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带刺的朋友课件(2课时,20+25张PPT)+课文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23带刺的朋友课件(2课时,20+25张PPT)+课文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6-20 21:00:44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23.带刺的朋友第1课时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1.认识“枣、馋”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刺、枣”等13个字,会写“红枣、摆动”等26个词语。
2.能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语言的生动。本课目标咏刺猬 唐·李白
行似针毡动,
卧若栗球圆。
莫欺如此大,
谁敢便行拳。这是我国唐代诗人李白对刺猬的形象描写。 同学们,你们知道刺猬为什么是一种聪明伶俐的小动物吗?因为它们遇到危险时会把身体缩成一个刺球,利用满身的尖刺保护自己,它还会利用身上的刺来驮运食物。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小刺猬是怎样偷枣的吧。 ?北京人,儿童文学作家。1978 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加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太阳花》《金银花》《山猴子》,中短篇小说集《魔笛声声》,散文集《访苏的足迹》等。
宗介华
刺猬 哺乳动物,在苏南民间又被叫做“偷瓜獾”。体肥矮,爪锐利,毛短,浑身有短而密的刺。刺猬遇敌害时能将身体卷曲成球状,将刺翻外,保护自己。刺猬在夜间活动,以昆虫和蠕虫为主要食物晚上能吃期约200克的虫子。在野生环境自由生存的刺猬会为公园、花园、小院清除老鼠和蛇,破称为不用付薪水的圆丁”。当然,有时难免也会偷吃两个果子,这只是说明它饿极了。
认真听范读,圈出你认为难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再思考:“带刺的朋友”指的是谁呢?听课文朗读枣馋缓讶测zǎochánhuǎnyàcèjiān监huǎng恍wù悟zhúzhācōng逐扎聪我会认扎zhā(扎针)(挣扎)zházā(扎辫子)多音字缓测巧记:水(氵)边有镰刀,宝“贝”夹中间组词:缓慢组词:测量形近字:缓——媛识字方法刺枣颗忽乎暗伸匆沟聪偷追腰我会写刺cì组词:刺猬 刺激 刺客造句:今天在上学的路上,我们发现了一只刺猬。易错字注意这一部分的书写枣zǎo组词:红枣 枣树 酸枣造句:爷爷家的院子里有一棵高大的枣树。这里没有勾,不要多写追zhuī组词:追赶 追逐 追求造句:看到小猫叼走了鱼干,我连忙起身去追赶它。注意这一部分的书写玛瑙:一种矿物。为结石、石英、石髓及蛋白石的混合物。 词语解释斑斑驳驳:用来形容一种颜色中夹杂有别的颜色,或颜色深浅不一。朦胧:月光不明或不清楚。刺猬“带刺的朋友”指的是谁呢? 恍手脚里( )然大悟噼( )啪啦蹑( )蹑( )一举( )( )一动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朦胧钦佩监视监督佩服模糊2近义词,连一连课件25张PPT。23.带刺的朋友第2课时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 1.能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语言的生动。 2.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3.初步体会“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等不同称呼中蕴含的情感。 本课目标一种矿物。 为结石、石英、石髓及蛋白石的
混合物。( )用来形容一种颜色中夹杂有别的颜色,或颜色
深浅不一。( )斑斑驳驳朦胧月光不明或不清楚。( )玛瑙填一填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问题:1.划出这段话中的比喻句。2.这段话写出了什么?将“红枣”比作“玛瑙”,写出了红枣的数量多、色彩艳,又写出了红枣香气诱人,同时为下文刺猬偷枣埋下伏笔。我也会写比喻句 中秋夜,一轮明月宛如一个圆圆的大玉盘挂在夜空中。 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树枝,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缓地往树上爬……
问题:1.“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斑斑驳驳”是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是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让人感觉这是一个美丽的夜晚。2.划线句子起到什么作用?设置悬念:“忽然”表示转折,“圆乎乎的东西”给读者设置悬念,会猜想会是什么呢?“省略号”表示意犹未尽,启发读者的联想。 我非常惊讶,赶忙贴到墙根,注视着它的一举一动。
“是猫,还是别的什么?”我暗暗地猜测着。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问题:1.“贴”“注视”是什么描写?表现了什么? “贴”“注视”是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观察得小心翼翼,非常仔细。2.句子的省略号说明了什么?说明那个东西还在继续爬,“我”也还在继续观察、监视。 挂满红枣的枝杈慢慢弯下了。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问题:“兴许”是什么意思?“哗哗”“噼里啪啦”说明了什么?“兴许”是也许的意思,表示猜测。“哗哗”是摇晃枣树枝发出的声音;“噼里啪啦”是枣落地的声音。对摇枣的具体描写表现了刺猬的聪明。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
我恍然大悟:这不是刺猬吗?
问题:1.“噗”是什么词?说明了什么? “噗”是拟声词,形容重物落地的声音,说明了“那家伙”摔得不轻。用反问的语气肯定自己的判断,说明从枣树上落下的是刺猬。划出反问句,说明了什么?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驼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问题:1.划线句子是什么描写?表现了什么?是动作描写,表现出了刺猬“偷枣”很熟练。“立刻”说明刺猬扎枣动作很迅速,“也许”是作者的猜测,刺猬驮着红枣“急火火”地跑向水沟眼儿。2.“立刻”“也许”“急火火”这些词语写出了什么?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问题:“钦佩”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钦佩”这个“小东西”? “钦佩”是敬重、佩服的意思。作者“钦佩”是因为“小东西”机灵、聪明、本事高。 可是,它住在什么地方呢?离这儿远不远? 窝里还有没有小伙伴?好奇心驱使我蹑手蹑脚地追到水沟眼儿,弯腰望去,水沟眼儿里黑洞洞的,小刺猬已经没了踪影。
问题:1.找出本段话中的问句,说明了什么连续用了三个问句,说明了作者对刺猬的担心,表达了作者对小刺猬的喜爱之情。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小刺猬的牵挂和担心,对于小刺猬的离去十分的不舍。2.“蹑手蹑脚”“追”“弯腰”“望”这些动作,表现了什么?蹑手蹑脚 人来人往
自言自语 毛手毛脚
自由自在 百发百中
词语积累(ABAC式的词语)爬树摇枣逐个归拢带刺的朋友聪明伶俐打滚扎枣驮枣快跑板书设计 本文通过记述作者仔细观察刺猬偷枣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刺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1.斑斑驳驳(AABB式)2.蹑手蹑脚清清白白模模糊糊大大毛毛____手____脚____手____脚1照样子,写词语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我”对小刺猬有哪些不同的称呼?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那个家伙那个东西不同的称呼:
( )( )( )小东西表达了“我”对刺猬的喜爱之情。2 咏刺猬
[唐]李白
行似针毡动,
卧若栗球圆。
莫欺如此大,
谁敢便行拳。
[译文] 行动起来就像针毡在移动,缩起来就像一个圆圆的栗球。你可不要小看它长得小,不信谁敢打它一拳试试?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