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6-22 11:1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晶莹(yín)  太阳寨(zhài)  简陋(lòu) 悲天悯人(mǐn)
B.揽(lǎn) 商酌(zhuó)   譬如(pì) 如释重负(shì)
C.累赘(zhuì) 别扭(niu)   拖沓(tà) 颠沛流离(fèi)
D.契约(qiè) 修葺(qì)   淤泥(yū) 诲人不倦(huì)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草率  生疏  亵玩  不耻下问
B.拖沓 恍惚 朦胧 学而不厌
C.撵走 陡帩 循环 南腔北调
D.恳切 竹篾 妥帖 香气四溢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B.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C.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使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
D.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4.请根据要求填空。(10分)
(1)可怜夜半虚前席, 。(李商隐《贾生》)
(2)万里赴戎机, 。 (《木兰诗》)
(3) 《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 , 。 , 。
(4)《逢入京使》中抒发作者思念亲人的诗句是: , 。
(5)古诗词中有很多写动物的名句,如赵师秀《约客》中“ , 。”,借“蛙声”渲染一种清新恬静的氛围。
5.在横线上填写一个恰当的句子,使之与上下文句式相同,语意连贯。(4分)
一个人的教养更多地体现在与人交往中。是心平气和,还是心浮气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不可一世,还是退让慈悲?
6.名著阅读:
(1)罗广斌、杨益言合著的长篇小说《 》,讲述了全国解放战争前夕,重庆地区地下党人英勇斗争的故事,刻画了一批意志坚定、形象高大的共产党人形象。例如:叛徒甫志高带领特务窜到乡下, 不幸被捕。在狱中,她受尽折磨,特务把竹签钉进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2)祥子呆呆地立在(茶馆)门外,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老者一边走还一边说话,语声时高时低;路上的灯光与黑影,时明时暗。祥子听着,看着,心中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难受。
文段选自小说《 》,其中“一老一少”是 。祥子“心中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难受”是因为 。
二、阅读理解(67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5分)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8.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6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有龙则灵    灵: (2)谈笑有鸿儒  鸿:
(3)陶后鲜有闻   鲜: (4)宜乎众矣   宜: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晋陶渊明独爱菊。

11.【甲】文和【乙】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甲】文所托之物是 ,所言之志是 ;【乙】文所托之物是 ,所言之志是 。(4分)
12.【甲】文中提到“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乙】文中提到“菊”“牡丹”,有什么作用?(4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3.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14.选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有什么作用?(4分)

15.文章结尾引用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有何作用?(4分)
(四)阅读下文,回 答问题。 (20分)
幽幽七里香
①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②三层小楼,粉墙黛瓦,阅览室设在二层。靠楼梯的一面墙上,满满当当的,摆的全是书。朝南的窗户外面,植着七里香。人坐在室内看书,总有花香飘进来,深深浅浅,缠绵不绝。
③这是当年我念大学时学校的阅览室。对于像我那样痴迷读书而又无钱买书的穷学生来说,这间免费开放的阅览室,无疑是上帝赐予的一座宝藏。在那里,我如饥似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书籍。
④其实那时,我心卑微。我来自贫困的乡下,无家室可炫耀,又不貌美,穿衣简朴,囊中时常羞涩。在一群光华灼灼的城里同学跟前,我觉得自己真是既渺小又丑陋。
⑤是读书使我的内心慢慢地变得丰盈。那真是一段妙不可言的光阴。每日黄昏,一下课,我匆匆跑回宿舍,胡乱塞点食物当晚饭,就直奔阅览室。看管阅览室的管理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个高,肤黑,表情严肃。他一见我跑去,就把我看的《诗经》取出来,交到我手上,把我的借书卡拿去,插到书架上。这一连串的动作,跟上了发条似的,机械连贯,滴水不漏。我起初还对他说声“谢谢”,但看他反应冷淡,后来,我连“谢谢”两字也免了,只管捧了书去读。
⑥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一本《诗经》连同它的解析,我一字不落地抄着,常常抄着抄着,就忘了时间。年轻的管理员站在我身边许久,我也没有发觉,直到他不耐烦地伸出两指,在桌上轻叩:“该走了,要关门了。”语调冷冷的。我才吃了一惊,抬头,阅览室的人已走光,夜已深。
⑦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归还了书。窗外七里香的花香,蛇样游走,带着露水的清凉。我心情愉悦,摸黑蹦跳着下楼,才走两级楼梯,身后突然传来管理员的声音:“慢点走,楼梯口黑。”依旧是冷冷的语调,我却听出了温度。我站在黑地里,独自微笑很久。
⑧那些日子,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我蓬勃如水边的荇菜、野地里的卷耳和蔓草。我只是单纯地迷恋着、挚爱着,无关其他。
⑨很快,我要毕业了。我突然收到了一份礼物,是一本《诗集传·楚辞章句》,岳麓书社出版的,定价七元六角,厚厚的一本。扉页上写着:赠给丁小姐,一个爱读书的好姑娘。下面没有落款。
⑩我不知道是谁寄的,我猜过是阅览室那个年轻的管理员。我再去借书,探寻似的看他,他却毫无异常,仍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表情严肃。我又怀疑过经常坐我旁边读书的男生和女生,或许是他?或许是她?他们却埋首在书里面,无波,亦无浪。窗外的七里香,兀自幽幽地吐着芬芳。
我最终没有相问。这份特殊的礼物,被我带回了故乡。后来,又随我进城,摆到了我的办公桌上。我结婚后,数次搬家,东迁西走,丢了很多东西,但它却一直被我珍藏。每当我的目光抚过它时,心中总有一丝细微的温暖。我知道,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总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选自丁立梅《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有删改)
16.联系全文,体会标题中“七里香”的含义。(4分)

17.梳理全文,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3分)
故事 情节 阅读 书籍 抄写 《诗经》 A 珍藏 礼物
内心 感受 B 愉悦 猜疑 C


18.语言品味。(6分)
(1)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赏析加点词语)

(2)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19.从第②段或第⑩段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说说它有什么作用。(3分)


20.猜一猜谁最有可能送“我”礼物,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4分)


三、写作能力(50分)
21. 按要求写作。
飞鸟用啼叫歌唱生活,游鱼用肢体传达信息,人类用语言表达情感……你学会倾听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了吗?倾听是一种交流,是一种亲和的态度,是我们了解彼此心灵、领略大自然风光的途径。大自然的山风松涛、溪韵海啸,人世间的管弦乐章、喜怒哀乐,都需要我们静静地聆听。
请以“学会倾听”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扣题而作,不少于600字;②不套作,不抄袭,不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③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B
2.C
3.D
4.(1)不问苍生问鬼神
(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关山度若飞
(4)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共10分。每空1分,错〈增、减〉1个字该空不得分。)
5.(4分)
【示例一】是盛气凌人 还是谦恭含蓄 
【示例二】是彬彬有礼 还是咄咄逼人 
【示例三】是勇于担当 还是怨天尤人
6.(1)红岩 江姐;(2)骆驼祥子 老马和小马 老马和他孙子的悲惨遭遇把祥子的希望给打破了。

二、阅读理解。(67分)
(一)7.D 8.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深重忧虑
(二)(16分)
9.(4分)(1)灵验(2)大(3)少 (4)应当
10. (1)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2)东晋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11.(4分) 陋室 安贫乐道;莲 洁身自好
12.【甲】文:运用类比,表明自己虽然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圣贤一样品德高尚,具有远大抱负(2分);【乙】文:运用对比,突出莲花的高洁品质(2分)。
(三)(12分)
13.(4分)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老人行礼的动作,表现出老人对小姑娘们诚挚的感激之情。
14.(4分)十多年前,一队解放军行军在树林里过夜淋了雨,他们思及自身经历,于是为过路人盖了一间避风雨的小茅屋。解放军走后,为了继续方便过路人,梨花姑娘和妹妹经常照料这间小茅屋。
作用: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他们这样做的原因,表现了解放军、哈尼族姑娘乐于助人的形象,歌颂了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15.(4分)引用诗句点题,使“梨花”语义双关,不仅指梨花处处盛开,又以花喻人,喻雷锋精神,赞美雷锋精神相互传递,发扬光大。内容上深化了文章的主旨,结构上照应了文章的标题。
(四)(20分)
16. (4分)表面意是指窗外种着的七里香(2分),深层意是指他人的友善和关爱让“我”感受到的温暖和美好(2分)。
17. (3分) A.收到礼物 B. 美妙(丰盈、痴迷) C. 感动(感恩、温暖)
18. (6分)(1) “贪心”本意为贪得无厌,不知足(1分),这里贬词褒用(1分),写出了“我”对知识的渴求(对读书的痴迷热爱)(1分)。
(2)运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1分),三句“忘了”强调了(1分)读书(《诗经》)对“我”的影响(改变)之大(1分)。
19. (3分)【示例一】选第②段画线句。作用:照应文章标题,交代了看书清雅的环境,烘托了“我”读书时愉悦的心情。
【示例二】选第⑩段画线句,作用:照应前文(标题),交代了看书清雅的环境,烘托了乐于助人者的人物形象。
20.(4分)【示例一】是图书管理员(1分)。根据文中“我”每次来读书时他熟练地帮“我”取书,可见他知道“我”的读书喜好;“我”抄写《诗经》时,他在“我”身边站了许久;夜里“我”下楼时,他善意提醒“我”慢点走,可见他是一个表面冷漠内心和善的人;他根据借书证知道“我”姓“丁”;从文章的详略安排看出,“我”在文中对图书管理员花的笔墨最多,所以他送书给“我”的可能性最大。(3分)
【示例二】是身边的男生(女生)(1分)。在阅览室他(她)经常坐在“我”的身边,知道“我”读书的喜好;见“我”衣服简朴,估计“我”囊中羞涩,为了让“我”毕业后还能继续读到古诗,所以送书给“我”(3分)。
三、写作能力。(50分)
21. 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