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件(42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件(42张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6-21 11:52:04

文档简介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表现,并分析其繁华的原因。
2、了解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
3、知道史学家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学习目标
【繁荣的都市生活】
1、著名大都市:北宋时的 ,南宋时的 ,元朝的 ,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开封的繁华:北宋时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 ,场地宽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热闹非凡。

自主学习
开封
临安
大都
大相国寺
3、热闹的娱乐场所:
(1)产生原因:
(2)含义: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 ”。里面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 ”。
4、戏剧表演: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______,形成于______。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_______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元朝南北统一后,元杂剧传入______,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5、节庆习俗:今天的传统节日如 、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就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 ,俗称年节、新年,最受重视。

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瓦子
勾栏
杂剧
宋代
大都
南方
春节
元旦
【宋词和元曲】
1、宋词
(1)词的特点: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 ,便于歌唱。
(2)词的发展:词在 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 ,得到很大的发展,成为 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3)代表人物及词风
①苏轼:______文学家,词风豪迈而飘逸。
②________:两宋之交的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清秀。
③辛弃疾:南宋人,词风__________________。
长短句
唐朝
两宋
宋代
北宋
李清照
豪放和报国情怀
元曲
(1)组成:包括 、 、和南戏等。
(2)特点: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和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3)代表人物: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 ,代表作是悲剧《 》。“元曲四大家”: 、 、 、 。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作者生平:司马光,_______著名史学家,与西汉司马迁并称为“史学二司马”。
(2)作品内容:记述了从_______到_______共1300多年的历史,是一部_______的通史。

散曲
杂剧
关汉卿
窦娥冤
关汉卿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北宋
战国
五代
编年体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闻名世界的大都市
北宋·开封
1、闻名世界的大都市
南宋·临安
元朝·大都
河南开封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
“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
——宋《燕翼诒谋录》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载: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娱乐兼商业的场所

娱乐演出
瓦子
勾栏
2、市民丰富多彩的生活
木偶戏
说书
演杂剧
算卦
耍杂技
蹴踘
3、传统节日与习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宋·王安石
春节
之你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宋·欧阳修
元宵节
3、传统节日与习俗
之你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
榴花角黍(粽子)斗时新,
今日谁家酒不樽(盛酒)。
—南宋·戴复古
端午节
3、传统节日与习俗
之你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宋·苏轼
中秋节
3、传统节日与习俗
之你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
有钱啊
有闲啊
有需要啊

城市经济繁荣
宋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生活丰富,
文化娱乐业发达
合作探究
(课本第58页“课后活动”第1题)宋代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想一想:这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有何关系?


宋与周边少数民族议和为市民提供了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

参考答案:
两宋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贸易繁荣,为丰富多彩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同时,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社会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以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要求,这是市井文化滋长的内在动力。
参考答案:
两宋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贸易繁荣,为丰富多彩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同时,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社会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以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要求,这是市井文化滋长的内在动力。
(课本第58页“课后活动”第1题)宋代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想一想:这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有何关系?





唐、宋、元时期文学主要形式如何?

唐___
宋___
元___



二、宋词和元曲
苏轼像
(雷州西湖·苏公亭)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
代表作: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号易安居士,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主要抒发由于国家战乱忧的患情怀
代表作:《如梦令》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
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更为雄奇阔大,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代表作: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词牌
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又名长短句
1、宋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特点: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请对比下列的唐诗宋词,并结合课本知识,概括出宋词的特点
内容广泛、风格多样
词人 生活时期 词风 代表作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北宋
两宋之交
南宋
豪迈飘逸
委婉、细腻、清秀
豪放、
报国情怀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如梦令》
《声声慢》
1、宋词
(豪放派)
(豪放派)
(婉约派)
杂剧——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包含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吹口哨
吹排箫
舞蹈
击鼓
吹笛
2、元曲
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
《窦娥冤》描写年轻寡妇窦娥遭受无赖陷害,被贪官判处死刑的故事
她临刑前对苍天发下三桩誓愿,陈述冤情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
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实现,冤情昭雪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
——窦娥在刑场的唱词

《窦娥冤》

马致远
郑光祖
白朴
王实甫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北宋 司马光
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请完成《史记》与《资治通鉴》的对比:
著作 年代 作者 起止范围 体例


《史记》
《资治通鉴》
西汉
北宋
司马迁
司马光
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
从战国到五代
纪传体
编年体
“史学双璧”
“史学两司马”

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

以历史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当堂训练

曹操
宇文成都
程咬金
苏三
包拯
吕蒙
关羽
1.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B
2、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南宋的都城临安,在下列各项中,可以看到(  )。
①城里有精美的瓷器出售
②在瓦子里有人说书、唱戏、表演杂技
③有人在使用纸币购物
④人们在观看关汉卿的戏剧《窦娥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A
3、今天的传统节日很多在宋代都有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的是宋朝( )
A、中秋节?? ?B、元宵节????
C、春节???? D、端午节

C
4、“他参加过抗金斗争,一直胸怀恢复中原的壮志。他的词风豪迈,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和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他的代表作《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这里的“他”是( )。
A、苏轼 B、辛弃疾
C、陆游 D、李清照

B
5.“......还要你六月里雪满阶前;这楚州要叫它三年大旱,那时节才知我身负奇冤!”请你判断这部戏剧应该是(  )
A.《资治通鉴》
B.《念奴娇·赤壁怀古》
C.《窦娥冤》
D.《声声慢》
C
6.下列关于《资治通鉴》的表述中,不确切的是(  )
A.是由北宋的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B.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C.按年月日顺序,叙述了原始社会到五代的历史
D.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C
恭喜你直接得分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繁华都市:
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元大都
大相国寺
瓦子勾栏
灿烂文化:
传统节日
宋词(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元曲(关汉卿 元曲四大家)
史学(司马光《资治通鉴》)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