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65-66页,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提示
《平行四边形面积》是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65—66页的内容,是多边形面积单元的第一节课。它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以及初步认识图形平移、旋转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的学习需要学生借助数方格的方法,猜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引导学生运用“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学过的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这个过程中渗透“转化”思想。本节课积累的活动经验和数学思维方法是后面学习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扎实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环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领会割补的实验方法,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自主探究和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平行四边形卡片、方格板、直尺、剪刀、PPT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工人师傅安装玻璃的情境图)
师:看工人师傅们正在安装玻璃护栏, 仔细观看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我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玻璃。
师:这位同学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数学信息。
生: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
师:求玻璃的面积,就需要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直接呈现教材主题图,让学生利用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直接导入新课,简约、有效。
(二)探究新知:
1.积极引导,进行猜想。
师:为了研究的方便,咱们先从手中的这张平行四边形的卡片开始,现在老师把它放大到屏幕上,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谁来大胆的猜测一下
生:5×7=35
师:你的意思就是这两条邻边相乘,还有其他猜测吗?(板书:5×7=35 )
生:我猜测是28平方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觉得可以用底乘高来计算它的面积,也就是4×7=28平方厘米
(板书:4×7=28)
2.对所猜的结果进行验证。
师:大家来看,这可是同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不可能有两个结果?那现在怎么办?
生:我们可以量一量。
师:你的意思就是用面积单位量一量。打开学具袋,利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想办法测量出平行四边形卡片的面积。
(学生动手操作,利用格子板数出平行四边形卡片的面积)
师:同学们,现在是不是已经有自己的结论了?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展示给大家?
生:老师,我是这样数的,我先数的满格,一共22个格,我又把两个半格算成一个整格,一共是6个格,22+6=28,所以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28平方厘米。
师:数的真仔细,还有其他不同的数法吗?
生:老师,我是把这个角拼在这边,这样就好数了,这样一排有7个格,有这样的4排,4×7=28 ,所以,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8平方厘米。
师:这样数确实简便。看我们刚才的猜测,哪种是对的?
生:4×7=28,
3.深入探究,理解原理。
师:数方格虽然可以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一个理想的计算方法。如果不用面积单位度量的方法,又有什么好的策略?
生: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变成长方形?
师: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思路。怎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呢?同桌之间先讨论讨论方法,再利用学具袋中的学具,亲自动手尝试尝试。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我看不少同学有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上台展示给大家。
生1:我沿这条高剪开,把这个三角形移到右边,就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师:剪拼后的长方形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
生1:相等
师:为什么要沿高剪?不沿高剪行不行?
生1:不行,不沿高剪就拼不成长方形了。
生2:老师,我是沿平行四边形的中间的一条高剪开,平移到右边也拼成了长方形。
师:大家看这两位同学的剪拼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剪拼前后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生2:都是沿高剪的
生3:剪拼的位置不一样
师:平行四边形的高有无数条,像这样的剪拼方法就有无数种。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两位同学的剪拼过程。(师生一起回顾两种剪拼方法,同时进行教具演示)
师:看老师这里,我沿平行四边形的这条底上的高剪开,同样也拼成了长方形。对比转化前后的图形,你有哪些发现?
生:我发现转化前后面积都是相等的
师:转化后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相等的,
生:我发现长方形的宽就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
师:说的太好了。
生:我发现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
师:这个发现真不错,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那么现在你能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生:长方形的长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我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底乘高。
适时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进行了大胆猜测之后,针对不同的猜测结果,引导学生追本溯源,回到原点,从数方格这一看似简单,实则在简单中蕴含着复杂面积问题的解决策略;接下来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不断接近所求的目标,发现其中的规律,帮助学生形成与积累数学模型建构的经验。这样的活动经验是后面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立体图形表面积计算方法乃至立体图形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很好的落实了课标关于四基的要求。
(三)巩固新知:
师:通过转化的方法,再次验证了我们的猜测,看来猜测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那现在你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玻璃的面积了吗?
众生:会了,
师:怎样计算
生:只要测量出玻璃的底和高的长度,用底乘高就是玻璃的面积。
师:玻璃底和高的长度都有了,你会计算吗?
生:用1.2×0.7=0.84平方米,玻璃的面积就是0.84平方米。
师:如果直接用底乘高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样是不是太简单了?老师这里有一个有难度的问题你敢来挑战吗?
生:敢
师:看大屏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生:用15×8=120平方米
师:看来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应该用平行四边形的底去乘相对应的高,而不能乘邻边上的高。那现在咱们已经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能求出线段CD的长度吗?同学们课下仔细研究一下。
(四)达标反馈
1.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都( )。
2.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其中的一条高剪开,平移后可以拼成一个( ),( )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 ),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 )。
3.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田,底是250米,高是78米。这个麦田的面积是多少?
4. 有一块平行四边形草地,底长24m,高是底的一半。如果每平方米的草可供3只羊吃一天,这块草地可供多少只羊吃一天?
答案:1.相等 2.长方形 长方形 底 高 3. 250×78=19500(平方米)
4. 24÷2=12 24×12×3=864(只)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了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生: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为长方形
……
师:像这样把未知的转变成已知的,就是数学上经常用到的转化思想,(板书:转化)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也能利用这种方法去解决复杂的问题。好,下课!
设计意图:最后巩固提升,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练习,为他们提供了更大的思维空间,主动实现了方法的迁移,使其总结概括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
(五)布置作业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用字母表示为( )。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不变,高扩大10倍,面积( )。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5dm,高4dm,面积是( )dm2.
4.判断:同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一定相等.( )
5.选择:
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它们的底和高( )
A.相等 B.不相等 C.不一定相等
6.量出图中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并算出它的面积.
7.一个平行四边形,底是24厘米,高2分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8.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60平方厘米,底是15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9.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与一个高为4厘米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多少?
10.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78cm(如图),CD边上的高是18cm,BC是24cm,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A D
B C
24
答案:1.底×高 S=ah 2,扩大10倍 3.20 4. × 5. C 6.略
7.2分米=20厘米 24×20 =480(平方厘米)
8.60÷15=4(厘米) 9.6×6÷4=9(厘米)
10.78-24×2=30 30÷2=15 15×18=270(平方厘米)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转化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教学资料包
(一) 教学精彩片段
你们小组的发现很重要,还有哪个小组也有发现?
生:我们小组是沿着平行四边形中间的一条高将它分成两个这样的图形,通过平移拼成了一个长方形,也发现了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生:我们小组是从两条对边的中点画出两个小直角三角形,然后平移也变成一个长方形。
师:大家的方法都很好,虽然剪拼的方法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没学过,但学过长方形的面积,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就是运用了长方形的面积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说得太好了!想这样我们把未知的转变成已知的方法就是数学上常用的转化的数学思想。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和谐而又热闹得研讨氛围,鼓励学生开拓思路积极探求猜想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二) 教学资源
1.将一个平行四边形纸片沿高剪开,再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比较( )
A.面积与周长都不变 B.面积与周长都变了
C.面积变了,周长不变 D.面积不变,周长变了
2.将一张平行四边形纸剪拼成一个长方形,现在的图形周长与原来相比( )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无法确定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67—68页,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高的关系。
教学提示
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它的底和高有关系。而学生在猜想时,很多同学猜想的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它的两条邻边有关系等等。这节课就继续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研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懂得合理的表述与认真的倾听,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与协作意识,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体验学习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难点
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框架 。
学生准备:
练习本,平行四边形框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
师:你学过了哪些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学生回答预设:
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我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我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师: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今天我就寻找一下生活中的数学。
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导入,为新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探究新知:
1.小区内有两个平行四边形的花圃,请同学们想办法计算出它们的面积。(测量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然后求面积)
??
(小组任选一个测量后进行展示)?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小结:题目上没有直接给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我们要正确测量出一组相对应的底和高,让后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探究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
(1)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师:(出示长方形框架)同学们看,这个长方形的长20cm,长16cm的长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答案。
(2)将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
活动要求
1.将长方形框架拉成三个平行四边形,量出你所需要的数据,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
面积和周长。
2.思考:如果将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发生怎样的变化?
平行四边形
底
高
面积
周长
1
2
3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代表全班交流。
学生会发现:图形的周长没有变化,但面积因为高的变化而变化。
师:真的是这样吗?(多媒体动态演示:高逐渐的变成了12厘米、6厘米 ……直到最后变成0,平行四边形变成一条线段)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底的长度没变,但高变小了,面积也越来越小。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知道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不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将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在这环节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形象的发现:底的长度没变,但高变小了,面积也越来越小,体现极限思想。
(三)巩固新知:
1.小区正在准备争创“绿色花园小区”,要重新规划停车场,有这几种形状不同的停车位,请同学们算一算,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学生口答)?
?
??? 小结:要想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平行四边形相对应的底和高。????
2.分别计算图中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单位:cm)
先引导学生观察3个平行四边形,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再放手让学生计算各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小结: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设计意图:多层次的练习,体现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的需要,使学生能灵活的运用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四)达标反馈
1.如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
A.ab B.dc C.ac D.bc.
?2.判断:面积相等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形状不一定相同。( )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8平方厘米。
4.一个平行四边形停车位,底是2.6m,高是4.2m.学校新综合楼旁边5个这样的停车位占地面积一共是多少?
答案:1. AB 2.√ 3. 3.2x=12.8 x=4
4.2.6×4.2×5=54.6(米2)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主谈谈自己的收说获。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六)布置作业
1.4.05平方米 =( )平方分米 3240平方厘米 =( )平方分米
2.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铁丝圈, 拉成一个长方形后, 面积____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3.判断题。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面积。 ( )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5分米,高是20厘米,面积是100平方分米。 ( )
4.填表
底
高
平行四边形面积
7cm
5.2cm
?
9.8dm
?
117.6dm2
?
20.2m
505m2
5.有两块面积相同的平行四边形地,一块地的的底是3.2米,高是2.8米,另一块地的底是2.5米,高是多少米?
6.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底8.5m,高6m,它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每平方米的钢板重38千克,这块钢板重多少千克?
7.有一块平行四边形草地,底长25m,高是底的一半。如果每平方米的草可供3只羊吃一天,这块草地可供多少只羊吃一天?
8.小区物业要给一块底边长35 米, 高20 米的平行四边形草坪重新铺草皮,
每平方米需要6元, 铺这块地面一共需要多少元?
要在这片地里种冬青, 每 4 平方米种一棵,可以种多少棵?
答案:1.405 32.4 2.B 3. (1)× (2)×
4. 36.4 12 0.25
5. 3.2×2.8÷2.5=3.584(米)
答:高是3.584米。
6.8.5×6=51(m2) 51×38=1938(千克)
答:它的面积是51m。 这块钢板重1938千克。
7.25÷2×25×3=937.5(只)
答:这块草地可供937.5只羊吃一天。
8.(1)35×20×6=4200(元)
答:铺这块地面一共需要4200元。
(2)35×20÷4=175(棵)
答:可以种175棵。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 拉成 平行四边形
底的长度没变,但高变小了,面积也越来越小。
教学资料包
教学资源
1.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都扩大到原来的10倍,那么它的面积将( );
2.一个平行四边形,如果它的高缩小到原来的1/2,底不变,它的面积将( );
答案:1. 100 2.1/2
三角形的面积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69-70页,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提示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及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节课依据儿童“从直观的动作思维到具体的形象思维,最后达到抽象的逻辑思维的认知规律,引入数学中的认知规律。引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让学生通过操作学具,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相结合,学生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同时加深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一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懂得合理的表述与认真的倾听,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与协作意识,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体验学习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和掌握怎样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是同底(长)等高(宽)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具
学生准备: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每对三角形中要有一个涂颜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制作标志牌的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
生:制作这个标志牌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铝皮?
我们已经知道标志牌的形状是三角形的,要求标志牌的面积,就是求三角形的面积,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面积)
师:要想知道三角形的面积怎样求,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你是怎么想到的?
(前面我们刚学过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是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分割、平移、拼补转化成长方形研究的,所以我想到了转化的方法。板书:转化)
师:今天这节课让老师陪着大家运用转化的方法研究三角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让学生搜集信息,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从老师提供的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或两个三角形,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看能不能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
(1)拼锐角三角形
①学生从剪好的三角形中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把这两个三角形放在桌面上。
②介绍:图上每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那么每个方格的边长是多少?(教师展示教具)你能不能说一说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用小黑板出示表、填6、4)三角形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底 (cm)
高 (cm)
面积(cm2)
底
(cm)
高
(cm)
面积(cm2)
锐角三角形
6
4
12
6
4
24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师:现在大家用这两个锐角三角形拼一拼,看看能拼成什么图形?
要求:学生随便拼成什么图形?
学生拼三角形,师巡视。反馈时,让学生拼出的图贴在黑板上,可能出现的图形都贴在上面。(课本第70页)
③师:上面拼出的图形中,哪些图形的面积你会计算?(把没有学过的图形放到旁边)平行四边形面积我们已学过了,显然我们应该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来研究。板书:平行四边形
④讲解拼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a让学生上来把两个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b师:刚才有的同学很快拼成了平行四边形,可是有的同学不会拼,这是因为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有一定的方法,
谁能把拼法介绍一下?
c学生介绍
d课件第一次演示。师在课件演示时说:“先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上下叠放在一起使它们重合;(点击)再以三角形右边的顶点为中心,把上面一个三角形旋转180度,直到两个三角形底边成一条直线为止;(点击)再把右边的三角形沿着左边的三角形的右边向上平移,直至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为止。(点击)(课件上出现:重合、旋转、平移)
师: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要分哪几步?
e课件第二次演示,组织学生规范的拼(学生看课件叙述)。
提问: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小结: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板书: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探究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出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
请学生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1)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之间有什么联系?
(3)三角形的面积该如何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课件演示后板书:S平= 底×高
S三=底×高÷2
3.师:除了用剪拼的方法将两个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请大家先分组讨论、操作,再汇报。
师:你是怎么转化的?拼成的图形与原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是原三角形的哪部分?
课件演示:
(1)将一个直角三角形折成长方形。
(2)将一个锐角三角形剪拼成长方形。
都同样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4.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如果用字母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字母a表示三角形的底,用字母h表示三角形的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写作S= a×h ÷2。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的三角形等高,然后探究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最后通过说一说的方法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了解。
(三)巩固新知:
师:同学们,根据公式,要求三角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三角形的底和高)
请同学们运用刚探究出来的知识,来解决刚才提出来的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完整地叙述题意。
标志牌是三角形的,它的底为9分米,高为7.8分。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学生独立解决,集体交流结果。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对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达标反馈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 ),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 ),拼成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 )。用字母表示是( )。
2.判断: 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3. 选择: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
A.长方形 B.正方形 C.梯形 D.平行四边形
4.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是5米,4米和3米,面积是多少米?
答案:1.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的底 三角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底乘高
底×高÷2 S= a×h ÷2。 2.× 3. D
4.3×4÷2=6(平方米) 答:面积是6米。
(五)课堂小结
1.(出示课件)一条红领巾的底边长100厘米,它的高33厘米,求红领巾的面积。
指导学生的书写格式,学生尝试练习,然后集体交流。
2.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指导认真书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新旧知识进行结合,更好的应用数学知识。
(六)布置作业
1.一个三角形底是5cm,高是7cm,面积是( )。
2.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8m2,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
3.判断:用两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4.选择:要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它的( )
A.底和高 B. 底的面积 C.高和面积
5.在面积为42平方米的平行四边形内画一个最大 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 )。
A.21 B. 30 C.14
6.计算下面三角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底
12
12
20
14
高
14
8
10
7
7.量出下面图形中你需要的长度,求出图形的面积。(单位:cm)
8.求三角形的面积。
9.一个平行四边形底是5分米,高是4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10.一个三角形,它的底是4.8分米,高是5分米,有一个平行四边形与它等底等高,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答案:1.17.5cm2 2.9.6cm2 3. √ 4.A
5.A 6. 84 48 100 49 7.略 8. 10.5×6÷2=31.5(cm2)
9. 5×4÷2=10(cm2) 10. 4.8×5÷2×2=24(cm2)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
转化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或
S=ah÷2
教学资料包
教学精彩片段
动手操作,发现规律 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请大家拿出小组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想一想,如何在每个图形上折一次,使折痕两边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小组先讨论有几种折法,再开始折,看每个小组有几种折法。
小组学生汇报操作结果
师帖出以下三种折法
????????????
让学生观察后提问:这三个图形分别折成了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什么图形?
如果我们知道正方形边长为10厘米,宽为1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又是多少呢?为什么?
如果我们知道长方形长为20厘米,宽为1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呢?为什么?
如果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为20厘米,高为1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呢?为什么?
引出课题:如果我们从桌子上任意取一个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怎么求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研究的内容。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引出学习三角形面积的必要性。
教学资源
图中两个大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你能再画出一个和他们相等的三角形吗?画出来。
资料链接
三角形的知识
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顺次首尾相连,组成的一个闭合的平面图形是最基本的多边形。
1.三角形的稳定性:
例如,自行车的几个梁形成3角支撑,有些小别墅的屋顶;高压电线杆的支架等等,真是数不胜数。而三角形在古代却有他独特的作用,早期三角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依附于天文学,是天文观测结果推算的一种方法,因而最先发展起来的是球面三角学.希腊、印度、阿拉伯数学中都有三角学的内容,可大都是天文观测的副产品.例如,古希腊门纳劳斯著《球面学》,提出了三角学的基础问题和基本概念,特别是提出了球面三角学的门纳劳斯定理。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三角形的运用并不只限于这些,在2001年俄罗斯就新发明了一款三角形多用途飞机,这是一种两人乘坐的小型飞机,飞机名为“克鲁伊兹”,由超轻型复合材料制成。飞机的机身呈三角形,机翼可在飞行员控制下灵活地变换飞行角度。“克鲁伊兹”配有特技飞行、领航和发动机参数控制系统,能够完成高难度的飞行动作且操作流程简便。它既可对林场、输电线路、石油管道进行多架次空中监护,为农田喷药施肥,又能搭载游客,使其亲身感受惊险的特技飞行。他的优良性能与三角形的特性是分不开的。
所以说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我想只要细心仔细的观察还能发现三角形中更多的秘密。
3.你知道吗?
刘徽,被称作中国数学史上的牛顿,有着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他著名的割补术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数学难题。用割补术系统的给出了各种图形面积公式的证明。
中国数学家吴文俊先生称刘徽的割补术为“出入相补原理”:一个平面图形由一处移至他处,面积不变。又若把图形分割成若干块,那么各部分面积和等于原来图形的面积,因而图形移置前后各个面积的和、差有简单的相等关系。立体图形也是这样。
在这里介绍一下他的“出入相补”原理。出入相补,也就是“以盈补虚”。这种以盈补虚出入相补的证明方式从刘徽之后,一直是中国古代数学推导图形面积公式的传统方法。
3.梯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教材73-74页,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提示
梯形的面积计算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知识领域的一个重要知识,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尤其是刚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知道将三角形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转化为一个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计算。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了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和转化策略,提高它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空间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推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推导概括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
会正确、较熟练的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几何初步知识观察周围的世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并渗透认识从实践中来和事物之间是联系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难点
自主探究梯形面积公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完全一样的梯形若干个。
学生准备:
剪刀,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
师:我们现在学习了几种平面图形的面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师:谁能说说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引导学生回忆:通过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ah,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用拼合的方法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高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三角形的底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所求出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一半。
师:我们用割补、拼合的方法将新图形转化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它的面积公式。
(出示情境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情景图,工人师傅在制作椅子呢?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不能提一个数学问题?
生:我发现椅子面是梯形的,那制作这个椅子面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木材?
师:那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出示问题口袋里的题目)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为下面的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提供思路。通过上面的教学揭示课题,提示学生可以把已学过的学习方法运用到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问题:椅子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求椅子面的面积是多少?就是求什么图形的面积?那么怎样求梯形的面积呢?这节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计算。学习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时,我们是把新的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推导出面积的计算公式,想一想,这种方法对于我们研究提醒的面积有帮助吗?
2、出示思考讨论题:
(1)请你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把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2)梯形的面积与转化后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转化后图形的各部分相当于提醒的哪些部分?
(4)请你试着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学生小组内合作探究,师巡视。
小组汇报:
归纳汇总:(表扬)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想出了这么多办法,很了不起!从同学们汇报情况看大致有三种: a把梯形划分成两个三角形;b把梯形划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c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从我们的知识水平来看,老师提一个建议,用拼成大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来计算,这样比较简单,那么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都能拼成大平行四边形呢?
3.小组合作推导公式
师: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的任意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试试看!
想一想:拼成图形与梯形之间有何联系?你能从中发现什么?并填在发现卡上。
发现卡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 ),高等于( )。
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的( )。
梯形的面积=( )。
老师注意辅导学生,了解学生探究的情况,鼓励有困难的学生,并适当加以引导。
(1)学生拿着拼图汇报展示,师注意引导。
(2)电脑演示转化推导的全过程。边演示边提问发现卡上的问题。
(3)师生归纳出公式(完成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提问:(上底+下底)×高算的是什么?为何要除以2?
4.用字母表示公式。
师:与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一样梯形面积也有字母公式,谁能用字母表示?说说每个字母分别表示什么?
板书: S =(a+b)×h÷2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学生在探索梯形面积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梯形的面积公式,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更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问题解决策略意识的形成。
(三)巩固新知:
1.解决提出的问题。
师:通过我们多角度的实验,可以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为(上底+下底)×高÷2,现在你能算出椅子面的面积了吗?
指名学生完整地叙述题意。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现在我们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2.想一想,填一填(课件出示题图)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如果梯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阐述解题过程,使学生加深对梯形面积公式的印象。
(四)达标反馈
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形。
2.判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于梯形面积。( )
3. 两个( )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A. 等底等高 B. 完全一样 C.完全一样的直角
4. 两个同样的梯形,上底长23厘米,下底长27厘米,高20厘米。如果把这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答案:1. 平行四边形 2. X 3. C
4.(23+27)×20=1000(平方厘米)
答: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000平方厘米。
(五)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梯形的面积三种推导方法:
a把梯形划分成两个三角形;
b把梯形划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c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2.集体评价:
自评、互评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
设计意图: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领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六)布置作业
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所拼图形的底等于梯形的( ),高等于梯形的( ),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所拼图形面积的( )。所以梯形的面积=( ),用字母表示是( )。
2.图中梯形的面积是70平方厘米,这个梯形的高是 ( )。
3. 判断:任何一个梯形都可以分成两个等高的三角形。( )
4.梯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都运用了旋转和平移。 ( )
5.如图,面积最大的是( )。
A.三角形 B.平行四边形 C.梯形
6.两个面积相等的等边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
A.正方形 B.长方形 C.平行四边形 D.梯形
7. 求梯形的面积。
8.把如图中的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9.已知梯形两底之和是1.3米,高是25分米,求面积.
10.在富乐城市小区的健身区有一块梯形的小花园,它的上底为3.2米,下底为5米,高2米。求出这小花园的面积。
答案:1.平行四边形 上底和下底的和 高 一半 (上底+下底)×高÷2
(a+b)×h÷2
2. 3.5cm 3.√ 4.√ 5. B 6.C
(5+8)×4÷2=80(平方米) 8.略
9.1.3米=13分米 13×25÷2=162.5(平方分米)
10.(3.2+5)×2÷2=8.2(平方米)
板书设计
梯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 (上底+下底)×高÷2
2个梯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 底 × 高
教学资料包
教学精彩片段
组织动手实践,多维尝试探究。
1、介绍学具。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一个一般梯形、一个直角梯形、还有一个等腰梯形。想一想,用这些梯形能完成验证任务吗?如果不能,该怎么办?
设计意图::为学生准备一组这样的学具,是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储备,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实际上只凭学生自己手中的梯形是完成不了拼组的,这就需要学生与别的同学进行合作才能完成任务。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研究建议
师:在你们动手操作之前,老师要提出这样三点建议:
选择你们喜欢的梯形,先独立思考能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什么图形,再按照“转化—找联系—推导公共公式”的思路来研究;
(2)把你的方法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共同验证;
(3)选择合适的方法交流汇报。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多,动作快。
设计意图::从原来向学生提出操作要求,到转变成为向学生提出研究建议,体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在实际研究中,教师更多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让每个学生对问题有了自己独特认识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观察、对比、找联系、交流、反思等活动中自己实现知识的意义生成和建构,同时多种不同的解决策略和方法出现,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更在倾听中拓展思维。
教学资源
一张梯形彩纸,上底5厘米,下底7厘米,高6厘米,要从中剪下一个
最大的三角形,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答案:(5+7)×6÷2=36(平方厘米)
6×7÷2=21(平方厘米)
36-21=15(平方厘米)
答:剩下的面积是21平方厘米。
资料链接
梯形面积公式的不同推导方式
课本中介绍梯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通常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用两个相同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用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得其中梯形的面积。这种方法很简洁,实际上梯形面积公式推导还有其它方法,现介绍如下:
方法一: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分别算面积,然后计算它们的和。
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如图所示,一个在左下,一个在右上。
右上三角形的面积 = 上底×高÷2
左下三角形的面积 = 下底×高÷2
所以 梯形的面积 = 上底×高÷2+下底×高÷2
= (上底+下底)×高÷2
因此 梯形的面积 =(上底+下底)×高÷2
方法二:如图所示,分别沿梯形两腰中点向下底作垂线,与腰、下底正好围成两个直角三角形,把这两个三角形分别按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1800角,使得原来的梯形被拼组成一个长方形。梯形的上下底总长度,正好等于现在长方形两个长的总长度,即长方形的长=(上底+下底)÷2。长方形的宽正好等于梯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
所以 梯形的面积 =[(上底+下底)÷2 ]×高
=(上底+下底)×高÷2
因此 梯形的面积 =(上底+下底)×高÷2
方法三:如图所示,把梯形切割成两块,一块是平行四边形,一块是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原梯形的上底,三角形的底是梯形的下底与上底之差,而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高都等于梯形的高。
所以 梯形的面积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
= 上底×高+(下底-上底)×高÷2
=(2×上底)×高÷2+(下底-上底)×高÷2
=(2×上底+下底-上底)×高÷2
=(上底+下底)×高÷2
因此 梯形的面积 =(上底+下底)×高÷2
方法四:如图所示,把梯形的缺角补上,正好补成一个长方形,则:
长方形的面积=下底×高
而补上的两个小三角形的总面积为:
小三角形面积和=(下底-上底)×高÷2
所以梯形面积
= 长方形的面积-小三角形面积和
=下底×高-(下底-上底)×高÷2
= [下底-(下底-上底)÷2] ×高
= [2×下底-(下底-上底)] ×高÷2
=(上底+下底)×高÷2
方法五:如图所示,在梯形的一侧补上一个三角形,使整个图形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下底,三角形的底恰好是梯形的下底与上底之差。它们的高都是析梯形的高。所以梯形的面积为:
下底×高-(下底-上底)×高÷2
= [下底-(下底-上底)÷2] ×高
= [2×下底-(下底-上底)] ×高÷2
=(上底+下底)×高÷2
因此 梯形的面积 =(上底+下底)×高÷2
三角形的面积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71-72页,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
教学提示
学生上节课探究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节课重点是让学生能灵活的运用。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归纳”,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熟练运用这一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能熟练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变式练习,掌握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熟练运用。
难点
理解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启发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公园里准备把两块空地重新美化一下。(出示花坛情境图)请看,这就是公园将要新建的花坛设计图。看一下,花坛中的玫瑰园和牡丹园都是什么图形的?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角形面积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指出三角形的底和高,体会对应关系。
师:公园规划的三角形牡丹园和玫瑰园,要求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出示模型)你能指出这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吗?(底和高应该是对应的。)
2.(课件出示)给出你们所需要的数据,你能求出它们的面积吗?
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小组交流。
关键是底和高应该是对应的。
3.课件出示信息。
玫瑰
每棵占地0.5cm2
每棵6元
牡丹
每棵占地1.2cm2
每棵10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预设:
种玫瑰一共需要多少钱?
(2)种牡丹一共需要多少钱?
……
学生独立解决,说说自己的想法。
要想知道“一共需要多少钱?“就要先求出“这块地能种多少棵花”。
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巡视。
集体订正,组织交流算法。
设计意图:学生理解求三角形的面积需要指出三角形的底和高,体会对应关系。然后会提取有用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三)巩固新知:
变式练习,发现规律
1.课本自主练习第2题,计算面积。
(1)独立思考。
谈话:刚才我们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帮学校解决了警示牌的问题。花坛里有这样几块三角地,请根据方格纸中的数据,算一算它们的面积,通过计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班内交流,总结规律。(引导学生交流计算的过程,从中发现“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的规律)
2、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面积和这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1)独立画图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计算发现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律。你能利用这条规律在方格图中,画一个形状不同,但面积和它相等的三角形吗?拿出方格纸画一画,画完后同桌说说。
(2)班内交流
谈话:(展示学生的画法)看这位同学画的,对吗?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3、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小三角形。
(1)独立画图。
师:你能把这个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小三角形吗?不仅要会分,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分,通过画,看看你又能发现什么?
(2)同桌交流。
(3)班内交流。
师:(展示学生的画法)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有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认识三个三角形的高是同一条线段)这个大三角形的面积是每个小三角形面积几倍?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练习,让学生独立计算图形的面积,然后各自交流自己的发现,让学生发现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四)达标反馈
1.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高相等,已知平行四边的底是16cm,三角形的底是( )cm。
A.8 B.32 C.16 D.无法确定
2.把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涂上颜色.
3.平行四边形面积18cm2,求三角形面积.
4.做一个标志牌高是底是9分米,7.8分米,做一块这样的标志牌至少需要多少材料?每平方米材料的价格是90元,做100块标志牌,需要多少钱?
(五)课堂小结
1.一个三角形的底长5米,如果将底延长1米,面积就增加1.5平方米。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独立尝试解决,然后集体交流订正。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总结。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广阔的探究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六)布置作业
1.三角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面积=( ).
2.一个三角形的高是6M,底是高的3倍,面积是( )M2
3.如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0平方厘米,涂色部分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4.判断: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
5.选择:两个( )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A.形状相似 B.面积相等 C.完全一样
6.求三角形的面积
7.画出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8.现在有一块长6m,宽2.5m的黄布,要做成底0.2米,高0.15米的小三角形旗,可以做多少面?
一块三角形钢板,底8.5m,高6m,它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每平方米的钢板重38千克,这块钢板重多少千克?
一块三角形玻璃,底是12.5dm,高是7.8dm,每平方米的价钱是68元,买这块玻璃要用多少元?
答案:1. 底×高÷2 底×高 2.108 3. 20 4.× 5.C
6.3×4÷2=6(cm2) 7.(答案不唯一)
8.6×2.5÷2=7.5(m2) 0.2×0.15÷2=0.015(m2)
7.5÷0.015=500(面)
答:可以做500面。
9.8.5×6÷2×38=969(千克)答:这块钢板重969千克。
10.12.5×7.8÷2×68=3315(元)答:买这块玻璃要用3315元。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 转化 平行四边形
底 所对应的高
教学资料包
教学资源
1.学校要在一个底为16米,高为24米的三角形花坛中栽花,如果每平方米能栽12株,这个花坛一共可以栽多少株?
一块三角形的土地的底是24米,高是16米.在这块土地上每4平方米栽1棵树,可以栽多少棵树?
答案:1.16×24÷2×12=2304(株)
答:这个花坛一共可以栽2304株。
2.24×16÷2÷4=48(棵)
答:可以栽48棵树。
资料链接 用割补法、折叠法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割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高等于三角形高的一半。
(2)拼成的长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高等于三角形高的一半。三角形的面积 = 底 ×(高 ÷ 2)?????????
(3)拼成的长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底等于三角形底的一半。三角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底÷2)×高????????? =底 × 高 ÷ 2 2.折叠的方法:
折出的长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一半,长和宽也分别是三角形底和高的一半。三角形的面积 = 长方形的面积×2????????? =(底÷2×高÷2)×2????????? = 底×高÷2
梯形的面积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74-75页,梯形的面积练习课。
教学提示
上节课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利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体验到了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的快乐。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节课就在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经过学习,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熟练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并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拓展,使全班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复习梯形面积及求底求高的计算,通过练习使学生能较为熟练地运用梯形的相关知识去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练习中,促进知识的巩固,同时整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小组的互助合作精神,以及体验在这种互助中取得成功的愉悦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较为熟练地运用梯形的相关知识去解决问题。
难点
促进知识的巩固,同时整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复习导入
1.复习梯形的有关知识。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梯形,什么是梯形? 梯形各部分的名称谁来说一说。 在梯形中比较特殊的梯形是什么?(贴出直角和等腰梯形)
2.你能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吗?
要求面积你需要先测量什么?
学生独立练习。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不仅掌握了有关梯形的基本知识,也掌握了梯形面积计算的相关知识。我们能不能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呢?
设计意图:通过开门见山、简短有效的知识回顾,为练习课的有效实施做好准备。
(二)探究新知:
1.基础练习
师:老师先出道题考考你,看看你们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怎么样?(课件出示)
计算下列每个梯形的面积:
(1)上底3厘米,下底9厘米,高6厘米。
(2)上底12分米。下底18分米,高3米。
(3)上底和下底的和是40米,高25米。
根据刚才的计算方法,看谁能全部做对。
用自己想办法求出这两个梯形的面积。
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时,一生展示所做题汇报结果。其余同学核对。
找几位展示错例,分析错因,其余同学同桌互相帮忙找错因,有错题及时纠正。
师:有错题的同学订正好,课下再把错题记录在错题集里。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已能比较熟练地应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梯形面积,数据设定比较简单,重点还是检验学生对基本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
2、解决问题:
师: (课件展示)
师:你又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一块梯形果园,上底35米,下底65米,高60米,若每12平方米栽一颗苹果树,那么这块地一共可以栽多少棵苹果树?若平均每平方米可收获12千克苹果,那么这块地一共可以收获多少千克苹果?
这两个问题如何求解部分学生容易混淆,在解决时可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然后对后进生略加指导,
小组交流汇报。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巧妙的方法,把掌声送给自己。
设计意图:在学生基本掌握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通过本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拓展性练习
李大爷家有一块占地面积是4108平方米的麦地(如图).已知两条平行的边分别是92m和66m.你能求出这块麦地的这两条边的距离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依据其底、高、面积之间的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来思考,进而自己总结出求上底、下底和高的计算公式。
(三)巩固新知:
教材中的“聪明小屋”
把下面的图形分别分成3个面积相等的图形,可以怎么分?(出示课件)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这一原理来解答。
注意梯形,可以将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分别平均分成3份,然后连起来。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为学生充分的提供一个丰富的探究园地,教师要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的想象,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究的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达标反馈
1.两个( )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2.一个梯形,上底是12米,下底是8米,面积是36平方米,求这个梯形的高。
3.一个梯形的下底是12厘米,高是4厘米,面积是36平方厘米,这个梯形的上底是多少厘米?
4.一条水渠横截面是梯形,渠深0.6分米,渠底宽5.2分米,渠口宽1米,
这条水渠的横截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答案:1.直角
2.36×2÷(12+8)=0.9(米)
答:这个梯形的高0.9米。
3. 36×2÷4-12=6(厘米)
答:这个梯形的上底是6厘米。
4.1米=10分米
(5.2+10)×0.6÷2=4.56(平方分米)
答:这条水渠的横截面积是4.56平方分米。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梳理知识点。
(六)布置作业
1.( )的两个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A.周长相等 B.面积相等 C.完全一样
2.判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于梯形面积。 ( )
3.如图的梯形面积是多少?
4.在方格中画一个面积为6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一个三角形、一个梯形。
5.把下面的任意梯形分成面积相等的4个小梯形。
6.有一块梯形菜地,上底长16m,下底长28m,高14.5m,如果每平方米疏菜收入43元,这块菜地的总收入是多少元?
7.有一个直角梯形,它的上底与下底分别是13厘米和17厘米,两条腰的长度分别是8厘米的10厘米,求这个梯形的面积。
8.张大爷靠墙边围了一个占地面积是286平方米的花坛,(如图),这个花坛两条平行的边分别是12m和14m.你能求出这个花坛的高吗?
答案:1.C 2.× 3.(54.+3.6)×3÷2=13.5(厘米2)
4.略 5.略
6.(16+28)×14.5÷2×43=13717(元)
7.(13+17)×8÷2=120(厘米2)
答:这个梯形的面积是120平方厘米。
8.286×2÷(12+14)=22(米)
答:这个花坛的高是22米。
板书设计
梯形的面积
每12平方米栽一棵 每平方米可收获12千克
(35+65)×60÷2÷12 (35+65)×60×12
教学资料包
教学资源
1.一堆圆木,最上面一层有14根,最底一层有20根,每相邻的两层相差一根,这堆圆木有多少根?
2.一堆圆木,它的横截面形状成等腰梯形.已知圆木最上面一层有12根,最下面的一层有20根,并且下面一层都比上面一层多1根.求这堆圆木共有多少根?
答案:1.(14+20)×(20-14+1)÷2=119(根)
答:这堆圆木有119根。
2.(12+20)×(20-12+1)÷2=144(根)
答:这堆圆木共有144根。
资料链接
梯形
梯形是指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边,长的一条底边叫下底,短的一条底边叫上底。不平行的两边叫腰;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梯形的高。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直角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等腰梯形是一种特殊的梯形,其判定方法与等腰三角形判定方法类似。
等腰梯形
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性质
1.等腰梯形的两条腰相等。
2.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底角相等。
3.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4.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上下底中点的连线所在直线(过两底中点的直线)。
判定
①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②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③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直角梯形
定义: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直角梯形。
性质
直角梯形有两个角是直角。
判定
有两个内角是直角的梯形是直角梯形。
4.1 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教材76-78页的内容,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提示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但只局限于对单一图形进行简单分析。本节课可以巩固已有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数学思想方法及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方面有所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认识组合图形,能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基本图形;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通过比较、归纳,选择求组合图形的最优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中感受解题策略、方法的多样性,渗透转化、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
难点
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并选择优化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动手操作,认识组合图形导入
1.用已经剪好的图形,拼成自己喜欢的作品。
说一说,你拼成的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已学过的基本图形组成的?
2.它们的面积怎么求?
小结:像这样由几个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是组合图形。
3.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组合图形。
4.关于组合图形,你还想研究些什么 ?
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用已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拼成自己喜欢的图形,让学生体会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是组合图形。再观察生活中的组合图形,使学生逐步熟悉组合图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探索交流,掌握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76页信息窗4的教学内容。村里的养殖户承包了一片虾池,如下图(1)所示,请你帮忙算算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你怎么算这个图形的面积?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汇报交流。
自主探索,交流方法。
⑴认真观察这个图形,谁来说一说你准备怎样计算它的面积?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图上画出辅助线,师:为什么要画上这条虚线呢?(把组合图形转化成已经会计算的基本图形)
说一说:组合图形和这几个基本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⑵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分?
画一画,把组合图形转化成你已经会计算的基本图形。
⑶小组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⑷把大家展示的几种方法进行分类。
( 把它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梯形,然后把它们的面积加起来。
(30+80)×50÷2+80×40 (40+90)×50÷2+90×30
=2750+3200 =3250+2700
=5950(平方米) =5950(平方米)
(把它分割成三个三角形,分别计算面积,再加起来。
30×50÷2+90×80÷2+80×40÷2
=750+3600+1600
=5950×50÷2
(用长方形面积减去三角形的面积。
90×80-50×50÷2
=7200-1250
=5950(平方米)
小结:刚才大家在汇报时出现三种方法,一种是分割法,一种是添补法,一种是割补法。但无论是那种方法,他们的目的都是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基本图形,转化是我们学习数学经常要用到的一个方法。
3.选择方法,计算面积。
汇报交流,优化方法。
小结: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很多,但我们要选择简单的方法。分割的图形越少、越简单,计算就越容易。
设计意图:在学生解决组合图形的面积时,重视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暴露出来,让学生认真观察、独立尝试、合作交流。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开拓思维,并引导学生寻找最简方法,实现方法的最优化。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新知:
师:刚才同学们解决问题的速度真快,这不?老师这儿又接到几封求助的信件,同学们你们愿意帮他们吗?(出示课件小红家、农民伯伯、工人阿姨)
谈话:我们打开看一看,里面有些什么内容?(电脑出示三个信件的内容)
①来自小红家的求助:(求不规则车库的面积)
②来自农民伯伯的求助:(求不规则土地的面积)
③来自工人阿姨的求助:(求不规则布料的面积)
师:看完了三封求助的信件,你有办法帮他们解决吗?好的,这可是一次乐于助人的好机会啊,现在我们还是以小组为单位,看看哪个小组帮助的人最多,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多。
小组分任务完成后交流,集体反馈
2.出示自主练习第1题。
让学生分析数据,让学生独立进行 割补解决问题。
出示自主练习第3题。
独立解答交流思路及方法。第一个图教师引导学生用简单方法计算。
出示自主练习第5题。
可以让学生在正确分析图中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独立解答,可以用“补”的方法进行转化,即总面积减去多余部分的面积,也可以用“割”的方法进行转化,求出各部分的面积和。
设计意图:不同形式的练习,既巩固了本课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四)达标反馈
1.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2.计算如图组合图形的面积。
3.科技小组制作飞机模型,机翼的平面图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组成的(如图),它的面积是多少?
4.东华村有一块菜地,形状如图.(单位:米)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答案:1.(5.5+7.2)×4÷2+13.4×7.2=121.88(平方厘米)
2.(5+10)×(12-6)÷2+6×5=75(平方厘米)
3.(10+4.8)×25÷2×2=370(cm2)
答:它的面积是370cm2。
4. 16×22÷2+(22+34)×16÷2+16×34=1168(平方米)
答:这块菜地的面积是1168平方米。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对组合图形面积的学习,今后在解这样的题目时,你有什么心得或对其他同学有什么建议?
设计意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
(六)布置作业
1.判断: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时,常用的方法有分割法和添补法。( )
2.如图是一个由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的组合图形,它的周长是( )分米;面积是( )平方分米。
3.填表。
图形名称
面积公式(文字)
面积公式(字母)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
4.求下列图形的面积。
5.计算下面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6.两个同样的梯形,上底长23厘米,下底长27厘米,高20厘米。如果把这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7.希望小学有一块菜地,形状如图.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8.有一块菜地形状如图.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收白菜8.5 千克,这块菜地一共可以收白菜多少千克?
答案:1. √ 2.54 152 3.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2 平行四边形形的面积=底×高 S=a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4. 2×6÷2+3×6=24 (12-8)÷2×10÷2×2+8×(10-2-2)=68
5. (30-25)×12÷2=30
6.(23+27)×20=1000(平方厘米)
答: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000平方厘米。
7.50×33+12×35÷2=1860(平方米)
答:这块菜地的面积是1860平方米。
8. 10×4+(8+10)×(20-4)÷2=184(平方米) 184×8.5=1564(千克)
答:这块菜地一共可以收白菜1564千克。
板书设计 组合图形的面积
(30+80)×50÷2+80×40 (40+90)×50÷2+90×30
=2750+3200 =3250+2700
=5950(平方米) =5950(平方米)
教学资料包
教学资源
计算下列组合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答案:20×10+(20+10)×10+(20+10+10)×10+60×(40-10-10-10)
=1500
资料链接
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解题方法
组合图形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平面图形,通过拼合、重叠或位移变换后,组合成的较复杂的图形。图中条件常可以通用,已知条件比较隐蔽,不易发现。
要正确解答组合图形的面积问题,应掌握以下几点:
1.要切实掌握相关简单图形的概念、公式,学会综合运用这些学过的计算公式。孩子们已经学过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弄清所求图形是由哪几个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已知哪些条件,图中隐含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需要具备一定的空间观念。
3.常用的解题方法有分解法和割补法。对于较复杂的组合图形,还要用到图形变换,把其中部分图形进行平移、翻折、旋转、对称变换,使问题化难为易。常需要画出辅助线,标出图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下面的这一题侧重于解答由长方形和三角形简单拼合、重叠而成的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主要使用分解法求解。
如图,两个正方形边长分别为9厘米、6厘米,求图中阴影部分面积。
【解析】:
解法一:把题中两个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分解成三个部分,两个空白的三角形和阴影部分。
阴影部分面积就等于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减去两个空白三角形的面积:
9×9+6×6-9×9÷2-(9+6)×6÷2﹦31.5(平方厘米)。
解法二:在原图上添加一条辅助线,如下图。
阴影部分面积就等于两个正方形面积和的一半减去蓝色三角形的面积:
(92+62)÷2-9×6÷2﹦31.5(平方厘米)。
组合图形的面积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提示
这节课学生在熟练掌握简单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对分析组合图形的结构有所突破,能综合运用图形知识,进行具有隐蔽条件的图形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在熟练掌握简单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对分析组合图形的结构有所突破。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分析图形和进行面积计算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分析组合图形的结构,能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难点
引导学生能灵活运用所给数据,熟练计算组合图形的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复习导入
1. 复习基本图形面积公式
师:还记得我们都学过哪些基本图形吗? 那谁还记得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 (随着学生回答,课件演示各个基本图形及公式)
2. 求组合图形面积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总结求组合图形面积的一般方法:
⑴分割法:可以把一个组合图形分成几个简单的图形,分别求出这几个简单 图形的面积,再求和。
⑵添补法:可以把一个组合图形看作是从一个简单图形中减去几个简单的图 形,求出它们的面积差。
(3)分割图形,再次探索方法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这里也有几个图形想请同学们帮忙看看它又是由 哪几个基本图形组成的? (学生上台指图说,师课件演示分割过程)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组合图形的理解,反思求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方法,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培养,让学生学习在观察图形的基础上,结合所选择的计算方法去测量自己所需的数据,再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指导练习?
?1.自主练习第5题。
(1)仔细观察,你准备怎么求?
(2)两学生板演,别的同学仔细看懂板演同学的方法交流,
(3)你能解释板演同学的大致意思吗?
(4)学生总结自己的解题的两种方法:一是可以用“补”的方法进行转化,即从总的面积减去多余的面积。二是用“割”的方法进行转化,求出各部分的面积和。
2.自主练习6、7题,
(1)学生首先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3)总结解题的方法:要仔细审题,明确题中给出的条件及隐含的条件,再进行解答。
设计意图:在学生解决组合图形的面积时,重视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暴露出来,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自主探索,?培养了能力。为每个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开拓学生的思维,并引导学生寻找最简单的方法,实现丰富的比较。?同时也是反思自己的方法和学习别人方法的一个很好的时机。
(三)巩固新知: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8页的第7题。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明确要求各部分的面积应先求出总面积,然后,根据各部分与总面积之间的关系分别求出相应的面积。接着,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师: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探索、?交流、讨论、优化,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体现了学习方式并存。
(四)达标反馈
1.比较如图3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我们发现( )
A.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最小 B.三角形的面积最大
C.梯形的面积最大 D.一样大
2.求下列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3.求下列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4.校园中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草坪(如图),把底边延长1米后,面积增加了2平方米,你能求出原来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
答案:1. D 2. (8.5+15)×13÷2-4×8.5÷2=169.75(厘米2)
3.(5+10)×3÷2-3×5÷2=15(厘米2)
4.2÷1=2(米) 4×2=8(平方米)
答:原来草坪的面积是8平方米。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你有什么想和大家交流的吗?
生自由发言。
(六)布置作业
1.在下面三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中,观察它们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C图形最大 B.三个一样大
C.三个大小都不一样
一个平行四边形相邻的两条边分别长15厘米和10厘米,其中一条底边上的高是12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3.求下列图形的面积。(单位:米)
4.求下列阴影部分的面积。
5.已知图中正方形的周长是28厘米,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6.一面中队队旗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7.在一块梯形地的中间有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其余的地方种菠菜.如果每平方米能产8千克菠菜,这块地能产多少千克菠菜?
8.如图左边的梯形和右边的三角形面积相等,求三角形的底是多少厘米
答案:1.C 2.60
3.10×15÷2+(7+15)×5÷2=120(平方米)
4. 8×8+6×6-(8+6)×8÷2=46(平方分米)
5.28÷4=7(厘米) 7×7=49(平方厘米)
6.80×30-30×20÷2=2100(平方厘米)
7.(40+70)×30÷2-30×15=1200(平方米) 1200×8=9600(千克)
答:这块地能产9600千克菠菜。
8.(5+3)×4÷2×2÷4=8(厘米)
答:三角形的底是8厘米.
板书设计
组合图形的面积
割 补
转化
教学资料包
教学资源
如图,在一块长24米、宽16米的绿地上,有一条宽2米的小路.请你列式计算出这条小路的面积。
答案: 24×16-(24-2)×(16-2)=76(平方米)
答:这条小路的面积是76平方米。
资料链接
圆、三角形、正多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为基本图形其余的的为组合图形 。可作辅助线分解为基本图。
面积计算一般方法有
1.切割法
添补法
割补法
相关链接:公顷和平方千米
教学内容
教材79-80页,相关链接,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
教学提示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的内容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知道公顷是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并初步建立1公顷的空间观念,联系实际感知1公顷的有多大,并能进行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单位换算,应用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合理的使用面积单位。平方千米是学生学习了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后进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1平方千米,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验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的方法建立事物间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体验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
难点
正确建立1公顷的表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复习旧知导入。
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面积单位。
(1)一张银行卡的面积大约是40( )。
(2)数学书的封面面积大约是2( )。
(3)我们所在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 )。
(4)我校田径场的面积大约是1( )。
2.你认为填写什么单位?为什么?
师:你们知道我们的教室的面积多大吗?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请大家看情境图,欣赏下面的图片(中华世纪坛占地面积大约是4.5公顷,北京颐和园遗址大约是350公顷……
师:这节课我们就开始研究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公顷。(板书:公顷)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感受面积单位的大小,然后用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对公顷有了直观的感受,引入本节课的教学。
(二)探究新知:
1.活动感知1公顷的大小。
师:你认为1公顷到底有多大呢?请你发挥自己的想像猜一猜。
指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算一算: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师:你能在学校找出两点让它们的距离是100米吗?
你能再找两个点组成一个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吗?说完后闭着眼睛想想。
(2)出示校园平面图。
(再现刚才的四条边所组成的正方形。
(阴影正方形和原来田径场的大小。问:这个正方形和我们刚才所说的长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追问:它们为什么都是1公顷?
(3)出示长50米,宽50米的场地。
(这个正方形有1公顷吗?你怎么判断的?
(多少个这么大的地方就是1公顷了?你会怎么把它们拼起来呢?
(展示各种拼法。
(4)出示边长10米(七位同学手拉手为边长)的图。
(这个正方形有多大?
(多少个这么大的地方就是1公顷了?你会怎么把它们拼起来呢?
(展示各种拼法。
(5)你能估一估我们整个学校有多大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在我们学校周围有没有1公顷大小的地方?能举例说明吗?
(6)出示人民广场图。(人民广场占地面积约2公顷)
师:估计一下,人民广场大约有多少公顷?
小结:在估计时,你们都运用了什么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对面积单位“公顷”的大小还比较抽象,教师直接通过学校田径场告诉学生1公顷的大小。让学生建立1公顷大小的概念。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1公顷的大小,形成1公顷的表象。
2.平方千米
师:公顷给我们的感觉很大,还有比公顷还大的面积单位吗?有多大呢?出示风景图片(与平方千米有关的著名的景点图片)
生:看图并读一读有关的数据。
师:这些景点的面积都很大,我们在测量和计算这样大面积的土地时,通常用平方千米做单位。平方千米的表示方法是km2(板书:平方千米)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领土面积有多大吗?
生:960万平方千米。
师:那1平方千米有多大呢?刚才我们认识的公顷是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土地面积,那现在你猜一猜,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是多少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呢?
揭示:1平方千米是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土地的面积。
师: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1000米有多长(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感受1平方千米有多大。
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之间的换算。
师:我们刚刚学习了公顷、平方千米,那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多少公顷呢,你能自己推算一下吗?
学生自己推算,交流反馈。算预设:
(1)1平方千米是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所以1平方千米=1000×1000=1000000平方米。
(2)1公顷是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所以1公顷=100×100=10000平方米。
所以1平方千米=100公顷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推算的?
学生推
师板书: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师:你能把你的这个推算的过程和你的同桌说说吗?
师:联系生活想一想,1平方千米有多大?
小结:根据学生的讨论,总结推算出:公顷和平方米这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0;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平方千米和平方米这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000。
师:你还学过哪些单位面积?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回顾旧知: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师: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整理的时候,要着重回忆各个面积单位的意义,说出分别是多大的正方形的面积,然后把所有单位按大小次序排一排。抓住意义进行整理,让学生明白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两个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巩固新知:
比一比:出示下列图文。
1.“鸟巢”的建筑面积约为26公顷,合( )平方米。(配图)
2.实验小学的面积约为2公顷,合( )平方米。
3.“水立方”的建筑面积约为80000平方米,合( )公顷。(配图)
4.天目湖的湖面面积约为8000000平方米,合()公顷(配图)
①学生填写后校对正误,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②如果你选择一个地方来介绍他的大小,你会怎么介绍?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又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四)达标反馈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课桌的面积大约是44( )。 一枚邮票的面积大约是8( )。
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8( )。 我们校园的面积大约是2( )。
2. 8公顷=( )平方米 50000平方米=( )公顷
6000公顷=( )平方千米 50平方千米=( )公顷
3.一块正方形地的周长是800米,每公顷收稻谷7.5吨,那么这块地收稻谷多少吨?
4.一块占地4公顷的平行四边形草地,它的底是250米,那么它的高是多少米?
答案: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平方米 公顷
2. 80000 5 60 5000
3.800÷4=200(米)
200×200=40000(平方米)=4(公顷)
4×7.5=30(吨)
答:这块地收稻谷30吨。
4.4公顷=40000平方千米 40000÷250=160(米)
答:它的高是160米。
(五)课堂小结
师: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发言。
师:生活中处处有发现,处处有数学,需要我们留心观察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设计意图:将数学回归与生活,应用于生活。
(六)布置作业
1.边长是( )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
2.填一填。
4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12平方米9平方分米=( )平方米 150公顷=( )平方千米
3.2公顷=( )平方米 7.5平方米=( )平方分米
3. 在○里填上“>”“<”“=”。
(1)5公顷 ○ 1平方千米 (2) 401公顷 ○ 400平方千米
(3)6公顷 ○ 600平方米 (4) 2平方千米 ○ 2000公顷
4.选择题。
一块长方形水稻田长250米,宽40米,面积是( )公顷。
A. 1 B. 10 C. 10000
5.一块三角形地的面积是0.4公顷,它的底是100米,那么它的高是多少米?
6.李大伯在2公顷的山坡上种梨树。每棵梨树占地面积是8平方米,每棵梨树可收梨400千克,那么这些梨树共可以收梨多少千克?
7.一条新建的高速公路,长200千米,宽40米。那么这条公路占地多少公顷?
8.青青草园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草场,底是200米,高是300米,如果能养6000只羊。平均每公顷草地能养多少只羊?
答案:1.100 1平方千米 2. 400 40000 12.09 1.5 32000 750
3. < < > < 4.A
5.0.4公顷=4000平方米 4000÷100=40(米)
答:那么它的高是40米。
6.2公顷=20000平方米 20000÷8=5000(棵)
5000 ×400=2000000(千克)
答:这些梨树共可以收梨2000000千克。
7.200千米=200000
200000×40=8000000(平方米) 8000000平方米=800公顷
答:这条公路占地800公顷。
8.200×300=60000(平方米)=6(公顷)
6000÷6=1000(只)
答:平均每公顷草地能养1000只羊。
板书设计
公顷和平方千米
边长100米 正方形土地的面积 1公顷
边长1000米 正方形土地的面积 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教学反思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较大的面积单位,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用到的地方不多,所以学生比较生疏,在教学时1公顷的认识主要是以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为主,根据一定的推测,来感悟1公顷的大小。
(1)在知道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面积单位后,学生对100米、1000米的长度是比较熟悉的,知道它们是多长,因而会进一步想像边长100米、1000米的正方形。这是他们对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第一感知。因此,教学时不仅要告诉学生什么是1公顷和1平方千米,还要让他们想一想相应的正方形,获得对1公顷、1平方千米的初步体会。
(2)算一算1公顷、1平方千米分别是多少平方米。
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很容易算出边长100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0平方米、1000000平方米,这是公顷与平方米、平方千米与平方米的进率。教材让学生算进率有三个目的:第一,算式100×100、1000×1000是根据1公顷、1平方千米的概念列的,通过计算进率能巩固概念;第二,体会1公顷和1平方千米确实是比较大的面积单位,用它们计量大面积的土地比用平方米简便;第三,教给学生记忆进率的方法,一旦遗忘,可以根据概念列式算得。
这也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大是相对的,较大也是相对的,因为是相对来说,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会出现混乱,自然会体现在搞不清楚到底该填写公顷还是平方千米了,所以想解决这个问题,要给学生建立起一个标准。
教学资料包
教学精彩片段
导入:
教师:同学们每天都在学校里学习,对学校膨该十分熟悉了。那现在老师想要问问有哪位同学知道我们学校占地面积有多大,你是怎么估计的?
(让学生踊跃发言,积极说出学校的占地面积,学生可能用到“平方米、平方分米”等单位)
教师:很多同学在回答面积问题的时候都用到“平方米”,但描述我们的学校,甚至是比学校更大的地方, “平方米”这个面积单位是不够的,所以老师今天就来介绍一个新的、较大的面积单位——公顷。 (板书课题:认识公顷)
教学资源
1.有一个占地1公顷的正方形果园,如果它的边各延长200米,那么果园的面积增加多少公顷?
2.一个长100米,宽65米的长方形果园。如果长与宽都扩大1倍,那么果园的面积增加多少公顷?
答案:1.(100+200)×(100+200)=90000(平方米)=9(公顷)
9-1=8(公顷) 答:果园的面积增加8公顷。
2.100×2×65×2-100×65=19500(平方米)=1.95(公顷)
答:果园的面积增加1.95公顷。资料链接
你知道吗?
公顷(gōngqǐng 、hectare(ha) )公制地积单位 字母表示:hm^2 公顷(Hectare)为面积的公制单位(国际单位)。一块面积一公顷的土地为10000平方米,大约与一个标准足球场近似。
1.单位符号
公顷的单位符号用“h㎡”表示,其中hm表示百米,h㎡的含义就是百米的平方(英文为square hectometer),也就是10000平方米,即1公顷。
另外公顷还可以用ha表示,是面积单位公顷(hectare)的英文缩写。国内不推荐使用ha。
我国规定的土地面积单位有三个:平方米(㎡),公顷(h㎡),平方公里(k㎡)。
公顷符号怎么打:首先我们输入字母“hm2”,然后使用搜狗输入法输入pingfang,再结果框里面就可以看到“2”,选择结果就可以了。公顷的符号hm22。
2.面积换算。
公制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0.1550?平方英寸
1 平方米=10000 平方厘米=1.1960?平方码
1公顷=100000000平方毫米公顷
1公顷=15亩=10000平方米
1亩=666.67平方米
1 公顷=10000 平方米=2.4711 英亩
1 平方公里=100 公顷=0.3861?平方英里
英制 1 平方英寸=6.4516 平方厘米
1?平方英尺=144 平方英寸=9.29?平方分米
1 平方码=9 平方英尺=0.8361 平方米
1 英亩=4840?平方码=4046.86 平方米
1 平方英里=640 英亩=259.0 公顷
第五单元 生活中的多边形
——多边形的面积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结合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还有求组合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以及面积单位公顷与平方千米等内容。
《多边形的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以图形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强调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立体图形知识的基础。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不复杂。记住这些公式,按公式列算式计算有关图形的面积,都不困难。教材编写,注意了引导方向、提供条件、开展操作、组织思考、安排交流等各个环节的活动设计,所以本单元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主动得出这些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各个公式的具体含义。因为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的教育价值,不只是知道几个公式和进行求积计算,更在于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培养推理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热情和信心。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将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获得计算常见图形面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体会并应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大力发展数学思考。
本单元的编写的主要特点:
1.强调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
本单元教材在探索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强调动手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渗透平移、旋转等思想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注重渗透学习方法。
本单元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了学习数学知识的一般思路与方法。比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材呈现出“联想猜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研究过程,提示了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在研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时,充分体现了转化的思想。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相应图形的;了解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推理和概括能力,渗透转化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能用有关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
1.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2.掌握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难点
1.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拼摆、旋转、平移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2.理解和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的、灵活地运用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用割补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建议难点
1.重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不仅掌握面积计算的方法,还要参与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的过程。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推断、判断、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发挥操作在探索活动中的作用。
教学时,教师要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指导学生利用学具开展操作活动,在操作活动中完成对新知的建构的过程。
3.尊重个性化的思考,鼓励策略的多样化。
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不同的学生认知事物的方法和角度不尽相同。教学时,应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
4.重视渗透“转化”思想。
通过本单元中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梯形转化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组合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等,渗透转化思想。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11课时完成教学。
课题
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三角形的面积
2
梯形的面积
2
组合图形的面积
2
公顷和平方千米
1
回顾整理
1
我学会了吗
1
总计
11
回顾整理
教学内容
教材81-83页,回顾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点。
教学提示
这个单元是“空间与几何”领域的内容,主要讲如何推导和应用多边形的面积公式。教材第一部分运用图形帮助学生回忆面积推导的过程,在此过程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很好的联想到推导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面积计算过程中用到了“割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中用到的“分割法”“添补法”等,使学生把所有的知识能够有效的进行整合,并在“综合练习”中进行巩固,引导学生灵活的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的特征和面积公式的理解,进一步将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不同平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似内容之间的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提高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在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整理完善知识结构,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各种平面图形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练习本、尺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激趣 创设情境
师:学校要种一块草坪,如果按每平方米8元计算,需要多少元?
谈话:如果想要算出这笔钱,我们还需要了解这块草坪的哪些问题?
生:形状、面积……
师:是呀,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运用到一些基本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将对所学的多边形的面积进行整理与复习。
设计意图:用问题作为本节课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梳理知识
1.独立思考,拓展延伸
师:如果你是老师,你想带领大家复习哪些内容呢?
学生自由发言。
谈话:刚才同学们回顾了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和面积公式,那么这些图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学生自主整理。师巡视指导。
2.组内交流,补充完善
3.全班进行组与组的汇报交流,教师适时总结提升。
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整理的知识网络
师:你们认为哪个同学的整理方法最好?好在什么地方?
师:老师这儿也有几副整理好的网络图,请同学们看一下: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出示课件)
师: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在推导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时候,我们运用平移、旋转的思想,将它们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使我们体会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都可以利用“转化”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各图形之间的关系,明白知识之间都存在着各种联系的,并理解转化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
(三)巩固新知:
1.综合练习第1题:你能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吗?(出示课件)
应注意什么问题?(生:先测量,再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图形
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梯形
底(m)
5.6
8
24
2.8
上底6
下底8
上底3.2
下底6.4
高(m)
2.5
4
7
3.5
5
9
面积(㎡)
2、出示综合练习第2题:
填表,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3.出示综合练习第3题:一块汽车的挡风玻璃近似于梯形,上底为105厘米,下底为132厘米,高是55厘米,这块挡风玻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交流。提醒学生计算梯形面积不要忘记除以2。
4.综合练习第4题
这是巩固面积单位的换算的题目,完成时,要引导学生对单位换算的方法加以回顾。
5.综合练习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生说应注意什么问题?
6.出示综合练习第11题
先指生读题,然后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引导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的方法。
设计意图:能够很好的利用综合练习,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
(四)达标反馈
1.填空题。
18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375厘米=( )分米
2.6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5.7公顷=( )平方米
2.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 )。
3.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高是8厘米,底是( )厘米。
4.一块三角形的地,底是500米,高是360米,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如果用拖拉机每天耕1.8公顷,这块地几天才能耕完?
答案:1. 1.8 37.5 260 57000
2.平行四边形 3.9
4.500×360÷2=90000(平方米)=9(公顷)
9÷1.8=5(天)
答:这块地5天才能耕完。
(五)课堂小结
师:本单元结束了,请你谈谈你的收获?
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我们这单元学习了多边形的面积,希望大家能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 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总结反思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
1.一个梯形的面积是96平方米,高是12米,上底是5米,下底是( )米。
2.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 )。
3.判断。
(1)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且形状一定相同。 ( )
(2)把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它的面积变大了。 ( )
(3)平行四边形的底越长,它的面积越大。
4.选择。
(1)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是( )。
A.任意两个三角形 B.形状一样 C.面积相等 D.形状一样而且面积相等
(2)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 )。
A.长方形大 B.正方形大 C.相等 D.不能确定大小
5.一间教室长9米,宽7.2米,如果用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地面砖铺地,一共需要多少块?
6. 有一块梯形蔬菜地,上底长13米,下底长27米,高12.5米,如果每平方米蔬菜收入3.2元,这块菜地的总收入是多少元?
7.一种直角三角形的小旗,一条直角边长15厘米,另一条直角边长24厘米,做150面这样的小旗,至少要用红布多少平方米?
8.一块长方形的钢板,长1.2米,宽0.8米。从这块钢板上截下一块长0.4米,高0.5米的三角形钢板后,剩下钢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9.一块三角形的广告板,底26米,高7.2米,如果要油漆这块广告牌,每平方米要用油漆0.85千克。至少需要准备多少千克油漆?(得数保留整数)
答案: 1. 11 2.平行四边形 3.(1)× (2)×(3)× 4.(1)D (2)B
5.3×3=9(平方分米)=0.09(平方米)
9×7.2÷0.09=720(块)
答:一共需要720块。
6.(13+27)×12.5÷2×3.2=800(元)
答:这块菜地的总收入是800元。
7. 15×24÷2×150=27000(平方厘米)=2.7(平方米)
答:至少要用红布2.7平方米。
8.1.2×0.8-0.4×0.5÷2=0.86(平方米)
答:剩下钢板的面积是0.86平方米。
9.26×7.2÷2×0.85×2=79.56≈80(千克)
答:至少需要准备80千克油漆。
板书设计
回顾整理
长方形的面积:S = a×b
正方形的面积: S = a×a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S = a×h
三角形的面积: S = a×h÷2
梯形的面积: S = (a+b )×h÷2
教学资料包
教学资源
如图是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叠在一起,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解:10-3=7
(7+10)×2÷2=17(平方厘米)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7平方厘米。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教材85页,我学会了吗?
教学提示
这节课呈现“特色经济园”的场景导入,让学生独立审题,独立完成,以达到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和检测学习的目的。教师要根据多方面了解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情境图中所展示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巩固、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深化基础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熟练掌握并应用多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
熟练掌握并应用多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练习本、直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揭示本节主题导入。
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已接近尾声,那这一单元我们学得怎样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测一测,看看自己学会了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直接谈话形式导入课题,让学生明确这节课学习的目标。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听说过“特色经济园”吗?今天我们去参观一下好吗?(多媒体课件出示“特色经济园”情境图。)
师:同学们,在美丽的“特色经济园”里,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独立思考后,学生提问题,教师有选择地把有关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1)绿色小麦区的面积是多少?每年可以生产多少千克优质小麦?
(2)蔬菜区(一)每年辣椒的产值约为多少元?
(3)果园(一)的面积是多少?
(4)花卉区每年的产值约为多少元?
(5)蔬菜区(二)的面积是多少?
(6)果园(二)的面积是多少?
……
2、解决问题1
出示第一个问题:绿色小麦区的面积是多少?每年可以生产多少千克优质小麦?
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路。学生交流:
因为绿色小麦区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所以面积应该是底×高即360×300=108000(平方米),每平方米每年产优质小麦0.75千克,所以每年的产量是0.75×108000=81000(千克)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提出的问题,并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然后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自己提出的问题,巩固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
(三)巩固新知:
1.你能在下面的平行线中画出几个三角形,使画出的三角形和给出的三角形面积相同吗?通过做图,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独立画图,全班交流。
2.我校的实践基地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试验田,如下图所示,计划种满西红柿,每平方米产量为5千克,你能试着求出这块试验田的总产量吗?
学生独立做题,然后交流。
解决这道题最关键的是要把原来的不规则图形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
设计意图:经过多层次的练习,让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四)达标反馈
1.填空。
108平方米=( )平方分米
2.25平方米=( )平方厘米
2.一个平行四边形,底不变,高缩小3倍,它的面积( )
A.缩小9倍 B.扩大9倍 C.扩大3倍 D.缩小3倍
3.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是10厘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4.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扩大4倍,它的面积扩大( )倍。
答案:1.10800 22500 2.D 3.50 4.16
(五)课堂小结
回顾本单元的学习,你觉得自己都有哪些收获?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丰收园里结满了苹果,老师再送你们一个“会听果”—
你觉得自己收获了哪一个苹果?赶紧涂上喜欢的颜色吧!
小组交流
集体交流
师:看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都有了不少的收获,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相信你们在今后学习中一定会拥有更多的收获!
布置作业
1.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一对角线剪开,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它们的底和平行四边形的底( )。它们的( )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
2.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它的高是8厘米,底是( )厘米。
3.判断:
(1)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形状不一定相同,但面积一定相等。 ( )
(2)把一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它的面积没有改变。 ( )
(3)三角形的面积大小只与它的底和对应的高有关,与它的形状和位置无关。( )
选择。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两个梯形,这两个梯形( )
A.面积不一定相等 B.完全一样 C.面积一定相等
5.看图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6.画出面积是8 c㎡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各一个。
7.一个梯形果园,上底27m,下底108m,高18m,每9㎡栽果树一棵,这个果园
栽果树多少棵?
8.一块梯形稻田,上底68米,下底112米,高45米,一共收水稻8.1吨,
平均每平方米收水稻多少千克?
9.一条红领巾的底长100厘米,高33厘米,做400条红领巾需要红布多少
万平方厘米?
答案:1.相等 高 一半 2.5 3.(1)√(2)×(3)√ 4.B
5.3×8=24(dm2) 14×25÷2=175(m2) 6.略
(27+108)×18÷2÷9=135(棵)
答:这个果园栽果树135棵。
8.(68+112)×45÷2=4050(平方米)
8.1吨=8100千克 8100÷4050=2(千克)
答:平均每平方米收水稻2千克。
9.100×33÷2×400=660000(平方厘米)=66(万平方厘米)
答:做400条红领巾需要红布66万平方厘米。
板书设计
我学会了吗?
360×300=108000(平方米)
0.75×108000=81000(千克)
教学资料包
资料链接
求阴影部分面积的“无结果计算法”
哈哈
????一般地,在小学数学中求阴影部分面积的解题方法主要是“变形、割补、转化”等。今天在这里介绍一种通过“无结果地计算”来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例:下面图形是由两个正方形拼成,小正方形的边长是4cm求图中红色部分的面积(如图)
分析:这道题我们如果还是用传统的“变形、割补、转化”等这些方法来求,就很困难。所以我们考虑新的方法。通过观察发现:
如果我们要是能够证明三角形AFO的面积?等于?三角形0CD的面积,那么这道题就很好完成了。如何证明呢?我们再次观察发现:如果梯形ABCF的面积?等于?三角形ABD,那么三角形AFO的面积?和?三角形0CD的面积就相等了。所以这道题就转变成了证明:梯形ABCF的面积?等于?三角形ABD。如何证明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呢?这就要用到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无结果计算法”。
梯形ABCF的面积=(CF+AB)×BC÷2
三角形ABD的面积=(BC+CD)×AB÷2
因为:AB=BC??CD=CF
所以:梯形ABCF的面积=(CF+AB)×BC÷2
?????三角形ABD的面积=(CF+AB)×BC÷2
所以:梯形ABCF的面积?等于?三角形ABD
注:在这几步的计算中,没有一个数字参加,也不可能有计算结果,但从我们的目的来看也不需要计算结果,只要知道它们相等就可以了。算式相等也是结果相等的一种形式。这样使我们的计算就变得很简单了。
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4×4÷2=16(平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