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八下物理跟踪训练 第七章 运动和力
一、单选题
1.中国向全世界展示了迅猛发展的航空装备,如图是一架加油机和两架不同型号的受油机组成的梯队准时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模拟空中加油,加受油机的空中距离只有2米,从地面看去,受油机就像贴在加油机身侧.据称,这是阅兵史上第一次组成这样的队形,说明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空中加油能力的国家.梯队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模拟加油时,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 )
?
A.?加油机???????????????????????B.?加油机飞行员???????????????????????C.?天安门城楼???????????????????????D.?受油机飞行员
2.甲乙两个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们速度之比是2:3,所用时间之比是4:3,则甲乙两物体通过路程之比是(?? ).
A.?3:2????????????????????????????????????B.?2:3????????????????????????????????????C.?9:8????????????????????????????????????D.?8:9
3. 去年,韩国“岁月号”客轮在前往济州岛途中突然急转,装载的货物发生偏移,导致客轮侧翻.客轮急转时装载的货物发生偏移的主要原因是( )
A.?货物的重力变小????????B.?货物具有惯性????????C.?货物受到的摩擦力消失????????D.?货物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4.有一本字典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是平衡力的是()
A.?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桌子的重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C.?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子的重力?????????????????????????????D.?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5.如果一个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这两个力的三要素相同,那么这个物体(?? )
A.?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C.?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一定改变运动状态
6.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 20m,则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 )
A.?80m/s???????????????????????????????B.?10 m/s???????????????????????????????C.?5 m/s???????????????????????????????D.?无法判断
7.下列情况下,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的是(??? )
A.?苹果从树上落下来?????B.?列车减速进站?????C.?物体在斜坡上匀速直线滑下?????D.?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块
8.小王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300m/min;“亚洲飞人”刘翔在男子110m跨栏比赛中以10秒97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一列普通火车的速度约为150Km/h,他们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A.?V自行>V刘翔>V火车??????????????????????????????????????????B.?V火车>V刘翔>V自行C.?V刘翔>V火车>V自行??????????????????????????????????????????D.?V自行>V火车>V刘翔
9.如图所示,是香香同学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运动的情景,可能做匀速运动的是( )
A.????????B.????????C.????????D.??
10.一个人面向前方站在一艘匀速航行的轮船的甲板上的某处竖直上跳,他下落时落在()
A.?原处???????????????????????????B.?此处的前方???????????????????????????C.?此处的后方???????????????????????????D.?不能确定
11.如图所示,滑板运动员沿水平地面向前匀速滑行,在横杆前相对滑板竖直向上起跳,人与滑板分离,分别从杆的上、下通过,忽略人和滑板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则运动员()
A.?起跳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B.?起跳下落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C.?由于惯性,越过杆后仍将落在滑板上??????????????????D.?以滑板为参照物,运动员始终是静止的
12.如图所示,小车一端固定的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小车的另一端在测力计的拉动下,沿水平方向运动。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如果测力计的示数为3 牛,则小车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为( ?)
A.?3 牛???????????????????????????????????B.?2 牛???????????????????????????????????C.?4 牛???????????????????????????????????D.?无法确定
13.坐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公共汽车中的乘客,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
A.?这辆公共汽车的车厢????????B.?坐在车内椅子上的乘客????????C.?在旁边走过的售票员????????D.?关着的车门
二、填空题
14.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第2秒时,物体处于________?状态,第8秒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________? N.第4秒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________? N,合力为 ________? N.
15.我国隆重举行了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阅兵仪式.阅兵空中方队有多型战机成群结队亮相,场面壮观,其中有直升机方阵组成“70”字样从天安门广场上空经过,如图所示,若以其中一架飞机为参照物,其它的飞机是?________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是?________的。
16.如图所示的六架战机以相同的速度列队飞行.此时,若以战机下面的白云为参照物,战机上的飞行员是?________的;若以其中任意一架战机为参照物,其他战机是?________的.?
三、解答题
17.某汽车启动和到达的时刻及对应的里程表示数(表盘指示为千米数)如图所示,则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时?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s,故有助于驾驶员提前作出反应,极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s刹车,若在限速为110km/h的高速公路上,遇紧急情况刹车时,行车距离约可以减少多少米?
四、实验探究题
18.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1)小明按图完成了如下实验.
路段
距离/c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1)
AB
40.0
2
________?
BC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AC
90.0
3
________
(2)该实验目的是练习使用________和________测平均速度.
(3)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
(4)实验时观察到________,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5)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AB段与AC段平均速度不一样,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19.为了锻炼阳阳同学的独立能力,今年五·一节,妈妈让她独自乘火车去合肥看望姥姥.
(1)她妈妈上车送行,正谈着,忽然听到一声长鸣,阳阳看见并列的另一辆列车徐徐向后离去,于是催促妈妈快下车.阳阳妈妈朝窗外站台看了一眼,又看了看表说:“别着急,我们的车还没有开动呢.”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________?
(2)在行驶的列车上,阳阳同学看见邻座一位细心的妈妈叫几岁的小孩“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________.
A.?铁路边的树木???????????????????B.?小孩子的座位???????????????????C.?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D.?铁轨
(3)因为火车在开动时不断的颠簸,在开动的火车上写字就成了一件很难的事情.阳阳同学看到有人用皮带把写字板固定在手臂上,这样就能在写字板写上漂亮的字了,如图所示.你能帮她解释其中的原理吗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受油机与加油机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受油机相对于加油机是静止的.故A错误.
B、受油机与加油机飞行员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受油机相对于加油机飞行员是静止的.故B错误.
C、以天安门为参照物,受油机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受油机是运动的.故C正确.
D、受油机与受油机飞行员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受油机相对于受油机飞行员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物理学中的运动指的是物体位置的变化,要保证受油机是运动的,就要选择一个与受油机位置发生变化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2.【答案】 D
【解析】【解答】由公式v=s/t可知,两物体通过路程之比等于速度之比乘以时间之比为8:9,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利用速度的计算公式求甲乙的路程,然后分析比值即可.
3.【答案】 B
【解析】【解答】解:高速航行的客轮在突然转向时货物由于具有惯性仍处于原来的运动状态从而发生侧移.
故选B
【分析】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惯性
4.【答案】 D
【解析】
【分析】(1)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2)二力平衡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根据二力平衡力的条件进行判断.(3)一对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在于: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解答】A、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桌子的重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符合二力平衡条件;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C、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子的重力,二者的方向是相同的,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D、书保持静止,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所以二者是一对平衡力.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判断两个力是否是平衡力,要从平衡力的四个条件逐条分析,有一个条件不符合,两个力也不是平衡力.
5.【答案】 D
【解析】
【解答】由于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即大小、方向、作用点都一样,那么这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不可能是平衡力,物体不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这两个相同的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故选D.
【分析】力的三要素指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只有受平衡力时,物体才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是平衡力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就要发生改变.本题是一道基础题,知道力的三要素、力的合成方法、物体平衡状态,要注意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否则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
6.【答案】C
【解析】【解答】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
根据 得,物体的速度为: 。
故答案为:C.
【分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再利用v=求得速度.
7.【答案】 C
【解析】【解答】A、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以下两种情况:①物体速度的变化,②物体运动方向的变化。苹果由于受重力作用,会加速下落,速度变化,A不符合题意;
B、列车减速进站,速度变小,方向发生变,B不符合题意;
C、物体在斜面上匀速滑下,速度不变,方向不变,运动状态不变,C符合题意;
D、向上抛的石块,因受重力作用,速度逐渐变慢,运动状态发生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平衡状态包括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根据只有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才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进行分析.
8.【答案】 B
【解析】【解答】解:刘翔的速度:
小王骑自行车的速度:
火车的速度:
由此可知:v火车>v刘翔>v自行车。
故选 B。
【分析】先根据速度公式算出刘翔的速度,然后将三者的速度进行统一,最后通过比较就可以做出选项。
9.【答案】 B
【解析】【解答】解:
A、在相等时间间隔里位置没有变化,即静止;
B、已知时间间隔相同,每个时间段内通过的距离也相同,说明物体在这一时间内可能做匀速运动;
C、已知时间间隔相同,相同时间段通过的距离越来越大,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
D、已知时间间隔相同,相同时间段通过的距离越来越小,说明物体做变速运动.
故选B.
【分析】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
10.【答案】 A
【解析】【解答】起跳前,轮船和人以相同速度匀速前进,?起跳后,由于惯性,人在水平方向仍以原速度保持匀速前进,轮船也以原速度匀速前进,所以,落在原地,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了惯性现象,理解惯性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起跳后,人由于惯性,在水平方向仍然以原速度保持匀速前进,和轮船前进的速度还相同。
11.【答案】 C
【解析】
【分析】(1)影响动能的因素是质量和速度,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质量和高度;(2)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3)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的变化.
【解答】A、起跳上升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高度越来越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A错误;B、起跳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高度越来越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B错误;C、由于惯性,人继续向前运动,越过杆后仍将落在滑板上,故C正确;D、起跳的时候,以滑板为参照物,运动员相对于滑板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此时运动员是运动的,所以说以滑板为参照物,运动员始终是静止的,说法是错误的.故D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惯性和参照物的有关问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充分利用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说明了物理来自于生活
12.【答案】 A
【解析】【分析】静止的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平衡力条件进行判断.
【解答】由打点计时器打点知,小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相同的距离,小车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小车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阻力作用,拉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小车受到的阻力等于小车受到的拉力,都是3N.故选A.
【点评】由小车运动时,打点计时器打点知小车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进行判断.
13.【答案】 C
【解析】【解答】解:(1)坐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公共汽车中的乘客,与这辆公共汽车的车厢、坐在车内椅子上的乘客、关着的车门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所以相对于这辆公共汽车的车厢、坐在车内椅子上的乘客、关着的车门来说,乘客是静止的.故ABD不合题意.(2)乘客坐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公共汽车中不动,与在旁边走过的售票员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以在旁边走过的售票员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二、填空题
14.【答案】 静止 ;4;4;2
【解析】【解答】解:(1)由v﹣t图象可知,0﹣3s内物体速度为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2)由v﹣t图象可知,6﹣9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F﹣t图象可知,6﹣9s内推力F=4N,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和推力是一对平衡力,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第8s时摩擦力:f=F=4N;(3)由图示v﹣t图象可知,3s﹣6s内物体做加速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间的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由于物体间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不变,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第4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仍为4N;由F﹣t图象可知,第4s时推力为6N,合力=F推﹣f=6N﹣4N=2N;故答案为:静止;4;4;2.【分析】(1)由F﹣t图象可知第2秒末的推力,由v﹣t图象可知对应的速度,然后判断出物体的状态,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求出受到的摩擦力;(2)由F﹣t图象可知6s~9s内推力的大小,由v﹣t图象可知对应的速度和物体的状态,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出摩擦力的大小;(3)由v﹣t图象可知第5秒末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因素可知滑动摩擦力与速度无关,然后得出答案;根据力的合成方法求出合力大小.
15.【答案】静止 ;运动
【解析】【解答】解:以其中一架飞机为参照物,其他飞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飞机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静止;运动。
【分析】判断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来比较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就是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物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
16.【答案】运动;静止
【解析】【解答】解:战斗机相对于白云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相对于白云是运动的.六架战机以相同的速度列队飞行,故任何两架战斗机之间的位置都没发生变化.故以其中任意一架战机为参照物,其他战机是静止的.故答案为:运动;静止.【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三、解答题
17.【答案】解:由图知车的运动时间:t=12h25min﹣9h25min=3h,车走的路程:s=27582km﹣27462km=120km,则汽车的平均速度:v= = =40km/h;速度v=110km/h=110× m/s= m/s,由v= 得,s=vt= m/s×0.5s≈15m,答: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40kmh;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15m.
【解析】【分析】(1)由图求出汽车的运行时间t与路程S,由速度公式v= 求出汽车的平均速度;(2)已知速度与时间,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路程.
四、实验探究题
18.【答案】(1)0.2;50.0;1;0.5;0.3(2)刻度尺;停表(3)(4)小车速度加快;变速(5)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
【解析】【解答】解:(1)v==0.2m/s;BC段的距离s'=60.0cm-10.0cm=50.0cm;运动的时间t'=15:35:23-15:35:22=1s,v'==0.5m/s;AC段的平均速度vAC==0.3m/s;(2)该使用使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停表;(3)速度的公式是本实验的原理;(4)实验时观察到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快;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速度是变化的;(5)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速度是变化的。故答案为:(1)0.2? ,50.0? ,1? ,0.5? ,? 0.3;(2)刻度尺,停表;(3)v=?;(4)小车速度加快,变速;(5)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分析】(1)根据v=求解;根据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准确读出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计值;根据两次停表的示数求出时间的大小;根据v=求平均速度;(2)根据测量的物理量判断使用的测量工具;(3)测出s、t后根据v=求出速度;(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距离越来越大判断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快;(5)小车下滑的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
19.【答案】(1)阳阳同学是以另一辆刚离站的列车作为参照物的,得到的结论是自己所乘火车是运动的,而妈妈是以站台为参照物,得到的结论是火车是静止的,即由于他们选取了不同的参照物,故得到了不同的结论(2)B(3)写字板与手固定后,车无论是否颠簸,手与写字板位置始终相对静止
【解析】【解答】解答:在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是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结论就不同,即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1)阳阳同学是以另一辆刚离站的列车作为参照物的,得到的结论是自己所乘火车是运动的,而妈妈是以站台为参照物,得到的结论是火车是静止的,即由于他们选取了不同的参照物,故得到了不同的结论。(2)小孩别动是相对于座位来说的,所以这个参照物是小孩子的座位;
故答案为:B(3)写字板与手固定后,车无论是否颠簸,手与写字板位置始终相对静止。
【分析】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