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课件(4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课件(47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6-20 21:4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
《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表现了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历史。
现实中的曹家
曾祖母是康熙皇帝的奶妈
祖父曹寅是康熙皇帝的伴读、
亲信。
曹家连任江宁织造近40年
……
小说中的贾家
贾母生病由太医来医治
贾家大小姐元春是皇帝的
贵妃
贾家是“四大家族”之一
……
01
现代中国思想文化舞台上许多第一流的人物,都程度不同地卷入红学。王国维之外,蔡元培、胡适之、陈独秀、顾颉刚、俞平伯、吴宓等,都写过研究《红楼梦》的专著或单篇论文。
例: 1945年吴宓在成都写过《红楼梦》系列论文
1920年陈独秀发表《红楼梦新评》,署名佩之。
金陵十二钗
“按荣府中一宅人口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虽事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无个头绪可作纲领。”
贾府的兴衰折射了现实
两府经常收入实在不少,但两府都甚浪费。宁府当秦可卿病时,有三四位医生轮流来诊,一天有四五遍来看脉,每来一次,可卿就换衣服,坐见医生。贾珍道:“这孩子也胡涂!何必又脱脱换换的?……孩子的身体要紧,就是一天穿一套新的,也不值什么。”不久,冯紫英介绍一位医生姓张名友士的来诊,他开了方子,内有人参二钱。贾珍说:“他那方子上有人参,就用前日买的那一斤好的罢。”(第十回)凤姐也说:“你公公婆婆听见治得好,别说一日二钱人参,就是二斤也吃得起。”
(第十一回)
丫头不但有月钱而已,她们所用的头油、脂粉、香纸,再加上各处笤箒、簸箕、掸子并大小禽鸟、鹿、兔吃的粮食,据平儿说:“这几宗虽小,一年通共算了,也省的下四百多银子。”
(第五十六回)
此事凤姐知之,她对平儿说:“家里出去的多,进来的少,凡有大小事儿,仍是照着老祖宗手里的规矩,却一年进的产业,又不及先时。多俭省了,外人又笑话,老太太、太太也受委屈,家下也抱怨克薄。若不趁早儿料理省俭之计,再几年就都赔尽了!”
(第五十五回)
收入不敷支出,年年有赤字预算,贾家尤其荣府穷了,而“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而如冷子兴之言(第二回),结果只有典当,以救燃眉之急。
在贾府破产之时,“那些家奴见主家势败,也便趁此弄鬼,并将东庄租税也就指名借用些”
(第一百零六回)
民俗与饮食
俞平伯问邓云乡:“宝玉为什么要蹲下来解手 ”邓是研究北京民俗的专家,他说北方儿童穿满裆裤,站着撩衣露很大一块肚子,天冷吃不消,所以北方的父母都教小男孩蹲下来小解。
半路宝玉要解手,跟随宝玉的麝月、秋纹都站住,背过脸去,笑着提醒宝玉:“蹲下再解小衣,留神风吹了肚子。”
---摘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服饰
《红楼梦》服饰中的用料,一是品种多,二是高档、名贵,有些可说是稀世之宝。书中出现的服饰用料,主要有“大红洋缎”、“撒花洋绉”、“起花八团倭缎”、“秋板貂皮“、“灰鼠皮”、“黄绫”、“羽缎”、“白狐腋”、“ 貂裘”、“妆缎”、“蟒缎”、“西洋布”、“月白纱”、“羽纱”、“哆罗呢”、“洋线番羓丝”、“海龙皮”、“凫靥裘”、“天马皮”、“雀金裘”、“猞猁狲大裘”、“云狐皮”、“无狐皮”、“香狐皮”、“鸭皮”、“麻叶皮”、“洋灰皮”、“羊皮”、“皿貂皮”、“羽线绉”、“氆氇”、“葛布”、“麻”等30多种用品。
“缕金百蝶”、“五彩刻丝”、“插牙背心”、“二色金百蝶穿花”、“五彩丝攒花结长穗”、“起草八团排穗”、“锦边弹墨”。“晴雯病补雀金裘”故事中,这件雀金裘“后襟上烧了一块”,“有指顶大的烧眼”。书中写道,让婆子们拿出让织补匠织补,可是“不但能干织补匠人,就连裁缝绣匠并作女工的问了,都不认得这是什么,都不敢揽”。
做工
书中写到的饰品有“璎珞图”、“宫绦”、“钗”、“佩”、“金冠”、“抹额”、“箭袖”、“排穗”、“坠角”、“凤冠”、“昭君套”、“勒子”、“荷包”、“金魁星”、“念珠”、“朝珠”、“靴掖”、“扇囊”、“香袋儿”、“戒指”、“吉祥如意”、“耳坠子”、“麒麟”、“汗巾”、“鲛帕”、“一炷香”、“朝天凳”、“象眼块”、“方胜”、“连环”、“梅花”、“柳叶”、“手巾”、“包头”、“如意绦”、“观音兜”、“虾须镯”、“联垂”、“珊瑚”、“猫儿眼”、“祖母绿”、“一丈青”、“碧玉佩”、“慵妆髻”、“玉塞子”、“汉玉九龙珮”、“抹胸”、“脂玉圈带”、“妙常髻”、“尾念珠”……
饰物
饮食
120回的《红楼梦》小说,描写到的食品多达186种。所有这些包括主食、点心、菜肴、调味品、饮料、果品、补品补食、外国食品、洗浴用品九个类别。其中主食11种,食品10种,点心17种,菜肴原料31种,食品38种,调味品8种,饮料23种,果品30种,补品补食10种,外国食品7种,洗浴用品4种。
餐桌礼仪
《红楼梦》描述贾府一次中秋赏月的宴饮活动,“凡桌椅皆是圆的,特取团圆之意。上面居中,贾母坐下。左边是贾赦、贾珍、贾琏、贾蓉,右边是贾政、宝玉、贾环、贾兰,团圆围住”。宴会在圆桌上进行, 座次仍是“尊卑有序”、“长幼有序”。贾母是“老祖宗”,在上面居中坐下。贾赦是大房,所以成左;贾 政是二房,所以居右。
茄鲞
凤姐煞有介事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肉脯子合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子、各色干果子,都切成丁儿,拿鸡汤偎干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样,盛在瓷罐子里封严了。要吃的时候儿,拿出来用炒的鸡瓜子一拌,就是了。”
荷叶羹
这羹主要是点新荷叶的清香,和在面中,用“几副银模子,都有一尺多长,一寸见方,上面凿着豆子大小,也有菊花的、梅花的,也有莲蓬的,也有菱角的,共有三四十样,打的十分精巧”,印出来,放在鸡汤中偎成的羹。同是四大家族薛家出身的薛姨妈对此感叹:“你们府上为吃的也想绝了。”
各式点心
枣泥馅山药糕(第 11 回)、鸡油卷儿(第 17 回)、糖蒸酥酪(第 19 回)、粽子(第 31 回)、桂花糖蒸的新栗粉糕(第 37 回)、菱粉糕(第 39 回)、藕粉桂花糖糕(第 41 回)、松瓤鹅油卷(第 41 回)、花样小面果子(第 41 回)、螃蟹馅炸饺子(第 41 回)、内造小饽饽(第 42 回)、如意糕(第 53 回)、元宵(第 54 回)、热糕(第 60 回)、茯苓霜(第 61 回)、奶油松瓤卷酥(第 62 回)、果子(第 71 回)、饽饽(第 71 回)、面果子(第 71 回)、月饼(第 75 回)、松瓤(第 19 回)
87版《红楼梦》赏析
顾问团
王昆仑,著名的红学家,时为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王朝闻,美学家、文艺评论家、雕塑家。《红楼梦》研究方面有《论凤姐》一书行世。
朱家溍,文物专家、明清史及戏曲研究专家,九三学社文教委员会委员。
成荫,编剧、导演。时为北京电影学院院长。
林辰夫,编剧。首任中国视协电视剧戏曲艺术研究委员会会长。
阮若琳(1929-),时为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首任中国视协儿童电视艺术研究会会长。
沈从文(1902-1988),著名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作品有《边城》、《中国服饰史》等。红楼梦服饰考证,多出其手。
启功(1912-2005)书画家和文物鉴定家。九三学社中央顾问。
吴世昌 (1908-1986),文学史研究家,《红楼梦》研究家。
吴冷西(1919-2002)时为广播电视部部长、党组书记。
周扬(1908-1989),文艺理论家、文学翻译家、文艺活动家。中科院院士。时任中国文联主席、党组书记,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周汝昌(1918-),著名红学家、书法家。
杨乃济,著名旅游学家。
  
杨宪益,著名翻译家。曾与夫人戴乃迭(英国人)合作翻译中国古典小说全本《红楼梦》,由于译文准确生动,在国外获得好评,并有广泛影响。
赵寻,戏剧评论家。
钟惦棐(1919-1987),影视评论家。小说家阿城之父。
曹禺(1910-1996),中国当代著名剧作家。《雷雨》、《日出》作者。
蒋和森,红学家。
戴临风,红楼梦监制、时为中央电视台台长。
匠人精神
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服饰46套,实穿44套;王熙凤的服饰41套,实穿39套;薛宝钗的服饰31套;史湘云的服饰16套,实穿15套;贾元春的服饰4套,实穿2套;贾迎春的服饰19套,实穿16套;贾探春的服饰25套,实穿23套;贾惜春的服饰14套;李纨的服饰16套;秦可卿的服饰5套;妙玉的服饰3套,实穿2套;巧姐的服饰6套。片中金陵十二钗的服饰总计226套,实穿213套。
汉席果品共十二道   
四干:黑瓜子、白瓜子、花生蘸、甜杏仁儿   
四鲜:北山苹果、深州蜜桃、桂林马蹄、广东荔枝   
四蜜饯:青梅桔饼、桂花八珍、冰糖山楂、圆肉瓜条   
满席果品共二十四道   
四京果:提子干、酥核桃、杏脯肉、桂园干   
四糖果:糖莲子、糖冬瓜、糖菊饼、糖椰角   
四蜜果:蜜金钱桔、蜜柚皮、蜜枣子饯饯枇把   
四酸果:酸沙利、酸荞头、酸子姜、酸青梅   
四生果:苹果、甜橙、水莲藕、水百合   
四冷素:酥干面根、卤冷白菌、申江笋豆、蚝油扎蹄   
还有四看果,即可看而不宜食,主要作造型的一道:象生时果及雀鹿蜂猴百子寿桃一座。
洞房供奉的“和合二仙图”,意味“欢乐和合”。   
玉女手中执莲叶及花,莲花谐音“连华”,有义“连年荣华”;荷叶谐音“和也”,正有家和万事兴之寓意;荷花根茎为藕,谐音为“偶”,乃指“佳偶天成”;荷实为莲子,谐音“连生贵子”,与图中盘旋飞舞的蝙蝠(谐音“偏福”)恰好构成寓意“多子多福”。   
金童手中托红桃,《诗经·周南》有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说的是一个女孩出嫁,大家祝福她给夫家带来好运之意,正是上好的新婚吉兆。且桃色鲜艳,一直都是中国传统中用来驱凶辟邪的佳木。
宝钗的嫁妆之一,一对掐金丝的景泰蓝鸳鸯八宝盒,用来装小物件的容器。难能可贵之处是两只鸟儿造型特别优美,一只蓝额彩身,当是喻指新郎,双翅上举,神情活泼可爱;另一只红额彩身,双翅平伏,表情沉稳,当喻指新娘。   
鸳鸯鸟对爱情忠贞不渝,是情人间最好的写照。做成盒子的形状,当是取“合”之谐音,正所谓“鸳鸯好合”。
两副精致的青花托盘碗盏,配有筷子,汤匙,丝线等物,加上双方父母为子女定做的各色服装,寓意“衣食无忧”;筷子,又有“快生贵子”的兆头。这些都是为了新人晚间的合卺宴所做的准备。
其他
昆曲
著名的昆曲作品
京剧
同光名伶十三绝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