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6-21 13:5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粤沪版八下物理跟踪训练 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
一、单选题
1.小明把一瓶酸奶、一个粽子放在冰箱里,过了一晚,他闻到从冰箱拿出的酸奶瓶有股粽叶的清香.此现象说明(?? )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酸奶瓶对粽叶分子有引力 C.?粽叶的内能大于酸奶瓶的内能?????????????????????????????D.?粽叶的温度高于酸奶瓶的温度
2.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渗入约1mm深.这个现象说明(?? )
A.?固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温度越高,固体分子运动越剧烈 C.?固体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D.?固体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3. 小明妈妈正在厨房忙着晚餐,小明刚进门就闻到了糖醋的味道,这是因为(  )
A.?糖醋分子之间有引力???????????????????????????????????????????B.?糖醋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糖醋分子之间存在斥力???????????????????????????????????????D.?糖醋由分子组成
4.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的物质分子间无论距离大小都只存在引力???????B.?水结冰后分子会保持静止 C.?“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沙尘暴起,尘土满天”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5. 美丽的泉城济南,山清水秀、景色怡人.以下泉城美景的形成,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是(  )
A.?趵突泉,泉水清澈见底???????????????????????????????????????B.?千佛山,寺内暮鼓晨钟 C.?大明湖,湖面荷花飘香???????????????????????????????????????D.?植物园,处处花团锦簇
6.如图所示,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台灯,这是因为(  )
A.?大气压的作用?????????????????????????????????????????????????????B.?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C.?铅块间正负电荷相互吸引????????????????????????????????????D.?铅块分子间存在引力
7.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可以说明物理原理,你认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锉刀锉铁件时,得到很多细小的铁粉,每一粒铁粉就是一个铁分子 B.?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C.?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D.?洒在桌面上的酒精,过一会儿都蒸发了,说明一切物体里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8. 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说明分子间有引力的实验是(  )
A.?????????????????B.?????????????????C.?????????????????D.?
9.有关分子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水中水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0℃的冰中,水分子没有运动 B.?秋天的早晨,茫茫群山,白雾缭绕,是水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走进葡萄园,果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早晨,小洋起床开门,见满天雪花飞舞,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0.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
A.?分子间没有间隙?????B.?分子间存在着引力?????C.?分子间存在着斥力?????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二、填空题
11.夏日荷塘里荷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这是________现象,说明分子在________;荷叶上的两滴露珠接触后台成一滴.表明________.
12.不法商贩出售含有有毒物质的橡皮擦、涂改液.若学生在考试时使用了这种有毒橡皮擦或涂改液,则这些有毒物质会在教室内慢慢________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13.“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_。鸡蛋“散黄”是________现象,为什么夏天的鸡蛋比冬天的鸡蛋容易“散黄”?是因为________。
三、解答题
14.烧菜时,老远就能闻到菜的香味;当菜凉了以后,香味渐渐减小,这是为什么?
四、实验探究题
15.如图是一组实验,观察实验完成填空
(1)如图1,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________,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变________.
(2)图2是扩散现象,说明________.图3是把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的情况,此实验还说明温度越________,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如图4,把一块玻璃板用弹簧测力计拉出水面,在离开水面时,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________离开水面后变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________.
五、综合题
16.1905年是爱因斯坦奇迹年,这一年,26岁的爱因斯坦连续发表了5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物理论文,其中一篇是关于布朗运动的.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把肉眼看不见的花粉颗粒放入水中,然后取出一滴这种悬浮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了魔似的不停运动,而且每个小颗粒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改变得很快,不会停下来.这些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液体分子撞击不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的状况.
(1)做布朗运动的是________(选填“分子”、“原子”或“小颗粒”);
(2)布朗运动实质上反映了________ 分子的运动(选填“固体”或“液体”);
(3)在阳光下看到的尘埃的运动________布朗运动(选填“是”或“不是”);
(4)写出一种加快布朗运动的方法: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解答】解:把一瓶酸奶、一个粽子放在冰箱里,由于它们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所以会有部分分子彼此进入对方,这就形成了闻到从冰箱拿出的酸奶具有股粽叶的清香.这是分子发生扩散的结果.
故选A.
【分析】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结合这一现象可做出判断.
2.【答案】 A
【解析】【解答】A.5年的时间内,两种金属分子(原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会相互渗入1mm.故A符合题意.
B.在室温下放置,不能说明温度越高,固体分子运动越剧烈.故B不符合题意.
C.相互渗入约1mm深,不能说明固体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故C不符合题意.
D.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动理论中提到,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两种金属分子(原子)都在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我们会看到相互渗入的现象.
3.【答案】 B
【解析】【解答】解:小明妈妈正在厨房忙着晚餐,炒菜时锅内温度很高,糖醋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速度加剧,很快扩散到了空气中,所以小明刚进门就闻到了糖醋的味道.这与糖醋分子的组成及分子间的作用力无关.
故选B.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就越快.
4.【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故A错误;
B、水结冰后,分子仍然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B错误;
C、酒精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通过扩散空气中充满酒精分子,“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C正确;
D、组成物质的分子很小,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沙尘与尘土是固体小颗粒,不是分子,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分子很小,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
5.【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趵突泉,泉水清澈见底,池底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与分子动理论无关,故A错误.
B、千佛山,寺内暮鼓晨钟,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早晨敲钟,与分子动理论无关,故B错误.
C、荷花飘香,是芳香油分子运动的结果,是分子运动,故C符合题意;
D、植物园,处处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与分子动理论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泉水清澈见底,池底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
(2)暮鼓晨钟是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早晨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3)分子不停地做规则运动;
6.【答案】 D
【解析】【解答】解: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由于铅块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使两个铅块连成了一个整体,所以可以让台灯悬挂在下边.
故选:D.
【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存在间隙.
7.【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用锉刀锉铁件时,得到很多细小的铁粉,每一粒铁粉不是一个铁分子,铁分子是用肉眼看不见的,故A错误;
BC、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故BC错误;
D、洒在桌面上的酒精,过一会儿都蒸发了,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一切物体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以及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8.【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抽取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
B、磁铁吸引铁钉说明磁铁具有磁性,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端面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吊住大钩码,说明由于分子引力两个铅棒粘在了一起,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D、硫酸铜溶液在热水和冷水中扩散快慢不同,说明温度不同,分子运动的快慢不同,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1)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称为热运动;(2)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3)分子间存在间隙,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4)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发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
9.【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0℃水中水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0℃的冰中分子运动不会停止,故A错误;
B、白雾缭绕,是水的运动,不是水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果香四溢,果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
D、满天雪花飞舞,是雪花在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用的引力和斥力.
10.【答案】 C
【解析】【解答】固体和液体都很难被压缩,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故选C. 【分析】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二、填空题
11.【答案】 扩散 ;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有引力
【解析】【解答】(1)荷塘里荷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荷叶上的两滴露珠接触后合成一滴,是由于分子间引力的作用.
故答案为:扩散;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和力的作用效果. (1)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力.
12.【答案】 扩散
【解析】【解答】解:
因为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学生在考试时使用了这种有毒橡皮擦或涂改液,则这些有毒物质会在教室内慢慢扩散,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故答案为:扩散.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扩散现象,以及温度对分子热运动的影响,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13.【答案】 升高 ;扩散 ;夏天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剧烈
【解析】【解答】花香如果很浓,说明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运动越剧烈,说明温度越高,我们就知道天气暖和了。“散黄”是蛋黄进入蛋清里,属于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形成的,温度越高分子就会运动越剧烈,扩散就会加快。
【分析】该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的理解。温度越高,分子就会越剧烈;反之,分子运动越剧烈,说明温度就越高。
三、解答题
14.【答案】 答:烧菜时,菜的温度高,分子运动速度快,所以老远就能闻到菜的香味;当菜冷下来之后,温度降低,分子无规则运动减慢.扩散变慢了,香味就渐渐减少.
【解析】【分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就快.
四、实验探究题
15.【答案】 (1)混合;小 (2)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高 (3)大;小;分子间存在引力;分子间存在斥力
【解析】【解答】解:(1)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2)图2中,能闻到气味,是发生了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图3中,由于热水的温度高,分子运动剧烈,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两滴墨水,会看到热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这表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3)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斥力.故答案为:(1)混合;小;(2)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高;(3)大;小;分子间存在引力;分子间存在斥力.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一切物质的分子间都存在间隙,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五、综合题
16.【答案】 (1)小颗粒 (2)液体 (3)不是 (4)提高水的温度
【解析】【解答】(1)由题意可知,布朗运动是花粉的运动,不是分子或原子的运动,做布朗运动的是小颗粒; (2)布朗运动实质上反映了水分子的运动,即通过花粉的运动进行间接的观察,实质上反映了液体分子的运动; (3)尘埃不是分子或原子,所以在阳光下看到的尘埃的运动不是布朗运动; (4) 因为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使布朗运动加快的办法可以是提高温度 .
故答案为:(1)小颗粒;(2)液体;(3)不是;(4)提高水的温度 . 【分析】(1)由题意可知,运动的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不是分子也不是原子; (2)布朗运动实质上是由于受液体分子的运动而表现出的无规则运动的状况; (3)在阳光下看到的尘埃的运动是机械运动; (4)分子的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