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春)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6-21 11:4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与发展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2016年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通过探究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相关问题,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等学习历史的方法。
3.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精神。
学习目标
1、当时郑和受明朝哪位皇帝派遣?
2、郑和下西洋的起止时间?先后几次?
3、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多少个国家和地区?
最远到达哪些地方?
4、郑和下西洋开创了 与 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5、中国古代称日本为 ;元未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 ” ;明朝中期,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 ”。
6、戚继光组建了 ,1561年戚继光率军在 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此后与其他抗倭将领合作,先后消灭了福建、广东两地的倭寇,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解除
7、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 的战争。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 和
第一个环节:自主学习、落实基础
明成祖
1405年——1433年 七次
30多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西太平洋 印度洋
倭国
倭寇
倭患
戚家军
台州
民族英雄 爱国主义者。
反侵略
第二个环节:问题探究、锻炼能力
探究一:“郑和下西洋”——郑和简介

探究一:“郑和下西洋”——西洋的范围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探究一:“郑和下西洋”——目的
寻找建文帝
炫耀国威、搜取海外的奇珍(主要目的)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记载



马六甲海峡




探究一:“郑和下西洋”——主要航线


扮演导游讲解:郑和下西洋的主要航线
展开想象:
结合前面的视频及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你能想象一下,郑和下西洋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困 难:
恶劣的天气、巨浪、暗礁、缺水少食、海盗、语言不通等
探究一:“郑和下西洋”——面临的困难
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国家层面):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探究一:“郑和下西洋”——成功的条件
论从史出 : 阅读材料、分析归郑和下西洋圆满成功的条件。
材料二: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罗盘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海的勘探等,海外地理知识也日见丰富。

(社会层面):造船技术的发展;指南针的应用;天文、地理知识的积累
材料三:郑和多年来研究西洋各国的历史、地理、文化、宗教,在担任内宫太监时,营造宫殿,监造船舶,有造船经验。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远航到过阿拉伯半岛的圣城麦加。郑和的船队为保证航行时的协调一致,采用了多种通讯手段。白天升旗为号,夜间悬灯为号,遇到天气恶劣视野不良时,则用吹喇叭、敲锣鼓的方式。整个船队的进退、集合、升帆、抛泊等行动,都在统一号令下进行

(个人层面):郑和的个人因素(知识丰富、吃苦耐劳、组织协调能力等)
探究一:“郑和下西洋”——情景之一
郑和船队到达
南亚
郑和船队到达
非洲
郑和船队到达
阿拉伯半岛
装载物品:
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
物品用途:
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是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探究一:“郑和下西洋”——情景之二
印尼的三宝垄郑和庙
马六甲郑和遗迹
探究一:“郑和下西洋”——情景之三
亚非各国
丝绸、瓷器等

珠宝、香料、药材等
中 国
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郑和船队访问
许多国王、使臣随船回访
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中 国
亚非各国






探究一:“郑和下西洋”——意义
意义一:
意义二:
想一想 通过前面的情景分享,根据下面结构示意图,分析归纳出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探究二:戚继光抗倭——戚继光简介

《凯歌》
---戚家军的战歌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戚少保年谱耆[qí]编》
军事著作
自创鸳鸯阵
探究二:戚继光抗倭——倭患形成原因
明朝中期,随着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弛。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地区进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严重威胁了东南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也威胁了明政府的统治,于是明政府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平息倭寇。
明代绘画《倭寇图卷》(局部)
画面描绘了民众遭受倭患而逃难的情景
抗倭形势图





台州九捷






探究二:戚继光抗倭——主要事迹










捍卫国家
领土完整
维护人民生
命财产安全
1、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
是一场 的战争
2、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
反侵略
民族英雄 和 爱国主义者
探究二:戚继光抗倭——评价戚继光抗倭
民族英雄 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


岳飞、文天祥是民族英雄吗?

探究二:戚继光抗倭——诗中看戚继光
戚继光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还是一位诗人,他的诗文集《止止堂集》中有200多篇诗作。下面是其中的一些诗句: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分组讨论:这些诗句抒发了戚继光怎样的抱负和品质?
抱 负:平息倭寇、保家卫国。
品 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心怀天下、忧国忧民,淡泊名利等 戚继光能在国家危难之时,立下远大志向,挺身而出,勇
挑重担、为国分忧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一带一路”含义解读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广泛认同。
第三个环节:以史为鉴、陶冶情感
中国在行动……
第三个环节:以史为鉴、陶冶情感
中国在行动……
第三个环节:以史为鉴、陶冶情感
交流话题:
今天我们重温《明朝的对外关系》,你从中明白了什么呢?试写几句话,互相交流。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明中后期——国势衰落——
武力冲突
和平交往
戚继光抗倭

国家实力决定外交关系
课堂小结
郑和七下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