行浅薄,教化不好(的缘故)。“是”“善”1分,句意1分
②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 “故”“胜”1分,句意1分
(4) (3分)夏后伯启吸取作战失败的教训,励精图治,严于律己,最终使有扈氏顺从。 “吸取教训”“励精图治”“顺从”各1分,具体内容亦可
10十二市(08辽宁省)
(一)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8—10题。(10分)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及,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高缭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②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③陋之人也,四维④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⑤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 ①仕:旧称做官为仕。 ②夫子:晏子。 ③仄陋:狭窄浅薄。 ④维:维系。 ⑤弼:纠正。
8.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时时而间进
(3)高缭之事夫子三年
(4)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
9.翻译选文中画“   ”的句子。(2分)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高缭仕①于晏子,晏子逐之
9.选文中邹忌和高缭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对你为人处世方面有什么启示?(4分)
二、(一)8.(1)偏爱 (2)间或,偶然 (3)侍奉 (4)道义(每题1分,共4分)
9.(1)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2)高缭在晏子那里做官,晏子赶走了他。(大意对即可,每句1分,共2分。) 10.邹忌:敢于进谏,善于进谏;(1分)高缭:侍奉三年,没有提出任何建议。(1分)不起(大意对即可,2分) 启示:我们要敢于指出别人的缺点。(大意对即可,2分)共4分
11天津市(08)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片段,回答9~12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下面对选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之妻私臣 私:偏爱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指责
C.闻寡人之耳者 闻:使……听到
D.时时而间进 间:间接
10.下面句子中的“于”字解释为“在”的一项是
A. 皆以美于徐公
B.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C. 能谤讥于市朝
D. 皆朝于齐
11.下面这个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12.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节文字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B.第二节文字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措施,以及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
C.“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指齐王接受“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者的蒙蔽。
D.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

9.D 10.C 11.B 12.D
12襄樊市(08湖北省)
㈡阅读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2-16题。(10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⒓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朝服衣冠
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⒔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B.窥镜而自视 下视其辙
C.王之蔽甚矣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皆朝于齐 朝而往,暮而归
⒕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⒖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
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 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 及其结果。
⒗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2分)
⒓⑴穿戴 ⑵偏爱(2分。解释正确一字给1分)
⒔B(2分)
⒕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或:一年以后,就是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2分。“期”“虽”必须译正确,译错一字扣0.5分)
⒖切身经历 齐王纳谏(2分。一空1分)
⒗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2分)
13烟台市(08山东省)
6.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吾孰与徐公美
6.(1)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2分) (2)我与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2分)
14盐城市(08江苏省)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11-14题。(15分)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选自《贾谊集》)
11.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C.一国吏民/皆来贺 D.今/齐地方/千里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孙叔敖为楚令尹 ④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14.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5分)
11.(2分)(D)
12.(4分)①偏爱 ②实在、确实 ③担任 ④离开
13.(4分)①几个月过后,不时有人偶尔来进谏。 ②地位高而独揽大权的人,国君厌恶他。
14.(5分)答:邹忌运用设喻的方法进谏齐王,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动,让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意见。 “老父”运用从反面讲道理(或直言不讳),向孙叔敖进言。直接陈述利害,可以产生“苦口良药”的劝说效果。15枣庄市(08山东省)
(二)阅读下面的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7—— 11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公叔文子(①)为楚令尹三年,民无敢入朝。公叔子(②)见曰:“严矣?”文子曰:“朝廷之严也,宁云妨国之治哉?”公叔子曰:“严则下喑(③)。下喑,则上(④)聋。聋喑不能相通,何国之治也?盖闻之也?盖闻之也:顺针缕(⑤)者成帷幕,合升斗者实仓廪(⑥),并小流而成江海。明主者有所受命而不行,未尝有所不受也。”
——《 说范· 政理》
注:①公叔文子:人名.复胜公叔。② 公叔子:人名。③喑:哑,不能说话④上:指朝廷 ⑤缕:线。 ⑥仓廪:仓库。
7 .甲、乙选文都出自汉代刘向编写的作品,《 邹忌讽齐王纳谏》 选自 体史书《 》。.该史书记录了从战国到秦末近二百五十年间的历史。(2 分)
8 .解释加点的词语(4 分)
臣之妻私臣: 今齐地方千里: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合升斗者实仓廪:
9.用乙文中的话来说“王之蔽”的结果。(2 分)
答:
10.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 1)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答:
( 2 )宁云妨国之治哉?
答:
11.甲、乙两文的劝说有什么共同特点?( 2 分)
答:
7.战国策 国别
(评分:共2 分.每空l 分)
8.偏爱 土地方圆 指责 使……(充) 实
(评分:共4 分.每空1 分)
9.下喑,则上聋。聋喑不能相通,何国之治也?
10.( l) 群臣都来进谏,门庭、院内像集市一样。( 2 )难道说妨碍治理国家吗?
(共2 分.每句1 分。)
11.都采取了设喻(比喻) 的方法来巧妙地进谏。
(评分:2 分.惫思对即可。)
16镇江市(08江苏省)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太宗新即位,励精(①)政道(②),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③)有经(④)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⑤)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
(选自《旧唐书· 魏征传》 )
【注释】①励精:振奋精神,.致力于某种事业或工作。② 政道:施政的方略。③雅:素来 ④经:治理 ⑤劳:慰劳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 l)孰视之( ) ( 2)皆以美于徐公( )
(3)王之蔽甚矣( ) (4)思竭其用 (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文:
15.对两位君主纳谏时的描写,【甲】文是“王曰:‘善。’”【 乙】 文中与这句话相对应的是 。 ( 2 分)
16.邹忌和魏征作为大臣,向齐威王和太宗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3分)
答:
17.魏征去世后,唐太宗为什么会发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的感概?( 2 分)
答:
13.( 4 分)( 1 )同“熟”,仔细 (2 )认为 (3 )受蒙蔽 (4 )完,尽
(答对一个给l 分)
14 。( 2 分)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 “美”“私”等关键词的翻译,错一个扣l 分)
15.(2分)(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答“欣然”亦可)
16.(3 分)不设统一答案。示例:邹忌向齐王进谏时,善于借助生活中的小事,采用设喻、暗示等委婉讲道理;而魏征向唐太宗进谏时,尽其所能,知无不言,无所顾忌。( 要点:①设喻、暗示或委婉,得2分。②尽其所能,知无不言,无所顾忌。或“敢于直谏”得1分。意思对即可)
17. ( 2 分)不设统一答案。示例:唐太宗非常思念和感激魏征,因为魏征不仅有才能,而且很正直,敢于讲真话,是忠臣、贤臣,所以尽管有时说些逆耳忠言,也能深得胸襟开阔的唐太宗的器重和厚爱。(要点:① 答“唐太宗对魏征的思念和感徽之情”,得l 分;② 答“魏征是敢于讲真话的忠吞、贤臣” ,得l 分。 惫思对即可)
08中考《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外相关文段一网打尽
17桂林市(08广西省)
(二)阅读《秋水》选段,完成9 一12 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 分)
① 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望洋;抬头仰望的样子。
②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闻:闻:见闻,见识。
③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穷:穷,穷尽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 B )
A.野语有之曰( 之:代词,指代这种说法或这样的说法。)
B.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至于”与现代汉语“至于”用法相同。)
C.“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黑质而白章”两句中的“而’”用法相同。
D、“河伯始旋其面目”中的“始”与“始吾弗信”中的“始”意思不一样。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每小题2 分。)
①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译文:听到上百条道理,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这就是说我呀。
②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文: 我永远被得大道(学识渊博或见识广博)的人耻笑(取笑、笑话)
12.河伯对自己的认识前后发生的变化,给我们哪些启示?( 3 分)
答:大与小是相对的,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不要骄傲自满。(答出不要妄自尊大,不要骄傲自满的意思即可得2分)
18杭州市(08浙江省)
苏世长讽谏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高祖与之有旧,遂笑而释之。
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对曰:“陛下废万机,事畋①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尝设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②,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③
(选自《唐语林》)
注:①畋:打猎 ②倾宫鹿台:高耸的宫殿和楼台。鹿台:纣王所修的台。这里指披香殿的台。 ③欲拨其乱,宁可得乎?:想革除隋的暴政,怎么办得到?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高祖责其后服(降服) B.万夫敛手(收)
C.陛下废万机(废除) D.诚非所宜(应当)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分)
A.遂笑而释之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B.今因隋之侈 无案牍之劳形
C.实谓惩其奢淫 既克,公问其故
D.今于隋宫之内 骈死于槽枥之间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4分)
(1)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2)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
22.从第二段苏世长的两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4分)
19、C     
20、BD
21、(1)“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
(2)“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么像呢?”
22、敢于直谏,耿直无私,胆魄过人。
附录:文言文译文
武德四年,高祖平定王世充后,他的行台仆射苏世长带着汉南来归顺。高祖指责他归顺迟了。苏世长深深作了一个揖说:“自古以来帝王登基,都是用擒鹿来作比喻,一个人获得了,其他众人便放手了。哪里有捕获鹿以后,还忿恨其他同猎的人,追究他们争夺鹿的罪名呢?”高祖和他有旧交,便一笑而过。后来苏世长与高祖在高陵围猎,那天收获很多,高祖命令将捕获的禽兽陈列在旌门。高祖环顾四周后问众位大臣说:“今天围猎,快乐吗?”苏世长回答说:“皇上您错过了许许多多的猎物,今天围猎,不过收获一百来只,不算十分快乐!”皇上吃惊得脸色都变了,后来又笑着说:“你发颠了吗?”苏世长回答说:“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苏世长曾经在披香殿侍候皇上用餐,酒喝到高兴的时候,上奏道:“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么像呢?”高祖回答说:“你好进谏像个直率的人,其实内心狡诈。你难道不知道这座宫殿是我建的,为什么要假装不知道而怀疑是隋炀帝建的呢?”苏世长回答说:“我实在不知道,只是看见倾宫、鹿台、琉璃等如此奢华,不是一位崇尚节约的君王所做的。如果真是您建造的,实在不合适呀!我是一介武夫,有幸能在这里陪侍。看见皇上的房屋能蔽风霜,就认为足够了。隋炀帝因为竭尽奢靡,百姓不堪忍受而造反,您得到了江山,其实是对他竭尽奢靡的惩罚,自己也要不忘节俭呀。现在在他的宫殿内又大加装饰,想拨乱反正,难道可能吗?”高祖每次都给他好的脸色。苏世长前前后后多次进谏,高祖从中得到极大的好处。
2008年娄底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题题卷(语文)第2页(共6页)
21世纪教育网(原课件中心网站) www.21cnjy.com 第 1 页 共 15 页影响力位居国内前列教育资源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04—00中考《邹忌讽齐王纳谏》一网打尽:10个试题
1南宁市课改区(04广西省)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6.联系学过的课文,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
A.吾与徐公孰美
孰为汝多知乎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7.选出下列句中的“之”字与例句“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
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A.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8.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9.你从文段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庞葱①与太子质②于邯郸③,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④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②质:做人质。③邯郸(hándān):地名,赵国的都城。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都城。
10.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去:距离
B.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议:诽谤
C.愿王察之 察:观察
D.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罢:结束
11.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12.从庞葱与魏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庞葱有哪些思想顾虑?
13.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成语“三人成虎”。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什么?
6.(2分)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课文中词语的理解,主要考查一词多义。要求联系学过的课文,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B项里的“欲有求于我”的“求”是“请求、乞助”的意思,而“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的“求”是“寻求”的意思;C项里的“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诚”是“确实、的确”的意思,而“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中的“诚”是“如果”的意思;D项里的“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的“左右”是“身边的人”的意思,而“余立侍左右”的“左右”是“两旁、附近”的意思;A项里的两个“孰”字均为“谁”“哪一个”的意思,所以选A。
7.(2分)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虚词“之”字的理解。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之”是助词,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句的“之”是代词,B句的“之”是代词,C句的“之”是助词“的”,只有D句的“之”是助词,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因此选D。(只要能够从“之”字所处的位置进行判断就可以了,不必分清词性。)
8.(3分)因为:①齐国是一个大国,齐王位高权重;②齐王身边的人偏爱或者害怕齐王;③举国上下的人都对齐王有所求。
每答对一点得1分,照抄原文扣2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并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王之蔽甚矣”是“由此观之”的结论,而“此”指的是:“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齐国是一个大国);“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齐王身边的人偏爱或者害怕齐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举国上下的人都对齐王有所求),所以必须归纳出这几点内容。
9.(3分)启示:①人贵有自知之明;②兼听则明,偏听则暗;③批评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
只要能答对一点,并能联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回答不完满酌情扣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对作品的领悟能力和进行拓展思维从中获得启示的能力。要求能够在初步领悟作品内涵的同时,获得有益的启示。能够就提出的问题,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
10.(2分)C
解题思路:这是个课外语段,本题是考查对文言文词语的理解能力,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所设的四个词“去”“议”“察”“罢”,都必须仔细地阅读文段,联系上下文才能作出正确判断。C项“愿王察之”里的“察”,是指能敏锐辨别是非,观察细微,不受蒙蔽的意思,是“明察”而不是“观察”,所以选C。
11.(2分)集市上没有老虎是明摆着的事,但是有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变成真的有老虎了。
意思对即可。
解题思路:本题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注意的几个词:“夫”是语气词,不译;“之”是助词,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明”是“明确的”、“明白的”或“明摆着的”;“成”,即“变成”或“(真的)成了”。
12.(2分)庞葱担忧邯郸距离大梁太远,有人挑拨离间,使魏王对自己失去信任。
回答不完满扣1分。
解题思路:本题是考查对文言文文意的理解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庞葱与魏王的对话先谈的是“三人成虎”的事情,然后才引出谈话的本意,即庞葱的顾虑:“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只要仔细阅读,提取这个信息并不难。
13.(2分)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意思对即可。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对成语的领悟能力。要求在领悟文章内涵的基础上,正确理解“三人成虎”这个成语的本义和引申义,能准确地解释其义。
2郫县实验区(04四川省)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8~23题。
(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之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8.朗读下面的文言句子,语气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19.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世之妻私臣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D.时时而间进
辍耕之垄上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皆以美于徐公 以: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
③期年之后期 年:
④皆朝于齐 朝:
2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2.文中说“王曰:‘善。’”这里的“善”表明了齐威王什么态度?
23.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18.(2分)C
19.(2分)A
20.(2分)(1)认为 (2)指责 (3)满一年 (4)朝见(解释正确每一个计0.5分)
21.(4分)(1)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到下等奖赏。
(2)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翻译完全正确的每句计2分。第(1)句中"闻寡人之耳者"也可译为"使我听到的"或"让我听到的","谤讥""市朝""闻"几个词意义没有落实的扣1分,只有一个或两个没落实的扣0.5分;第(2)句中"所谓""于"意义没有落实的扣1分。落实了字词但语言不通顺的酌情扣分)
22.(2分)表明了齐王对邹忌劝谏的肯定(或"赞同")(或:表明了齐王接受邹忌劝谏的态度)。(答案意思相近即可计2分,表达不完整或不准确的酌情扣分)
23.(3分) 第一问的原因: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善于采纳群言。(意思相近即可计1分,只答对一个方面计0.5分)
第二问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能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谈看法且言之成理计2分)
3曲沃、海勃湾课改区(04山西曲沃·内蒙古海勃湾)
(一)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9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之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5.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
②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
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7.下列句中“/”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皆以/美于徐公
C.今齐/地方千里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8.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是甲乙文段共同的话题,但幼说方式各不相同,邹忌采用了的方式,诸葛亮采用了的方式。受此启发,绿茵中学的学生想建议李校长开设“校长信箱”,假如你是学生代表,见到李校长后,你将要说的话是:□□□□□□□□□□□□□□□□□□□□□□□□□□□□□□(不超过30个字)
9.进谏难,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也难,需要气度和胸怀。甲段中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一)5.①受蒙蔽 ②发扬光大 6.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所以,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 7.C 8.委婉劝说(口头劝说 类比、隐喻、婉谏) 直接劝说(书面劝说 直谏)后一空略 9.邹忌:①有勇气 ②说话讲究技巧 ③忠诚 ④有自知之明等 齐王:①胸怀宽广 ②虚心纳谏 ③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
4深圳市南山区(04广东省)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1-13题(8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渐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12.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13.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 邹忌的建议是什么 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3分)
建议: 启示:
8.古诗文积累(6分)
①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似曾相识燕归来 ③直挂云帆济沧海④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⑤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以上第4小题2分,其余每小题1分,每空中增、删、错一字,即扣0.5分,扣完该小题的分数为止。
9.(4分)B:缘故 C:适逢,正赶上(A:情趣 意图 D:吉祥 休息)每对一项得2分
10.(2分)B体会、领会(A.攻击 相当; C.交换 容易; D.逃跑 灭亡)
11.(3分)译文:能在公众场所(集市朝廷)议论(指责)我(的过失),传到我的耳朵里(让我听到)的,可得到下等奖赏。“谤讥” “市朝” “闻”三处词语没有翻译或译错的,每处扣0.5分。
12.(2分)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两个要点:一是齐王纳谏,一是朝政的弊端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后一点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之类,也给满分。
13.(3分)开张圣听(“咨诹善道”或“察纳雅言”)( 1分)启示: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议,注意语言委婉。(2分)
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只要能围绕委婉的说话方式谈启示,言之成理即可。
课外相关文段
5广东省(04)
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6分)
大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
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 ‘尔养马而死, 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 ”大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
(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分)
答:
(2)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2分)
答:
(3)文中有几句活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际点符号的位置o(2分)
大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l、 6分
(1)2分 (唐)太宗因爱马暴死欲杀养马宫人,经皇后劝谏才改变主意。
(2)2分 劝谏齐景公不要杀养马宫人。
(3)2分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错、漏、多一处扣0.5分,扣完本小题分值为止)
6黄石市(04湖北省)
(二)曲突徒薪(10分)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旁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徒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论功而请赏,‘曲突徒薪’无恩泽,焦面烂额为上客耳耶”主人乃寤而请之。(选自《汉书》)
10.解释句中带点的词。(2分)
A.曲突徙薪( )B.客谓主人更为曲突( )
11.下列句中的“而”字与“出淤泥而不染”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今论功而请赏 B.而不录言曲突者 C.执策而临之 D.溪深而鱼肥
12.在横线上写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2分)
A.余各以功次坐 B.终亡火患
C.主人乃寤而请之 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13.翻译句子: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2分)
14.你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哪些道理?(2分)
答:
10 .A.转移  B.对……说。(2分)       11.B (2分)
12 .A.“坐”同“座”  B.“亡”同“无” C.“寤”同“悟”  D.“畔”同“叛”。(2分)
l3.以前如果你能听取那个人的建议,就不需要演样摆酒席请客,也就不会发生火灾。(2分)
14.①人要善于听从别人的建议,知错就改。(1分)
②做任何事都要有预见性,才能有备无患。(1分)
7济南市(04山东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患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 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韩非子·喻老》)
[注释]:庄蹻(qiāo):人名。
7.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
王 之 弱 乱 非 越 之 下 也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9.写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并解释。
10.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楚庄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7.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8.庄蹻在楚国境内做强盗(横行霸道),但官吏禁止不了他,这是政事混乱啊。(只要意思对即可。)  
9.目不见睫: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不能省察自己或见远而不见近。自知之明:了解自己(多指缺点)了解得透彻的能力。  
10.楚庄王“欲伐越”,但听了杜子的进谏后,“乃止”。可以看出楚庄王是一个善于纳谏、知错就改的人。
8南宁市(04广西省)
(二)
庞葱①与太子质②于邯郸③,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④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选自《战国策·魏策》)
[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②质:做人质。③邯郸(hándān):地名,赵国的都城。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都城。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去:距离
B.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议:诽谤
C.愿王察之 察:观察
D.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罢:结束
11.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12.从庞葱与魏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庞葱有哪些思想顾虑?
13.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成语“三人成虎”。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什么?
10.C
11.集市上没有老虎是明摆着的事,但是有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变成真的有考虑了。
12.担忧邯郸距离大梁大远,有人挑拨离间,使魏王对自己失去信任。
13.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9宁波市(04浙江省)
(二)善呼者
公孙龙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臣能呼。”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对曰:“无有。”公孙龙曰:“与之弟子籍!”后数日,往说燕王。至于河上,而航在一汜。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者来。 (《淮南子·道应训》)
注释:①公孙龙:战国时赵人,姓公孙,名龙,字子秉,名家代表人物。
②汜:河岸。
24、下面是从古汉语词典中查出的“游”字的4个义项,请为“龙不能与游”的“游”字选择一个正确的义项。(2分)
A、游玩,游览 B、游历,游学 C、交往,交际 D、游走,游动
25、下列句中加△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衣服) B、公孙龙顾谓弟子曰(回头)
△ △
C、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原本,原先) D、往说燕王(游说,劝说)
△ △
26、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句是(2分)
与之弟子籍。
A、和他的弟子一起登记。 B、给他弟子的身份。
C、和他弟子籍贯相同。 D、给他弟子的书籍。
27、请对“公孙龙”(或“善呼者”)的所作所为,作一简评。(2分)

(一)21、①向西进军 ②轻视 ③通“趋“,疾走,追逐 ④逃亡,逃跑 22、A
23、(庞涓)和他的轻快精锐部队把两天的行程并在一天来追赶齐军。(译文意思接近即可)
(二)24、C 25、A 26、B 27、例如:①公孙龙知人善任,广纳贤才,能用人之长。②善呼者为谋求职业,勇于自荐,以发挥自己的才能。③公孙龙收罗“鸡鸣狗盗”之徒,浪费了人力资源,助长了人浮于事的风气。(任选一个人物发表看法,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10徐州市(04江苏省)
(二)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吴王曰:“子来,何若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2分)
①敢有谏者死( ) ②螳螂委身曲附( )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①如是者再三
译文:
②此三者皆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译文:
10.有一个成语出自这个故事,这个成语是 。(1分)
(二)8.①规劝(劝说)使改正错误,劝谏。 ②弯曲
9.①像这样的情况发生(出现)了多次。②这三个都想得到它们眼前的好处,却没有想到它们身后的灾祸。
1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1世纪教育网(原课件中心网站) www.21cnjy.com 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